度韶华 第193章

作者:寻找失落的爱情 标签: 女强 爽文 重生 穿越重生

  自信来源于强大的实力。

  陈瑾瑜心悦诚服:“还是郡主站得高看得远。臣受教了。”

  然后,又低声笑道:“要送粮种去燕郡,冯长史接到郡主的号令,肯定又得发一通牢骚。”

  冯文铭是陈卓的至交好友。陈瑾瑜自小在祖父身边长大,对冯文铭的性情脾气再熟悉不过。

  姜韶华会心一笑:“有能耐有本事的人,整日用心当差做事,脾气大些也是难免。无妨,我相信陈长史,一定能安抚好冯长史。”

  顿了顿又道:“陈舍人,你安排人将王丞相亲笔写的道歉文书送回南阳王府,让陈长史冯长史都亲眼看看。”

  去年南阳王府的奏折被王丞相驳斥,陈长史冯长史都被气得不轻。今日这份道歉文书送回去,让两位长史也出出气。

  陈瑾瑜欣然领命。

  扣扣扣!

  宋渊推门而入,神色凝重:“郡主,宫里派人来传口信,又有两位郡守上奏折,报了蝗灾。皇上召集重臣商议对策,请郡主立刻进宫。”

  该来的,到底还是来了。

  姜韶华笑容一敛,神色微凝:“我这就进宫。”

  ……

  半个时辰后。

  姜韶华快步进了昭和殿,拱手行礼:“臣见过皇上。”

  太和帝神色沉重,正低声和身边的郑宸说话。

  听到姜韶华的声音,太和帝迅疾抬头:“韶华堂妹,你来得正好。”随口吩咐郑宸:“你将两份奏折送给郡主看上一看。”

  郑宸应一声,捧着两份奏折到姜韶华面前:“请郡主过目。”

  姜韶华目光掠过郑宸的脸:“多谢。”

  说着,伸手接过奏折。

  众目睽睽之下,郑宸自不会做什么悄悄摸一摸郡主手指的小动作。不是他不想,而是他现在没这个资格。在姜韶华光芒毕露风头正盛的现在,他甚至没有和她比肩而立的资格。

  姜韶华迅速看完奏折,沉声说道:“大梁记录过的蝗灾,最近的一次是在二十三年前。那一年,因蝗灾而饿死的百姓,多达十几万。”

  “今年大梁遇到这等天灾,得迅速做出应对。不能再出现饿殍千里的惨状。”

  太和帝对大梁这一段悲惨历史十分清楚,闻言叹道:“这些朕都知道。朕今日就要和众臣商定好赈济的措施,以最快的速度运送粮食前去赈济。”

  “朕还打算派钦差去受蝗灾的三郡去安抚百姓。”

  这也是惯常的应对手段了。

  钦差代天子巡查,一来安抚百姓,二则震慑地方官员。以免天灾之外再有人祸。

  “郑尚书到。”

  “王丞相到。”

  殿门外响起内侍尖细的声音,很快,朝堂重臣们便一一进殿。

  朝堂应对天灾,都有先例。二十三年前的蝗灾时,王丞相做着吏部尚书。朝堂救灾的措施,自然有份参与。

  王丞相沉声拱手:“启禀皇上,老臣以为,眼下其余诸事都缓一缓,全力赈灾抚民。”

  蝗灾和旱灾又不同。干旱无雨,地里长不出粮食。百姓还能去寻些野菜野草裹腹。蝗灾却更令人绝望。蝗虫过境,寸草不生,这不是玩笑,而是令人绝望的事实。

  一个处置不好,不但会死很多人,还会造成大面积的恐慌。

  太和帝自少读史书,自然清楚其中的道理,沉重地点点头,宣布派三位钦差前去赈灾抚民一事。

  对此事,王丞相和安国公都无异议。不过,两位重臣在钦差的人选上展开了激烈的争辩。每个人各自举荐了三个人选。

  其余众臣,纷纷各自出言。或支持王丞相,或站在安国公这一边。说起来,朝堂争斗和妇人们斗嘴吵架也差不了多少。

  姜韶华冷眼旁观,并未出言。

  太和帝清了清嗓子:“众卿肃静,朕心里也有人选。”

第320章 钦差(一)

  龙椅上的少年天子忽然张口,众臣皆是一惊,面面相觑,安静了下来。

  太和帝用商量的语气对着王丞相和安国公道:“丞相性情持重,推荐的是行事稳重的老臣。郑尚书举荐的人选,也是办差精干的臣子。不过,朝廷六部正值用人之际,他们还是留在朝中当差更合适。”

  “朕打算派三位中书舍人前去。”

  中书舍人是正七品,掌传宣诏命,参与机密,是天子的亲近属官。可谓位卑权重。

  太和帝刚登基几日,还没来得及提拔任用亲信。这一张口,就将几位伴读都封了七品的职位。

  众臣听在耳中,也没怎么惊讶。

  王瑾是王丞相最喜爱的幼子,郑宸是安国公嫡长子未来的国公爷,李博元则是李家嫡子,嫡亲的祖父是礼部尚书。年龄最小的姜颐,是高凉王世子,也是天子的堂弟。

  这四个少年,都是少时入宫,陪伴太子一同读书。朝夕相伴,情谊深厚。可以说是天子最亲近最信任之人。一朝天子一朝臣,天子必会重用。

  只是,天子的动作,比众臣预想得快了许多……

  还有,太和帝一张口,就说派三位中书舍人做钦差。会是谁被留下?

  王丞相和安国公会不会竭力劝阻?

  “皇上既已有决断,老臣自无不从。”王丞相出人意料地第一个退让。

  安国公稍迟一步,也迅疾拱手道:“臣谨遵皇上旨意。不过,几位中书舍人都还年少,办差经验欠缺。臣请皇上再派些持重的老臣一同前去。”

  这就看出安国公为人的狡猾之处了。既迎合了皇上,又捧了自家儿子,顺便再找个办事兼背黑锅的倒霉鬼跟着一同去。

  差事办得好了,三位中书舍人扬了名头,有了资历。事情办砸了,也有人背黑锅。

  王丞相难得和安国公站同一阵营,张口附和道:“郑尚书这一建议,甚是稳妥。”

  谁还没点私心。王瑾十六岁了,既已踏入官场,也该好生“历练”了。

  太和帝略一思索,便点了点头,张口点了三人。这三人里,有两个是王丞相之前举荐的,还有一个是安国公举荐的。正好每一郡都有正副两位钦差。

  此时,姜颐主动站了出来,拱手恳求:“皇上,臣也想出京城办差。”

  虽然太和帝没有明说,不过,谁都清楚天子口中的三位中书舍人,并未包括姜颐。

  一来姜颐才十三岁,太过年少。二来,姜颐到底是藩王世子,身份略有些尴尬。反倒不及郑宸等人用着顺手。

  太和帝温声安抚道:“做钦差是苦差事,三个受了蝗灾的地方都远得很。一来一回就得三四个月。你太过年少,哪里吃得了这个苦,就留在宫中。朕每日离不得你。”

  姜颐一脸不情不愿地应了。

  郑宸王瑾李博元三位新上任的中书舍人,却是满脸激动欣喜,一同上前拱手谢恩。

  太和帝做成这桩事,心情也十分愉悦,正色嘱咐道:“你们三人,代朕去赈济抚民。万万不可懈怠疏忽,务必要将这桩差事办妥。”

  三人拱手应是。

  ……

  姜韶华目光一掠,扫过三张意气风发的少年俊脸,还有一旁略显落寞不甘的姜颐,脑海中闪过前世天子意外身亡的惨状,心中喟然长叹。

  生为姜氏血脉,对皇位的野心几乎与生俱来。纠缠不清的恩怨,要从二十多年说起。

  当年,年少体弱的太康帝还没被立为太子,聪慧过人的高凉王更得天子宠爱欢心。天子屡次在人前夸赞高凉王,流露出欲立高凉王为太子的意思。如果照着这样下去,最后太子之位到底会落入谁手,谁也说不清。

  没曾想,高凉王忽然发了一场高烧,烧坏了脑子。命是救回来了,之后却成了个傻子,说话都不太利索。

  太康帝没了对手,很快被立为太子,登基坐了龙椅。虽然是个短命鬼,短短几年就驾崩离世。皇位却稳稳地传给了太子姜颂。

  没人在乎高凉王一脉是不是心中怨怼不满。

  年少的高凉王世子姜颐在宫中做太子伴读,在伴读的小团体中也是最被忽视的那一个。

  现在太和帝一张口,就让郑宸等人做了中书舍人。至于姜颐,有超品的爵位等着继承,反倒不便再担任七品舍人。

  姜颐心里是否愤怒不满,同样没人在意。

  这份日积月累的怨恨不甘,在黑暗中潜伏数年,最终化为毒刺,无声出击,一击就中。前世太和帝的“意外身亡”,便因此而来。

  太和帝一死,高凉王府和东平王府通通被诛灭。国不可一日无君,然后,一个愚笨的孩童就被扶上了龙椅。大梁就此彻底陷入权臣争斗的乱世……

  “有本启奏,无本退朝!”

  太和帝从龙椅上起身,郑宸等人一同跟随离去,众臣躬身恭送天子。

  姜韶华定定心神,从金銮殿里退出之后,便去了景阳宫。

  今日巧得很,李贵妃来给郑太后请安,宝华公主等人都在,二皇子也随着范贵人一同来了。

  “韶华,你来得正好。”郑太后精神一日好过一日,面色也慢慢恢复了红润,呵呵笑道:“今日景阳宫里热闹得很,只少了你一个。哀家正念叨你,过来坐哀家身边。”

  此言一出,姜莞华姜月华面色都有些异样。

  便是宝华公主,也有些许不自在。靠近郑太后的位置,素来都是她的。如今郑太后一日比一日宠爱姜韶华,她这个正经的嫡出孙女,都要往后排了。

  姜韶华笑盈盈地上前,在宝华公主身侧坐下了:“多谢娘娘,我坐宝华堂姐身边。如此说话也方便。”

  郑太后见姜韶华这般伶俐,颇为满意。

  这么做就对了。她抬举是一回事,知道进退是另一回事。姜韶华再能干,也不能越过宝华公主。

  宝华公主心里微微一松,冲姜韶华笑道:“韶华堂妹,今日朝中是否有大事发生?”

  姜韶华轻叹一声,将今日朝堂之事道来。

  ……

第321章 钦差(二)

  这些事,离富贵安宁的后宫颇为遥远。李贵妃等人面上露出哀戚,其实都没怎么在意,反倒是对三位中书舍人做钦差一事格外关心。

  “皇上也是任性胡闹。”郑太后皱了眉头,语气里有几分不悦:“北方现在又是战乱,又是蝗灾,饥民四野,乱得很。子熙他们几个都是在京城安宁富贵窝里长大的,身娇肉贵,哪里吃得了这个苦。万一路上遇到乱民暴动,有个好歹,该如何是好。”

  李贵妃也蹙眉道:“娘娘说的是。子熙到底去过一回南阳,性情也算稳重。博元那小子,性情粗豪,大大咧咧的,哪里做得来这等差事。”

  姜莞华目中露出一丝紧张忧虑,显然同样关心李博元,却不便也不能张口。只默默攥紧了手中的帕子。

上一篇:春棠欲醉(锦一)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