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韶华 第250章

作者:寻找失落的爱情 标签: 女强 爽文 重生 穿越重生

  正说着话,一个长随进来送信:“卢舍人,郡主令人送信来了。”

  卢琮精神一振,立刻接过信。

  看完信后,卢琮数日来的疲惫一扫而空,语气中满是激动喜悦:“郡主亲自写了信来,赞许我留在平州一事。还有,郡主又派人送了一批粮食和药材来。”

  孙广白大喜:“这可真是太好了!快快快,我们快去接收粮食药材。”

  卢琮欣然点头。

  几万百姓,哪怕日日都去寻野菜树叶野果,要消耗的粮食是个可怕的数字。每日要防控瘟疫,要用的药材也极其惊人。

  如果没有南阳郡源源不断地送来粮食药材,平州早就撑不下去了。

第423章 平州(六)

  药材如何存放安置,是孙广白的事。卢琮只管粮食这一摊的事。

  每日都喝汤药防控瘟疫的百姓们,已经习惯了来喝一碗黑乎乎苦得要死的汤药。在瘟疫基本被控制住的情形下,百姓们自然更多的关注粮食。

  他们补种了粮食,等收成还得几个月。这几个月里,就得靠南阳郡送来的粮食支撑活下去哪!

  卢琮深知百姓的心思,大张旗鼓地接收了粮食。在粮食入库的时候,随意挑了几袋子戳开,金灿灿的玉米粒和红扑扑的红薯从袋子滚落,惹来围观百姓们的雀跃欢呼声。

  几个调皮淘气的孩童冲上前,捡拾起地上的红薯,直接往嘴里塞。

  这几个孩童的父母家人吓得脸都白了,冲过来就跪下磕头求饶。

  这位卢大人和孙军医不同,翻脸的时候真翻脸,杀人的时候从不手软。

  好在卢大人今日心情好,并未动气,只道:“孩子们吃几个红薯,不算什么罪过。你们将孩子领回去,教训几句便是。”

  这几个百姓感动得几乎痛哭流涕,忙将自己的倒霉孩子领走。

  这一日晚上,卢琮又熬到了三更,写了一封长达十几页的长信。这封信,当然是写给郡主的。他在信中将自己在平州所做的一切,巨事无细地向郡主回禀。

  一个月后,郡主再次令人送粮送药材来,顺便带了一封回信。

  郡主的回信不长,话语简洁有力。

  “你做得很好。”

  “安心做下去,万事都有本郡主给你撑腰。”

  士为知己者死,大概就是如此。

  卢琮一个三十多岁将近四旬的大男人,热泪差点夺眶而出。

  以前,他偶尔私下想一想郡主,会有些遗憾。譬如郡主聪慧果决威严宽厚,偏偏是个姑娘家之类。

  现在他想的是,姑娘家怎么了!他就是要追随郡主,干出一番真正的事业。

  ……

  时间一晃,匆匆数月过去,转眼又是秋日。

  “郡主!郡主!”陈瑾瑜神色激动地快步进书房:“大好消息!平州传了消息来,孙太医终于研究出了治疗瘟疫的药方。平州的瘟疫已经完全控制住了。”

  姜韶华黑眸一亮,霍然起身:“信在何处?”

  陈瑾瑜满心欢喜地将信呈上。

  姜韶华迅速拆了信封,一目十行地看完,又细细看了一回,眉眼弯弯,开怀而笑:“好好好!太好了!”

  “孙太医真的做到了!”

  孙太医一直住在疫区里,不停地调整药方。几个月下来,终于见了成效。

  平州瘟疫被控制住,活下来的百姓已经收了一茬新粮。因为第一年种新粮的缘故,产量远不及南阳郡,不过,收的粮食足以支撑到下一年。

  千疮百孔的平州,如今才算是安定下来了。

  “本郡主要写奏折为孙太医父子请功。”姜韶华笑道:“陈舍人,来替本郡主研墨。”

  陈瑾瑜欣然应是。

  姜韶华还没来得及提笔落墨,陈长史冯长史便匆匆过来了。两位长史闻喜讯而来,脸上满是笑意。

  “以孙太医的功劳,本来应该连升三级。”陈长史笑道:“可惜,太医院里品级有严格规定,最高的医官也就是正四品。孙太医已经是正五品了,升两级也就到顶了。”

  姜韶华挑眉一笑:“那就把功劳算一半到孙广白身上,父子一同升官。”

  冯长史高兴的另有其事:“今年秋收,我们南阳郡又是大丰收,去年一共开垦出二十几万亩荒田。粮食产量是去年的两倍。平州那边也能自给自足了,不用再拨粮食送去,简直是喜上加喜。”

  之前大半年,每个月都要拨大笔的钱粮支援平州,冯长史每看一回账本,就心痛得快要滴血。

  姜韶华和陈长史都知道冯长史的脾气,不由得相视一笑。

  “对了,还有一件事,臣要提醒郡主。”陈长史压低声音道:“平州乱象已平,瘟疫也平息了。朝廷定然会派官员前去接掌平州……”

  姜韶华还没出声,陈瑾瑜已瞪起了一双明媚的大眼:“凭什么啊!平州之前闹瘟疫,死了那么多人,都快成空城了。是我们郡主派人前去治瘟疫,是我们南阳郡的粮食养活了平州百姓。”

  “现在平州安稳了,朝廷就派人去接管平州,这不是摘现成的桃子么?”

  “这也太可气了!”

  姜韶华笑了一笑,安抚愤怒的陈舍人:“别急,此事我早就有安排了。平州要重归朝廷管辖,这事没什么可争辩的。不过,谁来做新的平州刺史,这事王丞相说了不算,得由我来举荐合适的人选。”

  陈瑾瑜瞬间冷静清醒:“郡主想举荐谁做平州刺史?”

  陈长史心里略一盘算,提出了三个名字。

  这三人都是和南阳王府走动密切关系良好的朝廷官员,官职从四品到三品不等。按着朝廷官员任职的规矩,京城官员外放可以升一级,这三个人选都合适。

  姜韶华冲陈长史微微一笑:“他们三个,确实都为我们南阳王府说过话。不过,到底不是南阳王府的人。平州刺史一职,只能也必须由我信任的人来担任。”

  陈长史眉头动了一动:“郡主该不是想举荐卢琮吧!”

  冯长史一愣,迅疾看向郡主:“郡主,卢舍人当年犯过大错,是罪臣。朝廷有惯例,不得启用罪臣为官。如果郡主为他谋一个品级不高的官职,也就罢了。偏偏是众目所瞩的平州,还是正二品的刺史……这难度太大,且太过惹眼了。”

  不是不能为,而是值不值得。

  姜韶华听出冯长史的话外之意,笑了一笑:“正因为众目所瞩,本郡主才更要为卢琮谋来平州刺史一职。”

  她就是要借着此事,向朝堂众臣露一露峥嵘。

  她要让所有人看到南阳王府的真正实力。

  要让王府上下所有人看到,只要真心追随,她就会给他们好前程。

  姜韶华的语气中,流露出野心和壮志。

  陈长史哑然,冯长史沉默。

  唯有陈瑾瑜欢喜地拍掌附和:“郡主说的对。”

第424章 刺史(一)

  十日后。

  南阳郡主姜韶华的奏折被呈到了太和帝的御案前。

  王丞相一言未发。

  吏部尚书张尚书一脸怒容,愤而拱手启奏:“皇上,卢琮是罪臣,当年是南阳王全力保住他的性命,他才得以逃过一死,被罢官回乡。按大梁律,犯下重罪的罪臣,朝廷永不会再启用。”

  “卢氏是南阳王府的姻亲,卢琮前去投奔南阳郡主,为郡主所用。此事没经过吏部,吏部也无正式的官身文书。也就是说,卢琮无官无职,只是在王府当差做事罢了。这等事,其实也不合规矩。碍于郡主颜面,朝廷可以不过问。”

  “可现在,南阳郡主为孙太医父子请功理所应当,怎么能举荐卢琮为平州刺史?”

  “此事实在荒谬可笑!”

  吏部掌管百官升迁,三品以上的官员由天子任命。三品以下的官员升迁,便都在吏部职权范围内。当年卢琮做郡守的时候,不过是四品官。罢官的文书,就是张尚书亲自盖的官印。

  现在姜韶华妄图以治理平州有功,举荐这么一个罪臣做刺史,张尚书第一个就不答应。

  工部周尚书和刑部戴尚书也一脸愤慨地出言附和。

  一个丞相,三位尚书,还有一众中低品级的文官,加上镇守边关的左大将军。这就是丞相党摆在明面上的中坚力量了。

  相较之下,太后党确实寒酸得多。除了后宫那位郑太皇太后,朝堂里冲锋陷阵的便是兵部尚书安国公,户部纪尚书和礼部的李尚书效忠于皇位上的天子。偶尔两党争执激烈的时候,纪尚书李尚书会稍微倾向太后党一些,也就是那么一点点。顺风的时候赞成附和,逆风的时候基本就不吭声了。

  安国公本人也觉得姜韶华这事操办得不合情理。不过,姜韶华如今是铁杆的太后党,昨日晚上郑太皇太后派人给他传信,让他今日在朝堂全力支持姜韶华。

  于是,安国公挺身而出,张口便直刺王丞相心窝:“当日王丞相坚持要放弃平州。平州二十多人,死了十几万,就剩可怜的五六万百姓。是南阳郡主派太医前去治疗瘟疫,派人去安抚民心治理平州,送药材送粮种。不然,平州百姓要么病死,要么就是被饿死。”

  “现在平州能安定下来,是意外之喜。这份功劳,都是南阳郡主的。现在朝廷要派人去做平州刺史,脸皮是不是太厚了?南阳郡主既然举荐了合适的人选,为何不能任用?”

  王丞相冷哼一声:“郑尚书请慎言。平州是大梁属地,南阳郡主有功于大梁朝堂,此事本丞相不会否认。但是,平州是大梁的,不是南阳郡主的。”

  安国公冷笑着反击:“王丞相说得这么好听,不如亲自去一趟平州,问一问那些活下来的平州百姓,他们是谁的百姓?”

  这话听着可就太诛心了。

  其实,从几年前平州乱军占据地盘叛乱开始,平州就不再承认大梁朝的统治了。平州境内的一众文官,全都被杀得干干净净。

  坐在龙椅上的太和帝,面色也有些不自在。

  王丞相面色难看,冷冷道:“平州叛乱,朝廷一直派兵平乱。之前卫将军剿匪不力,已被问斩。范大将军领兵前去平匪,已稳占上风。要不是一场瘟疫,朝廷早就收复平州了。”

  “这等假设,不说也罢。”安国公得理不饶人:“现在的事实就是,南阳郡主派人安定平州,收复了平州。要想平州安稳,就得用郡主的人治理平州。否则,平州不服朝廷管治,还会再生乱。”

  “朝廷打了几年仗,国库都被掏空了。王丞相该不会还想平州生乱继续打仗吧!”

  “那也不能启用一个罪臣!”王丞相目中闪过怒意:“这将朝廷体面置于何处!”

  此时,礼部的董侍郎忽然站了出来,拱手向太和帝启奏:“皇上,郑尚书所言颇有道理,臣也以为,应该任用郡主举荐之人做平州刺史。至于王丞相的顾虑,要解决也不难。”

  “请皇上直接下恩旨,赦免卢琮的罪臣身份,并以治理平州安抚民心之功,封卢琮为平州刺史。”

  “如此一来,既能彰显皇上不拘一格用人才的胸襟气魄,对朝堂内外也有了交代。”

  王丞相眉头动了一动,看了侃侃而谈的董侍郎一眼。

  董侍郎和南阳王府一直来往密切,时常在朝堂上为南阳郡主说话。

  紧接着,刑部的杨侍郎也站了出来,拱手道:“皇上,臣以为,董侍郎说得颇有道理。”

  “当年卢琮一案,实属运道不佳。治下闹洪灾,乱民冲击郡守府,卢琮的妻女都死在了乱民手中。真正说来,卢琮本人为官并无错处。”

  “如今平州瘟疫是控制住了,不过,平州赤地千里,百业俱废,想重新恢复生机,不知要多少年。还有残余的平州乱军,躲藏在平州境内。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星火燎原再起叛乱。”

上一篇:春棠欲醉(锦一)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