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寻找失落的爱情
王丞相不动声色地瞥姜韶华一眼,也未反对。
南阳郡在众藩地中最富庶繁华,姜韶华这个南阳郡主,是事实上的藩王之首。两年前就打破了朝堂惯例,以女子之身屹立朝堂。大朝会小朝会朝议一个不落地都参加了。
现在来都来了,参加朝议理所应当。他这个丞相,也没立场反对。
此事就这么定下了。
半个时辰后,众臣进了昭和殿的正殿。
龙椅空着,王丞相面相众臣主持朝议。南阳郡主站在王丞相身侧,同样面向众臣。隐隐有平分秋色的架势。
张尚书神色微妙,下意识地看一眼王丞相。
安国公还在闭门自省,南阳郡主这是要取代安国公,成为太皇太后一党在朝中的领头人吗?
王丞相神色不动,沉声说道:“今日朝议,是为了商议修河堤一事。大家有什么想法,不妨都说说。”
张尚书定定心神,第一个张口道:“清理河道修建河堤,是一等一要紧的大事,修是一定要修的。”
其余众臣,也一一表示赞成。唯有户部纪尚书,眉头深深皱了起来:“去岁修了两百里河堤,延河两岸征了几万百姓劳役,耗费百万钱粮。结果,到了汛期,有五段河堤被洪水冲垮了。有许多良田村庄被淹没,被淹死的百姓近千人。”
“我不是不赞成修河堤,而是钱粮要花到刀刃上,河堤修了得有切实的用处。”
这是直指工部修建河堤敷衍了事,质量太差。
工部周尚书脸色骤然难看起来:“纪尚书这话是何意?我们工部上下,为了治河修建河堤一事,忙得不能归家的,大有人在。被河水冲垮河堤,是天灾之故,难道要怪我们没尽力不成?”
纪尚书性情耿直脾气火爆,立刻面无表情地当场撅了回去:“尽不尽力,工部上下最清楚。周尚书问心无愧的话,又何必恼羞成怒。”
周尚书冷笑一声:“户部掌管国库,纪尚书整日喊国库空虚。每年的税赋到底用去了何处?”
纪尚书冷冷道:“你这么厉害,户部尚书给你来做。”
众臣朝议打嘴仗是常有的事。王丞相也没阻止的意思。眼看着又要上演熟悉的推诿扯皮互相指责一幕,一个意料之外的声音在殿内响起。
“如果耍嘴皮子就能解决问题,你们吵到天黑也无妨。现在时间紧急,没用的废话就不必说了。”
话语凌厉,毫不客气。
正是南阳郡主姜韶华。
周尚书被噎了一下,纪尚书脸色也不好看。昭和殿里安静了片刻。
姜韶华看向王丞相:“王丞相,本郡主记得,朝议有朝议的规矩。每个人都可说话,不过,说话时不得有人插嘴。怎么朝议现在变得如此没规矩?”
还不是因为安国公总唱反调,这几年的朝议也就成了众臣大型吵架现场。你指责我我不让你。
事实是这个事实,被姜韶华这么当众指出来,就是丞相失责。
王丞相只得拱手告罪:“是老臣无能。”
姜韶华淡淡道:“本郡主不懂治河,今日就是代皇上来听一听看一看。你们继续。”
众臣颜面都不太好看。不过,脸面这等事,大家一同丢也就无所谓。
朝议继续。
这一回,一个接着一个出声说话,没人再插嘴。其实,没安国公在,也就吵不起来了。
姜韶华耐心聆听,偶尔看一眼奋笔疾书的王舍人:“王舍人都记下没有?待会儿要呈给皇上看。”
王瑾应了一声,继续挥笔。
王丞相微微抽了抽嘴角。
朝议以前没这个规矩。是姜韶华向天子进言,让中书舍人做记录,然后再呈到御前。如此一来,众人说话表态就得格外注意了。免得一个不慎,落下现成的话柄。
姜韶华的心眼,真是比筛子还多。
往常吵半天都吵不出结果的朝议,今日进行得异常顺利。不到一个时辰就议完了修建河堤的预案。
沉默了许久的姜韶华,再次张口:“还有时间,将堆积的要紧政事也议一议吧!”
第483章 信任(四)
直至傍晚,朝议才散。堆积如山的政务,竟处置了两成。这效率,实在令人惊叹。
别说一把年岁的王丞相,就是正值盛年的董侍郎等人也觉疲惫,头脑里塞满了政务奏折。
杨侍郎凑了过来,对董侍郎笑道:“请董侍郎捎带我一程。”
董侍郎欣然点头。
董侍郎是南阳郡主最得力的盟友。杨侍郎暗中和南阳王府眉来眼去,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了。这两年更是摆到了明面上。因为这一层缘故,董侍郎杨侍郎算是同一阵营,交情日渐深厚。
上了马车后,杨侍郎先揉了揉额头,低声叹道:“真没想到,郡主竟来了京城。”
董侍郎也笑着叹了口气:“郡主一来,立刻去丞相府,说服丞相回朝。今日朝议,更是大展锋芒啊!”
两人对视一眼,心里都有些唏嘘感慨。
说句不中听的,今日就是太和帝在场,也未必能弹压住众臣。姜韶华却做到了。
她话语其实不多,也没有对着具体的政务发表什么意见。只是以居高临下之态默然省视众臣,关键时候才会张口。不说话则已,一说话就犀利直指要害。
不知为何,众臣今日就是格外温顺。
“郡主执掌南阳王府,对众属官如臂指使,驭下之道,炉火纯青。”董侍郎忍不住赞叹:“陈长史时常在信中夸赞郡主,今日我才算亲眼目睹,亲自领教了郡主的厉害。”
杨侍郎点头附和:“正是,今日我也是开了眼界。”
如果太和帝有这等气魄手段,压制住众臣,大梁朝堂怎么会混乱至此?
这个大逆不道的念头,同时掠过两人的脑海。当然没人说出口就是了。
“郡主既来了京城,又摆出全力支持皇上的架势,至少会留一段时日。”杨侍郎道:“看来,朝堂也能安稳一段日子了。”
董侍郎低声道:“这些事,轮不到你我操心。我们力尽所能,全力支持郡主便是。”
……
张尚书也坐上了王丞相的马车。
两人相交几十年,私下里交情深厚,说话也没什么顾忌。张尚书直接就道:“丞相,今日南阳郡主锋芒毕露,将你我都压得抬不了头。该不是以后都如此吧!”
王丞相淡淡道:“本丞相刚回朝,暂且不宜和她起争执。再者,这么多堆积的政务,也确实要处置,就不和她计较了。”
张尚书皱眉:“向一个黄毛丫头低头,我心里咽不下这口气。”
“这个黄毛丫头,是南阳郡主。”王丞相看着张尚书:“安国公被弹劾,一直闭门自省,没有回朝。姜韶华这一来,正好顶替了安国公的位置。事实上,皇上对她的信任,远胜安国公。太皇太后也对她言听计从。”
“她的厉害,今日你也领教了。但凡张口,必是关键时候,说出口的话,和刀剑一样犀利。有理有据,让人无法反驳。”
“这口闷气,你我不忍也得忍了。”
张尚书面色变幻不定,久久呼出一口闷气:“亏得她是个女子,又不会长居京城。不然,时日久了,朝堂里谁说了算,还真不好说。”
王丞相被刺了一下,心中自然不快,却未流露出来:“她和长宁伯定了亲事,要招婿进门。迟早要回南阳郡去。忍她一段时日便是。”
……
忙了近一天,手都快写断了的王舍人,捧着厚实的笔录到龙榻边。
姜韶华也忙了一日,却是精神奕奕,笑着对太和帝道:“皇上,今日朝议颇有成效,堆积的政事,处置了两成。这是王舍人做的记录,皇上得了空闲,可以翻阅看看。”
葛公公一直盯着,正殿里的动静早就传进太和帝耳中了。
太和帝心情颇为愉快,令人接了笔录,又夸了王舍人一番。
姜韶华又道:“政务还堆积了许多,我和王丞相他们说了,明日后日继续朝议。什么时候堆积的政事都处理完了,朝议什么时候结束。”
王瑾下意识地动了动几乎麻木的手指。
明日他还得再写一天?!
“王舍人今日辛苦,明日就换郑舍人。”姜韶华随口笑道。
王瑾松口气,转头看向郑宸。郑宸心里怎么想没人知晓,口中却应得利索:“皇上,明日臣来做笔录。”
食君之禄为君分忧。做笔录的办法颇有效果,他这个舍人没有拒绝的份。向太和帝复命,是他最后的倔强和坚持。
太和帝笑道:“也好。”
姜韶华不计较这些细节,笑着说道:“到后日,就换李舍人。大后日,就是高凉王世子。”
别人不吭声,姜颐却倚小卖小,笑嘻嘻地刺了姜韶华一句:“韶华堂姐安排得倒是利索,看来是早就想好了。”
姜韶华笑着瞥一眼姜颐:“正是。我来京城的路上,一直在思虑如何替皇上分忧。今日小试牛刀,做笔录的法子简单又有效。”
所以说,你们几个中书舍人,天天在皇上身边,到底有什么用?为何连这么简单的法子都想不出来?
中书舍人们被刺得颜面无光。
姜颐脸皮再厚,也无言以对。
姜韶华没有放过众舍人的意思,继续道:“你们几人既是中书舍人,是皇上心腹,也有自己的家族立场。有时身不由己,怪不得你们。”
“不过,眼下皇上病中,朝堂混乱,人心不宁。大家得齐心合力,一同度过难关。”
“你们有什么心思,都各自消停了,用心当差做事。”
这等话,谁也受不住。
郑宸第一个拱手表态:“臣对皇上忠心耿耿,从无二心,请皇上明鉴。”
王瑾也立刻跟上:“天地君亲师,忠在孝前,臣一片忠心,请皇上明察。”
李博元和姜颐也大表忠心。
太和帝正要让他们起身。姜韶华一个眼色使了过来,太和帝便没吭声。
姜韶华淡淡张口:“忠心与否,不是靠一张嘴,而是要看你们做了什么。你们都说自己是忠臣,那就好好当差做事,为皇上分忧。”
“我和皇上有话要说,你们都退下吧!”
第484章 信任(五)
姜韶华话音一落,王瑾立刻拱手告退。
郑宸眉头跳了一跳,目中闪过一丝愠怒。姜韶华这般居高临下的态度口吻,实在令人恼怒。这是真拿他当小小的中书舍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