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寻找失落的爱情
淮阳王回了牢房后,失魂落魄地坐在床榻上,不言不语,也不动弹。
他的几个儿子,就被关押在隔壁的牢房里。父子虽不在一个牢房,却能隔着栅栏说话。
长子伸着脖子,焦急地呼喊:“父王!到底是发生什么事了?他们是不是要来取我们父子的性命了?”
其余几个儿子,也跟着哭喊起来。
淮阳王深呼吸一口气,沉声张口:“都别嚎了!”
“皇上亲口允诺,不会杀我们父子。过不了几日,就会放我们出去。”
儿子们有的长松一口气,有的喜极而泣。唯有长子最有城府,也最像他,听了这些话并未释然,而是急急低语:“会不会是缓兵之计?等我们出了京城,在半路上遇到‘盗匪’,照样死得干干净净,还不留任何话柄?”
淮阳王沉默片刻,低声道:“这不好说。”
“不管如何,眼下没有性命之忧了。等天明了,我就写奏折。”
……
“什么?”
“东平王父子在牢房里被毒死了?”
“哪来的毒酒?”
景阳宫里,郑太皇太后听闻此事,勃然大怒,霍然站了起来:“是谁这么大的胆子,竟敢私下处置东平王父子?”
“哀家要他们千刀万剐,不得好死!谁敢拂逆哀家!”
这不明摆着的嘛!如今宫中,能违抗太皇太后的人,只有郡主。太皇太后不是猜不出来,而是怒火高涨,今晚少不得又要大发雷霆了。
主子发脾气,倒霉的总是身边奴才。
赵公公心里哀叹一声,低着头答道:“是郡主去了天牢,带了一壶毒酒前去。”
郑太皇太后眼里喷出怒焰,咬牙切齿:“去!立刻去昭和殿!将她叫来!哀家要亲自问一问她!到底是何用意!”
赵公公哪里敢去,扑通一声跪了下来,苦苦哀求:“太皇太后娘娘息怒!明日就是登基典礼,郡主就是这大梁的天子了。娘娘和郡主刚维持了几日的和睦,万万不能在这时候争吵,白白让宁安宫那边瞧了热闹,也让所有臣子们看笑话。”
郑太皇太后火气一上来,哪里忍得住,伸手指着赵公公的鼻子怒骂:“哀家行事,还轮不到你来指手画脚!立刻滚去昭和殿!一炷香之内,哀家要见到姜韶华的人!不然,哀家直接杖毙了你!”
第656章 角力
赵公公不得不麻利地滚去昭和殿,去传惹人厌憎的太皇太后口谕。
现在的昭和殿外,有几百御前侍卫巡逻警戒。这些精兵,都来自南阳郡,是郡主的亲信,肯为郡主杀人放火不惜自身。
宫中的情势,也随着一千南阳亲卫的到来变得微妙起来。
之前郑太皇太后说话行事强硬,郡主恭敬长辈,在人前基本没有过口舌纷争。如今,郡主有了一千忠心可靠身手凌厉的精兵,底气肉眼可见地足实起来。登基大典就在明日,这座重新有了主人的昭和殿,也多了几分巍峨肃杀之气。
“太皇太后娘娘有口谕,烦请通传郡主一声。”赵公公放低姿态,说话十分客气。
御前侍卫孙安应了一声,进去通传。
这又是姜韶华的不同之处。她不习惯用宫人内侍,跑腿传话的都是自己的亲卫——当然,也可能是因为宫人内侍多是郑太皇太后的耳目,姜韶华根本信不过宫里的人,自己的亲卫当然用着更熟悉顺手,也更安心。
赵公公等了片刻,就被领进了昭和殿。
郡主去过一趟天牢,处置了东平王父子,敲打了淮阳王和武安郡王,回昭和殿也没闲着,正在批阅奏折。
此时天色已晚,陈长史等人已离宫。只有一个长宁伯伴在郡主身边。
姜韶华放下奏折,看向赵公公,语气温和:“太皇太后有什么口谕?”
赵公公小心翼翼地斟酌言辞,语气十分委婉:“娘娘听闻郡主去过天牢,有些惊讶,想请郡主前去,亲自问上一问。”
姜韶华挑了挑眉,语气中满是了然:“看来,太皇太后是被我气得不轻。要召我前去,痛骂我一顿是吧!”
赵公公尴尬地陪笑:“郡主说笑了。”没等姜韶华找借口回绝,便跪下央求:“娘娘确实十分恼怒,命奴才来请郡主。郡主要是不去,奴才这条小命,怕是熬不过今夜了。还请郡主怜惜奴才一二,随奴才去一趟景阳宫。”
以郑太皇太后的脾气,在气头上什么做不出来?杖毙二字,绝不是威胁。
或许,郑太皇太后是察觉到了赵公公一直暗中和郡主“眉~来眼~去”,要借着此事敲打赵公公。
总之,赵公公眼下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
姜韶华笑了一笑,并未刁难赵公公,很快起身:“赵公公快起身。你我相识也有六年多了,赵公公私下里常为本郡主说话出力,本郡主岂会让赵公公为难。”
赵公公感动得泪水涟涟,磕了三个头才起身。
表忠心的话就不必说了。以他的身份,不该也不能说。不过,他心里的天平,愈发向郡主这边倾斜。
太皇太后已经老了,还能活几年?大梁宫廷,以后终归是郡主的,凡事都该郡主拿主意说了算。太皇太后今晚这般恼怒,不是因为东平王父子被处死,而是姜韶华在这件事中透露出的态度。
换而言之,这是一次角力。姜韶华进一步,就意味着郑太皇太后要退一步。这让掌控欲旺盛的郑太皇太后无法容忍。
崔渡想跟着一同去景阳宫,姜韶华道:“我们祖孙两个说闲话,不宜有外人在场。你留在昭和殿,不必跟着去了。”
有了外人在场,郑太皇太后更易恼羞成怒,难以收场。
崔渡心领神会,点点头应下。
……
一炷香后。
地上的茶碗碎屑已经被收拾得一干二净,茶水都被收拾妥当了,看不出半点痕迹。
郑太皇太后面色阴沉,盯着姜韶华。
姜韶华似未看到郑太皇太后难看的脸色,像往常一般和颜悦色地请安问好:“祖母用过晚膳了吧!今晚胃口可还好?”
郑太皇太后冷笑一声:“有你这么能干的孙女,哀家什么都不用做,什么也都不必操心,好得很。”
姜韶华轻叹一声,十分诚恳:“我这般处置东平王父子,也是为了天家颜面。他们犯了重罪,送他们去黄泉便是。当众行刑凌迟,让所有百姓都亲眼瞧着姜家人受尽痛苦而死。这对天家并无好处,只会令百姓对天家失了敬畏之心。”
郑太皇太后继续冷笑:“话说得好听,实则是因为什么,哀家心里清楚得很。”
还能是为什么?
东平王以密室里的书信,换来了一壶毒酒,死了个痛快。
如果不是那几封书信掐住了郑家命脉,郑太皇太后也不会轻易点头退让,让姜韶华安安稳稳地住在昭和殿了。
郑太皇太后新仇旧怨涌上心头,脸色愈发难看:“姜韶华!你别忘了,你堂兄活着的时候是怎么待你的。现在你继承他的皇位,就该为他报仇雪恨。你这般处置东平王父子,对得起你堂兄吗?对得起哀家吗?”
姜韶华坦然应道:“堂兄地下有知,只会为大梁后继有人高兴。”
郑太皇太后:“……”
是,姜颂就是这样的人,手段不够强硬,心不够狠辣,温软又善良。
如果姜颂还在世,对她这个祖母会恭恭敬敬,绝不会像姜韶华这般以她的软肋拿捏她处处和她角力。
更可气可恼的是,姜韶华还一步步占了上风。
郑太皇太后心绪翻涌,原本的无尽怒火,竟渐渐化为了悲凉,长长叹了一声:“哀家老了,不中用了。你有主见有能耐,哪里还将哀家放在眼里。”
姜韶华能伸能屈,立刻放低姿态来哄郑太皇太后:“祖母别说气话。祖母半点不老,且精明能干。宫里这么多人和事,我既不熟悉,也管不过来,还得由祖母替我操劳。”
郑太皇太后抓着姜韶华的话头,沉着脸说道:“东平王父子你已经处置了。哀家现在说什么都迟了。淮阳王和武安郡王,你为何不一并处置了?”
“别说什么堂堂正正坐龙椅这等傻话。这两人留着,后患无穷。你下不了手,此事就由哀家来办。”
淮阳王和武安郡王两人若得了势,绝不会容平王安然长大。她也绝不会让他们活着离开京城!
第657章 登基
郑太皇太后从来不是心慈手软之人,说到最后一句,杀气森森。
姜韶华看着郑太皇太后:“祖母,我已经答应过他们,会留他们性命。他们都会写自贬为庶人的奏折,还会献出家业,充实国库。”
杀了不也一样能拿过来?
郑太皇太后心里冷哼一声。
姜韶华加重了语气:“杀戮是双刃剑,能杀人也会伤了自身。大梁要靠法度治国,不能凭着一己好恶或尚未发生的隐患就随意杀人。此事一旦成了风气,日后朝堂和宫中风气也会随之混乱。”
“请祖母听我一言,只要淮阳王武安郡王安分守己,就容他们活着吧!”
顿了顿,又补了一句:“就算是为平王积德了。”
郑太皇太后:“……”
最后这一句,再次掐住了郑太皇太后的软肋。
如果姜韶华真的是冷酷好杀之人,谁有隐患就杀谁,那凭什么要一直照顾平王长大成人?暗中下手除了平王,才是一劳永逸!
从这个角度而言,她应该盼着姜韶华心慈手软才对。她一味逼迫姜韶华对淮阳王武安郡王起杀心,确实站不住脚。
郑太皇太后用力呼出一口浊气:“罢了,哀家听你的就是。”
姜韶华微微一笑,好言宽慰安抚郑太皇太后一通:“祖母也不用太过忧心。藩王想作乱,一要有兵,二要有钱有粮。淮阳王武安郡王要被贬为庶人,家业也都献上来,以后再无养兵的能耐,也翻不出风浪。”
“再者,朝堂众臣皆拥立我为天子。真正心向着他们的,能有几人?”
“明日我登基之后,便会将全部精力都放在政务上,早日掌控朝政,便能早一日坐稳龙椅。谁也别想动摇大梁江山。”
郑太皇太后再一次哑然无语。
这话明着是在说藩王,实则是在说给她听的。没了安国公和郑宸,她对朝堂的影响力已大大衰弱。以姜韶华的精明强干,要掌控朝政不过是时间迟早的事。
此消彼长,姜韶华每增一分声势实力,就意味着她这个太皇太后的权利被削弱一分。
就如她的年龄和身体状况,只会一点点地衰老。和年轻如日中天的姜韶华,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这场角力,她看似气势汹汹,实则已落在下风。
郑太皇太后再次长叹一声:“哀家老了,脑子也钝了,想事情不够周全细致。这些事,你拿主意便是。”
姜韶华耐心陪郑太皇太后闲话,等郑太皇太后完全消了气才离去。
赵公公从头至尾看在眼里,心里不由得暗暗唏嘘。
郑太皇太后一把年岁,心狠手辣,可在和姜韶华的角力中,却显然不是郡主对手。
……
八月十六,新帝登基大典在金銮殿里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