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寻找失落的爱情
杨政熬了几天几夜,才在同僚们的指点帮助下做好了预算,结果进了户部一看,等着批阅的公文摞得快有两尺高了。
按着正常速度,怕是要等个五六日。
杨政新官上任,一心想要表现,不想一直排队等着。眼珠一转,便去了汤有银那里。
汤有银官职不高,在户部还没有独坐签一处签押房的资格,和另一位员外郎坐一处签押房。纪尚书派了一堆差事过来……
这绝不是刁难。在任何一个衙门里当差,太过清闲了就是坐冷板凳,差事多忙忙碌碌才是受重用被抬举的表现。
杨政来的时候,汤有银正对着一份公文皱眉头,手下算盘拨得飞快,不时扭头和身边长随说话。
眼角余光瞟到熟悉的身影,汤有银立刻放下手中差事,笑着起身相迎。
第722章 挖坑(一)
汤有银笑着拱手:“杨郎中今日怎么有空过来?”
杨政以前一直不太瞧得上汤有银。他是正经的朝廷命官,汤有银不过是小吏出身,要不是郡主重用汤家,哪里轮得到汤有银在王府里出头露脸。不过,眼下也不必计较这些了。他们同是南阳王府出身的臣子,如今更是众人眼中的天子心腹,天生就比旁人亲近得多。
“前几日尚书大人派了一桩差事给我,我做了方案预算,今日特意来户部批条子。”
杨政低声笑道:“排队的人太多了,还请汤老弟行个方便。”
这都是捎带手的事。汤有银不便也不宜回绝,却也没一口应下,笑着应道:“杨兄的公文在何处,我先看看如何?”
杨政很爽快地将条陈给了汤有银。
汤有银飞快地翻看了一遍,意味深长地看杨政一眼:“修缮宫殿,确实是工部的差事。不过,在宫中动工不是小事。得太皇太后娘娘点头,还得皇上应允。还有这用度,按着以前的惯例,户部最多出一半。另一半得去找内务府。”
“杨郎中新官上任,第一回 领工部差事,怕是还不知道这些吧!”
杨政:“……”
周尚书这个老狐狸!竟给他挖了这么一个大坑!
杨政半点不傻,被汤有银一点拨,就知道自己领了一份坑爹的差事,气得心火直冒。
郑太皇太后是什么脾气?银子到了她手中,只有进没有出的份。想去内务府批条子拿银子,难如登天。
户部这边,按着惯例最多拨一半。靠着这一半银子,哪里够修宫殿?根本连买材料都不够!
他当日大包大揽领下差事,周尚书怕是暗中笑破了肚皮!
杨政越想越恼怒,头顶都快呼呼冒烟了。
汤有银知道杨政最好面子,不好将话说得过于直白,委婉地提醒道:“今日户部忙碌,堆在尚书大人案头的公文多得很,不如杨郎中先回去。等过两日再来。”
杨政深呼吸一口气,冲汤有银拱了拱手:“多亏今日你指点,不然,我怕是要闹出大笑话了。我这就回去,将这份修缮宫殿的预案改一改。”
汤有银亲自送杨政出了户部衙门。
六部衙门都在一处,相隔不远。杨政拿着辛苦熬了几晚做好的预案,一脸若无其事地回了工部衙门。
当然不能直接去找周尚书算账。
周尚书是上官,派差事给下属天经地义合乎规矩。这桩差事从表面看来,也没问题。是他自己热血上头,没看清这背后的猫腻,冒然接下了差事。现在要做的,就是想办法完成差事,保住自己的颜面。日后再找合适的时机,不动声色地还回去。
所以,接下来的问题就是,这差事到底该怎么办?
“……杨郎中今日去过户部了,不过,没见到纪尚书,倒是见了汤员外郎一面。不知两人说了什么,杨郎中很快就回来了。”
宽敞的签押房内,肤色略黑形容略有些粗糙的周尚书,悠然品着香茗,听着狗腿小吏来打小报告。
想着杨政被坑得有苦难言的模样,周尚书心情愈发愉悦,慢悠悠地吩咐一句:“你盯着杨郎中那边,有什么动静立刻来回禀。”
狗腿小吏殷勤地应声退了出去。
周尚书扬起嘴角,继续喝茶。
女帝陛下要安插亲信进工部,他这个工部尚书无力抗拒,只能默默接受。不过,想在工部安稳立足,就得看杨政有没有这个能耐了。
郑太皇太后将内务府抓得极紧,想从内务府要银子修宫殿,只这一桩,就够杨郎中喝一壶了。
当然,杨郎中还有一条路,就是直接去皇上那里告状,求皇上撑腰。不过,在官场上,这样的举动也意味着认输了。杨政此人极好颜面,又力求表现,想将马耀宗汤有银都比下去,怎么肯早早低头承认被坑?
所以,杨郎中只能绞尽脑汁地想办法,看怎么缩减预算,完成差事了。
……
被人打了一巴掌,立刻去寻人告状求撑腰。这是不懂事的孩童才会做的事。身在官场,遇到难题被人坑了,就得自己想办法从坑里爬出来。否则,以后再难挺直腰杆做人。
平日里不声不吭的周尚书,其实阴险狡诈,一肚子坏水。
杨政被坑得苦不堪言,花了两天时间,将修缮宫殿的预算减了又减,连工匠们每日的伙食用度都精细地算过了,才勉强将预算减了两成。
这期间,周尚书还打发人来催促过两回,让杨政早些去户部批条子:“……尚书大人说了,眼看着就要过年了,这事得年前就定下来。过了年就动工。请杨郎中动作快些。”
已经是腊月十八了,离过年也就剩十二天。户部那边还好说,厚着脸皮找汤有银走走后门,内务府那边少不得跑腿扯皮,这点时间哪里够?
杨政气得心里直骂娘,面上一派自信沉稳:“你代我回尚书大人一声,年前一定能办完差事。年后过了上元节就动工。”
狗腿小吏不怀好意地笑了一笑:“小的这就去复命,尚书大人可就等着杨郎中的好消息了。”
然后,扬长而去。
杨政压下心里的躁怒,再次去户部。
汤有银很讲义气,将杨政的预案和条陈都送到了纪尚书的案头,很顺手地放在了最上面。
今年国库连连有进账。不得不说,抄家实在是无本万利,国库里银子富足,整日为银子发愁的纪尚书,近来脸颊都跟着丰盈了不少,眉头也不像以前那样整日皱着,一脸的苦相都没了。
“尚书大人,这是工部修宫殿的预算。”汤有银张口道:“负责这桩差事的是新上任不久的杨郎中。”
纪尚书立刻心中有数了,拿过预算翻看了一回:“这预算做得倒是详尽仔细,也不算高。不过,户部有惯例,最多只能拨五成。”
就这还是现在户部宽裕了。放在以前,户部能拨个三成用度出去,都算给工部脸面了。
第723章 挖坑(二)
户部这边,一天之内就批了预算。
汤有银将领银子的条子给了杨政:“把条子收好,不必急着领现银。可以拿着这张条子直接去买材料,到时候直接来户部结算。这样也省了其中消耗。”
杨政感激不已:“这回可得多谢你帮忙。”
汤有银个头中等相貌平平,看着半点不起眼,当差做事却是一把好手,为人处事也很有一套。闻言笑道:“这话说得可就见外了。我们都是南阳郡的老人,互相帮衬都是应该的。日后我有难处,少不得要麻烦杨兄。”
然后,又压低声音指点:“内务府那边,你去寻蒋员外郎。他是户部出身的官员,比内侍们好打交道。”
蒋员外郎当日被调去内务府,狼狈且难堪。不过,只要不上吊抹脖子,又舍不得辞官,就得咬牙含泪当差。私下里,也和户部官员们依然有来往。
汤有银也是奇人,顶了蒋员外郎的位置,按理来说应该是蒋员外郎的眼中钉肉中刺。没曾想,他私下里去寻过蒋员外郎两回,不知说了什么,竟令蒋员外郎去了心中怨恨。彼此还有了些交情哪!
杨政得了汤有银指点,千恩万谢,打起精神去了内务府。
掌管内务府的内侍总管姓闵,理所当然地是郑太皇太后的心腹。对于工部递条子要银子的事,闵总管的原则就是差事可以先办,银子暂时没有。
汤有银没去找闵公公,去寻蒋员外郎说话。
蒋员外郎在内务府里当差,差事比以前轻松得多,油水也不少。且内务府一直都是郑太皇太后的地盘,只要将郑太皇太后奉承好了,根本没人来查内务府的账。
除了名声不太好听,其实日子比在户部时候还好过一些。
蒋员外郎对天子有没有怨恨?当然有肯定有必然有!不过,当日汤有银掏心掏肺地和他说过:“皇上宽宏大度,处置过臣子了,心中就不会记恨。蒋兄现在到了内务府,好生当差,照样是朝堂命官。”
“如果蒋兄心存怨怼不满,时时怨言满腹,传到皇上耳中,只会惹怒皇上。对蒋兄日后有什么好处?”
“恕我说句不中听的,太皇太后年岁不小了,再活个十年二十年就算高寿了。皇上却正年少,如日中天。”
“就算蒋兄不在乎自己的前程,难道就不为家中子侄后辈考虑一二?”
最后这一句,精准地戳痛了蒋员外郎的软肋。
一个五品官,放在京城勉强算中等官员,皇上一句话就令他灰溜溜地调任进了内务府。他有什么资格底气和天子较劲?
太皇太后势力大不如从前,也没那么靠得住。
再到后来,安国公辞官去爵,家业献出了五成,匾额都被摘了。蒋员外郎就彻底悟了,主动和汤有银走动来往。
现在天子亲信杨郎中来办差,蒋员外郎也乐意给个方便,张口指点:“这么大的花销,内务府做不了主,定要禀报太皇太后娘娘,等娘娘点头首肯,才能拨出银子。不过,听闻娘娘近来凤体不适,闵公公未必肯将此事禀报上去。”
杨政满脸带笑地奉承一番,请蒋员外郎代为回禀。
蒋员外郎叹道:“我到底是外臣,不便时时进宫。隔十天半月,才有机会进景阳宫禀事。只怕会耽搁了杨郎中的差事。”
这倒不是故意推托,蒋员外郎进宫的次数确实不多。
杨政早知道此行不易,赖着不走,和蒋员外郎磨嘴皮子。
蒋员外郎没办法,只得出了个点子:“赵公公林公公都是太皇太后身边的红人。杨郎中找到其中的一个,有人在太皇太后耳边吹吹风说说情,差事也就能顺顺当当地办下来了。”
……
“所以,杨政就去寻了赵公公?”
昭和殿里的炭盆冒着暖融融的热气。
姜韶华批了几本奏折,有些乏了,喝了一杯温茶,吃些点心,顺便听陈舍人八卦解闷,听到杨政被坑这一段,半点没恼,饶有兴味:“赵公公有没有帮忙?”
陈瑾瑜低声笑道:“赵公公胃口大得很,求他说情,可不是几句话就成的。听闻杨郎中私下送了一份厚礼。”
姜韶华失笑:“他也是,直接来见朕,朕还能不给他撑腰?倒是和周尚书怄气较劲上了。”
陈瑾瑜站在臣子的立场,就很理解杨政了:“皇上带了几个臣子进京,我和祖父在宫中当差顺顺当当,马耀宗出了外差进吏部,也算妥当。汤有银就更不用说了,在户部如鱼得水,深得纪尚书赏识重用。杨政本来就好攀比,去了工部做了四品郎中,官职倒是我们几个臣子中最高的。”
“正是春风得意的时候,被周尚书挖个坑,灰头土脸的,哪有脸来求皇上撑腰。”
“他定然要想尽办法,把差事办妥当了,再来皇上面前说道。”
姜韶华莞尔一笑:“也罢,朕就等着看看。”
周尚书这边,也没什么可指责的。便是天子诘问,也大可以挺直腰杆应回来。正因为差事不好办,才要交给杨郎中这等精明干练的能臣!
想到周尚书,姜韶华不由得唏嘘:“朝堂安稳,也不过是表面安稳。离众臣归心,还早得很。”
陈瑾瑜笑道:“皇上登基不过半年,便有这样光景,已十分厉害了。”
姜韶华笑道:“朕还是不知足,不太满意。”
正说笑,秦虎面色凝重地捧了一封战报送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