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寻找失落的爱情
女帝陛下是要留着人做事。但是这个把柄,随时都能令众工部官员人头落地。
两个心腹立刻闭嘴,不敢吭声了,心里默默腹诽。
去年年初的时候,太和帝还活着,王丞相权倾朝野,从户部拨了大把银子来修河堤。是周尚书和王丞相太贪,贪墨挪走的银子占了四成还多,再被众官员层层抹油水,最终真正落到河堤上的银子减了又减。买的材料以次充好,能省则省,这样修出来的河堤质量能好到哪儿去?
应付简单的水患倒也罢了,遇到这等十数年难得一见的洪水,可不就被摧枯拉朽了?
真正追责起来,周尚书第一个就该被砍头,然后就是王丞相。哪里轮到他们了?
周尚书自然不知道心腹们在心中疯狂吐槽自己,打起精神吩咐道:“你们去传本尚书的话,让所有人都过来,今晚开会商议定夺,尽力将预算再减一减。”
两个官员应一声,忙去跑腿传话。
工部此次几乎倾囊而出,几十个官员加上随从,足有两百人。为了议事方便,借住在一处富商的大宅子里。
周尚书一声令下,不过半个时辰,所有官员就都来了。
个个都在外奔忙,晒得脱了两层皮。就连杨政也是一样。
杨政不懂河道事务,不过,他本来也不用懂这么多。他每日就跟着周尚书,周尚书每天去了何处见了什么人做了什么说了什么,他通通都记录下来,挑要紧的送去京城,让皇上过目。这就足够了。
每一次工部会议,杨政都来。他也不插嘴,就坐在一旁默默听众人说话,看众工部官员为了预算争得脸红脖子粗。
就这么听他们吵了两个月,从挑选河堤地址到修建规模再到预算方案,杨政也听出不少门道来了。心想怪不得皇上将他放进工部来做钉子。实在是工部修建的浩大工程,水太深了,想从中弄鬼,也实在太容易了。
不说别的,就说用的石头泥浆等材料,市面上就有高低不等的价位。样品看着大差不差,真正用到工程上,效果截然不同。
预算是一定要减的,但是必须要保证质量。这样大规模的水灾再来一回,河堤再被全面冲垮,不必皇上降罪,周尚书等人就能在家中上吊了。
至于征发劳役会遇到的困难麻烦,现在没人提。这都是以后的事,且以后再头疼。先将眼下这一关过了再说。
这一场会议进行到半夜,众人吵得口干舌燥,勉强将预算减了一成。
周尚书心力交瘁,留下杨政,推心置腹地叹道:“杨郎中,工部眼下的困境你都亲眼见了亲耳听了。预算实在是不能再减了。”
“皇上催得急,明日本尚书便令人将这份方案送去京城。如果皇上龙颜大怒,到时候可得请杨郎中替工部上下说一说情。”
堂堂尚书大人,还得向自己的下属低头示好。个中心酸,就别提了。
杨政立刻正色应道:“下官也是工部一员,和工部同僚们同进攻退。皇上问责工部,下官也逃不了挨罚。尚书大人请放心,如果皇上单独问下官,下官一定将工部两个多月来的辛劳如实禀报。”
聪明人说话就是这样。
只说这两个多月来的辛劳。工部以前犯下的过错,可没人替你们说情。一旦皇上问责,你们就等着吧!
周尚书心中了然,陪了一通笑脸说了一番好话,才放杨政离去。
杨政走后,周尚书将稀疏的头发扒拉一回,长叹口气,熬夜去写奏折。
杨政回了寝室后,也没歇着,提笔给天子写信。厚厚实实的,足有十几页。当夜,这封信就被悄悄送了出去。
周尚书心中有数,也只能当不知道。到了第二日凌晨,才令人送奏折去京城。
杨政的信,比周尚书的奏折快了一步,先到了天子手中。
第787章 水深(二)
嚯!这信可够厚实的。
姜韶华一捏信封,先笑了一笑,对陆真道:“朕让杨政去工部,原本只想给工部上下提个醒。没曾想,这一步棋颇见效用。工部当差办事效率高多了。”
陈瑾瑜在南阳王府里陪伴宝儿公主,一边安心养胎。她原本的差事,一分为三,由三个年轻的天子舍人顶上。
陆真最得天子信任。姜韶华偶尔想说些闲话了,多是和陆真说一说。
陆真在御前当差小半年,阅历见识都有长足的进步,闻言笑道:“这是皇上知人善用。杨郎中是刑名审理出身,擅长审人断案。有他盯着工部,工部众官员可不得个个都打起精神来当差做事。”
姜韶华微微一笑,拆了信,看了起来。
杨政还保留着做审理的习惯,写信也像在写案宗,格外详尽仔细。这一封信,将工部会议的内容描述得清清楚楚。连众官员各自说了什么都写了出来。
看着信,就像亲自参与了工部会议一般。
杨政在信的最后写道:“以臣来看,工部做出的最终预算方案,应该还有减一些的余地。周尚书的奏折到御前,皇上不妨找户部官员测算,再寻人去市面打听每一样用料的具体价格。大批量的采购,比零散的购买要便宜两成三成。”
杨政确实是实心实意地为朝廷为她这个天子考虑。也是真心实意地想看周尚书倒霉!
谁让周尚书当日给杨政挖个大坑?杨政从来都是个小心眼,十分记仇。逮着机会,少不得要回敬一二。所以,就在信里给周尚书上眼药了。
姜韶华扯起嘴角,会心一笑,吩咐道:“去叫宋统领过来,朕有差事给他。”
片刻后,宋渊进来了。
姜韶华将杨政的信给宋渊:“这是杨政的信,朕觉得他的主意不错。你看一看,然后照着信中列出的清单,去了解各样材料大批量购买的价格。朕也能和工部呈上来的方案比对一番。”
这样的差事,只能交给最信任的人。
非宋渊莫属。
宋渊拱手领命,点了二十个天子亲卫一同出了宫。
在宫外转了两天,宋渊捧着一张清单回来了。与此同时,周尚书的奏折也正好送到了京城。
陈长史不在,繁杂的政务公文都落在了王瑾身上。亏得王瑾年轻力健,每日早起晚睡熬得双目泛红,倒也勉强撑住了。
王瑾看到周尚书的奏折后,一刻没敢耽误,立刻就呈到御前。
宋统领前脚刚走,王瑾后脚就来了。
姜韶华已看完了宋渊送来的清单,再看周尚书的奏折,心中便有数了。
工部的预算方案确实还算合理,虽然还是个庞大的惊人的数字,但是,也最多再减一两成。再降下去,就是逼着工部偷工减料以次充好了。
接下来,就是召重臣们进宫。
周尚书的奏折,众臣都过目看了一回。别人倒也罢了,纪尚书一看预算,急得额上直冒汗:“皇上!”
“皇上!赈济六县灾民,已将国库耗了大半。接下来,还要拨出三个月的军费。”
“河堤肯定是要修的。但是这么多钱粮,就是摘了臣的脑袋,臣也拿不出来。”
纪尚书真是哭的心都有。
户部尚书掌着钱袋子,就是天子的大管家。纪尚书也是正经的四朝老臣了。就说太康帝在位的时候,事事倚重王丞相。王丞相是贪婪了些,对差事追的倒不算紧。到太和帝的时候,户部依然是纪尚书地盘。虽然国库紧张,户部的日子总是好过的。
现在到了昭平二年,为女帝陛下管国库,实在不是易事。要勤快要能干要做孜孜眷眷的老黄牛,不能喊苦不要喊累,忙到天黑不回家也是常事。油水基本是没了,还得绞尽脑汁地为天子当差分忧……
想到这些,纪尚书就满腹辛酸泪。继续诉苦道:“不瞒皇上,照着周尚书奏折上的预算,户部勉勉强强也就能筹措出一半来。”
“要不然,就先选要紧处修河堤。不太要紧的地方,就等明年收了春赋再慢慢修。”
“不妥!”杨尚书率先张口反驳:“修建河堤是一等一的大事,关乎沿河两岸百姓的安危。万一再发洪水,到时候淹死百姓,淹没良田,这该怪谁?”
董尚书出言支持:“杨尚书此话有理。修河堤一事,绝不能耽搁。”
纪尚书气得直瞪眼:“你们说得倒是轻巧。这么大的缺口,从哪儿找补?要不然,我们来换换。这户部尚书的差事给你们,我去管礼部或者刑部。”
董尚书风度绝佳,也不计较纪尚书的无礼,还好言宽慰纪尚书:“纪尚书消消气。户部差事确实不易做,放眼朝堂,也就纪尚书能为皇上分忧了。”
杨尚书也跟着哄刺头:“董尚书说的是。纪尚书别着急上火,办法总是人想出来的。”
丁尚书主动张口道:“下半年的军费先拖一拖,先紧着修河堤。”
这倒是个办法。
纪尚书也是这么打算的,现在由兵部尚书张口说出来,再好不过。
纪尚书正要说话,端坐在龙椅上的女帝陛下张口了:“军费不能拖。”
“朕登基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所有军队发足军饷。朕还允诺过他们,以后绝不拖延军费。”
“一年多下来,各军队里的军汉们,总算能吃口饱饭,也能好好练兵了。”
“军队稳了,大梁才能真正安稳。军费必须按时足额地发放。”
丁尚书一脸动容,拱手谢天子恩典。
纪尚书也只得改口:“皇上说的是,臣回去之后,就先拨军费。修河堤的银子,臣再想办法。”
姜韶华淡淡道:“周尚书的预算,再去掉一成。”
纪尚书松口气。
就听女帝陛下又道:“国库钱粮不足,朕来想办法。”
纪尚书精神一振,立刻拱手谢恩。
其余重臣,却是心中一凛。
想办法?
什么办法?
为了从内务府挤出赈灾银子,郑太皇太后都被软禁了。下一步,皇上要对谁动手?
第788章 火热(一)
重臣们各自心情忐忑难安。
姜韶华只做未见,商议完正事后,便散了小朝会。然后,去宁安宫陪李太后用午膳。
权力是最好的回春良药。这两个月来,郑太皇太后闭宫养病,后宫内务府皆落入李太后之手,还有一个淘气任性的平王要照顾。李太后每日忙忙碌碌,倒是无暇伤春悲秋了,气色比以前红润了不少。
姜韶华一来,还没张口,李太后便道:“修河堤是国朝一等一的大事,哀家一定全力支持。内务府里还有些积存,全部都拿出来。哀家这里还有些私房,也一并都拿出来。”
姜韶华眉头舒展:“内务府的银子,朕确实要拿出来。不过,伯母的私房就不必往外拿了。”
李太后态度十分坚定:“哀家没儿没孙,眼前现在就一个不懂事的平王。攒了再多私房,也没地方花用。现在能拿出来派上大用场,哀家欣慰得很。”
相比起跋扈吝啬的郑太皇太后,李太后就上道多了。不令天子为难,主动为天子分忧。
姜韶华很领情:“伯母处处替我着想,多谢伯母。”
李太后笑道:“你要是过意不去,就对外扬一扬哀家慷慨解囊仁爱百姓的美名。”
姜韶华失笑:“好,朕明日就在大朝会上说一说。”
李太后也笑了起来。
李太后确实想得很透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