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溪照影
“怎么可能?若是肾不摄水,必是细脉,这与她的洪脉相互矛盾。”
“宝太后很容易饿,胃火旺盛,应该是胃部问题。”
“宝太后小便频繁,且下肢水肿,分明是肾脏有问题。”
三个太医各执一词,谁也说服不了谁。
秦偃月听得头大。
“行了,你们不用再争执了。”她道,“总结起来就是消渴症,多饮多食多尿,身体消瘦。”
太医们大眼瞪小眼。
他们争执的这些,的确是这三多一少。
“我大概知道了,除了这些,宝太后还有没有其他症状?”她问。
“宝太后很容易疲惫,嗜睡,头晕,恶心,脉象不稳,心肺有些问题,需要常常服药。”一个太医说。
“的确,宝太后有比较严重的肾病,经常全身性浮肿。”另一个太医附和道。
“宝太后前段时间还出现过皮肤疖肿,眼睛也不太好用,需要经常服药,整个人病病殃殃的,吃了多少药都不太管用。”
秦偃月一一记下。
从太医们的诊断中可以得出,这宝太后自身疾病严重。
中医上的消渴症,很大概率上指的是糖尿病。
但并不特指糖尿病。
如,甲亢,尿崩症等,都有可能呈现出消渴症的症状。
“伺候宝太后的嬷嬷们,你们将宝太后的饮食习惯告诉我,尤其是嗜好,或者说,饮食偏好。”秦偃月继续问。
“回七王妃,宝太后不太爱荤腥,素菜吃得比较多。她比较喜欢吃点心,喝甜汤之类的,每天都要喝,若是一天不喝,浑身不舒坦。”宝太后身边的伺候嬷嬷说道。
“宝太后最喜欢吃梨,梨子能够生津止渴,对她效果极好,得了消渴症以来,她每天都要服用一枚甜梨。”
秦偃月皱着眉头。
第969章
梨是水果,也是一种中药。
入肾,肺二经,清热化痰,生津润燥,对消渴症很有效。
从太医和嬷嬷们的讲述,以及她诊断出来的,几乎可以确定宝太后的病症。
“七王妃。”林太医见她问东问西,问不到点子上,有些着急,“宝太后虽有这些病症,却是不致命的。真正致命的,是瑶妃娘娘端来的那碗银耳羹。”
秦偃月瞥了他一眼,“什么意思?”
“宝太后胃口不好,就在早晨吃了几块点心,一直到下午时分才喝了瑶妃娘娘的银耳羹,喝了之后很快就昏迷不醒了,那点心没问题,只能是银耳羹有问题。”林太医道。
“你想说银耳羹有毒?你们都这么认为?”秦偃月站起来,审视着诸位太医。
太医们低着头,显然是同意林太医的说法。
“有证据吗?”秦偃月问,“可有宝太后中毒的证据?”
“这…”林太医有些迟疑。
“七王妃,您应该知道,有些毒是无色无味的,就算宝太后没有中毒的症状,也不能排除中毒。何况,宝太后是在喝了瑶妃娘娘送来的银耳羹之后才发病的,以臣之见…”
“我可以保证,宝太后不是中毒。”秦偃月直接打断了林太医的话。
以及综合太医们所述的病症和她把脉检查的出来的结论。
三多一少,这是很典型的糖尿病症状。
至于头晕头疼,下肢水肿,皮肤疖肿这些,都是糖尿病引起的并发症。
“若银耳羹没问题,宝太后为什么会昏迷不醒?”皇帝蹙眉。
“回父皇。”秦偃月简单行了礼,“宝太后上了年纪,本身基础疾病过多,许多病症日积月累,积累到了一定的程度,就变成了现在这样子。”
“你的意思是,瑶妃送的银耳羹,是碰巧?”皇帝又问。
如果是碰巧,那未免太巧合了。
他的脸色不太好看。
若瑶妃是冤枉的,他却没经过调查就将人打入大牢,若传出去,有损英明。
“不是碰巧。”秦偃月道,“瑶妃娘娘没有下毒,但她端来的那份银耳羹,是宝太后发病的诱因。”
东方璎听了这话,小脸变得煞白。
“七嫂,我可以保证,瑶妃娘娘肯定不会做这种事。”他攥着拳头,眼眶里含着眼泪,“她跟宝太后关系很好,情同母女,怎么可能做出那种事?”
“老十,别露出这种表情。”秦偃月拍着他的头,“我只说了银耳羹是诱因,没说是瑶妃故意陷害宝太后。”
东方璎不太放心,小嘴轻轻抿着。
皇帝也很不解。
一方面说瑶妃送来的银耳羹是诱因,一方面又说瑶妃清白,真相到底如何?
秦偃月看出了他们的疑惑,叹息了一声。
为了生动形象地展示,她抓了一根头发来。
“若普通人的生命线是一根手腕粗细的绳子,宝太后的生命线则是一根头发丝的粗细。”她说,“这根发丝本就随时可以断开,恰好,瑶妃娘娘端来了银耳羹,这银耳羹就成了打破平衡的那股微小力量。”
“也就是说,是这碗银耳羹诱发宝太后陷入到危险中。那碗羹成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太医们听了这言论,纷纷愣住了。
他们都是精通药理之人,被秦偃月一点,也觉得有些道理。
“可宝太后到底是什么病?”林太医道,“消渴症虽终身难愈,却不会致命,这一碗银耳羹又怎么会成为诱因?”
第970章
秦偃月叹了口气。
糖尿病是出了名的慢性病,一般来说不会致命。
但糖尿病会引发各种并发症。
并发症才是要命的关键。
“确切地说,宝太后的病不叫消渴症,叫糖尿病更贴切一些。”秦偃月说,“这是一种相当棘手的病。”
对于没法做血常规,无法注射胰岛素的这里来说,糖尿病应该属于绝症。
就算是现代,糖尿病也是终身疾病。
“你们有谁知道宝太后是从什么时候出现的这种病症?”秦偃月问到。
嬷嬷想了想,“大概是在二十年前。”
秦偃月点着头。
二十年前,宝太后大概四十多岁。
这个年龄段容易得的,应该是二型糖尿病。
除却极少数的特殊病症,糖尿病的种类里,九成以上是二型,相对来说,这种比较容易治疗,只要注射胰岛素就可以缓解。
但现在的情况却不容乐观。
秦偃月眉头紧皱。
她已经搞明白宝太后的病症,也可以断定,是宝太后的胰岛素分泌不足,在那碗银耳羹的诱因之下,引起了严重的急性糖尿并发症。
如何确定是哪种并发症才是现在的关键。
在她的记忆里,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无非是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等,死亡率极高。
没条件做更详细的检查,也没时间耽搁下去。
“拿白开水来。”秦偃月将袖子挽起来。
不管哪种并发症,都是跟血糖高有关系。
当务之急,是降低血糖,补充液体。
嬷嬷们将白开水端过来。
秦偃月指导着给宝太后喂下去。
她则在一旁仔细观察着宝太后的细微脉搏变化。
白开水效果还算不错,喂进去之后,宝太后的脉象出现了极细微的变化。
“继续,要持续补充液体,要多补充些。”秦偃月道。
随着补液越来越多,病人的脉象也稍微强劲了一些。
她拿出银针来,在宝太后身上的几道大穴上刺进去。
刺中穴道后,脉搏跳动也发生变化。
“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血糖水平高,银耳羹里的糖分导致原本就高的血糖水平超过临界值,糖代谢严重紊乱,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压力差过大,导致细胞外液处于高渗状态。”
秦偃月触摸着宝太后的脉搏,说着太医们不懂的术语。
“这种状态持续加剧,久而久之,发生了低血容量高渗性脱水,从而导致昏迷。”她呼出一口气。
如果她的诊断没错,宝太后应该是得了高渗性昏迷。
这是一种比较少见的糖尿急性并发症,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引起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病症,病死率极高。
补液,正是救回病人的关键。
她的补救措施是正确的。
秦偃月起身来,写下一个药方,“按照这个方子去煎药,一点分量都不能差。”
上一篇:靠写文救世哪有不疯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