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囧囧有皮
“柔柔也想明白了,毕竟是自己的姐姐,总不能因为一个外人一直记仇。”
“到底是没在咱们身边长大的,有点小心思也情有可原,以后对她好一点,或许就不会再跟柔柔争抢了。”
张峰石听了有几分内疚与感激,“这些时日,让你娘俩受委屈了。”
自打大女儿来,家里就总是闹些不愉快。
回头一看,多多少少都是大女儿身上有点小毛病。
这回做的事算是踏到了底线。
张峰石心里也不舒服。
“赵回舟这事我也不说什么了,算我这后妈仁义了。不过老张,咱们柔柔的事你得上心。”
陈茵说完,特意瞧了下丈夫的反应。
见他脸露迟疑,心下一紧,“你到底有没有找小程?”
张峰石有点想掩饰过去,没开口呢,妻子已经猜到了,
“怎么?他不愿意?”
她的柔柔要模样有模样。
家世也不比他们程家差。
他一个二十六岁还没成家的挑什么?
“人家意思是怕耽误了柔柔。”张峰石一想到程洛一本正经的给他说高攀不起柔柔的样子也来气。
“我看他跟咱家柔柔也不合适。”
“对了,你不是给小虹挑过一个吗?叫什么来着?不行......”
“不行。”陈茵沉声打断,“那个冯滔娶你大女儿还行。娶柔柔,他还差了些。”
…
或许在书中的隐藏世界里,林晴同样收到了张芷柔的信。
那个时候......
林家已经很惨了。
她已经无力去做什么了。
林晴默默的把信收好。
这一晚,
赵老婆子狼哭鬼嚎,嚷着不活了。
王兰凤正在焦虑中。
女儿去那么远上学,都带些什么好?
听说有食堂,是不是要带个盆和筷子?
对了,勺子也得带上一个。
还有针线。
也不知道衣服破了,三丫自己能不能补?
要不再带个锥子?
好自己纳鞋底。
关键是,她也不会呀。
一会的功夫,林晴上学的行李很夸张的鼓起来。
林晴出屋看得时候都吓一跳。
当场背起行李,左右手各拎一个兜。
竟然感觉毫无压力。
“……”
“娘,你觉得我一个人能带这么多东西走吗?”
好像是带不走这么多,王兰凤又纠结的把东西一样一样地拿出来。
林大华悄悄地看了眼手里的大小药包。
这点药好像不占什么地方。
就是三丫不太信他的医术,不一定会带。
等再晚一点,
悄悄地塞进去。
天未亮,林晴偷摸地背起行囊离家了。
她不想让爹娘送。
不想看着她们依依不舍地望着她远走他乡的样子。
游子离家,不需送行。
只要有家。
家里有人等她。
足矣。
坐上火车那一刻,林晴望着家的方向。
觉得有点想家了。
上林村的棉花地里,一阵微风拂过。
王兰凤直起腰,望着县城的方向。
她的小三丫是不是已经上火车了?
如今火车速度平均65,从县城到省城就坐了一下午,出了省城的火车站,林晴深呼了一口气。
谁说这个时代,火车站的人不多?
去沈市的火车是第二天早上的车次,林晴需要在省城的招待所住一晚。
简陋的房屋,
单薄的木门,
一撞一个坏。
关好门放下行李,林晴拿出王兰凤给她烙的饼子,一口咬下去差点把牙硌掉。
缓了好一会,才觉得好一些。
林晴拿着死面饼子来回端详。
这死面的饼子砸人绝对不比板砖差。
扔又舍不得扔。
认命的拿出饭盒去前台要了些开水。
就不信了。
到嘴边的粮食还吃不进肚子里去!
*
“同学们,我们也要像《朝阳沟》里的主人公一样,下乡努力建设,为国家的未来添砖加瓦,哪里需要我们,我们就去哪里,献出我们的热情、献出我们的生命,为祖国,为人民无私奉献。”
火车慢悠悠地开。
车厢内。
一位有志青年站在中间的过道上激昂讲话。
座位上的下乡知青们热烈鼓掌。
一个个昂首挺胸,
激情满满的。
林晴坐在知青里,就很格格不入。
1964年,愿意下乡建设的知青们是怀揣着情怀响应号召的。
这个群体让她感受到了激情燃烧的力量。
又一位姑娘站了起来。
声音朗朗,
“李平同学说得对,我们是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我们是新生的蜡烛,燃烧自己,照亮祖国。”
又是一阵激烈的掌声。
林晴也使劲地拍。
之后又有几位同学站起来讲话,一个个激情的林晴都酝酿了下。
然后,继续老老实实看人家说。
知青们很有朝气。
讲完话又唱歌。
林晴乐呵呵的跟着大家打节拍,不知不觉的过去了大半天,知青们也累了。
都坐下来彼此介绍认识。
一个个的好社牛。
坐在林晴对面的女知青很善意地看着她,“同学,你要去支援哪里。”
林晴想了下,“我要支援.......学校?”
诶?女同学一怔,反应了好一会子才明白。
上一篇:身为监管者的我永远不可能掉马甲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