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古木架
郑文文透露一个信息:“我看李英丽好像成竹在胸,昨天见她跟李光荣在那边山坡散步,会不会她让李光荣帮她推荐?李光荣看着在队里人缘不错的样子。”
江静雨听到这个就皱眉,她已经知道自己不在的时候李英丽打老母鸡的主意了,自然不喜:“她那个样子适合做老师吗?李光荣就算推荐了,大队长小队长他们也不那么糊涂吧。”
郑文文笑了下,“我看她也不行。”
叶欣听了一耳朵,心道有门路的开始发力了呀,暗中的竞争已经开始。
摇摇头,告辞回去了。
路上拆了江静雨送的酒酿饼,咬了一口,发现确实带着微微的酒香,口感绵软,甜而不腻,就一边走一边吃了个。
回到家里,沈卓就忙着做烤鱼呢。
这也是叶欣的意思,之前红烧、水煮都吃过了,酸甜口的也吃过了,想念烤鱼的滋味,就让他把最后一条烤了,在元宵这晚吃。烤鱼本来也没有什么难的,但是这鱼巨大的一条,就费许多功夫。
叶欣挨到他身边,直接把一个酒酿饼递到他嘴边:“人家送的家乡特产,很好吃的,你吃一个。”
沈卓咬了一口,然后微微皱眉,说:“你吃吧。”
叶欣一笑,知道他不爱吃甜的,但还是掰了一块下来又递给他:“你吃过的,我不要,你再把这块吃了。”
沈卓只好又皱着眉头再吃一块。
等鱼做好了,叶欣就迫不及待坐下来开吃。沈卓的手艺真是不错,火候恰到好处,焦香鲜辣,特别好吃,不比以前饭店吃的差。
见她吃那么急,沈卓劝道:“慢点儿,小心鱼刺。”
又过两天,王小薇也回来了。
叶欣自然也去看看她,关心关心。关心完也获得一份吃的。
不过叶欣来这趟不是为了吃的,惦记着王小薇年前说亲的下文呢!
王小薇回来过了一晚还是面带疲惫,显然是路上累狠了,这会儿见她问起,就告诉她:“我跟家里说了情况,家里觉得孟华鹏听着还行,就是没有亲眼见到,不放心,本来是要过来的,我说这边路远辛苦,又说有你们这些很好的知青同志帮我,好说歹说,才把他们劝住了。”
叶欣问:“那这亲事,是说定了?”
王小薇点头:“算是吧。”
又说:“家里因为没来,给了我三百块钱,加上我这些年自己攒的,也够结亲用了。”
叶欣连忙道:“小薇姐,你这不用告诉我。多少钱你自己知道就行了。”
王小薇笑道:“我只跟你说。咱们熟悉,我知道你懂得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的。”
叶欣为这信任很感动,也为她的说亲顺利而高兴,“之前有为大哥喜事,我赞助了鸡蛋。之后小薇姐喜事的话,我也要赞助,咱们更要好一些,鸡蛋鸭蛋瓜子我一起赞助,可不要推辞啊。”
这件事情顺利,王小薇心情也好,笑道:“难得你这个小财迷愿意出血,我还能推辞了?到时候就管你要。”
叶欣点点头,期待地问:“那打算什么时候办酒?”
王小薇叹了口气:“不急吧,一月太赶了肯定来不及,估计二月三月的,在夏季农忙之前办了就行。我刚回来,其实还没来得及给孟庄那边传递消息。再说,听到了现在小学即将重开招老师的事情,我也打算争取一下,等这件事情过了再说。”
叶欣点点头,“也是,不急。”
她其实觉得王小薇这稳定的性格挺适合做老师。不过现在情况不明,大家都暗中较劲,她也不好多说什么。
大队长做事果然很果决,见知青都回来了,就在二十的这天傍晚,让人上坡通知了叶欣,又把已经住在黑水塘的王有为叫过来,所有知青都聚到了宿舍这里。
人齐了,李兴国就直接说:“咱们大队小学要重开的事情,想必你们都听说过了。经过这十来天的清和修补,屋子已经收拾得稍微像样了,既然要开,就不耽误,这个春季期就开放,尽早让孩子们来上学。不过上课之前,要先找好老师。”
听到这里,大家心中都隐隐激动起来。
李兴国扫了一圈他们的神色,继续说道:“小学关闭有五六年了,原本上学的已经长大,还没上过学的就一点基础都没有,完全断层了。所以第一年,就不用分什么年级了,年龄范围适当放宽,招进来全部算是一年级,从头学习,也就是说目前暂时只需要两名老师,一个教语文,一个教数学。经过大队决议,两名老师在你们知青队伍里选出。”
这下确定了,知青们更是激动,都按捺不住了。
郑文文第一个开口提问:“大队长,这选老师是怎么个选法?”
这问题也是大家关心的,纷纷看着李兴国等他回答。
李兴国说:“队员们投票选举。在来跟你们说话之前,我已经让小队长去通知了,等会儿大家就会到晒谷场进行投票。只在今晚投一次,不管参与投票的人多少,不管队员从哪个小队过来,只要是咱们丰水大队的,都有投票权,最后得票最高的两个人当选老师。”
大家顿时哗然。
郑文文皱眉问:“今晚就投?怎么这么急!”
李兴国道:“早点选好,也免得大家惦记着,不能安心上工。”
刘红霞接着问:“大家投票都是看什么标准?”
李兴国回答:“没有标准,全凭喜好。”
刘红霞就不满了:“这不公平!那岂不是平时跟别人相处好的人得票多?选老师不应该选知识水平高的吗?怎么能这么随便?”
李兴国语气仍然十分镇静:“按照你们知青的知识水平,任何一个人都足够教小孩子读书认字。咱们也不是选拔大学生,难道要考试吗?队员们给孩子们选老师,肯定是往好了选,算起来也是公平的。”
这话也堵住了郑文文想问的为什么不考试选拔。
孙维强开口:“今晚就选,也太匆忙了!远点的人肯定来不及参加的,都是凉水塘的人投票了。”
李兴国看他一眼,说:“凉水塘的人够多了。何况你们住在这边,只有凉水塘的人了解你们,其他小队队员都不认识你们,又怎么选?”
大家提出的问题被一一解答,慢慢就没话说了。
想来大队就是故意这么突然的,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不给他们私下走关系拉票的时间和机会。
所以现在是全凭平时的表现,干活是否勤快,品行如何,沟通能力如何,能不能与别人和谐相处......给本地人留下了什么印象就是什么印象了。利益无关,事出突然,大家只会凭第一直觉选觉得行的。
一时之间,平时表现不好的知青就面露懊悔了。
相互之间的气氛也紧张起来了,看谁都是竞争对手,而且就在今晚选今晚出结果,时间紧迫,让人心脏直跳。
大家看来看去,最后看向叶欣,因为叶欣是平时跟队员关系最好的,觉得她胜算最大;其次就是张康明,因为张康明人长得高大,性格稳重,干活勤恳踏实,也是深得生产队认可的。
叶欣被看得头皮发麻,知道自己成为众矢之的。
她赶紧举手:“大队长,我不参加。”
这话一出,大家纷纷愕然。
没想到刚刚还视为最大竞争对手的,现在又主动放弃了。为什么说又呢?因为上次招工,也是她主动第一个放弃的。
顿时,大家看她的目光很复杂,但都没有戒备的意味了。
李兴国已经知道叶欣不想做老师的,并不意外,点点头,又问:“还有没有不想参加老师选举的?”
大家也很期待地左右看看,希望再少一个竞争对手。
可惜没有了,就算是张康明也想争取,何况是其他人。
李兴国就道:“那不耽误了,跟我过去晒谷场吧。”
十个知青就紧张期待地跟着过去了。
叶欣也跟过去,虽然她不参加,但是可以看看。而且她也是可以投票的!
那边经过小队长的召集,已经来了不少人了,在议论纷纷。
李兴国带着一队知青到前面,挨个介绍一番,主要是介绍名字、来的年份,很快就介绍完了,一惯的利落作风。随后这十个人就先被请到了一边。
接着十个篮子被拎了上来,里面各自放着一张比较大的写着知青名字的纸条,这就是“投票处”了。
简单粗暴但有效,很有农家特色。
站在一边的知青是看不清篮子里面的,只有上来投票的人能看见。李建邦就站在边上,手里握着一些细长的纸条,每个人上来领两条,当场领了,当场投进中意的两个篮子里。
李兴国也会站在一边监督。
投票就这么开始了。
十个知青站在一边紧张地等待结果,队员们觉得很新奇有趣,纷纷排队上前参加投票。
有人看见叶欣站在身边,奇怪地问:“叶知青,你怎么不在上面的?”
叶欣笑着说:“我觉得自己不适合做老师,就没有参加。”
有些人觉得可惜:“我看着你适合做老师,孩子们喜欢你!”
叶欣听了只是微笑。
她准备观望一下再上前投票,到时候直接就能看出谁得票多了。
正站着,突然手被握住了,她转头一看,是沈卓:“你怎么来了?”
沈卓说:“我也来凑凑热闹。”
他这么冷清的性子,怎么会喜欢凑热闹,叶欣知道他是见自己下来了才来的,小声跟他说:“咱们等会儿,等别人投得差不多了,咱们也上去投两票。”
沈卓点点头,小声问她:“你想投给谁?”
叶欣一笑,低声说,“投给小薇姐,还有郑文文。”
沈卓明白地点头。
人还有陆陆续续来的,真不少,起码得有两三百了,差不多能代表凉水塘群众的意见了。
眼见快要天黑了,几乎没人来了,叶欣和沈卓才上前,从小队长手里各自拿了两张纸条。
叶欣先往围成一圈的十个篮子中打量一圈,王小薇最多,其次是张康明和王有为,这两个篮子差得不是很多,乍一看看不出来,其他人就都比较少。李英丽是其中最少的,没有几张。
这个情况其实在意料之中,票多的几个人除了平时表现不错,都是来的年份早的,本地人最熟悉。之所以王小薇最多,可能是因为她是女的,大家觉得女老师对孩子会更耐心。
虽然之前准备投郑文文,但她差得有点多,回天无力,所以算了。
叶欣心思一转,就把纸条分别投到了王小薇和张康明的篮子中。
沈卓也明白,没有多说地跟着她投了。
他们投完,后面也没有几个人了。
确定没有人再来,李建邦就宣布投票结束。
然后李兴国让知青们上来,当场数票唱票。大家过来一看到篮子里的情况,都明白了,顿时脸色各异。其中李英丽看见自己票数那么少,脸色变得很难看,当场扭头走了。
大队长小队长瞥过去一眼,也没在意,继续数票唱票,最后结果是王小薇和张康明当选小学老师。
尘埃落定,事情就这么匆忙而利落地结束了。
叶欣和沈卓知道了结果,也就回去了。天已经快黑完了,下来时没有带手电筒,这时候只能摸黑往上走,幸好路都是熟悉的。
沈卓问:“饿不饿?今晚要吃迟了。”
叶欣说:“还行,今晚很多人都要迟的。”又笑了下说:“估计还有人吃不下饭的!”
沈卓摇摇头,牵着她的手回家。
上一篇:我是高手我怎么不知道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