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古木架
叶欣翻个白眼,不想惯着他了,道:“你爱给不给,我不吃了。你也别在这瞎忙活了,赶紧的去学校!”
沈卓小声:“还早呢。”
叶欣道:“还早你就去复习前面学过的知识!”
沈卓不想立刻走,还是又磨蹭了会儿,等时间差不多了,跟她约定下了第三节 课的课,也就是十一点二十的时候,在校门口见,才依依不舍地往学校去了。
叶欣没好气地看着他走远,过会儿有人来买菜,又立刻换上一副笑脸。
随着天光大亮,太阳升起,集市里人越来越多,逐渐摩肩接踵,水泄不通。也越来越嘈杂,人们买卖讲价都得用吼的。
叶欣开始担忧起来,这么多人,等会儿怎么逛?
别被挤成纸片人了啊……
不过也因为人多了,东西更好卖,不到九点钟,她就把带来的新鲜蔬菜和菜干都全部卖完了,收获五块多。
刚卖完,还没来得及收拾一下,就有晚来的老乡挑着担子过来,要占她这个好位置,还不好意思地笑笑:“姑娘,你卖完了吧?”
对方是个满脸风霜的大伯,一看也是辛苦人了,叶欣就也解地笑笑,“嗯。您稍等一下,我马上起来。”
她把称和多余的稻草收起来,跟上次一样把两个背篓叠在一起,然后背在背上站起来,给大伯让出位置。大伯感谢一声,很快把东西摆出来,卖的也是大白菜,还有些香葱、蒜苗、芹菜、姜块,都是这个季节常见的菜。
叶欣走入人群,正要离开,又想到跟王小薇的约定,不知道她来了没有?自己现在走了,等会找不到怎么办?
正想着,肩膀就被拍了一下,传来王小薇的声音:“叶欣。”
叶欣转头一看,就松了口气:“小薇姐,你来了。”
王小薇道:“刚送郑文文和王有为上了去县里的班车,我就来找你了。你这是已经卖完了?”
叶欣点头:“嗯,今天人多,好卖一些。”
王小薇就笑道:“那正好,咱们去逛逛买东西吧。唉,人真多。”
既然已经在农副产品市场,两人索性就先在这儿逛,免得还要再挤一趟。
在这边,叶欣主要看种子、树苗,可惜没什么收获,倒是买了个小竹篮,比家里那个小,也更轻便,她挎着正好。她还买了三个小陶罐,准备用来捣些番茄酱、辣椒酱的。王小薇想买些鸡鸭蛋,可惜没找到,就买了些自己没种有的菜。
随后两人就去了供销社,那真是人山人海,令人却步。
这次叶欣也要买些东西,就不能在旁边干看着了,跟王小薇一起闷头往里挤,差点把背篓都给挤散了。
王小薇怕她人小被挤摔倒,忙拉着她的手,还小声提醒她:“年底人多,鱼龙混杂,你时刻注意口袋,别被人偷了。”
其实她不说叶欣也已经警觉,一只手在口袋里紧紧攥着钱呢。
两人费劲挤了一个多小时,才买到了东西,然后赶紧逃离战场——真是跟打仗一样的。
过年吃的用的都买齐了,别的也没有要买的了,她们又去邮局看了看。邮局也很多人,她们没有看到自己的信和包裹,倒是有一封江静雨的信。王小薇说江静雨今天也来赶集了,不用帮取,让她自己拿好了。
叶欣看看邮局的时钟,已经十一点了,就跟王小薇说了她跟沈卓约好的事情,两人转身往学校那边走。
到了学校门口,还没听到下课的铃声。叶欣就先找了个人少点的角落,把后面买的一些罐子、瓶子、盐、糖,还有一套白瓷的茶具,两刀的毛边纸,两瓶墨水等等,放到另一个空着的背篓,准备交给沈卓。
至于早上买的那些,不好拿出来,她就仍然背着没动。
王小薇站边上帮她隔开人流,看着她的动作问了句:“这些给沈卓晚上带回去?”
叶欣点点头:“这么重,我才不傻乎乎自己背呢。”
王小薇不禁笑了,道:“是该让他分担一些,你个子小,背这么多东西太吃力。”
叶欣深以为然。
分装好没多久,下课铃响了,沈卓很快跑出来,在门口左右张望,人太多了一时找不到叶欣在哪里。
好在叶欣一直注意着门口,直接走到他面前,“我在这儿呢!”
沈卓这才看到她,连忙接过她手上抱着的竹筐,心中既有种不能跟她一起买年货的遗憾,又觉得她自己操劳太辛苦,心疼地看着她:“人那么多,你肯定累坏了。”
叶欣松了口气地说:“是挤得不行,好在已经买完了。这些你就晚上带回去吧,要轻拿轻放,有许多陶罐玻璃罐呢,别摔坏了。我和小薇姐就先回去了。”
沈卓这才注意到王小薇还在一边,顿时有些不自在,又舍不得马上走开,小声问她:“你饿不饿,给你鸡蛋吃。”
叶欣道:“不饿。你快回去吧,别耽误时间,我们走了。”
见她挥挥手和王小薇一起往镇口走了,沈卓才抱着竹筐回教室。同学们见了,又好奇看看。
黄志豪更是惊讶地问:“你去买年货了?这么快?”
沈卓看他一眼,无语地走进去,把背篓小心放在桌底下。
李光耀听了凑过来,笑道:“是沈卓未婚妻买了交给他的吧。这么点儿空,他哪里买得来?挤都还挤不出去呢。”
黄志豪恍然,又跟沈卓确认:“是这样吗?”
沈卓点头。
黄志豪就忍不住感叹一句:“真好啊,你未婚妻一个人把家里事情都做好了,都不用你操心的,真能干!”
沈卓听了,低声说一句:“她辛苦着呢。”
最后一节课上完,到了吃午饭的时间。
等人都打了热水回来,沈卓拿出三个鸡蛋,给黄志豪一个,还让他给李光耀递过去一个。
经过之前的事情,沈卓觉得不用太顾着什么同一个大队的情谊了,只要是女学员都不要接触为好。另外也是叶欣说的,跟黄志豪、李光耀分享就行,其他人别管了,他自己也没吃上呢。
黄志豪一看到鸡蛋,立刻两眼放光:“好家伙,你伙食是真好啊!”
又忍不住感动:“好兄弟!有好吃的都想着我,以后你就是我的好兄弟!”
那边李光耀一看只有一个鸡蛋递过来,就明白了,看一眼旁边的孟春兰,索性搬了凳子过来跟他们俩一起。他也不客气地接过鸡蛋,感谢之后问沈卓:“怎么今天这么舍得吃这个?”
沈卓就说:“我未婚妻给的。”
一开始他在人前说起叶欣,还会有些不好意思,后来说多了,就习惯了,也自在了。
而且每次别人惊讶和羡慕的时候,他都感到高兴和骄傲。
比如现在。
黄志豪快羡慕哭了:“你未婚妻还专门给你买鸡蛋补身体?对你也太好了吧!”
沈卓清冷的面庞带上一丝笑意,“不是买的,我未婚妻养的鸡生的蛋。”
李光耀不禁摇摇头,“听得我都酸了。”
黄志豪更是酸溜溜:“谁不是呢?我都想定亲了……”
……
叶欣和王小薇背着东西走在回程,一路上遇到了不少人。
果然是年底了,大家都出来赶集了。平时山路走好远都看不到一个人的,现在时不时就能看到三五成群说说笑笑的乡亲们。平时不赶集的,也在年前出来走走了;有些人一年就赶一回集的,也都是在这时候出门了。
凉水塘的老乡也见了好几波,大人小孩一起来的不少,路上热热闹闹的。
叶欣和王小薇都是怕人多是非多的,路上见了熟人也就是笑笑打招呼,没凑成堆。
两人一起,走走歇歇。
王小薇还跟叶欣说了说知青那边的事:今年就郑文文和王有为回家探亲;孙维强是前年来的,去年回过了,今年就没回;张康明是大前年来的,也就是六七年,他去年没回,本来今年应该是打算回去的,但他估计是想留下来陪江静雨,就也没回;剩下的江静雨、刘红霞、赵中华以及叶欣,都是今年来的,也没能回。
说完了,她还感叹一句:“我来了这么多年,就是今年人最多、最热闹了。”
叶欣于是问:“人多好不好?”
王小薇说:“人多热闹,过年就图个热闹,总的来说还是好的。偶尔有些嘴碎的,不会就是了。”
叶欣点点头,“小薇姐很看得开,我得跟你学学。”
王小薇笑了,看着她道:“你还要学吗?我看你小小年纪,待人处事就很好了,许多人年纪大很多,都不及你。”
叶欣叹了口气,“我也是接受现实了,知道要与人为善。不然怎么办嘛,走又走不了。”
王小薇想想她上半年和下半年截然不同的性子,心下也佩服,“你接受得倒快,比我当初强多了。”
叶欣却笑道:“小薇姐性子本来就很好,想必没我那时那么讨人厌的。”
王小薇笑笑,又温和地安慰她几句。
边走边聊,也是一点多回到凉水塘,各自回去东西。
第056章 剪头发
傍晚, 沈卓骑车背了东西回来,自然也是关心叶欣一番,脚疼不疼, 累不累。叶欣应付了两句, 让他赶紧炒菜,自己则接过他的背篓, 把东西放好。
趁饭前这会儿工夫, 她拿出今天买的两刀纸裁了。
买本子当然更好, 不过那贵,毛边纸就便宜量大,只是要自己裁。她先是裁成了A4大小, 觉得还是太大了不方便,于是又对半裁了一次。
一边裁,一边问他:“这个纸给你上课记笔记可以吧?”
沈卓说:“可以, 只要能写就行。我以前不知道有这个便宜的, 不然我也买这个。”心里觉得她真会过日子, 忍不住夸一句,“还是你会买。”
叶欣就有些得意,“省到就是赚到!”
这可是她从上辈子就践行的购物法则。有些东西要买好的, 比如吃的肉、菜、油;有些东西就不必那么讲究,能用就行, 比如这些纸张。主打一个该省省,该花花。
现在他们虽然吃喝不愁,但其他东西还是很缺的, 手头的钱也不是太多, 不能乱用。
不过叶欣对这个年代还不太熟,其实也是今天听王小薇说的才买这个纸, 不然也不知道的。所以说有个熟悉的知青大姐姐真的蛮好的。
裁完后分成两半,一人一半,笔墨也是。
叶欣说:“你的你拿去学校看看有没有订书机,蹭一个,订一下。我就喜欢一张一张用,就不用订了。”
沈卓点点头,其实觉得不订也行,自己用缝衣服的针线扎几圈就能用。
隔天,晴了好久的冬日,突然下起小雨来。
细如牛毛飘飘洒洒的小雨,走不远的话都不会淋湿,只是冬天本就冻手冻脚的,一下雨就更冻了。加上刮着风,雨丝扑在脸上,很快脸庞就木木的,冰冰的,没知觉了。
但沈卓还是要去培训班,风雨无阻。
早上他出门前,叶欣叮嘱他道:“这雨说不定会下大,幸好之前买了帽子和蓑衣,你记得穿上。”
沈卓却有点嫌碍事,“不用穿,我骑快点,淋不湿。”
叶欣就睨他一眼,道:“你再快也要半个小时的,淋不淋得湿我不知道,我只知道万一被淋病冻病了,还要花钱吃药,还耽误事儿。到那时,我可懒得伺候。”
沈卓听着,就知道她是不高兴了,只好听话地把蓑衣帽子都戴上,才出门。
上一篇:我是高手我怎么不知道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