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之好好种田养自己 第63章

作者:古木架 标签: 随身空间 种田文 年代文 穿越重生

  叶欣从善如流:“那先多谢婶子了。”

  又掀开篮子,道:“我拿了些零嘴下来,都是自家做的,吃不完,给您家几个孩子吃吧。”

  林美华连忙道:“哎哟,你这么客气,还专门拿吃的来换!竹子又不值什么,多得很,没人砍它,年年疯涨,用都用不完呢!”

  叶欣笑道:“婶子家有,当然不算什么;我们家没有,就算好东西了。这些零嘴儿也不值什么,婶子可别推辞,不然我也不好意思砍你家竹子了。”

  林美华听她这么说,就不推辞了,笑着带她进屋,拿了个碗来装。

  还不少呢,好几种,油炸油煎的,看着就香,林美华自己都忍不住拿了个吃,更不要说几个孩子了。三个孩子看见好吃的都围过来。不过两个大的女孩还是比较拘谨地站在一边,只有那个小男孩直接扑过来,嚷嚷着:“妈妈,我要吃!”

  林美华骂他一句:“馋死鬼!”不过还是宠溺地把他搂在怀里,先给他吃。

  叶欣看在眼里,也不说什么,只是顺手给那两个女孩一人一个芝麻面饼子。

  两个女孩接过,都小声说了谢谢。

  拿完出来,装了满满一碗,真不少了。林美华脸上笑就更热情了,寒暄起来:“要不先坐会儿吧?这才年初几,你们就干活了,也不多歇几天。”

  叶欣婉拒:“已经歇了几天了。这几天天气暖和起来,再不围好,几只鸡都要闷坏了。”

  林美华想着大女儿在家干活,就喊了二女儿道:“幺妞,你带叶知青去咱们竹林砍竹子,可别带错了!”

  那小女孩乖乖应了一声。

  林美华又转头对叶欣说:“要多少只管砍,砍那些老竹子,耐用!春来暖和,等下几场雨,马上又冒出竹笋来了,多的是呢!”

  叶欣笑着谢过:“好,多谢林婶子了。”

  然后就告辞,在幺妞的带领下,往下边水塘走去。

  幺妞吃着饼子,一路并不说话,显得怯怯的,很胆小,就连吃个饼子,也是小口小口吃。整个人也瘦瘦弱弱的,看着像老没吃饱饭似的。

  叶欣走在后面,观察了一会儿这个小女孩,半晌才轻声问她:“你多大啦?”

  小女孩像是没想到她会说话,有些惊吓般回头看她一眼,见她带着笑容,温柔好看,才不紧张了,小声地回答:“九岁了。”

  叶欣有些意外,看她这么瘦瘦小小的,还以为只有七岁的样子,没想到都九岁了。她又问:“你不上学?”

  幺妞摇摇头,“不上学。没学校了。”

  叶欣眉头皱起来。仔细回忆一下,村里似乎并没有小学。平时没在下面,也不知道村里小孩是去哪里上学的,总不可能都不去上学吧?

  她突然发现,因为住得离其他人远,交流少,导致自己来那么久了,对村里很多事情都还不清楚。

  现在说到这个话题,她就顺便问:“那其他人呢?他们是去哪儿上学?”

  正好走出了房屋密集的地方,幺妞伸手指着水塘那边的一个坡上,回答道:“以前那里有学校,就在晒谷场和旧食堂中间,后来,大家都不去上学了,校门也锁起来了。”

  叶欣循着她指的方向看去,那边并不算山,只是一个矮坡。

  这边是山地丘陵地区,像这种海拔不高、坡度也和缓的小坡很多,上面不好耕种,但凉水塘人多,也可以开发出来另做他用。

  比如对面那个坡,因为位置比较正中,就用来做公家的用地,仓库、晒谷场都在那儿,以及幺妞说的旧食堂——在去年秋季农忙的时候,叶欣偶然听队员说过,那是五十年代大锅饭时期的食堂,后来不用了,但也没有拆除。

  除此之外,还有好些旧建筑,她倒是没有去探索过,不知道那里还有一座小学。

  学校关停的事情,她觉得应该也是受到了前几年的影响。

  现在,那些旧建筑想必都成为了村里小孩儿的乐园,时常去那边玩儿。小孩子单纯无知,也许觉得不用上学还挺快乐的呢。

  叶欣叹了口气,收回目光,又问她:“你姐姐以前上学吗?”

  幺妞摇摇头:“姐姐要帮家里干活儿。”

  说着,已经到了一片邻水而生的茂盛竹林。幺妞停下来,小声对她说:“你砍吧,妈说随便你砍。”

  叶欣也只好止住了话头,笑着对她说:“谢谢你带我来,你回去吧。”

  幺妞就点点头,转身回去了。

  往回走了一段路,小女孩却是又忍不住回头,看向水边竹林旁那个知青姐姐,心道她真好。

  不仅长得好看,还爱笑,笑起来眼睛弯弯的,让人看着也跟着开心了。她还好心,给了自己和姐姐两回东西吃呢,都很好吃,真喜欢她。

  ……

  叶欣放下篮子,拿出柴刀,打量着眼前这丛竹子。

  确实很茂盛,从岸边生到了水边,岸上这边因为有一条小路,平时大家干活经过的,有斜逸出来的竹枝都被折了;水边那侧却是很凌乱,而且挤挤挨挨的,还有些干枯的夹在里面。

  叶欣想到林美华说的,要砍老竹才耐用,就在边上挑了根比她手臂粗得多的深青色老竹,挥刀开始砍。

  只是有点难砍,因为长得太密了,不好下刀,还容易磕到手。

  她心道失算,早知道应该拿锯子来的。

  不过都已经下来了,她也不想再往返浪费时间,主要是还得让人多围观一遍,只能一手摆掰着竹子,一手继续挥刀砍。

  皱着眉头砍了好一会儿,才成功砍倒了一根。

  觉得一根不够用,她又砍了两根,才住手。

  不知道这么多够不够用,不过再砍就太多了。虽然说她现在力气足,但是被人看到她这么一个小个子力能扛鼎,还是有点怪怪的……

  叶欣用柴刀把竹枝剃干净,头尾去掉一些不合适的竹段,每根砍成三四段,每段大约二米长,捆起来。之后把竹枝这些都到边上,免得阻碍别人走路。

  然后她就把这一捆竹子扛在肩上,往回走。一只手往肩上稳住竹子,另一只手拿着装了柴刀的竹篮。

  砍竹子的时候还行,毕竟才初四,来往田地干活的人很少很少,所以没什么人看见。但是往回走的时候要穿过村子才能上坡,就遇见很多人。

  于是,扛着老大一捆竹子的叶欣,又被围观了。她还能清晰听到这些人的议论——

  “诶?这女娃是谁,这么早就干活了,这么勤快!”

  “这一捆湿竹也大几十斤了吧,她这么瘦弱都能扛得起。”

  “是叶知青吧?坡上沈家的。”

  “她去砍谁家的竹子?”

  “总不会是我家的吧?我赶紧去瞅瞅……”

  叶欣:“……”放心,肯定不是砍你家的。

  这场面,别说是沈卓了,她都害怕。

  肩上这一捆湿竹,和村民的闲言碎语比起来,还是后者给人的压力大!

  她赶紧加快了脚步,穿过这些人,往坡上走。到了没人的地方,才默默松一口气。

  扛着竹子回到坡上小院,进了门,直奔屋后菜地。

  砰地一声,叶欣把竹子扔下,也是菜地里正好空着,才能这么随便放。

  正在埋头挖土的沈卓倒是吓了一跳,快步走过来,“怎么一次扛这么重?压得肩膀疼不疼?”又皱着眉头说:“下次还是我去扛吧。”

  叶欣喘了口气,露出笑容:“没事!竹子是中空的,不是特别重。”

  沈卓却知道湿竹不轻的,何况刚才听那声响就知道了。他赶紧说:“还有没有?我去扛。”

  叶欣挥挥手:“没有了,我就先砍了这么一捆,是问林婶子家砍的,也就是建业大叔家。我嫌上下麻烦,就一次扛回来了,不够用的话下次你再去。”

  说着让他继续挖池塘,自己回前院锁了院门,又过来。

  接下来,叶欣就在屋后破竹。

  每根竹子需要先砍成两段,再对半破开,一分为二,再二分为四,每根竹条三厘米左右宽、一米长,就可以做围栏,比木头省材料多了,也方便多了。

  沈卓在那边挖着土,还很不放心她,叮嘱道:“你小心些,别伤了手。”

  叶欣头也不抬,还有点嫌他话多:“我知道!你别吵我。”

  正说着,一个用力不好,竹子没破开,柴刀还被夹在里面,也险些划伤她的手,“哎呀!”她惊呼一声,吓得连刀带竹子都扔开了。

  本就提心吊胆的沈卓,这下更是心中一跳,扔下铲子就跑过来,“怎么了?!”

  过来一看,发现她没受伤才又把心放回肚子里,皱眉道:“你别忙了,放着我来。”

  叶欣揉了揉手腕,却是挑眉看着他:“你来干这个,难道叫我去挖池塘?”

  沈卓说:“也不用你挖池塘,你就歇着吧。”

  叶欣就问:“那这池塘挖到什么时候才能挖好?”

  沈卓说:“慢慢挖就是了……”

  叶欣不赞同道:“慢慢挖?年都要过完了,队里马上又要上工了,初七你又要去镇上,这池子什么时候才能挖好?小鸭子什么时候才能游泳?”

  沈卓愣住,“那,我晚上继续挖……”

  叶欣瞪他一眼,没好气道:“晚上挖,你不睡觉了?只能白天挖!你抓紧时间,赶紧回去干活,今天明天两天就要挖好——不就是破个竹子,我只是没经验,又不是干不了,用得着你大惊小怪的!”

  沈卓被她说得哑口无言,只能转身回去捡起铲子,继续挖土。

  叶欣则是不服输地捡起夹住柴刀的竹段,先是找了块坚硬的石头,拿着刀柄把竹子往石头上敲敲,把位置敲正了,之后就成功一分为二。

  一开始是不太熟练,觉得有些费力,后面慢慢熟练了,破竹就很简单了。

  而且竹子里面是空的,每次破开都发出“啪”的一声,清脆响亮。

  她感觉挺解压的,渐渐找到了乐趣。

  中午吃过饭,休息一会儿,下午继续在后院忙。

  沈卓一层一层地挖土,土挖出来,就用簸箕挑到左边的下斜坡倒了,也算是填充斜坡,扩大一点面积。后面在坡面种上一些果树,也能护坡固土。

  叶欣当然是继续折腾竹子。竹子破得差不多了,最后一根二米长的竹子就没砍,只破成不足一厘米宽的细长竹绳,又仔细把竹青和竹黄分开,用来连接之前的那些竹片。

  等所有竹子处好了,她就一边琢磨,一边把材料编成帘子。间隙不能太大,不然鸭子钻出去了;也不能太小,不然废材料。

  最后编完了,有四米多长,收尾连接之后,立起来往地上一放,就是一个轻便的圆形围栏了。

  这么大点,要围池塘还是不够的,但是做个暂时的鸭栏,却是足够了。

  她站起身来,拍拍手,对自己的成果很满意:“嘿嘿,我真聪明!”

  沈卓转过目光来看看,发现她是真聪明,以前没做过这个的,独自琢磨竟然也做得像模像样。

  他放心地收回眼光,继续把已经挖了四十公分深的坑中泥土挑出来,转移到边上。

  叶欣则把小鸭子们从篓子里拿出来,放到新鲜出炉的竹栏里。

  几只小鸭可能是闷久了,终于获得自由,小小叫了几声,迈开小脚丫在地上跑开。不过叶欣注意到,有两只不太有精神了,不知道是不是闷久了。

  她暗道不妙,这些小鸭来之不易,一个都不能少啊!

  还指望这几只小鸭壮大鸭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