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文女配不干了 第127章

作者:桃子味的棉花糖 标签: 快穿 爽文 年代文 穿越重生

  上河村这边地处南方,稻子一年两熟,三月底到四月初中下是早稻,一般六月中七月初就要开始抢收,稻子收完后不久就要再次种下晚稻,大概十月底到十一月份左右收割。

  七月不仅要抢收还要抢种,所以又俗称双抢,这个时间段特别重要,在镇上上班的江大哥和谢辰都请假回村参加双抢,就连江甜甜这个平时不下地的娇娇人也要干活了。

  忙忙碌碌大半个月,稻谷收进仓库后不久,上河村下了一场不小的雨,这场雨下了多少天,江老头就愁了多少天,未晒干的稻谷堆在仓库有起霉发酵的风险,田里水积太多也耽误后续稻苗栽种,农民都是靠天吃饭,现在老天爷不给力,可不就愁人吗。

  好在这场雨在三天后终于晴了,大太阳出来不过半天,晒坝就干了,江老头赶紧组织人把仓库里的稻子拉出来晒,另外又找了些人去通渠放水。

  又一连忙活了十多天,等晚稻全部下田,晒干的稻谷也全部堆进仓库,江老头憋得那口气才算是松了下来。

  双抢结束,紧接着就是交公粮,再然后,就是大家最期待的分粮啦。

  谢辰又跟着忙了几天,一直到分粮结束,他才算彻底清闲下来。

  这回他领了分下来的粮食直接放进了江家粮仓里,赵梅香笑弯了眼,一句阻止的话都没说。

  新粮下来当天赵梅香就领着江甜甜去大队碾米机那排队碾了几口袋新米回来,晚上蒸了一大锅白米饭,让家里人敞开了吃。

  这次双抢家里人都累瘦了不少,尤其是谢辰,后面还帮着村里一起去交公粮,早出晚归饭也没好好吃,人不仅瘦了还晒黑了些,让赵梅香心疼的可劲给他碗里盛饭,争取给他养回以前小白脸的样子。

  许是天天见,江甜甜倒没觉得谢辰有什么变化,他还是跟以前一样好看。

  最近忙起来俩人独处时间都变少了,每天见面都说不上什么话,吃过晚饭江二哥陪家里俩小孩去外面捉蛐蛐,江甜甜也跟着去凑热闹,谢辰见了,二话不说就跟了上去,只是俩人走着走着就岔了道。

  头顶月光亮堂堂的,谢辰牵着江甜甜做到一棵大树下,不远处是条两三米宽的小河。

  夏天乡下的傍晚,蛙声蝉鸣一片,草丛里还有蛐蛐的叫声,俩人听习惯了倒也不觉得吵。

  谢辰揽着江甜甜的肩,俩人一起抬头看天上圆圆的月亮,享受着难得的独处时间。

  “我爸妈前几天给我写信,说想让我带你去省城玩,顺便见见我家里其他亲人,我想着要不咱们过几天就去吧,到时我要带你去看看我从小玩到大的那些地方。”

  谢母自从上次来见过江甜甜后,三五不时就会给她寄些年轻女孩喜欢的东西,虽然以前打着谢辰的名义也没少寄,但现在直接单独就是给她的,去省城玩的事谢母也早就跟她提过。

  江甜甜想着上回见江家人时的印象,没怎么犹豫就点头了。

  去省城的头一天晚上,赵梅香把江甜甜叫去自己屋里说话,“囡囡,虽说上次谢辰家里人来咱家看着都很和善,但你去了省城也要记得多注意些,可不能失了礼数,也不要跟谢辰使小性子,真觉得受委屈了也要先忍着,等回来跟我们说,你在那边人生地不熟的,千万要多注意些知道吗?”

  赵梅香说着又从箱子里拿出一叠钱和特意给她换的粮票,用手帕包好拿给她,“这里有八十块钱和三十斤粮票,记得贴身放好,出门在外没钱寸步难行,你仔细着别弄丢了。”

  虽说这次去省城有谢辰陪着照顾她,赵梅香也还是不放心,把她能找到的地方全都嘱咐了好几遍。

  江甜甜难得耐心听她说完,一句也没反驳,直到最后她抱了抱赵梅香,笑着说,“妈,你别太担心了,我就去几天而已,又不是不回来了。”

  “行,我就在家等着你。”

第142章 七零恩将仇报……

  十月底,江老头接到镇上通知,又有一批知青被分到上河村了。

  正忙着准备秋收的江老头烦躁的很,村里那几个知青好不容易才调,教好,态度认真了些,干活还不利索呢,这又来一批,真是让人头大。

  不过再不情愿也没法,江老头点了两个人去镇上接人,恰好女婿谢辰今天休息,就让他开拖拉机跟着一起把人带回来。

  这次分来上河村的知青一共有五个,三男两女,被分配去接人的老张头挨个把人打量一遍,默默冲谢辰摇了下头,“哎,不是说城里人吃的好营养好吗,这瞧着都细胳膊瘦腿的,哪像是干活的料啊。”

  “张叔,您瞧我胖吗,咱可不能以貌取人。”谢辰没接他的话,让张老头自己去接人,他趁机去趟邮局。

  老张头心说那些人哪能跟你比,等他走后跟身边人又聊了几句,“还是大队长眼光好,一找就给自家找了个这么优秀的女婿。”

  上个月谢辰和江家小女儿结婚,那排场,过去好几天了大家还在说,谢辰是省城的知青,家里离得近不说,结婚那天甚至开了小汽车来,拉了缝纫机,收音机,听说订婚时就给江家小女儿送了块手表,三转一响都凑齐了,真是十里八村头一份。

  婚后谢辰住在江家,江老头单独给俩人准备了婚房,不仅全屋重新粉刷,还打了新的家具,这女儿嫁的,就像给自家招了个上门女婿一样,还有城里婆家补贴着,这谁看了不羡慕。

  谢辰取完包裹回来,知青们也已经确认完身份,他开着拖拉机就把人带回了村子。

  跟江老头交完差,谢辰拿着包裹就回了家,他现在还是住在江家,不过这回是名正言顺的。

  他回来时,赵梅香刚从后院摘了一筐菜出来,谢辰看到她就喊了声,“妈,摘菜呢,甜甜去哪了?”

  “甜甜去找春兰了,她过几天不是就要嫁去赵家了,姐妹俩说说话。”赵梅香一见他就笑,瞧见他手里拎的包裹又哎了一声,“你爸妈这又寄东西来了,多破费啊。”

  谢辰把包裹放到院里石桌上,正准备找剪刀拆开,赵梅香走过去拦住他,“这是你爸妈给你寄的,你拿回屋里拆吧。”

  “那行,我等甜甜回来再一起拆开看看。”谢辰把包裹拿回他和江甜甜的婚房。

  这房间就是原来江甜甜的房间和谢辰的房间中间打通重新收整出来的,屋里刷了白,地面也抹了水泥面,新打的双人大床上红双喜的被子,鸳鸯戏水的枕巾还没撤下,到处都是新婚留下的印记。

  屋里都是小夫妻俩这月余生活的痕迹,谢辰打开衣柜,江甜甜的碎花裙子和他的白衬衣挂在一起,他单看着心地就有种满足感。

  刚回来路上吹了一路灰尘,谢辰放完包裹又出去打水回房间简单擦洗了一遍,换了件新衬衣出来。

  江甜甜恰好从二婶家回来,谢辰一见到她,那双眼睛就像是粘到她身上了一样,自动自发的走到了她身旁。

  “回来了,渴不渴,我给你弄杯蜂蜜水吧。”

  江甜甜嗯一声,等谢辰把蜂蜜水端来,又自然的坐到了她身边。

  赵梅香在一旁看着,嘴角的笑就没下来过,“中午咱们吃辣椒炒茄子,再炒个腊肉怎么样,对了,小辰爱吃腊肠,再切根肠蒸一下。”

  谢辰笑着说好,江甜甜心里不平衡的哼哼两声,“妈你怎么不问问我爱吃什么?”

  “你我还不知道,小辰爸妈给你寄那些吃的还不够你吃吗?”

  谢家父母是真喜欢江甜甜这个儿媳妇,上回谢辰带江甜甜回家过中秋,谢母第二天就领着江甜甜去省城大商店买了好几条漂亮裙子,回头谢父还托人买了几张剧场演出票,一家人一起带江甜甜出去看演出,在省城那几天压根没给谢辰发挥的机会,谢父谢母,还有他大姐和嫂子就把江甜甜招待好了,也正因为谢家待江甜甜是真心实意的好,所以后来谢家来问九月份结婚,江老头没怎么犹豫就答应了。

  现在婚后小两口依旧住在江家,谢家父母时不时就会寄些东西过来,吃的用的都有,比在身边还要关照。

  赵梅香这是爱屋及乌投桃报李,人谢家隔着这么远距离都愿意对她家小囡好,她对女婿多照顾一些也是应该的。

  江甜甜撅撅嘴不说话了,倒是谢辰握住她的手说,“妈,甜甜爱吃炒鸡蛋,等会儿我给她做一个。”

  “哪用得着你,我给她炒就是了。”赵梅香起身去厨房做饭,谢辰又拉着江甜甜回屋拆包裹。

  不过这人心里有鬼,拆个包裹还非要关门,江甜甜一进屋就上了贼船,被谢辰从背后抱起,薄唇贴上她后颈就亲了两口。

  “呀!大白天的你干嘛!”江甜甜扭头推他,反被人抓住机会又亲了亲下巴。

  结婚前谢辰在她面前总是克制有,结婚后这人简直原形毕露,不管白天晚上,逮着机会就和她亲近,刚结婚那两天,谢辰在她身上弄出来的那些印子,差点弄得她都不好意思出门。

  大半天没见媳妇,谢辰抱着江甜甜狠亲两口才放开她,江甜甜瞪他一眼,又拉了拉衣服这才坐到桌前看婆家寄来的东西。

  “这包裹这么大一个,妈又寄了什么?”

  谢辰也不知道,转身拿了剪刀准备拆开看看,打开包裹最上面放的是一条百喜图花样的毛毯,江甜甜拿在手上一摸,又软又暖,感觉像是羊毛材质的。

  毛毯下面是些江甜甜爱吃的甜点零嘴,谢辰把东西一一拿出来笑说,“我妈这是把你当小孩养了,刚好上回寄来的快吃完了,正好续上。”

  江甜甜想起温温柔柔的谢母也跟着笑,她还蛮喜欢谢家人的,谢父谢母对她很好,还有谢辰的哥哥姐姐嫂子都是很好相处的人。

  包裹最下面是两件毛料外套,一件藏蓝色是男款,一件红黑格子是女款,两件外套款式做工都很精细,摸着也厚实,在这边过冬穿完全够。

  翻到最后谢辰又找到一封信,拆开信上就有写百喜羊毛毯是谢母托人买的,衣服是谢辰大姐送她们的新婚礼物,上个月他俩结婚婚礼酒席是在乡下办的,谢辰大姐没来,就把礼物寄过来了。

  江甜甜很喜欢这件外套,谢辰也拿起属于他那件看了看,大姐挑东西眼光好,这两件外套不论颜色款式都很适合。

  “先收起来吧,等到年底穿着咱们一起去省城给大姐拜年。”

  南方十月份还穿不上毛料外套,倒是那百喜图羊毛毯,今天就能盖上。

  谢辰把外套收进衣柜,江甜甜分了些零食出来,准备待会儿拿给家里的侄子侄女一起吃。

  拆完包裹谢辰又坐回江甜甜身边,大手一伸又开始蠢蠢欲动的想抱她,外面赵梅香喊吃饭的声音传过来,江甜甜松了口气,拉着他就往外走。

  江老头回来的晚,他到家时,饭菜都摆上桌了,赵梅香催着他赶紧去洗手吃饭,等一家人都坐下来,江老头边吃边提了明天开始秋收的话。

  饭后江二哥就跟着江老头去了仓库那边,还有村里几个老人一起,大家要先把秋收用的镰刀等工具磨利磨快,这样干活的时候省劲。

  老张头刚好也在,他问江老头新来的那批知青怎么安排,上午他刚把人带去知青所安顿,明天秋收他怕这些人适应不了。

  “什么怎么安排,我哪儿顾得上他们,找几个村里人教两遍,再不会就安排捡稻穗去。”江老头不耐烦说这个,很快又拉着一旁的人商量起了别的事。

  捡稻穗是村里三岁小孩干的活,这要再干不了,真是连小孩都不如。

  次日六点刚过,村里的上工铃就响了,江老头怕大家误事,还安排了一个人拿着大铜锣满村敲,终于赶在七点前把所有人集合到了晒坝前。

  昨天刚到上河村的新知青不知道这是发生了什么事,早上被老知青催着起床,他们早饭都来不及吃。

  “这是要干嘛?开会早起这么早吗?”新知青们有些不满,他们刚长途跋涉过来,不让人好好休息两天就算了,这么早把人吵醒开会,真不是故意折磨人吗。

  老知青有了经验,给他们解释,“田里稻子能收了,估计今天就要开始秋收了吧。”

  “秋收,收粮食吗?”新知青一听这个来了精神,抓着老知青问,“收完粮食是不是该分粮了啊?”

  老知青看着他们一双双晶亮的眼睛,无语道:“想什么美事呢,你们刚来工分都没有,分粮也没你们的份。”

  新知青一听又蔫了下去,“没我们的份让我们来这么早干嘛?”

  “当然是挣工分,有了工分你们就能分粮了啊。”老知青现在看他们就像是看到了从前的自己,忍不住就多给他们讲了几句。

  下面老知青们在和新来的知青说他们的经验,前头江老头看人差不多到齐了,就开始讲话,这是没回农忙开始前的惯例,鼓鼓士气,好让大家伙打起精神来。

  讲话完毕,他就组织各生产小队队长开始分配活计,分好的人就排队去江甜甜那登记领工具。

  上河村的村民们每到农忙季干活都很积极,因为农忙意味着活多,活比较多就能多拿满工分,这样等到交完公粮他们就能分到更多的粮食了。

  老知青们有了经验也赶紧带着新知青过去排队等分配,新来的知青们被周围村民看的不好意思,挑工具都是老知青帮着挑的。

  江甜甜等最后一个人拿完工具,就收了本子锁好仓库跟着一起去了田里,今天秋收第一天,怕忙不过来,她也要下地去帮忙。

  稻田里人人弯腰动作快速的收割着,所过之处一把把捆好的稻子被堆在一起,打谷机旁几个人围在一起喊着号子,一起摔打成熟的稻子,最后再由人挑着担子运到路口拖拉机后斗里,拉回晒坝晾晒。

  熟手们忙得热火朝天,新来的知青们学了一上午累得腰都快直不起来了,好不容易熬到下工,又赶紧跟着老知青一起去食堂抢饭吃。

  人太多,食堂坐不下,很多人打完饭就蹲在食堂门口吃,还有的跑到晒坝那里吃。

  今天老知青们为了照顾新知青来晚了一会,众人打完饭没找到位置,干脆就学着村民们一样捧着饭盒蹲在门外吃。

  村食堂和晒坝挨着,他们出来时正巧看到谢辰开着拖拉机吧最后一车稻谷拉到晒坝。

  有个新来的女知青多打量了他几眼,问一旁的老知青,“那个人是谁,看起来不像村里的农民啊?”

  老知青扒着饭抽空抬头瞧了一眼,回头看到女知青脸上露出的红晕,告诉她,“那人也是知青,叫谢辰,不过是从下河村调来的。”

  新来的女知青继续问,“那我们昨天怎么没在知青所看到他,他住在哪啊?”

  老知青正要说话,余光瞥见上河村大队长的女儿拿着饭盒正朝谢辰走去,他一努嘴说,“瞧,那个是大队长的女儿,谢辰他跟大队长女儿结婚了,当然不住在知青所。”

  “结婚了?他居然娶了个乡下……”这话说到一半,新来的女知青把后半句咽了回去,但瞧她惊讶疑惑的表情就知道她在想什么。

  老知青低头继续扒饭,“乡下人怎么了,人家长得漂亮,还是大队长的女儿,你瞧那谢辰,人家日子可比我们好过多了。”

  享受过关照又失去后,老知青们一个个都傲不起来了,只是他们没那谢辰的本事,娶个大队长的女儿,不仅吃喝住不愁,还能有个镇上的正式工作,他们羡慕都羡慕不来。

  新来的女知青不认同他的话,转身又去跟知青所唯二的两个女知青说话,可惜从昨天开始这俩人对她们就不太热情,新来的女知青搭了几次话没得到回应,也不再去热脸贴人冷屁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