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儿,大明首辅张居正 第180章

作者:李诗情 标签: 种田文 爽文 成长 轻松 穿越重生

  他一时也紧张极了,毕竟他每每都是看邸报,跟着夫子读书,和实操有很大区别。

  张白圭额上冒出细密的汗珠,缓缓地吐气,让自己尽量平静下来。

  当他沉浸在文章中时,身旁走来一道身影。

  明黄的衣角让人不用想就知道是谁。

  他心头猛然一跳。

  笔下微顿,片刻后依旧丝滑写出。

  他看到那金丝银线绣的海韵纹。在这样考验心态的时刻,张白圭很快就安静下来。

  半日很快过去。

  等文章做完,他才有余心去观察更多。他用眼角余光去看,就见当今圣上正值壮年,那一身龙袍带着隐隐的威慑。

  *

  嘉靖帝也注意到了面前这个脸上带着细腻绒毛的稚嫩学子,他进行数场殿试,见过的学子数不胜数,可这样年轻又学问深的学子,格外少。

  他不停巡视,所到之处,能明显感受到学子的心神被影响,下笔迟疑几分。

  而那少年学子却能快速回神。

  他巡视一圈,心里便有数了,他果断退场离开。

  场上气氛顿时轻松许多。

  学子借此机会,连忙整理思绪,快速落笔。

  张白圭整理好草稿纸,又细细理了理,从大纲到细纲,再到用词的斟酌推敲。

  *

  殿试结束,卷子糊名,一切整理妥当,便将考卷尽数送往东阁。

  阅卷的时间一般都比较紧,也就两日功夫,还得拟定前十,由圣上评阅确定最终名次。

  对于考生而言,这几日等到心焦不能言语,对阅卷官来说,今日要熬大夜,年轻的还好,年迈的已经在喝参汤了。

  张白圭的试卷在每个阅卷官手中传阅,最终放入甲等。

  他的文章浑然天成,策问所回,思考深邃,纵然些许青涩,却带着少年赤诚热情,看得人心头滚烫。

  策问只论文不论书,可他书、文皆是顶尖。

  让人挑不出什么错来,但比他更浑然天成的还有,毕竟朝中大儒,多有弟子。

  嘉靖帝已经关注过学子,现在拿了名次,在定最终名次时,略微犹豫片刻。

  一甲三人已定下,状元、榜眼、探花却让人心中犹疑,皆是一甲,却有其隐带的含义。

  “江陵张居正生得斯文俊秀,世所罕见,可点为探花郎,然叶珣亦是,依朕看,这张居正为状元,叶珣为探花,亦使得。”

  他见了人才,心中喜悦,神情也放松几分。

  觑着他的神色,总考官笑了笑,垂眸恭敬磕头:“圣上圣明。”

  *

  午后,到了小传胪的时节。

  张白圭立在茶楼的窗前,心中颇为忐忑,他知道殿试没有落榜的说法,但他想要好名次。

  人的欲望都是步步向上的。

  中了会试前排,自然想要殿试前排。

  虽然基调已经定下,但小传胪依旧要进行,这代表着前十名额已定,参加小小面试后,就由第十窜到第一也未尝可知。

  而现在,不光拼学问好了,还要拼长相了。

  这也是小传胪的神奇之处。

  张白圭放下茶盏,回小院去了,他刚一到家,就见赵云惜正在喜滋滋地看着贡士服。

  “快穿上,快穿上!”

  赵云惜:嘿嘿!

  一门双贡士,虽然叶珣是别人家孩子,但从少年时期,便跟在她身侧,情分自然非比寻常,极深。

  张白圭回房换上贡士服,这衣裳极衬人,他对着铜镜整理衣冠,忍不住双眸晶亮。

  赵云惜左边站着张白圭,右边站着叶珣,她越看越高兴,笑得合不拢嘴。

  “啧。”还得是贡士服,代表着希望和学问,这真是直接将姿态拉满了。

  “等着礼部官员过来就成了。”张白圭先吃了点肉脯垫肚子。

  这东西耐饿又饱肚子,免得在殿上不雅。

  叶珣摸了摸鼻子:“有没有一种可能,我俩不在前十呢?”

  殿试和会试的结果不大相同。

  并非你会试成绩靠前,小传胪便有你。

  赵云惜一拍大腿:“你俩还能落选?”

  她寻思,咋也是状元之才。

  “管他呢,有人过来正好,没人过来我们自己欣赏欣赏。”赵云惜的话风立马就转了。

  万一真没进前十,孩子接受不了怎么办。

  反正能进殿试就是爱,旁的名次并不大紧要了。

  往后几十年的路要走。

  她相信张居正!

  这可是张居正!

  她坚信他!

  张白圭摸了摸鼻子,他立在阳光中,嬉笑着道:“叶珣,你得相信你自己。”

  叶珣性格沉稳,嗅觉敏锐,因为身子弱,想得多观察得多,在政务上,也有独到之处,必然是成的。

  赵云惜想着,这就相当于毕业考结束,该面试进公司了,资格已经拿到,能不能过,就看这一哆嗦了。

  “好刺激!”赵云惜激动到搓手手。

  笃笃。

  马蹄声传来。

  赵云惜猛然起身,眼神热切地看向大门,双手合十,嘴里祈祷:“漫天神佛,我家俩孩子都要过啊!管他第九还是第十,都行,我不挑的。”

  张白圭本来有些紧张,见此不由得黑线,瞬间放松下来。

  马蹄声停。

  “宣贡士张白圭入朝觐见——”

  “宣贡士叶珣入朝觐见——”

  随着礼部官吏的唱名声响起,一直沉寂的小院周围瞬间哗然。

  大家都盯着此处,见小传胪的声音传来,一时间极为沸腾。

  张白圭和叶珣从容不迫地走了出去。事情已定,如今看来,便更需要姿态。

  *

  嘉靖帝住在乾清宫,众人便被引至此处。一路上只听到风动和云动,其余一片静谧之色。

  张白圭和叶珣立在乾清宫外,此时前面已有八人,两人视线一转,心中便猜测,估摸着两人和先前的名次相差无几。

  谁知——

  内侍领着他一路往前走。

  最后站定的名次也很有意思。

  直接便是张白圭打头。身后跟着一个面生的青年,其后是叶珣。

  几人心念电转,心中便有了成算。

  这站位,自然有其含义在。

  几人对小传胪的仪式如数家珍,在国子监时,便会有博士对此一一介绍,众人铭记在心。

  众人互相眼神示意,并不敢放肆谈论,走到这一步,稍有差池便要命了。

  乾清宫。

  殿中威严庄重,两侧摆着仙鹤铜炉,正有袅袅炊烟冒出。

  张白圭一进殿,便能瞧见嘉靖帝端坐其上,威严赫赫,气场迫人。

  他垂眸抬脸,由着天子打量,问一些殿试所做策问中的话题,浅浅聊几句,便让出去了。

  这是他出生至今,和中央政权离最近的一次。

  张白圭背部出汗,面上却极为坦然。

第94章

  礼部尚书夏言今日很忙。

  他先是去巡视了太和殿,这座紫禁城内最高大的殿宇,今日在此举办传胪大典。

  夏言清俊儒雅,虽年事已高,却依旧在晨起时,对着铜镜整理衣装。

  他一路看着那张居正、陆树声、叶珣的档案从微末而起,扶摇直上,心中也格外好奇。

  他来回巡视三遍,就为了传胪大典不出任何差池。

  *

  三更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