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锦屏韶光
“弗兰西一向很喜欢浪漫的爱情戏剧,”博尔德也点头道,“我们更不能失去那么好的机会。”
于是,在艾琳娜整理着去往弗兰西的行李时, 吸血鬼俱乐部的同类们,也在紧锣密鼓地打包着自己的东西,准备跟在他们后面踏上弗兰西的土地。
不过,艾琳娜并不只是收拾自己的行李,她也在和爱德华讨论欢乐剧院下一部的戏剧。
如今的戏剧市场已经乱成一锅粥了, 父亲自从大歌剧之后,似乎完成了他一生的“伟业”,失去了继续追求更大成就的热情。计划上演的剧目也大多是一些引进的歌剧,而其他大剧院,如德鲁里巷剧院、兰心剧院……也如无头苍蝇一样,不知道该往哪里钻。
要论市面上最火热的戏剧类型,在怀特和埃莉诺上演之后,毫无疑问是哥特类,最好女主角不是人类,不过,随着各种非人类的戏剧上演之后,不少人开始感到审美疲劳,想要一些“新的东西”,不少戏剧评论家在自己的专栏抱怨“主角就不能是个人吗?”
然后就是《超人》的横空出世,充满噱头的演员,复杂的机械舞台设计,以及大胆的创意,几乎没有其他剧院能够追赶得上。单纯模仿剧情,也无法达到《超人》所带来的震撼效果。
最后,来到了《拉维妮娅》,虽然说大部分人认为这部戏剧的成功得归功于小说引起的轰动,但不得不承认,这部充满了冲突和争议的戏剧,竟然比《超人》还要赚钱。光是从满座的持续时间来看,《拉维妮娅》简直是欢乐剧院最成功的戏剧作品。
这就让剧院们更加难受了,要说模仿吧……很容易被观众围殴——每场戏剧被扔上台的“埃德蒙”布娃娃已经充分说明了这一点——而且这也不是那么好模仿的,至少,剧作家们一看剧本都皱紧眉头,他们甚至根本无法理解人物的脑回路,“这么……戏剧性的剧情,也有那么多人看?!”
剧作家指望不上,购买作家的小说呢?看起来也十分困难,大作家们都有自己的风格,而小作者们则远远无法捕捉到那种让人又气又爱、在愤怒中充满吸引力的文字韵味。尽管某些小作者在剧情上做到了一些相似的描写,但无论他们如何铺陈语言,最终总是无法激起读者那种愤怒的火花,或者说,根本没有达到那么令人沸腾的程度。
“主要是语言吧,”威尔斯听到经纪人朋友的抱怨,也试图分析这样差距的原因,“《拉维妮娅》的语言非常直白、通俗,短短一句话就能勾起读者的怒火。”
就像露辛达的女仆去找埃德蒙帮助自己在茶会上被羞辱的女主人一样,只是简单地在路口喊一声,“埃德蒙先生,我的夫人她被一群夫人围着……”埃德蒙就会立刻抛弃拉维妮娅跟着她走。
但其他作者写,那就会“尊敬的埃德蒙先生,我深感羞愧地向您报告,我的夫人今日下午在茶会上遭遇了一群女士的无理指责和侮辱。”然后埃德蒙一边走一边还和拉维妮娅交代:“亲爱的,我想我需要帮助这位夫人”……
这种表述,根本无法引发读者的情感波动,反而让一切变得拖沓且繁琐,情感的冲击力直接消失殆尽。而如果想要模仿那么通俗的语言,又显得和其它行文格格不入。
“全篇都得用这种通俗易懂的文字来描写,”威尔斯总结道,“但文字风格的转变可没有那么简单,更不用说整一篇都要保持这样的风格。”
总之,现在的剧院经理们,都挥舞着钞票,但找不到满意的剧本,这也导致原本百花齐放的戏剧行业,现在居然显得格外萧条,仿佛所有戏剧的生机和活力都被欢乐剧院吸走了,无论是新鲜的创意,还是那些在观众中反响热烈的作品,都消失在这种压倒性的竞争局面中。
而观众们呢?也对这样的市场十分不满,戏剧栏目的评论员曾直言不讳地呼吁剧院们找回自己的特色,不要一股脑地去追随欢乐剧院的脚步。
但这位评论员的话却被认为是站着说话不腰疼,毕竟,在欢乐剧院推陈出新的过程中,他们所上演的那些“不跟风”的剧目,反而被观众们嘲笑为“过时的作品”。
“欢乐剧院应该对此负责,”一位剧院经理,借着酒意在一群朋友面前抱怨道,“他们把卢恩顿的戏剧搞得一团糟。”
“还好他们要去弗兰西了,”而他的朋友则是苦中作乐,“希望他们别回来了。”
不过,也不是完全没有人拿到好处,一些音乐厅、酒馆、甚至在客栈剧院演出的小团队,迅速地跟上了这场热度,深入研究着《拉维妮娅》的剧情,根据底层观众的反馈边演边改,先是将拉维妮娅从落魄贵族改成街头流浪的贫苦女孩,又将埃德蒙改成铁匠,而露辛达成了裁缝的女儿,至于情妇的剧情,也成了露辛达和其他人结婚,没钱的埃德蒙不得不娶同样没钱的拉维妮娅,转折点则改成露辛达的丈夫死后,她成为一个有钱的寡妇,埃德蒙正是为了她的身家追求她,拉维妮娅没有钱,也没有能力能够阻止。
改成这样的《拉维妮娅》可谓面目全非,他们索性将拉维妮娅这个带着点贵族色彩的名字,改成了女孩们最常用的“莎拉”。
不得不说,依靠着这部《莎拉》,音乐厅和酒馆都变得热闹多了,甚至欢乐之家音乐厅都开始上演这部戏剧,反响比原作还更热烈一些。
“现在的情况太复杂了,”爱德华分析着现在的戏剧市场,也不免有些头疼,“观众对《拉维妮娅》已经有些抗拒了,他们抱怨着这部剧目让他们情绪波动太大。”
“好吧,”艾琳娜遗憾地将《回家的诱惑》从脑海中划掉——她在写《无法原谅》的歌词时就一直在想这部电视剧,看样子是没机会搬上舞台了,考虑到卢恩顿人脆弱的神经,品如的衣柜一出,恐怕观众们就得被气晕过去。
“《超人》我们之前也说过,今年不演了,”爱德华耸了耸肩说,“再来一部《午夜少女》?或者回归传统,看看莎士亚的剧目?”
“莎比亚的剧目太有名气了,”原本艾琳娜并不考虑这部戏剧,但她想到那些抱怨将市场弄乱的声音,思考着说,“没准可以改编一下。”
“我也觉得可以。”爱德华立即点头认同,“那些剧院经理们总是在埋怨,说没有给他们更多选择。也许,从莎比亚的剧目入手,会是一个不错的突破口。”
艾琳娜主要是考虑到吸血鬼似乎很久没有登上欢乐剧院的舞台了,感觉只依靠一部《怀特的故事》,地位还不够稳固,“女主角还是吸血鬼?”
“也不错,”爱德华点点头说。
女吸血鬼可是现在戏剧的时髦元素,尤其是在刻画一些平时像普通人一样、能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揭露自己真实面目的非自然生物时,女吸血鬼总是剧作家的第一人选。
至于男吸血鬼……一整个查无此鬼。
对于这样的“刻板印象”,艾琳娜也是不知道该说什么……
她想了想,拿着羽毛笔在纸上写写画画,决定将结合一下莎比亚的经典剧目,和“化蝶”这个故事,改成西方版“化蝙蝠”。
——等等,这个会不会有点可怕?
她停下来,仔细琢磨着这个想法。其实,在她看来,尽管《梁祝》和《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分别源自不同的文化背景,但它们之间的相似性却是惊人的。无论是相爱相杀的家族背景,还是因私奔和死亡所带来的悲剧结局,二者都有着某种命运的共鸣。
艾琳娜她直接将朱丽叶改成了吸血鬼家族的成员,而罗密欧则是一个来自于秉持着“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吸血鬼猎人家族的年轻人。两人在一个偏僻的野外相遇,一见钟情,他们都不知道对方的真实身份。出于谨慎,朱丽叶谎称自己是普通人类,而罗密欧也没暴露自己是吸血鬼猎人。
——这个情节怎么越写越像《史密斯夫妇》了?
“相爱的剧情好像确实可以参考一下,”艾琳娜点了点头,将这段剧情记在纸上。
第363章 化蝶……化蝙蝠!
“欢乐剧院的下一部戏剧”会是什么类型的?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剧院经理们的脑海中, 不乏一些业内人士,试探着询问爱德华……的父亲坎贝尔先生——他们还没蠢到在竞争对手面前打探对方的机密。
但坎贝尔先生一副“家有大歌剧万事足”的样子,丝毫不关心欢乐剧院的动向, “我想,他应该在准备去弗兰西巡演的事宜吧。”
说起巡演,同行们又有些酸溜溜的, 毕竟,那可不是任何剧院都能获得的机会。
“不过, 仔细想想,他们肯定会缺席社交季的演出了, ”虽然打探不到什么有用的消息,但他们还是能安慰自己, “至少今年的社交季, 没有欢乐剧院压着, 我们应该能好过得多。”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欢乐剧院也让社交季变得格外热闹, 就像是当一个大片上演时,往往观众们在看完大片之后, 也会意犹未尽地看点同时期的小片,扩充了整个票房池,如果一个时段的戏剧都毫无吸引力,观众们并不会将就着看一部无聊的, 而是选择全都不看。
“有利有弊吧,”同行们也只能表示,“他们神诞节应该会回来的。”
巡演最多持续半年,三月份到九月份,赶上神诞节的演出季简直不要太充裕。
与此同时, 爱德华也在根据艾琳娜给的信息提前为这部戏剧准备服装道具,吸血鬼的装备——獠牙、翅膀之类的,都有怀特上次用过现成的,至于吸血鬼猎人——“你上哪想的这么奇奇怪怪的名词?”不得不说,听到吸血鬼猎人这个身份时,爱德华都想说“这不是教廷的活吗?”
“《达库拉》里就有专门狩猎吸血鬼的人,我只是将它单独拿出来成为一种职业而已,”艾琳娜解释道。
主要是在《达库拉》里的吸血鬼猎人身为男二,名气不输于男主吸血鬼,这怎么可以!吸血鬼猎人作为吸血鬼的“天敌”,艾琳娜不容许这一身份比吸血鬼还突出,那必须给这光环削弱一下。
爱德华耸了耸肩,“吸血鬼猎人就猎人吧,听起来是要更新潮一些。”
说起吸血鬼猎人的装束,艾琳娜一副吸血鬼专家的模样指点道,“银制的匕首能杀死吸血鬼,所以罗密欧会随身携带匕首,另外,吸血鬼害怕阳光,朱丽叶白天外出必须打伞。”
“这么说来,卢恩顿的绝大部分女士都是吸血鬼,”爱德华听到这里不禁吐槽道。
这年头,英戈兰的审美还不像大洋彼岸的亲戚那样喜爱美黑,他们推崇着白皙的皮肤,因为只有富有的人才能不外出工作,从而将皮肤晒黑。即便外出,也一定要带着精致的小阳伞,而且阳伞的材质、颜色和装饰常常能反映出携带者的社会地位和个人品味,也算是一种低调的炫富。
收集了一小本服装和道具设定之后,爱德华催促着自家妹妹赶紧写剧本,“我们下个月就要出发了!”艾琳娜也只好,“知道了知道了。”开始写她的大纲。
在一人一吸血鬼一见钟情的情节之后,艾琳娜便琢磨着他们该去哪里约会。
小镇的环境太过封闭,几乎所有人都彼此熟识,在这样的地方,两个世代敌对的家族不可能在彼此的鼻子底下隐藏多年,要是设定成一个大城市,倒是可以合理化这种情况,但问题是——论艾琳娜唯一熟悉的大城市,兜兜转转又绕回了卢恩顿。
不过有个问题……这部戏剧上演之后,裁判所的人会不会意识到卢恩顿作为一个大城市,真的很容易隐藏一些非自然生物呢?
她飞快地在纸上划掉“卢恩顿”,果断放弃了这个选项。
“算了,还是不要大城市了,”艾琳娜重新构思着背景设定,“就设计罗密欧和小伙伴是旅游途中迷路来的,而他的家族其实在其他地方。”
所以,故事的发生地点在一座小镇上,一见钟情之后,一人一吸血鬼就这样开始偷偷约会,中间还加了一点差点暴露身份的喜剧片段,比如说,罗密欧带着朱丽叶去镇上一家餐馆共进晚餐,但朱丽叶几乎什么都没吃,在罗密欧问起时,她只好说这就是她的食量。
又比如,罗密欧也在听到远处某个细微的声音后,迅速地做出防御姿态,让朱丽叶吓了一跳——结果发现是一只野兔,这种条件反射似的动作也让朱丽叶心生疑惑。
尽管总是有些奇怪的细节让他们彼此怀疑,但这些小小的疑问并没有阻碍他们感情的升温。直到某个夜晚,罗密欧向朱丽叶求婚的时候,朱丽叶不得不将自己是吸血鬼的事情和盘托出,而罗密欧震惊之余,也说出了自己的身份。
“需要打一下补丁,”写到这里的艾琳娜审视了一下这段情节,这个世界若是单纯地让吸血鬼猎人与吸血鬼势不两立,一见面就你死我活,那剧情根本发展不下去,“设定这是一个人类和非自然生物交战后,两败俱伤被迫达成和解的世界好了。”
双方虽然停战,但彼此之间仍然充满敌意。
“背景换了,名字也换一下吧,免得让观众认为是原版的。”艾琳娜很快想好了新的名字,“朱丽叶叫伊莲吧,罗密欧就叫兰伯特好了。”
尽管他们深爱彼此,可家族的仇恨却难以跨越。最终,兰伯特不得不离开,伊莲也能体谅他的挣扎——他们无法改变彼此的血统,无法轻易推翻刻在骨血里的仇怨。
但是,当伊莲的家族决定将她嫁给另一只吸血鬼,她却因思念兰伯特而郁郁寡欢,而兰伯特同样无法割舍思念。他悄悄再次造访了这座小镇,在深夜听见了伊莲在阳台上哼唱的歌声,那是他们曾经共同度过的夜晚里,她随口吟唱的小调。
情不自禁地,他在阳台下低声回应,熟悉的旋律在夜风中交汇。伊莲猛然止住歌声,望向黑暗中的人影,眼中满是复杂的情绪。——这段改编自原著最著名的“阳台诉请”。
“很好,”艾琳娜满意地点点头,“罗密欧和朱丽叶的剧情已经完成了,接下来该祝英台和梁山伯出场了。”
他们再度相见,终于不再逃避,不再顾及家族的仇怨,秘密地交换了誓言,悄然成婚。在短暂的时光里,他们沉浸在爱情的甜蜜和幸福之中。
然而好景不长,纸最终还是包不住火,在隐晦地试探了彼此家族的态度之后,他们得到了最严厉的回应——无法接受,不容妥协。两族积怨已久,这段禁忌之恋在他们眼中无异于亵渎。于是,他们许下最后的约定——私奔,逃离家族,去往一个不受束缚的远方。
可惜,命运向来残忍。计划尚未实现,他们的秘密便暴露在家族的怒火之中。两族险些当场血溅三尺,好在理智尚存,最后一刻强忍着杀意,将他们生生拆散。伊莲被迫接受一桩她从未同意的婚约,而兰伯特则被囚禁于阴暗的房间之中,寸步难行,等待着家族所谓的“理智回归”。
他自知没有希望,便以绝食来反抗,可等来的却是伊莲即将出嫁的消息。家族以为,这会让他心灰意冷,会让他对伊莲生出怨恨,最终彻底断绝这段感情,可他们错了。兰伯特深知伊莲的心意,知道她绝不会背叛他们的爱情。
夜幕降临,风声呜咽。兰伯特凝望着高悬夜空的冷月,唇角浮现一抹无声的微笑。他别无选择,也不愿选择。他以最决绝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直至血色浸透手掌,呼吸归于沉寂,家族才终于意识到自己的错误。然而,一切都已经太迟了。
当兰伯特的死传到伊莲的耳中,她心如刀绞,原本她曾发誓永不再嫁,甚至宁愿终老孤寂,也不愿屈服于家族的安排。但此时,她居然在这最痛苦的时候点头答应了婚约——但她提出唯一的请求:婚礼队伍必须经过兰伯特的墓地。
吸血鬼家族虽然心生疑虑,但他们也清楚,这个请求对于伊莲来说,可能比婚礼本身更为重要。为了避免不必要的冲突,他们最终同意了她的要求。
于是,她在黑色的丧服外穿着洁白的婚服,乘坐着马车,在伴娘和花童的陪伴下,来到兰伯特的墓地前。她脱下洁白的婚服,露出里面穿着的黑色丧服,在墓前失声痛哭。她无声地呼唤着兰伯特的名字,希望从这片空无的土地上,能够再次听到他的回应。然而,除了风声与雷鸣,什么也没有。
忽然间,天空中的乌云如潮水般汹涌而至,迅速将阳光吞噬,空气中的气压瞬间下降,风声变得愈加尖锐,紧接着暴雨倾泻而下。雷电划破天际,夜空一片惊悚的亮白,地面上的墓碑在轰鸣声中开始微微震动。紧接着,墓碑的表面悄然裂开,一道深深的缝隙在雷鸣中徐徐展开。
伊莲站起身,她没有回头,没有犹豫,毅然跃入墓穴。泥土随即在她脚下合拢,电闪雷鸣在她跃入墓中的那一刻戛然而止,只剩下淅淅沥沥的小雨,在昭告着这一场悲剧的落幕。
在人们无声的惊诧中,突然,一双黑色的蝙蝠从坟墓中飞出,它们如幽灵般穿越风雨,忽而低空盘旋,忽而消失在阴云的深处。
那一刻,他们终于挣脱了一切束缚,在死亡的世界里,再次相聚。
第364章 弗兰西“热烈欢迎”
“这看起来都不像莎比亚的故事了, ”看到妹妹写的故事大纲,爱德华沉思着道,“除了背景设定和阳台有相似之处, 我几乎觉得这是一个新的故事。”
艾琳娜点点头,等着他发表观看感言,会不会说什么“改编不是乱编, 乱说不是胡说”之类的严肃建议?
“我喜欢这个结局!”爱德华感慨道,“虽然这依然是一个悲剧, 但是他们化作蝙蝠,穿过风雨, 奔向自由的感觉,真是太浪漫了……他顿了顿, 仿佛在想象那个画面, “原著的结局总是带着一种‘阴差阳错’, 或者说‘命中注定’的意味,给人一种命运无法抗拒的沉重感。我不太喜欢那种感觉。”
“不过……”他转而说道, “伊莲似乎不太像一个吸血鬼。我是说,她在剧情里太像‘人’了, 我觉得,在两个家族发生冲突的那一幕,可以加一点类似怀特的魔术效果。”
“当然可以,”艾琳娜点点头道, “在得知兰伯特死亡消息之前,也可以让她为了逃离家族做出一些努力,比如说变幻外形但是被家人识破……之类的?”
爱德华听后,眼睛突然一亮,忍不住插话道:“话说回来, 怀特……吸血鬼不是可以变成蝙蝠吗?如果兰伯特其实没有死,反而是在假装死后,在墓地下面等着伊莲一起变成蝙蝠,逃到别的地方,过上幸福的生活岂不是更好吗?”
“怀特是怀特!伊莲是伊莲啦!”艾琳娜立刻摇头道,“这部作品里的吸血鬼是不能变成蝙蝠的。伊莲和兰伯特的故事可以看作是怀特的前传。等到他们死后,吸血鬼们为了纪念他们,才开始研究并最终发现了如何变形为蝙蝠的办法。”她顿了顿,说道,“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说吸血鬼会睡在墓地里,都是因为这个故事的缘故!”
“好吧,”爱德华失落地道,“我就知道,你是一个悲剧爱好者。”
“我也写过不少幸福美满大结局的,”艾琳娜狡辩道,“反正,我们可以当作怀特的雷雨、蝙蝠这些元素,都是从伊莲与兰伯特的悲剧中衍生出来的。”
爱德华若有所思般道,“那倒是个不错的宣传点,‘《怀特的故事》前传’,哈哈哈,观众们可能没想到,他们本来想要看到怀特从教廷监牢里被解救出来,结果等来了一个更悲剧的前传。”
在剧本得到爱德华这个本地土著的认可之后,艾琳娜便开始着手填充剧情,直到他们收拾好行李,准备前往弗兰西。
离开卢恩顿之前,伯克利不忘邀请她和爱德华来到自己的家,让艾琳娜认一认他放进来的裁判所间谍——是一位伪装成客厅女仆的年轻小姐。
“她叫安妮,”在坎贝尔家里,伯克利提前介绍道,“但我不知道是不是她的本名。”
上一篇:七零年代,退伍糙汉被我带飞暴富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