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首辅 第128章

作者:黑糖茉莉奶茶 标签: 女扮男装 升级流 成长 穿越重生

  那是棉纸,也叫皮纸,有黑白两种,如今的是白色的,质细薄柔软,背面有些粗糙,但韧性强,

  一百文五张。

  五人拿着纸张付了钱,又回到主簿面前,主簿看了一眼,淡淡嗯了一声,纹丝不动,好似根本看不到这五人一样。

  还是礼房的外郎招待他们:“在这里写上亲供,要写什么你们知道吧?只有这一张纸,坏了就要花钱买,五文钱一张。”

  江芸芸咋舌,这张纸不过手掌大写,却要收费五文钱。

  他见五人没什么变化,又指了指隔壁的那一条长桌边的人,压低嗓子:“那边的人太紧张了,写了好几次,平白又花了钱,你们可要冷静一点。”

  这话不说还好,一说大家忍不住看过去,看到长桌边竟然围满了人。

  “知道了。”江芸芸笑眯眯说道,“谢谢大人提醒。”

  她说完就带着其余四人走到另外一条长桌前,仔细说道:“不碍事,不确定的就看我写的,我已经背得滚瓜烂熟了。”

  亲供就类似于现在的人口普查的,要写上自己的姓名、年龄、籍贯、体貌特征、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三代存殁情况。

  江芸芸非常有担当地把这个事情担了下来。

  “还是芸哥儿镇定。”有个家境一般的人,捏了捏虎口,“开写吧。”

  姓名江芸。

  年龄十一。

  籍贯全全称是役籍乡贯,也就是说其实籍和贯是分开的。

  籍是指役籍,也就是他一家子从事的行当,江家便是商籍,贯是指乡贯,也就是祖籍,江家是扬州府江都县人。

  体貌特征最基本的则是身高体重,肤色,五官特征。

  江芸正月十五那日还特意量体称重了。

  身高四尺四寸,也就是大概是一米四五,体重三十三市斤,算偏瘦的,肤色白净无痣,右侧有梨涡,五官端正。

  她还特意留了一行,就怕到时候审核的人有补充。

  这是黎循传等人特意叮嘱的,她也跟其他四个说了一下。

  三代存殁情况她也早早问来了。

  最后一行写上结伴四人的名字,和担保秉生的名字。

  她写的又快又稳,一字不差不说,每个字都相同大小,间距也相差无几,一眼看下去一行行的字格外舒服。

  等五人全都写好,这才重新回到外郎面前。

  “写得不错。”那人笑了笑,接过来一个个看过去,“你还要再加一个容长脸,眉心短,长眉粗黑。”

  “你写的还挺准确,看来有经验了。”

  “你的要写上招风耳。”

  “你的也不错。”

  等他看到江芸芸的纸仔细时,盯着那名字看了看,又看了看江芸芸,好一会儿才惊讶说道:“你就是状元郎的徒弟。”

  那个一直兴致缺缺的主簿突然坐直了身子,打量着江芸芸,尤其在她洗得发白的袖口看去。

  “你,不是江家人吗?”

  江家可是扬州出了名的大户。

  江芸芸露齿一笑,只是问道:“是我的亲供哪里写的不对吗?”

  礼房外郎仔细打量着她,说道:“写上唇红齿白,眼亮眉长。”

  江芸芸也跟着写了下去。

  “行了。”礼房外郎把五人的亲供拿了过来,“你们确定无误后,我要贴上去了。”

  五人齐齐说道:“勘认无误。”

  “你怎么不选宣纸啊。”主簿这会儿倒是活了,又开始看着江芸芸手中的罗纹纸,不解说道。

  江芸芸只是对着他笑了笑。

  那个礼房外郎动作倒是快,在五人的帖子上贴上亲供。

  “你们的互结和具结呢。”他又问。

  五人又掏出早已准备好的文书。

  互结书就是一份承诺书,五个一起考试的考生相互担保,一人作弊则五人连坐,非常严格的一个规定。

  具结书则是请本县廪生提供证明,证明考生不冒籍、不匿丧、不替身、不假名,出身清白,未从事过 “贱业”。

  礼房外郎飞快地贴了上去,又说道:“你们五个先在互结书上签字,陈廪生来了吗?也要签字的。”

  说话间,外面传来脚步声:“来了来了。”

  陈廪生名陈冰,性格温温和和,若非叶相出面,今年并不打算担保任何人。

  “这几小人还能劳动你啊。”主簿笑说着。

  廪生就是县学里的读书名类前茅的三好学生,还是全县级别的第一第二,非常珍贵,也是今年七八月考乡试的重点押宝对象,若是考中了,可是县令的一大笔功绩,也是未来的同僚,甚至有可能是上司,所以府衙的人对这些廪生都格外尊敬。

  陈冰对着两人行了礼,只是和气笑了笑:“来签字吧。”

  等他签下字,五人又把选定的考试纸递上去,外郎盖上章:“行了,你们是今日速度最快的,去门□□三十文吧,二月初五记得不要迟到了。”

  五人小心翼翼捧着卷子,对着两人行礼后退下,之后又在门口送别了廪生后,才对视一眼,齐齐松了一口气。

  “真是花钱啊,就这样就花了一百六十文。”家境最不好的一人叹气说道,“还好我带了两百文,还剩下四十文。”

  “我家中卖了两亩地供我读书的。”

  “我娘和我姐每天熬夜绣花,眼睛都熬坏了。”

  江芸芸听他们抱怨花钱的地方,也忍不住叹气。

  这么看来,她实在太幸运了,老师读书一分钱也不收,甚至还会倒贴她笔墨纸砚,她只要顾好自己的生活,甚至觉得江如琅都不错了,笔墨纸砚都是每月主动送过来的,曹蓁也真是大好人,每个月一两银子的月俸也没有苛刻。

  她的日子过得不算艰难,甚至不需要为了生计日夜奔波。

  “报好了没?怎么样?有没有为难你啊?你的纸可千万不要折了。”黎循传挤了进来,连连问道。

  那四人见江芸的朋友来了,便先一步告辞。

  江芸芸和他们告别,等人走远了才说道:“没为难,就是处处都要钱,花了一百六十文。”

  “这么少?”黎循传惊讶。

  江芸芸不解:“这还少吗?一百文六十文都差不多可以买两刀纸了。”

  “你若是当寻常事来说,一百六十文当然多,但进了衙门才花一百六十文那就算少了,我之前都花了三四百文的,就连写字都要花三十文。”

  “我之前也花了五百文。”祝枝山叹气,“科举一路,光是钱就难倒了许多人。”

  徐经倒是面无表情:“我身边的小厮给我付的,我也不知道花了多少。”

  “先回去吧,把卷子先放好,千万不要弄脏了,弄折了。”黎循传小心翼翼说道。

  一行人顿时严肃起来,护送江芸芸回了黎家。

  一回到黎家江芸芸就把卷子放在书箱的最下面一层,小心翼翼用笔盒子压着正中的位置,保证不会弄坏卷子。

  黎循传松了一口气,感觉比自己考试还紧张。

  “终于结束了。”江芸芸坐下来,喝了一盏茶,“我看考县试的人年纪都不大。”

  “你十一岁考算是大龄了,大部分人都是七八岁启蒙,读了一两年就去考,就当试试水,但能十岁考过院试的人屈指可数。”黎循传笑说着,“你在县试里不算小,但你去院试的考场绝对是最小的。”

  江芸芸捧着茶盏捂了捂手,沉默了一会儿,笑说着:“突然有些紧张了,读书吧,这次院试是一定要过的,不然真是对不起自己,也对不起老师。”

  “你一定行的!”三人异口同声说道。

  一旦进入考前冲刺,江芸芸就好似彻底成了一个做卷子的木偶,一天两套卷子简直成了家常便饭,吃饭的时候还捧着小册子,翻看错题集,每天等天黑才回家,听说回家还要学到子时。

  众人这才发现原来她之前的样子根本就不是卷,只是正常的学习状态,毕竟谁家好人一天能写两套卷子啊,而且这么长时间的读书,第二天不仅能早起还能打拳,还能继续重复昨天的计划。

  这样的日子卷得其他人生不如死,就连睡觉都会被惊醒。

  不过到了二月初一,江芸芸突然不读书了。

  她慢条斯理写了一套卷子,就开始捧着茶发呆。

  黎循传大惊失色:“你终于学傻了吗?”

  江芸芸笑眯眯说道:“没有哦,是放松一下。”

  “你竟然知道放松怎么写。”祝枝山顶着两个黑眼圈,忍不住说道。

  “自然知道。”江芸芸慢悠悠翻着卷子,“这套卷子谁给我改一下?”

  三人齐齐拒绝。

  江芸的功课完全不像一个只学了一年的学生,整个卷子的逻辑惊人合洽,词句韵律也不需要修改,更可怕的是言之有物,引经据典,字体更是不用说,笔迹间距和印刷的一样,之前批改了几次,每次都是怀疑人生。

  不知道是夸黎公教得好,还是这人当真是一个神童。

  江芸芸揣上卷子:“那我去找老师改作业。”

  她溜溜达达去了黎淳的书房,黎淳正在拆信,见了人便把信推倒一边去了,说道:“他们又不想给你改?”

  “是啊。”江芸芸叹气,“相互进步的心都没有,懒惰了啊。”

  黎淳懒得理会她这么过分的话,拿起卷子看了起来,惊讶说道:“你今天就写一张?”

  “今天开始,每天都写一套卷子,松弛有度才能保持一个最好的状态去考试。”江芸芸说道。

  黎淳点头:“是这个道理,考前越是紧张越是难以发挥出真正的实力。”

  他拿起卷子仔细看了看,脸上看不出喜怒,只是淡淡说道:“写的不错,你的四书五经已经烂熟于心,信手拈来不在话下。”

  江芸芸拍马屁:“都是老师教得好。”

  黎淳冷笑一声:“不过科举也不是你写的好就一定行的,运气也有一定的比例。”

  江芸芸小鸡啄米一样点头。

  黎淳端起茶水来抿了一口气,复又慢条斯理说道:“江都县的这位县令姓陆名卓,乃是江西赣江府人,寡母浆洗送他考上科举,为官勤勉,性格有些古板,这是他这几年的文集。”

  他把手边的信封递了过去:“你拿去看看。”

  江芸芸惊讶接了过来,这封信里叠着厚厚的不少纸。

上一篇:富贵大娘子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