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黑糖茉莉奶茶
最后匆匆而来的弥封官是内外交接最为重要的职位,因为他负责考生试卷的糊名和编号,弥封官将原装卷子的封面折叠起来,把名字信息等全都封起来,并用《千字文》中的字编号,这就是‘红号’,再把誊录所誊写继续编号,这就是‘朱卷’。
誊录和对读大都是各府同知通判等,为了防止考官认出考生笔迹儿徇私舞弊,试卷被收卷官交到誊录所后,由誊录官掌签、监督,再有书吏用朱笔抄写墨卷。
对读官则是是为了避免誊抄失误,在把墨卷和朱卷一起交到对读所,由对读官一一核对检查。
之后还有印卷、受卷等其他官员职责,一场乡试的考试官员一共有十四类,总数加起来四十三人。
一行人好生寒暄了一番,最后外面有仆人端来香案,王鏊这才咳嗽一声,笑说道:“时间紧迫,昨日焚香告天,大家一起戒誓:‘若有孤负朝廷委任家私作弊者,身遭刑戮,子孙灭绝。’。”
众人神色严肃,齐齐应下。
“此次乡试我们需精白一心,恪共乃事,以仰副朝廷委任之盛意,得贤俊,以称圣心,其有恣情以挠法者、假公事以售私利者、视为恒事细故苟焉以塞责者,惟典法与鬼神在于是。”王鏊继续说道。
这是开考第一天的训话,王鏊说完也不拿乔,出了八位同考官,便让其他人都退下去了。
等其他人一走,贡院帘内便成了完全封闭状态。
“五经的题目,诸位可有想法。”王鏊问道。
八位同考官也不推脱,提笔就写下题目。
第一场考试四书三道,五经四道,也就是每个人至少要写十道题目,四道四书,六道五经,然后让两位主考官从中挑选出来。
两炷香之后五人便都写好了题目,王鏊和杨杰仔细看着,八十道题目密密麻麻写在纸上,他们不仅要快速挑选出合适的题目,还要在心里构建出范文,作为此次考试的参考答案,他们花了一炷香勾选出题目,最后递给王存忠过目。
“诚之觉得如何?”王鏊问道。
王存忠仔细看了看,随后点了点头:“就这样吧,那五经批改的名单就按照这样的名单吧。”
本经为《易》的考生由同考戴鏞,徐拱宸评阅。
本经为《书》的考生试卷由同考李仁、张祜评阅。
本经为《诗》的考生试卷由同考陈睿、司马公负责评阅。
本经为《春秋》、《礼记》的考生试卷皆由同考刘济望、唐选负责。①
众人拱手应下,在仆役的带领下去了各自的考房,此后不会再和其他人说话。
看到题目的考生大都心中一惊,不少人嘴里发苦,连着手都抖了抖。
江芸芸看着三道四书题。
按照他大大小小做了市面上的参考书,外加历年的乡试会试的题目,把这些题目归类于五大类。
第一类为治国总论类,策文题在殿试占据必答题目,乡试和会试第三场的策问。
第二类为封建伦理类,也就是仁义智性等方面,题目内容大都出在四书中,是第一天考试的重要知识点,少量涉及第二天的‘论’。
第三类为经济理财类,设计到农业生产,水利建设,钱粮赋税等等经济类问题,是‘判’和‘策问’中的主要出题方向。
第四类为军事武略类,也集中在判’和‘策问’。
第五类为文化教育,也是四书题的主要出题方向,但同样涉及‘策问’。‘诏’、‘表’等考试类目中。②
今日三道四书题就中规中矩从封建伦理和文化教育里的类别里出的。
第一道题乃是“问:廉耻者,士人之美节风俗者,天下之大事也。”
这道题所说的‘廉耻’是指廉操与知耻,出自《荀子修身》篇,但不是整句,而是截搭句。
——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所以江芸芸的破题就从国家层面入手——圣人以教化为朝廷先务,士人廉耻美节,则天下有风俗。
江芸芸洋洋洒洒开篇,从《吴子》:“凡制国治军,必教之以礼,励之以义,使有耻也。到《尉缭子》言:“国必有慈孝廉耻之俗,则可以死易生。”,最后以士敬民重,无愧哉收尾。
三道四书题只花了一个半时辰就打好了草稿,思绪流畅时,一字不改,下笔如有神。
巡逻的士兵经过他时,总忍不住多看一眼。
江芸芸实在太镇定了,相比较他隔壁抓耳挠腮,脸色苍白的人,她倒是写的眼睛亮晶晶的,脸色红润,下笔飞快,完全没有艰涩阻碍之色。
——他到底是不会乱写,还是真的都会写。
只要经过的人都下意识这么想着。
“济之这些题出的有些难了。”王存忠端着茶盏,笑说道。
王鏊笑了笑:“南直隶学风浓于,多饱学之士,这三道就第一道难一些,取自荀子,虽说切得有点碎,但只要读得精细,定是能知道的,只要知道了,这道题便也不难了,而且难易有度,才能更好地挑选出人才。”
“第二道和第三道都是论语题,虽说是老生常谈,但要写出惊人之语也是不容易,若是有人背下范文直接誊写,这不是更能选拔出真正的读书人。”杨杰也跟着说道。
“今年考试人数足有两千三百人,五经中诗和书占了大头,春秋听说只有三百人,不知今年解元会出自哪一房。”王存忠看了眼帘子,笑说着。
“出哪一房都不要紧,只要人才都吸纳进来了,自有他们的造化。”王鏊四两拨千斤说着,“诚之在应天府也有数年,可有听说那位大才,可不能落了下来。”
王存忠睨了他一眼,淡淡一笑:“若真是大才,自然会跳到济之面前的。”
自来主考官和监临官都是有些职责上的冲突,所以此刻也不过是相互试探几句,看看考生中是不是有非要不可的可塑之才。
这是心照不宣的事情,只要那个大才不要太没用,总能如愿以偿。
“听说这次吴县有一个叫陆伸和王献臣可是此次的大热人选。”杨杰笑说道,“若是同乡又是同僚,可是喜上加喜。”
“我听说有个叫祝允明的考生五次参加乡试,我见过他和吴匏庵的《喜雨》诗,笔锋直率华美,潇洒多姿,很有宋人古雅之气。”王存忠说道。
王鏊笑着点头,瞧不出偏好:“我也瞧见了,确实不错。”
吴匏庵便是现任的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院侍讲学士吴宽,乃是南直隶长洲县人,成化八年的状元,和王鏊关系极好。
王存忠点到为止,便没有再说话。
“哎,今年是不是那个黎公的新收的小徒弟也参加乡试了。”杨杰冷不丁说道,“小小年纪就是扬州的小三元呢,李学士可喜欢这个小师弟了,每次宴会都要念一篇他的文章,还要我们点评,之前江芸还出了一本文集,在京城大为畅销,一本要十两,洛阳纸贵,我等了数日才买到。”
他一顿,扫了两人一眼,继续说道:“我见过他的文章,实而有文,庄而不板,是济之喜欢的古典文风,肉之有骨,土之有石,收尾往往气势浑厚,用字极为精准。”
“这人我也听过。”王存忠也跟着说道,“只是人小官司却多,小小年纪格外有决断,在大堂上还敢顶撞知府,瞧着和那位唐寅一样狂傲。”
“对了,那位唐寅不是说是神童吗?怎么迟迟不来考试,你这个苏州前辈也不提点一下。”王存忠话锋一转,笑说道。
王鏊垂眸抿了一口茶,再抬头时笑脸盈盈说道:“您是巡按御史,有勉励学校之责,应该比我更清楚才是。”
杨杰察觉到两人的针锋相对,目光微动也跟着也跟着不说话。
他是山西定州人,实打实的北方人,但王鏊是苏州吴县人,王存忠乃浙江仙居,是南方人,两人别苗子,不外乎如今内阁的情况。
如今人人都在说,刘吉要退了。
新一届入阁人选中,苏州人吴宽和浙江余姚谢迁都是热门人选,所以两人远在应天府,打起来也不奇怪。
自来朝堂就不是独善其身的,奈何如今的北方人有些不争气了。
杨杰怒其不争。
“这次考试也不知道这些名声极旺的学子们,到底谁能进啊。”王存忠轻笑一声,淡淡说道。
—— ——
江芸芸自然不知道自己成了人家别苗头的话语中心。
午时刚到,就有仆人送来一个馒头和一碗水,馒头巴掌大小,几口就没了,水倒是不少,喝了水也能涨涨肚子。
不过江芸芸也只抿了几口,就让人把水端走了。
——坚决不在考场上厕所。
她题目都做好了,只剩下誊写了,吃了午饭收拾了一下就开始誊抄上去。
七篇文章,将近三千字,一字一字慢慢写,不能出错一个字,更要把避讳的字全都少笔,所以务必要聚精会神,两个时辰肯定是要的。
申时刚过半的时候,江芸芸放下笔,揉了揉僵硬的手腕。
这个时间不算早,刚到申时时,就有人陆陆续续交卷了,她写好后并没有立刻交卷,反而把文章仔仔细细读了一遍,直到酉时才不缓不慢摇铃交卷。
经过那些格子号房时,不少人一脸菜色,甚至更有人一边誊写,一边在抹眼泪,好不凄惨。
江芸芸随意扫了一眼,还想继续看,就被士兵点了点,示意她走快些,她只好收回视线,但心中开始判断着这次考卷的难易程度。
这套卷子肯定不简单,但也没有任何艰涩复杂的生僻题目,但出题格外细,一句话被重新描述,所以非常考验考试人的读书精读水平,还有考试时的心态。
江芸芸又把自己的答案在心理过了过,觉得自己答得还不错。
那些在贡院门口等着排队的放行的人,脸色好看的只有几人,大部分人都神色焦虑。
“四书题好难,我那个诗瞧着有些眼熟,但我也不敢写,就怕拾人牙慧,不入考官眼。”
“四书的两道论语题倒是中规中矩,但是要写得好也太难了。”
“我刚一扫春秋的题,也太难了,今年的春秋考生可不是要哭了,我甚至都没听过。”
“五经我觉得没有一道是简单的,我今年的易特别难,瞧着神乎其神的,我甚至连出处都找不到。“
“这一场就这么难,后面两场也不知会不会简单一些,不然也太坏我道心了。”
不仅没哭,甚至写的津津有味的江芸芸在这群里人年级算小的,也不说话,只是坐在一侧的花坛上,晃着小腿,竖起耳朵听得仔细。
“这位小兄弟怎么只听我们说,自己怎么不开口。”一个瞧着和祝枝山年级差不多的人,冷不丁回过头来,促狭地眨了眨眼。
众人的视线也跟着看了过来。
江芸芸连忙抱紧书箱,坐直身子,眨巴眼,乖巧问道:“我不知道说什么?”
“你觉得考试难吗?”有人见他小小一只,便笑问着。
江芸芸犹豫了一会儿,小声说道:“还行吧。”
“你这么小的年纪,觉得难也是正常的,不要灰心。”有个头发已经花白的人,叹气安慰着,“你还有的是机会,我却是没有了。”
江芸芸没说话,漆黑的大眼睛又是扑闪了一下。
众人见江芸芸哑巴一样无趣,又继续讨论起卷子上的事情,百无聊赖地等待贡院开门。
——乡试要等到五十人才能开门。
那人慢慢吞吞挪到江芸芸面前,也不说话,只是低头看着她,身上有股淡淡的檀香味,顺着风飘过来。
江芸芸皱了皱鼻子觉得很好闻,但脸上还是有点不高兴。
——刚才这个人就是故意点她的!
“你是江芸?”那人轻声说道。
江芸芸眼珠子滴溜溜转了转。
“我看过你的文集很是喜欢,所以在一次文会上特意和唐伯虎打了招呼。”那人微微一笑,“我的文集你看了吗?”
那人说话慢条斯理,气质绝佳,说话间眉眼弯弯,瞧着格外好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