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黑糖茉莉奶茶
“我很早就听说了,他家的马车坐上去那是一点感觉也没有,稳得很。”
“果然是财大气粗的曹家啊。”
“可不是,而且这个考试的人说是曹家那个大小姐的大儿子,那位大小姐当年出嫁,啧啧,你是没见过那气势,整个南京城的夜色都要被烛火点亮了,那队伍长得一条街都容纳不下。”
“这可是江曹家两家最有出息的小孩了,才十五岁,早上来的时候就三四辆马车一起来的,也太有排面了。”
“人比人气死人,你看我考完试只能自己走路回家,我老娘来接我徒步回家,人家就是三四辆马车开到,坐着我听也没听过的马车被人送回家,回家还有人参大夫伺候着,真是好命啊。”
江芸芸久等不至祝枝山等人出来,便也凑上去,百无聊赖听着众人说着八卦。
曹家在南京是大户,衣食住行都有涉及,众人对他们家的八卦也聊得津津有味。
江芸芸也听了不少,也跟着嫉妒了一把有钱人的奢华生活。
“哎哎,他可不是年纪最小的,我听说今年有他同父异母的庶子弟弟,才十一岁,也来一起乡试的。”突然有人,神秘兮兮说道,“也不知这人羡不羡慕,都是江家人,但待遇千差万别。”
“我也听说了,而且听说年纪很小呢,大概就这么小兄弟这么大……”有人目光一动,指着江芸比划了一下。
江芸芸看着站在自己面前聊天的一群人扭头看他,面不改色地往后退了一步。
“哎,你看着年纪也不大,来等人的嘛?你几岁啊?哪里来的?”有人好奇问道,“哎,这么小的年纪怎么也没个大人陪着。”
江芸芸没说话,打算先溜为敬。
就在此时,有个声音远远传来:“芸哥儿。”
她刚扭头去,就看到一辆马车停在她边上。
江芸芸眼睛倏地一下就亮了起来。
“都怨我,我怕你考完累了,想着给你炖个鸡汤,来晚了。”马车的帘子被掀开,金旻不好意思说道,“瞧着都憔悴了,快上车。”
江芸芸快步走了过去,大声说道:“不累!”
金旻摸了摸小孩的脑袋:“买了几个羊肉馒头,配着鸡汤吃,我猜你肯定中午没怎么吃,之前模拟考的时候,每次就吃一个就不吃了。”
江芸芸火速爬上马车。
黎淳坐在一侧,见了人也不问考试的事情,只是说道:“刚才在和人聊天。”
江芸芸嗯了一声,神神秘秘说道:“听了很多八卦。”
黎淳看了过来。
“你们考场有什么趣事吗?”金旻好奇问道。
“是曹家和江家的八卦。”江芸芸拿起大馒头,咬了一大口,含糊说道,“他们说当年曹家大小姐出嫁时候,嫁妆有这么长。”
她伸手比划了一下,认真强调着:“一条街都走不完,很多钱很多钱的。”
黎淳嘴角微动,不忍直视。
——也太财迷了点。
金旻忍笑,打趣道:“芸哥儿这是今后也打算娶个富家千金。”
江芸芸捧着馒头,呆呆看着她,片刻之后,欲言又止:“我,我要读书的。”
金旻立刻笑得不行,揉了揉小孩的脑袋:“等考个小状元,就很多人来说亲了,咱们挑个好的。”
江芸芸低头没说话,把嘴里的馒头塞进嘴里,腮帮子鼓鼓的,一脸无辜。
“和小孩子说这些做什么。”黎淳看不下去了,随口问道,“喝点鸡汤压压肚子,等会是跟我回去,还是去徐家。”
江芸芸连忙把馒头咽下去。
“小心啊,别噎住了。”金旻慌张,连忙把鸡汤送过去,“快喝口鸡汤。”
只是那鸡汤还热气腾腾的,江芸芸连连摆手,艰难吞咽。
黎淳倒了一盏茶递了过去,江芸芸接过去仰头喝完,这才把馒头咽下去,大声说道:“跟老师回家!”
“但我要和枝山他们说一下。”江芸芸又说,掀开帘子看了一眼,正好看到祝枝山等人走了出来。
“我在这里!”她半个身子探了出去,挥手说道。
祝枝山等人立刻朝着马车走过来。
“我就说你肯定出来的很早。”祝枝山一脸疲惫,但还是满脸笑意。
马车内,金旻把食盒拿了过来:“我多买了几个馒头,你问问他们饿不饿?”
江芸芸眼睛更亮了,炯炯有神地盯着他们看,故作镇定,但又忍不住炫耀道:“我老师和师娘来接我哦。”
四人面面相觑,各自沉默了一会儿。
“我老师的马车。”她伸手炫耀地拍了拍车壁。
黎淳看不下去了,咳嗽一声。
江芸芸只好把拿出三个馒头递过去:“我师娘来接我的时候,给我买的哦。”
张灵盯着那雪白大馒头,又看着江芸芸得意的样子,忍不住大笑起来,甚至越笑越夸张,笑得直不起腰来,整个人趴在祝枝山身上。
祝枝山满脸笑意,意味深长说道:“那谢谢芸哥儿的师娘了。”
“不客气。”江芸芸心满意足把馒头递过去。
“那我们先回家,你和老师先吃饭。”祝枝山说,“你这几天还回徐家吗?”
江芸芸想了想。
“我们住的地方距离贡院远。”马车内,黎淳淡淡说道,“也没有空余的房间了。”
“哦,那我晚上吃完饭就回去。”江芸芸一脸失落,“那我明天再来找您。”
“黎公要不住我家吧。”徐经见不得江芸芸这么表情,邀请道,“那院子距离贡院很近,芸哥儿也可以每日见到你,不必跑来跑去。”
黎淳拒绝了:“多谢衡父好意,我们这次来南京也是为了见好友,住在客栈也不耽误你们考试,你们早点回去吧,今日考试也累了。”
说话间,徐家赶着四辆马车很快也来了。
三人考完试一身疲惫,也不多聊,一人一辆上了徐家的马车。
江芸芸意犹未尽收回视线。
“我们都有人接!”江芸芸目光看向老师和师娘,突然笑容灿烂起来。
金旻一脸心疼:“自然是来的,我们芸哥儿年纪这么小,累不累,晚上可想吃什么?”
江芸芸把鸡汤一饮而尽,随后摇了摇头:“吃点清淡的吧,不能吃坏了肚子。”
“我住的附近听说有一家酒楼的莼菜羹很好吃。”金旻说道,“再点几个茄子,白菜来,那家还有一道和粉煎猪,也说很好吃。”
江芸芸眼睛亮晶晶地看着她,连连点头。
—— ——
江芸芸吃完饭就被黎淳赶回去休息了,老师站在客栈门口督促他不要着急看书,心态不要急。
“那我真的走了。”江芸芸恋恋不舍说道。
“去吧。”金旻说道。
“何必做这等姿态。”黎淳开始赶人,“我让老张送你回去。”
江芸芸摆手,一步三回头:“我自己回去,张叔也辛苦了,早点休息吧。”
黎淳目送她进入人群中,这才背着手转身上楼了。
“这可是芸哥儿第一场出远门呢。”金旻无奈说道,“离开我们也快一月了,舍不得也是正常的。”
黎淳没说话。
“平日瞧着再稳重,那也是十一岁的小孩呢,肯定是刚才看贡院门口这么多考生都有人接,心里不舒服呢。”金旻又说,“你刚才对他也太冷漠了点。”
黎淳还是没说话。
“你啊,明明也是担心的,偏一声不吭,幸好芸哥儿心大,不然迟早会伤心的。”
黎淳站在房门前,顿了顿:“很凶吗?”
金旻比划了一下,手指比划得老大:“一点点。”
黎淳眉头紧皱。
“那以后怎么办?”他又问。
“若是明日来了,你就别赶人走了。”金旻想了想说道,“芸哥儿这么懂事,会知道轻重的。”
不过很快,黎淳和金旻就发现自己低估了江芸芸的借杆子往上爬。
这人见老师今天这么好说话,赖到很晚不走就算了,甚至还打算住在他隔壁。
黎淳头疼得厉害,不得不拉下脸,终于开口赶人了。
“我就说这小子容易得寸进尺。”回屋后,黎淳一本正经说道。
屋外,江芸芸摸了摸脑袋,一脸庆幸:“还好老师恢复正常了。”
—— ——
八月十二,第二场考试。
题目类型是试论一道,判五道,诏、诰、章、表各一道,其中论限三百字以内,这些题目同样是同考官各自写十道,然后两位主考官略有修改后,抽取十道后作为考题发下去。
这次策论的题目也不简单,他不在江芸芸归纳的五种类别里,而是需要你从题目中分析出属于哪一种类别,然后靠过去。
题目是:“问:天下之事变无穷,善处天下者不贵于能应变,而贵于能防其变。②”
这个题目不是出自四书五经中的人和一句话,只是考官用圣人之言说的一个观点。
若是从四书五经中挑出一句话,那就简单了,直接联系上下文,分析拆解。
但若是考官假借圣人之口说话,答题范围就广了,只要你言之有物就都可以过关,但也有个问题,一旦跑偏,那就是自己也发现不了。
这句的意思的是,天下事情变化无穷,能很好处理天下事务的人,不是因为它能应变,而是在于他能防备变化,也就是见时知几,未雨绸缪。
江芸芸找到论点,把几个主要类别排了排,然后打算往治国方向写,范围大,情况复杂,排句也容易写出气势来。
她从《诗经·豳风·鸱鸮》篇入手,先点题‘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然后在引用周武王攻灭商朝后,留下商纣王的儿子武庚,封他为殷君,却在两年后差点引起武庚叛乱的故事为论点,从而引出处理国事后也要履霜知冰,以防不测。
她洋洋洒洒写好策论,然后准备写判的时候,突然听到隔壁传来一声哀嚎。
“我的卷子!”
士兵立马走了过来,原来是那人想喝水不小心打翻了水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