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首辅 第328章

作者:黑糖茉莉奶茶 标签: 女扮男装 升级流 成长 穿越重生

  “读书治家也不好?”李东阳眉心直皱。

  “好啊,读书修身自然可以,若是读书的目的是照拂百姓,大庇天下寒士,那自然是好的。”江芸芸笑说着。

  李东阳一脸严肃,他虽长年文弱多病,但皱起眉来也显出几分威严来。

  “原本只有书香世家才能得到的大量知识,大量的题目,如今可能会因为有模板框架的模考而成了普适的东西,只要我们学生,乃至老师开始组织考试,就像现在已经有人开始研究各大考官性格和历年题目,那我们能竞争的筹码就大了。”她解释着。

  李东阳神色越发严肃。

  “但每年考试的名额都是固定的,考官也定然不能出这些大众可见的题目,所以题目自然也会越来越难,考生随之而来就会去卷更难的卷子,可东西就这么多,迟早会学完的。”江芸芸继续说道,“这就是一个恶性的循环,到最后科举出来的人未必符合铨选人才的标准。”

  李东阳怔怔地看着她,惊讶说道:“你竟能想得这么远。”

  江芸芸苦恼皱眉:“不是我想得这么远,哪怕没有我这个模拟考,但四书五经的内容就这么少,迟早是会被出完的,所以随着时间的推动,这个制度的弊端是肯定会出现的。”

  后代对科举的评价不也大都是刻板僵化,可一个制度的出现若是一开始就是被人唾弃的,那就不可能出现,甚至能连绵数千年。

  制度需要变,却一直没有变,或者说无法变,这才导致不可抑制的堕入深渊。

  “我是觉得我做坏事了。”江芸芸嘟囔着。

  在那些人围在徐家门口重金求取的考试题目的时候,甚至她发现不少学校也开始组织层出不穷的考试,甚至花样比她还多,她猛地察觉事情开始有点不对了,她好像在一个开始走下坡的破车上不小心踩下油门,加速了它的完蛋。

  李东阳沉吟许久,才无奈叹气:“你的想法真是大胆又要命,怪不得老师叫我要看好你。”

  江芸芸低着头没说话,可怜巴巴地坐着。

  “那你可要低调了,你如今实在是太出名了。”李东阳又说道,“今后进了国子监可不能再出幺蛾子了,只管好好读书才是,不然我就写信给老师,让老师亲自来管你。”

  江芸芸大惊失色,神色忿忿不平。

  “我和老师是交流心得,可不是告状。”李东阳理直气壮说道。

  ——好大一个人,怎么就知道钻空子。

  江芸芸又气又急,蔫哒哒坐着,大声嘟囔着:“我可没干坏事,我清清白白。”

  李东阳冷笑一声。

  两人不再说话,一路无言坐在马车上各自沉默,随着马车越走越远,很快原本热闹喧嚣的街边的动静也逐渐安静下来。

  江芸芸好奇掀开帘子看向外面。

  两侧的街道招幡样式明显文雅起来,大街上的主干道大都是笔墨纸砚店铺,就连酒楼茶馆装饰布置都格外文雅,墙面上甚至有不少读书人的泼墨挥毫的字迹,只经过条条小巷时,隐隐可以看到巷子里面有吃食等日常店铺。

  路上的行人也都是文人打扮,穿着相同的衣服,头戴黑色方巾,昂首阔步走着,时不时能听到他们高谈阔论的声音。

  “这个坊真有意思,好像是就是为了读书才出现的,到处都是文人的痕迹。”江芸芸收回视线,开始思考住宿的问题,“这里租赁是不是特别贵。”

  李东阳眉眼低垂,一脸深思,并没有回答她的话。

  江芸芸也不介意,继续兴奋地看着外面。

  马车很快就在一座巨大的牌坊前停了下来,江芸芸好奇问道:“为什么不走啊?”

  “走过这条街就是国子监了,这条路不能走马车的,要自己走。”车夫笑说着,“也不远,走一炷香就能到了。”

  江芸芸哦哦点头,对着李东阳说道:“我们到了,我先下去。”

  “等会。”一直没说话的李东阳突然出声,拦住她。

  “科举是伦才大典,如何能废掉,我若是上旨要求停止这种模拟考……”他严肃认真地注视着面前的小少年。

  江芸芸连连摆手:“自然不行,这个办法已经传出去了,你越是阻止越是热情,而且这样,大家可是会骂你的。”

  李东阳冷静说道:“我何惧流言。”

  江芸芸呆了呆,好一会儿又呐呐说道:“堵不如疏,你越是觉得不行,越是有人觉得这个办法好,而且这个本来就是读书的一个办法啊,如何能禁止,大家只会觉得你不想要他们读书,想要拦截他们向上的路,阻碍他们前进的脚步,这个骂名如何能担。”

  若是沾上这样的名声可就彻底臭了。

  李东阳沉默地看着江芸芸。

  江芸芸哎哎了两下,突然回了马车,低声说道:“你有没有觉得,科举这条路特别挤。”

  李东阳眉心一动。

  “这块糕点太小了。”江芸芸掏出兜里的两个绿豆饼,“有没有可能再做一个糕饼。”

  李东阳不解:“如今文武科举已经分科,如何再做一个糕饼。”

  江芸芸嘴巴动了动,想了想还是大着胆子,试探道:“就是比如,科举考试从四书和五经两门功课,变成五六七八门这样。”

  李东阳眉心忍不住跳了跳。

  “又比如,科举人数增多,但在此之上还有分门别类的考试,比如就选好的进士中,算数好的去户部,嘴巴活泛的去都察院等等,把考生分流出去,让他们能更加在自己擅长的地方发光发热,把考试的目的性加强。”

  李东阳的眉头简直皱得能夹死一只苍蝇,严肃看着江芸芸。

  江芸芸见状没说话了。

  “你第一个办法可真是不要命了。”李东阳见她怂了,不由一脸糟心,忍不住呵斥道,“这世上除了四书五经,其余不过是泛泛之书,读书是为了明理,而这些理都是在四书五经中,你要其他书,是打算什么书?如此胡言乱语,切不可再说了。”

  江芸芸没说话,只是不服气地皱了皱鼻子。

  李东阳一见他这个样子,就开始头疼,到底没继续追问下去。

  ——怪不得老师这么担心,一连写了三封信。

  ——孩子闷声不吭,一定在作妖,瞧着平日里文文静静的,现在一看简直比他儿子还闹腾。

  “至于第二件事情,铨选自来就是有的,只是这些年流于形式了,各部门也大都是敷衍了事,不如就从这批考生开始。”李东阳话锋一转。

  江芸芸一听要祸害自己认识的人,眼睛一亮,立马凑过来出馊主意:“那就增加打卡考核制度啊,再添加轮岗制度,比如在三年内把六部和都察院都走一遍,然后每次结束实习后都要打分,然后还要写册子,把自己做了什么,有什么心得,甚至有什么想法,都写起来整理成册,然后交给你们考核,作为平时分,最后三年后大考,两个分数加起来,最后决定他们的去处,又能锻炼人,又能把人送去更合适的地方。”

  李东阳看了她一眼:“你倒是不心疼你的朋友。”

  “我还要早起贪黑起来读书呢。”江芸芸嘟囔着。

  李东阳想了想,又说道:“那我明日就上折要求重视铨选。”

  江芸芸连连点头。

  李东阳看着她亮晶晶的眼睛,忍不住说道:“你以后也要经历的,有什么好兴奋的。”

  江芸芸哎了一声,神色惊恐:“对哦。”

  李东阳伸手点了点小孩的额头,没好气说道:“搬起石头打自己的脚。”

  江芸芸跟着他下了马车,想了想又碎碎念叨:“没事,其实我都挺感兴趣的。”

  下了车,李东阳就不再说起这个话题。

  两人一走进牌坊,耳边的声音也跟着安静下来,左手面是高大的白墙,右手面则种满槐树,路面上铺着青石板,路上偶有走路的读书人,大都行色匆匆。

  李东阳带人来到写着‘国子监’三字的大门前,随后直接敲门,开门的仆人显然是认识他的,见了他就是行礼问安。

  “祭酒可在?”李东阳和气问道。

  开门的人点头:“在隔壁文庙呢。”

  “就说李西涯携同门拜访。”李东阳说道。

  仆人悄悄看了一眼他边上的江芸芸,正巧和一个黑漆漆,圆滚滚的的大眼珠子对上。

  江芸芸察觉到他的视线,露出一个灿烂的笑来。

  那仆人收回视线后,又找了个小仆给他们带路,随后自己朝着隔壁的文庙走去请人了。

  江芸芸跟在李东阳身后,好奇张望着。

  他们入了大门后就能看到一大片空地,两侧各有一排倒房,边上还有两座一模一样的井亭,其他再无建筑,院中种满花花草草,正中是一条修缮极好的大路。

  江芸芸跟着他们又入了一扇大门,左边是一座修缮宏伟的钟楼,右边则是高大威猛的鼓楼,再往前走就是一座璀璨耀眼的琉璃牌楼。

  牌楼之大占据了一半的长度,辉煌灿烂,上面雕刻着孔子的句子,笔墨挥洒自由,绕过牌坊往里走就是两座巨大的碑亭,两侧都是雕刻的文字。

  “只有读书好的人才能在这里留下笔墨。”李东阳冷不丁说道。

  江芸芸连连点头,目不转睛地看着,只是视线还没从文字中收回,只看到两侧各有三间大教室,门窗俱是打开,露出里面整齐摆放的桌椅。

  等两人随着仆人上了一段往上走的长阶,然后穿过一个拱门,只听到潺潺水声,波光粼粼的水面正安安静静在脚下流淌着,再一抬眸就看到不远处有一座金碧辉煌,类似于宫殿大小的建筑。

  一座由三层纯白色圆形台阶层层而上搭成的台子,正中一个蓝顶红墙的建筑,屋顶自上而下层层放大,湛蓝色的瓦片在日光下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大殿头顶有一个纯铜打造的圆形长柱,底下是一面面门窗组成的大红色木墙,如今一扇扇华美高大的门窗紧闭,依稀能看到门上花纹雕刻得格外精美。

  “这是什么啊?”江芸芸贴着李东阳,小心翼翼问道。

  “这是明堂。”李东阳解释着,“也叫辟雍。”

  “明堂是什么?为什么也叫辟雍”江芸芸又问,“用来做什么的?”

  “东汉经学大家蔡邕,曾在《月令论》中说过:明堂制度之数,九室以象九州,三十六户、七十二牖,以四门八牖乘九宫之数也。……取其周水圆如璧,则曰辟雍。异名而同耳,其实一也。”

  江芸芸听得似懂非懂。

  “大儒孔颖达在《毛诗正义·大雅·灵台》中记载过明堂辟雍的功能:告朔行政,谓之明堂;行响射,养国老,谓之辟雍,所以明堂辟雍是天子潜心修学、仰观天象、替天行道、布政施教的神圣之地,每次祭祀、典礼、议政时就会选在这里。”

  “你看这殿的下面一整圈都是门窗,一旦打开,整个内殿就会非常通透敞亮,那是天道圣明之像,我们脚下水波流动,呈圆形分布,好似圆形玉璧,故也叫辟雍,象征内在圆满无缺,也寓意着知识可以流布四方,这也是辟雍的意思。”

  江芸芸听得连连点头。

  “陛下刚登基那年,就曾幸学国子监,当时就在这里讲学。”李东阳补充着。

  江芸芸听不懂,但肃然起敬。

  几人穿过明堂,下了台阶,一个巨大的石头日晷出现在东南角。

  “一寸光阴一寸金。”李东阳意味深长说道,“督促你们读书的。”

  江芸芸打量了一下了日晷,一圈又一圈的刻痕,据说越是详细的日晷,定位的时间越是准确,只是她还没研究出现在的具体时间,就随着仆人上了台阶,只好抬头去看对面的建筑,只见上面牌匾上写着彝伦堂三字。

  这个建筑单檐悬山顶,面阔有七间屋子大小,后面还有三间抱厦,堂前他们所在的地方是一个宽广的平台。

  “这是国子监藏书的地方,这个平台叫灵台,召集监生列班点名、集会和上大课的地方。”

  江芸芸顿时敬畏起来。

  仆人又带着他们绕过这里,最后在一间三进院前停下,那院子正中挂着牌匾为敬一亭,梁架上是团锦彩绘,墙面为大红色,自成院落,往里看还有一个牌匾,名‘敬一之门’,两侧屏墙上还刻着团龙图文。

  这个建筑叫亭,长得却跟宫殿一样,两侧还有两个长方形二进小院落。

  江芸芸好奇地打量着。

  “祭酒在东厢正中的那间屋子办公,两位在隔壁的会客室稍等片刻。”仆人把人带去东面的二进小院中的一间屋子。

  把人安置好,又上了茶,仆人才悄无声息到门口站着。

  “西面是做什么的,我瞧着有桌子。”江芸芸问道。

上一篇:富贵大娘子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