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首辅 第663章

作者:黑糖茉莉奶茶 标签: 女扮男装 升级流 成长 穿越重生

  来的钦差是也是熟人, 王阳明他爹状元王华。

  没错,王阳明本来是来不了的, 他是借着裙带关系挤进来的。

  “都坐吧。”王华乃是成化十七年辛丑科进士第一人, 如今任职詹事府右春坊右谕德。

  他看着兰州内的一众官员,一个个心思各异,三个卫所的官员自然不说, 闹别扭都闹到京城都知道了, 之前为了这三个人, 内阁、兵部和吏部可是碰头讨论了好几次, 而衙门这边一众官僚却又以最年轻的江芸马首是瞻。

  “这么多年, 要是论能引起朝廷风波的, 还得看你江其归啊。”王华收回视线,看着最面前的少年, 这才惊觉其实此人才十九岁,甚至还未及冠,就已经历任两地主官, 次次都能绝地逢生,引起大风波。

  不论你赞不赞同他做的事情, 但他的每样事情却都能让朝廷官员激烈讨论, 有人激烈反对, 言辞振振,口诛笔伐,但也有其他官员想有着要不试一试这个办法的想法,最后不出意外大都会成为他的拥趸者。

  最开始的吏部考核如今已经彻底推行下去,还有那些表格,打分的形式也都成了大家习以为常的事情。

  如此是升还是谪便一目了然,有目共睹,也免得每次考核,御史言官,各路官员都到处上折子,都说不公平,闹得内阁和陛下都头疼。

  又因他闹出清丈土地一时,陛下自己带头清算了皇庄,后面推行到各地倒也有模有样,一下子清理出三百多顷。

  洪武二十六年时核天下土田,总八百五十万七千六百二十三顷。

  弘治初年统计的天下土田,只剩下四百二十二万八千五十八顷。

  历史上有赏赐贵勋土地的原因,但缺少的数额实在太大,怪不得国库收上来的钱越来越少,所以陛下这里就采用了江芸当日在琼山县推行的四个流程,第一是:用开方法,以径围乘除,畸零截补;第二:统一丈量标准,规定大小尺;第三:官田民田统一计算缴纳税收,只按照上中下三等田地来征收,第四:所有土地按照土地位置、大小、形状、户主信息等统一规格造册。

  限时三年时间,如今测量过半,已经多了两百多顷,顾清作为户部主事在各地督查,上折子时曾说,若是各地全都悉数负责上报,大概会有三百顷到四百多顷的余量。

  这样的余量竟是翻倍了。

  朝廷对于当地做得好的官吏大肆褒奖,吏部根据年底考核,大都给了优,从而得到提拔,亦然是一个非常好的良性循环。

  如今百姓人人称赞:豪猾不得欺隐,里甲免赔累,而小民无虚粮。

  更显眼的是他的海贸之策,也有沿海的省县也有模有样跟着想要实行的,虽说情况有好有坏,朝廷中也都议论不止,但只要琼山县的政策还在,每年还能上交大量税收,陛下就会偏心一点,且大家也都知道,这事到底成不成还得看漳州。

  ——到底是江芸才有的本事,只能靠他,还是大家都可以,只要方法对了。

  这点很重要。

  如今他来了西北兰州,一来就打军屯的主意,又要什么女子衙役狱卒,最后还有模有样要重启丝绸商路,但这些要是和他一个月前上的折子相比那也都相形见绌了。

  他去大小松山把那里的蒙古人都赶走了!!上折子还要求重修太、祖时期留下的长城,要修建永泰城,立松山碑。

  他一个小小文官,怎么就这么能耐了!

  得益于他的儿子和这位小状元私交不错,王华几乎是耳边日日都有他的消息,就连他喜欢骑小毛驴都被人津津乐道,放在嘴里来来回回的念着。

  对面的江芸芸一本正经说道:“为国家办事,自然会有流言蜚语,但下官问心无愧。”

  “算不上下官,如今你我亦然是平级。”王华和气说着,“我这个钦差也是来代天巡视的。”

  江芸芸只是笑着没说话。

  “寇知府的事情陛下大为心痛。”王华话锋一转,说回正事,叹气说道,“听闻他的家眷还未离开。”

  “如今还在府衙后院安置,兰州冬日太过寒冷,不便出行,打算等入春之后再走。”江芸芸说道。

  “应该的,听说他夫人身体也不好,女儿还年幼,回乡时可要衙门这边安排好人手的。”王华叮嘱着。

  “是,已经给她们找了靠谱的商队,衙门这边也会让衙役带着官府的公文一同上路的。”

  王华摸着胡子,满意点头:“你做事总是很细心的。”

  “兰州是个是非之地,如今知府位置空缺……”王华开始说回正事,且说一半留一半,故意去看江芸芸。

  江芸芸眉眼不动,一脸镇定。

  边上的秦铭倒是突然紧张起来了。

  三位卫所的主事人忍不住悄悄去看江芸芸。

  “秦通判的商税做得极好,如今刚步入正轨。”王华慢慢悠悠说着。

  秦铭眼睛一亮。

  “所以陛下属意让他继续留在兰州,把这事推行出去。”

  江芸芸笑说着:“秦通判为此事确实耗费力气。”

  陈继不高兴地撇了撇嘴。

  周伦和唐伦齐齐松了一口气。

  王华把他们的神色尽收眼底,心中叹气惋惜他们的不成事,唯有对江芸的态度格外满意。

  王守仁在边上看得急死了。

  ——他是知道江芸安排的。

  王华的目光看向江芸芸:“不知那位蒙古永谢布的亦不剌太师的二哈敦,如今可否还住在兰州城内?”

  所有人见他没有继续说江芸的事情,一下子都格外失望,陈继那张脸简直藏不住任何事情,一下子就不满起来了。

  王华视若无睹,只是继续说道:“我此番来还有一事,就是陛下也有意和蒙古交好,安稳西北,如今朝廷上争论四起,但主要都认为:“不可以以一部之作歹,而废各部之羁縻;以一边之骚扰,而至九边之决裂。”,朝臣也不愿劳师动众,再起战端,所以特命我来先一步交涉。”

  江芸芸点头:“正在驿站住着,不日即刻让两边相互见个面,先行交流。”

  王华点头:“那你安排吧。”

  江芸芸应下。

  王华的目光这才看向三位卫所的主事人。

  那三人立马正襟危坐。

  “陛下有旨给三位。”他收敛了脸上的笑意,一本正经说道。

  三人立刻惴惴不安起来,但很快全部人又都跪在地上。

  圣旨的内容有点出人意料。

  陈继因为守卫兰州城,救护百姓的功劳,虽没升官,但升了一个可以世袭的散官。

  朝廷授明威将军,世袭罔替,虽是个散官,但以后就要领正四品的官职,回头见了面都要称他为将军了,最重要的是这个职位可以传承,他的小孩也可以去国子监读书了!

  陈继察觉不出朝廷的意思,所以对这个结果还是很开心,所以笑得合不拢嘴。

  王守仁欲言又止。

  唐伦和周伦就没这么好了,周伦说他督军不利,侵占良田,玩忽职守,罚俸一年,调离兰州卫,任蒲州千户所千户。

  唐伦则因为徇私枉法,直接去职守者,杖一百,徒一年,直接被罢官免职了。

  周伦松了一口气,直接磕头接下了。

  唐伦身形摇摇欲坠,下意识去看江芸。

  江芸则是眉眼低垂,瞧着格外冷淡。

  弹劾周伦和唐伦的折子是她一起递上去的,只是周伦背靠太监傅德,这才侥幸留了一条性命,但唐伦她也没想到,肃王竟然是直接放弃他了,所以两人明明都是大罪,可结果却截然不同。

  “望你们今后好好表现。”王华面无表情提点着。

  “都下去吧。”他挥手把人都赶走了。

  “中护卫的指挥人选,你有何想法吗?”等人走后,王华随口问着江芸芸。

  江芸芸摇头:“自有吏部考量。”

  “吏部有意让西城兵马副指挥杨胜担任。”王华又说道。

  江芸芸笑说着:“那定然是吏部有了自己的考量。”

  车轱辘话来来回回说了两遍,王华也忍不住看了她一眼。

  江芸芸非常一本正经地坐好。

  “你不关心你自己的事情?”王华好奇问道。

  江芸芸还没说话,秦铭的耳朵先一步凑了过来。

  江芸芸眨了眨眼,笑说着:“不在刚才的那个挨骂的圣旨里,应该不是大问题。”

  见人少了,王守仁按捺不住了,忍不住凑过来:“不挨骂,是好事呢。”

  王华把自家儿子推开,没好气说道:“你是来观政的,要你多话。”

  王守仁只好灰溜溜站回去,在他爹背后对着江芸芸挤眉弄眼。

  “你这场大胜,陛下还是很高兴的,狠狠打了蒙古人嚣张的气焰,而且你的建议陛下也觉得很合适,按道理你应该继续留在兰州的,但是内阁觉得屈才了,把你一直留在边境也不像话,所以陛下打算让你回京。”王华直接说道。

  江芸芸仔仔细细听着,随后问道:“有规定什么时间嘛?我手上还有一些工作没做好。”

  王华看了她一眼,更是满意了:“我来之前,你师兄还特意过来找我,说你肯定要把手上的工作弄好才肯回来,叫我慢慢来,不要催你,不过话说回来了,这次谈判还要你呢,本就打算等谈判结束之后再动身离开,你慢慢和秦知府交接吧。”

  江芸芸点头。

  已经荣升为知府,得偿所愿的秦铭忍不住羡慕嫉妒地看着江芸芸。

  ——真好啊,到处都有人惦记着他。

  “去吧,等会我也要在兰州逛逛。”王华说。

  “下官找人陪同。”秦铭连忙说道。

  王华笑着摇了摇头,客气说道:“不用了,如今衙门主事的就你们两个,我也不是讲这些虚礼的,你们各自忙去吧,有问题我自然会去找你们。”

  秦铭被拒绝了,只好呐呐点头,然后悄悄去看江芸芸。

  江芸芸顺势说道:“钦差定是有其他事情,无需我们跟着的。”

  秦铭一听便连连点头。

  王华见两人离开,便对着儿子说道:“你这个朋友不错,是个有分寸,懂进退的人。”

  王守仁立马开始大力夸着江芸芸:“他可厉害了!干什么都成,爹不知道,他之前还在扬州读书的时候,我和他讨论过哈密的事情,那个时候我们怎么能想到这个未来,他说的话当时听来有点可笑,可您看,如今他竟然都一一实现了,刚才一路走来,兰州多繁华啊,我年轻时仗剑走过这么多边境,可没有哪个城有这么热闹的。”

  王华摸着胡子,连连点头:“确实热闹,路上的流浪汉乞丐都没几个,小孩子们瞧着都很开心,而且普通女子上街都很镇定,不需要人陪同。”

  “那个女衙役看来还是很有必要的,而且他之前写的女子同胞论写的多好啊,京城那边京兆府不是也有这个打算了吗?兰州人肯定都听进去了,我刚才还看到巡逻的女衙役了,瞧着真精神啊。”

  “你不觉得奇怪?”王华看向自己的儿子,“你之前不是不赞同嘛?”

  王守仁叹气:“一开始没见到,只是听着大家的风言风语,想着确实有伤风化,只是刚才一路走来,又觉得这兰州城多像书中写的大同社会啊,人人安定,人人快乐,男女老少个个衣食无忧,那些女衙役的面貌让我想起以前见过的蒙古女人,以前只觉得蒙古人不开化,但今日亲眼所见,便觉得那股……”

  他想了想,谨慎说道:“精神气,都说:朝气如虹,精神如山,这人一旦生精气神,还真有浩荡天机流的勇气。”

  “我以前经常在想蒙古人男女都能上战场,我以为是蒙古人彪悍凶猛,人员少,所以每次打战都拼死驿战,才导致无往不利,可现在看来,也许就是这股精神气。”

  王华一听,也跟着起身:“走,去看看。”

上一篇:富贵大娘子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