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首辅 第735章

作者:黑糖茉莉奶茶 标签: 女扮男装 升级流 成长 穿越重生

  江芸芸点头夸道:“殿下真有识人之术。”

  朱厚照得意笑着:“我就知道你会夸我,我今日特意带出来给你看看的。”

  江芸芸无奈说道:“要上课了,殿下上课吧。”

  朱厚炜没和她单独说到话,闷闷不乐说道:“怎么不和我说话啊。”

  “那我等会上课叫二殿下回答问题。”江芸芸一本正经说道。

  朱厚炜大惊失色,随后吓得连连摆手:“我不要我不要!!”

  一月中旬,刘大夏回京,江芸芸刚对着他裂开一个大笑。

  刘大夏面无表情看了过来。

  江芸芸立马不笑了,低眉顺眼站好。

  “长高了。”刘大夏老了许多,原本挺直的背也都佝偻了,看着面前多年不见的江芸,声音骤然放轻,“师弟。”

  “哎。”江芸芸大声哎了一声。

  “走吧,我先去吏部述职,你无需跟着我,在内阁好好做事。”刘大夏走在她身边,认真说道,“以后不可做危险的事情了。”

  江芸芸看了她一眼。

  刘大夏没有看她:“楠枝那边我已经写信骂他了。”

  江芸芸摸了摸鼻子。

  “开海之事为举国大计,要慎之又慎。”他又说。

  江芸芸安安静静听着。

  刘大夏说了个开头,突然无奈摇头,不再继续说下去:“罢了,你是头小倔驴,今日天寒,回去休息吧。”

  “我院子还有空的,师兄在我这里暂时休息呗。”江芸芸热情说道。

  “平白招人闲话,我去客栈即可。”刘大夏想也不想就拒绝了。

  “好吧,那我送师兄去客栈。”

  “招人闲话。”

  “那我等会送师兄去兵部。”

  “招人闲话。”

  “那我能为师兄做什么呢?”

  “招人闲话。”

  被打发走的江芸芸只好看着一板一眼的师兄叹气,然后背着手回礼部去和焦芳斗嘴去了。

  京城的街上如今充满了考试将近的紧张气氛。

  二月初九就要开始壬戌科的会试了。

  二月初一的时候,她在内阁抄写折子,听到刘健他们商量会试考官的名单。

  “瞧着傅曰川的身子怕是不行了。”李东阳突然说道。

  刘健抬头。

  “我去看他了,已经病得起不来了。”李东阳声音沉重。

  “这……元宵时,不是还挺好的吗?”谢迁震惊。

  李东阳没说话。

  “会试殿试,若是没了礼部尚书,怕是不方便。”刘健说。

  “算了,不说这些了,今年南直隶的会试主考官还未选好呢。”李东阳叹气。

  “就这几个吧,让陛下挑选。”刘健写下几个名字,然后让人送到陛下案桌前。

  李东阳今日打算和刘大夏聚一下,出门前顺手拎走了悄悄啃饼的江芸芸。

  “晚饭没吃饱?”他嫌弃说道。

  江芸芸把最后一口饼塞进嘴里,理直气壮地嘟嘟囔囔着:“我年轻人,肯定吃不饱啊。”

  李东阳无奈摇头,只是两人刚出了宫门,锦衣卫姜磊慢慢吞吞把人拦住了。

  江芸芸和他大眼瞪小眼。

  姜磊没说话,只是做了一个请的姿势。

  李东阳很快回过神来,惊讶说道:“是不是弄错了,名单上没有他的名字。”

  “陛下钦点的。”姜磊矜持点头,“还有一位是吏部右侍郎,吴公。”

  李东阳欲言又止。

  姜磊有任务在身,直接中途把人截走了。

  江芸芸就这么懵懵懂懂地又被人提溜走了。

  “哎,我当考官了!?”

  直到站在贡院门口,看着门口站着的士兵,江芸芸突然回过神来,大为吃惊。

第三百九十章

  江芸芸扭头不可思议地看了一眼在她身后紧闭的大门。

  “别看了小状元。”姜磊抱臂, 懒洋洋说道,“就你,陛下钦点的。”

  江芸芸立马扭头去看姜磊。

  “只听说看着那张名单不满意,原本内阁有意让吏部右侍郎吴公、翰林学士刘机又或者礼部右侍郎焦芳作为会试考试官, 不过陛下当时只勾选了一个吴公。”姜磊眼睛一亮, 立马就开始跟江芸咬耳朵, “那个司礼监萧敬, 直接提了你的名字。”

  江芸芸水灵灵的大眼睛也跟着扑闪了一下。

  姜磊更激动了,恨不得把底都掏出来。

  “南京守备那边他推自己人上去了, 所以一直记着你的好呢, 就直接提了你的名字,还说了以前跟着你一起读书的人,各个都考上不说, 如今还在漳州浙江奋力办事, 可谓是国之栋梁。”姜磊想了想, 犹豫说道, “但我瞧着你是套好了这个, 得罪了那个。”

  江芸芸了然:“原来是这样。”

  “是啊, 那些大太监们最喜押宝。”姜磊懒洋洋睨了她一眼,“现在压到你头上了。”

  江芸芸背着小手, 哎了一声:“吴公来了吗?”

  “人家吴公就比你识趣,早就来了,请吧, 江状元。”姜磊笑眯眯说着。

  吏部右侍郎吴宽直隶长洲县人,成化壬辰年的状元, 乃是苏州第二位状元, 自少好学, 老而弥笃,力攻《左传》《汉书》,据说研习唐宋大家诗文,最喜苏轼,因学问之好,就连江芸芸也略有耳闻。

  吴宽如今已经六十七岁的年纪,发须皆白,留着茂密的胡子,看着江芸芸便捏着胡子,笑了起来,温粹含弘。

  江芸芸快步上前行礼,姿态谦卑,吴宽把人扶了起来,笑说着:“坐吧,先前唐伯虎在信中对你赞口不绝,把你形容成天下自此唯一的神童,还送来很多你的文章,我便对你一直很是好奇。”

  江芸芸不解:“吴侍郎认识唐伯虎?”

  “我有一好友名叫沈周,他有两个徒弟名叫唐寅和祝允明,都穆也沈启南学过诗。”吴宽和气说道。

  江芸芸恍然大悟,热情说道:“原是如此,沈师孝心至今闻名南直隶。”

  沈家历代布衣,族无显宦,但却是吴中望族,沈周声名远播,父母在不远游,一直不曾出仕做官,但在朝中却好友遍布。

  “坐吧,不知后面的那些阅卷官何时能来。”吴宽笑说着。

  江芸芸开玩笑道:“总归能被人麻溜请过来的。”

  吴宽笑了起来,两人间的气氛顿时放松下来。

  “原和唐伯虎一样促狭,不知江学士对科举之事可有了解?”他话锋一转,随意问道。

  江芸芸老实交代:“除却自己考的那几场,在琼山县做县令主持了县试,对于会试还要吴公多多指教。”

  “那就足够了。”吴宽安抚着,“考试的题目可有什么想法?”

  江芸芸还是摇头。

  “我还以为你是个很有想法的。”吴宽笑着打趣着。

  江芸芸笑了笑:“虽有想法,但此前都是对自己的,如今面对这数千考生不敢随意发言。”

  “唐伯虎如此张狂的人,还能和你玩的这么好,对你如此推崇。”吴宽惊讶,“听都玄敬说,他能安安分分考试,可是多亏了你日日提点。”

  江芸芸谦虚摆手:“伯虎本就是神童,耐下心来就能学好,和我并无关系。”

  吴宽看着面前的年轻人,越看越满意:“这世上有天赋的人其实比比皆是,但能用好这天赋的人屈指可数,唐伯虎是个不安分的人,若非你时时看着,现在也不知在哪里呢。”

  江芸芸只是笑着,温和转移话题:“不知吴侍郎对考题可有何打算。”

  吴宽捏着胡子想了想:“这京城如今最热闹的莫过于浙江和漳州的消息了。”

  他看了一眼江芸芸。

  江芸芸低眉顺眼没说话。

  他就继续说道:“都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你的那些好友如今散落天南地北,但无一不例外,和你志同道合,就连唐伯虎都开始学着你的模样推行清丈放良之事,可见士有百行,以德为首。”

  他沉吟片刻:“四书开篇就用——‘子在齐闻韶,君子之德,如风;小人之德,如草’开场,江学士意下如何?”

  江芸芸:“圣人学九德三月不知肉味,不过‘学之’二字,韶尽美,又尽善,确有令人向上之一。”

  吴宽满意点头:“史记内容信手捏来,果然是江其归啊。”

  江芸芸只好又谦虚地摆了摆手。

  两人说话间,五房的阅卷官终于被锦衣卫们请进来了,大家自然又是一番行礼问安,江芸芸年纪是最小的,但坐的位置却不低,直接坐在吴宽的右手边,能进北直隶会试的大都是进士,对江芸并不陌生,其中不少人平日里还见过面说说话,一点也看不出架子,只是如今乍一看,心里难免有些想法了。

  一般来说一场会试主考官二人,同考官十八人,也即是传说中的“十八房制”。

  两个主考官也称为总裁,坐在最前。

  后面十八人各自分坐两侧。

  “人来齐了,就先祭拜圣人吧。”会试是有一套繁琐流程的,这么早把人抓进来就是为了这个完成流程。

  拜孔子,文言文宣誓等等一系列工作下来,天色都黑了。

  吴宽年纪大了,但还是强撑着精神说道:“虽时间已晚,但还请各房回房后每人出十道试题,四书题目由我和江学士负责,今日起,大家两人出行,结伴担保,也不可随意和他人说话,可记住了。”

上一篇:富贵大娘子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