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配觉醒了 第111章

作者:不要忆往昔 标签: 穿越重生

  从开始到结束她都是第一!10.89秒,打破了世界纪录。

  老太太激动的眼泪哗啦,又蹦又跳。

  周围的人跟着她一起欢呼!

  他们说道:“预赛成绩这么好,决赛肯定没问题。”

  老太太又哭又笑,“没问题没问题,她心理素质好,成绩一向稳定。”

  宁安比赛后换了件衣服,到看台和老太太会合。今天只是预赛,明天才是半决赛和决赛。

  “奶奶,我棒不棒?”

  “棒!太棒了!”

  大家也都跟着夸,从头夸到脚。

  刚刚那个和老太太聊天的五十岁中年男人温建邦,心里却是翻起了惊涛骇浪。

  刚才听到谢宁安这个名字的时候,他还以为是巧合,同名的人多了去了,没什么好奇怪的。现在近距离看到人,他就不这么想了,这孩子的眉眼,很像他的女儿温宁安!和他,也有五分像。

  虽然他已经离开国内14年,当时走的时候,小女儿只有4岁,十多年过去,变化肯定很大,可是他依然可以从谢宁安的脸上看到小女儿的影子。

  当初他离开国内,把那孩子抛下了,心里一直很内疚,觉得自己枉为人父,出国苟了几年,发现国内局势没那么糟糕,就写信回去询问孩子的情况,却始终没有收到回复。

  他本来觉得,可能是孩子的母亲怨恨他,不愿意和他联系。或者,形势没有他看到的那么好,人家没法和他联系。

  不联系就不联系吧,确实是他对不起孩子。以后有机会回国,他再补偿她就好了。

  可是现在,他却觉得,一定是发生了什么他不知道的事情,比如孩子走丢了,或者,被人拐卖了。然后机缘巧合,被人收养,可能身上带着有名字的东西,才被人起了谢宁安这个名字,只是改了姓,没有改名。

  心里思绪翻滚,面上不动声色,随大流夸了一波。

  他本来想挤到老太太跟前,近距离仔细看看孩子,也能更快弄清楚事情的真相,但是,他没挤过去。

  老太太旁边的位置,被一家人给占了。

  那是一家七口,一对比他年纪稍大一些的夫妇,一对年轻夫妻和他们的两个孩子,还有一个年轻小伙子,应该是那对中年夫妻的小儿子。

  小儿子是个马屁高手,拍老太太,拍她孙女,把她们夸得天上少地上无,迅速在老太太身边占了一席之地。

  这会,他正卷起袖子让谢宁安在他的胳膊上签名呢,签完胳膊还签衣服。

  “我叫谭清砚。你可真厉害,跑得又快又好看!”

  宁安:“……”

  你要不要听听你在说什么鬼话?

  “我跑得快就行了,好不好看都不要紧。”

  谭清砚:“……”

  “小姐姐,你长得真漂亮,比电影明星还漂亮。跑的超级快,像飞人一样。你可以给我签名吗?我叫谭孟和。谭清砚是我叔叔。”

  宁安笑眯眯的:“好啊,谭孟和小朋友,你可真会说话。”

  谭孟和咧着嘴笑:“姐姐,我今年11岁了,你几岁?”

  谭清砚捂住了他的嘴,跟宁安说:“小孩子话太多了,我怕他吵到你。”

  这小子的下一句是“我长大了娶你”,他跟漂亮姑娘都这么说话,油嘴滑舌的不像他们谭家人。

  宁安:“……”

第157章

  活在男主回忆里的炮灰工具人(25)

  因为宁安明天还要比赛,聊了几句之后,大家就劝她回去休息,只是拜托她帮忙跟国家队负责人牵个线,他们这些海外华人愿意为国家的体育事业出一份力,可以捐钱捐物。

  宁安答应下来,就带着老太太走了。

  看台上的人聚在一起继续聊天。

  “国内的情况可能比咱们在报纸上看到的还要好。就看今天这位老太太和她的孙女就能知道。”

  “没错,她们性格大方,外向,有自信,这肯定是良好的环境才能造就出来的。”

  “外国肯定不愿意看见华国崛起,所以在报道的时候可能会挑差的地方说,就算必须说好的地方,也会打折扣。”

  “是这个道理。”

  “我们出来以后和国内的联系不多,以后可以多问问情况。要是国内环境好的话,还是想回去。”

  “年轻人还好,关键是老人,他们思念故土,就想着落叶归根。”

  “小谢刚才答应了帮咱们牵线,咱们等等她。咱们国家队的负责人本身就是位位高权重的大老总,咱们要是能直接跟他对上话就好了。”

  “没错。小谢明天还有比赛,咱们还能见着她。她家老太太应该还会跟咱们坐一起来。”

  “就看小姑娘这精神面貌,就知道华国年轻人过得肯定不差。”

  谭清砚的父亲说:“我觉得小谢在国内应该算是条件最好的那一批。咱们离开的时候国家什么样,咱们都还有印象,那确实是积贫积弱久已,十几年高速发展能发展到什么程度,咱们心里也能大概有个想象,可是你看小谢祖孙俩,比外国人还要更大方爽朗,老太太穿的衣服都非常精致考究。”

  温建邦也说:“咱们这些人都是带着财富出来的,哪怕在国外,经济条件也是好的,老太太不比咱们差。”

  谭清砚说:“其实发展到什么程度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政策环境和发展机遇。”

  老谭想了想,说道:“至少就目前而言,私营经济在国内应该没有多大的机会。我们也不是为了发展和赚钱,就是想和国家联系更紧密一点,我们可以在国外赚钱,支援国家建设。如果回国的话,就希望能过普通的、正常的生活。只要人格受到尊重,不被打压,就很好。”

  谭夫人说:“希望祖国能看到我们,认可我们,当我们在国外受到排挤和歧视,国家能站在我们身后。”

  这个话题说起来就有些伤感了。

  他们虽然有钱,但是在国外其实也算“二等公民”,甚至连二等公民都算不上,因为有一些人是偷跑出来的,没走正规途径,身份非常尴尬。不管是创业、工作,还是孩子上学,都是受到歧视的。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科学家选择回国的原因。

  曾经有位科学家在报纸上撰文:“凡在米国居住又有入学年龄儿女的父母,都难免不感到遭受别人歧视的痛苦,小孩是天真的,社会有这样的病,他们当然就很真实地反映出来。欺凌、侮辱必然在小孩子们心灵上留下一个创伤的烙印......我是一个有儿女的中年人,离开米国也是为了这个原因,不但如此,只有在一个合理的社会里,青年们才能自由发展,才有自由择业的机会。”【见作话注释】

  老太太和宁安回到国家队驻地,受到了大家的热烈欢迎。

  宁安收获了所有人的掌声。

  一直知道她跑得快,成绩稳,但是没有开跑之前,多多少少都是悬着点心的,今天一看她预赛的表现,就知道这孩子能应对大场面,丝毫不紧张。

  宁安笑嘻嘻的:“谢谢大家!明天我继续好好表现!一定把金牌拿下!”

  “好!”

  国家队此次是体育局局长亲自带队,一方面是彰显国家对体育事业的重视,另一方面也有点体育外交的想法。

  宁安把看台上那些海外华人的意思说了说,局长直接表态:“安排个时间,我和大家见一面。咱们国家现在虽然发展的很快,但基础差,底子薄,什么都缺,他们要是愿意帮忙,那我们是非常欢迎的。”

  欠老大哥的钱只是不用急着还,但早晚得还。国际贸易还是要搞起来,外国人的钱还是要赚,这批海外华人能起大作用。

  次日,宁安开启了半决赛和决赛,这两场比赛之间,就只有不到三个小时的间隔。

  半决赛的时候,老太太没有去看台,一直在旁边等着宁安,等她跑完下场,赶紧过去递水擦汗,又帮她捏腿放松,陪她说话。

  宁安笑道:“奶奶,我没事,您还不知道我吗?我一天跑十场也没问题。”

  老太太也笑:“奶奶知道。”

  这孩子身体素质有多好她是一清二楚的,也就她孙子觉得她弱不禁风,连书包都要帮着背。

  而且,自从她去了谢家,老谢家人的身体全都变得非常好,她病弱的大孙子都快变成铁人了,随手一捏就能捏碎一个瓷杯子。

  她其实不光能跑100米,还能跑200米、5000米,能跑马拉松,还能去跳高跳远扔铅球。但是一个国家的体育事业显然不能依赖一个人。这就是为什么这孩子只在100米上表现出优势,而她明明知道却也一声不吭的原因。

  都是为了长远发展。

  休息的差不多了,宁安准备上场,老太太去了看台,她要在那儿见证孙女的光辉时刻。

  她一过去,就受到了海外华人的热烈欢迎。

  老太太直接告诉他们,约个时间,国家队负责人和大家见个面,大家畅聊一下。“国家特别重视大家!”

  老谭说:“择日不如撞日,我看等小谢比完,咱们就去看看吧。”

  老太太笑道:“没想到大家思念祖国的心情这么强烈。那行,一会大家都跟我一起过去吧。”

  老谭说道:“老太太,您也知道,咱们国家的人一向安土重迁,讲究落叶归根,我们这些人当初选择离开,也有各种各样的考量,可能自私了一点,但绝对没有坏心,我们盼望祖国繁荣强盛的心情和您是一样的。”

  老太太笑着点头:“我信。”

  当初和她家老头子一样,一门心思实业救国的人,也有不少离开了。这批人能有什么坏心思呢?不过就是多为自己考虑一点。但他们爱国的心也是真的。

  温建邦感慨:“当初离开的匆忙,有很多事情没有处理好,也留下了很多遗憾。我就想争取个机会,赶紧回国去看看。当初离开的时候,我还有个小女儿留在国内,和她妈妈一起生活。十多年过去了,也不知道她们俩怎么样了。”

  他一边说一边观察老太太的反应,无奈老太太没反应,谁无缘无故的会将别人留在国内的小女儿和自家的乖孙女联系在一起啊。

  温建邦看她没反应,便接着说道:“说起来也是巧合,我一听见小谢的名字就觉得特别亲切,她和我的小女儿重名,我那孩子,叫温宁安。老太太,咱们也算是有缘分了。”

  老太太快速垂下眉眼,遮住了眼里的震惊。

  温宁安,这不就是她家孙女那块手帕上绣的名字吗?

第158章

  活在男主回忆里的炮灰工具人(26)

  老太太瞬间对温建邦没了好感,自己离开国内,把孩子和她妈留在那儿,这是个什么好人?何况孩子还被丢弃了!那就是他识人不清,把孩子留给了不值得托付的人!

  她反应很快,但是一直观察她的温建邦还是注意到了。他觉得,谢宁安,应该就是他的女儿。

  老太太表情冷淡,面对着操场,心里为自己的宝贝孙女感到委屈,被亲爹留在国内,又被亲妈给扔了,多可怜!

  难怪这孩子当时说她爹去了另一个世界呢。可不就是另一个世界吗?

  “温先生说笑了。重名重姓的都多着呢,更何况咱们只是重名而已。宁安这两个字挺常见的。再说了,温先生当初把小女儿留在国内,不就是放弃她了吗?十多年,能发生的事情多了去了。既然放弃了,事后再内疚又有什么意义呢?”

  温建邦:“……”

  得了,确认了,谢宁安就是他女儿。老太太这是为孩子鸣不平呢!

  他的心情一下子就放松了下来,他走以后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找机会回国再去调查。现在,他至少已经知道了,不管发生了什么,结果显然是好的,他的女儿遇到了好人家,有了疼爱她的亲人,健健康康的长到这么大,还长得这么优秀,这都是谢家人的功劳!

  感恩感谢感激感动!

上一篇:大明第一首辅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