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配觉醒了 第163章

作者:不要忆往昔 标签: 穿越重生

  周博文说:“大姑,这玩意留着给你和安安喝,我不喝这个,我喝杯白水就行。”

  “喝吧。这是国棉六厂送来的,人家过来慰问,给送来好几桶。安安也喝呢,你们俩也喝。”

  “还派人来了?”

  “嗯,挺通情达理的。还给留了地址和电话,让咱们有事就联系他们。”

  “那还挺好。”

  坐了一小会,周博文就走了,他回家路上会路过大姑家,所以进来说几句话,当务之急还是要赶紧回家,家里上有老下有小,分开一个多月,他也怪想的。

  周秀云也不留他。她这个大侄子和亲儿子没差多少,一点客套都不用,他要是想留下来吃饭,自己就会留下来,这会说要走,那就是真的要走。

  宁安跟徐佑军炫耀:“爸爸,我认识好多字。我跟广生叔和奶奶学的,我还有一本书呢。”

  “认识好多?”

  “嗯。好多!特别多!”

  “那我考考你?”

  “好!”

  徐佑军想了想,写了个“皑”字,问她:“认识吗?”

  宁安摇摇头。

  徐佑军说:“这个字念kai。”

  宁安:“!!!”

  徐佑军一看女儿震惊的小表情,得意洋洋道:“怎么样,爸爸厉害吧?这种不常见的字我也认识。有个词叫‘白雪kaikai’。”

  宁安:“……”

  不行了,她爹是要笑死她。

  “让我查查,看看你说的对不对。”

  “嘿!你还怀疑你爸爸!”

  宁安跑回卧室,抱出了自己的《新华字典》。她还不会查字典,也不懂拼音和偏旁部首,只能一页一页的翻。但是徐佑军会啊。他拿过字典,说道:“我帮你查。”

  查到“kai”这个音。

  嗯?奇怪!怎么没有这个字呢?

  宁安晃着脑袋上看下看左看右看,说道:“没有呀。”

  徐佑军:“……”

  他索性跟着宁安从头开始一页一页的翻,没翻多久,就翻到了“ai”这个音,然后看到了“皑”这个字。

  徐佑军:“……”

  宁安问他:“爸爸,这是什么字呀?是kai吗?”

  徐佑军:“……不是,爸爸记错了,这个字念ai。”

  “那白雪kaikai的kai是哪个字啊?是你写错了吗?”

  “……不是,是我念错了。那就念白雪皑皑。”

  宁安笑的都看到嗓子眼了。

  徐佑军:“……”

  他点了点女儿的额头,没好气道:“笑吧笑吧,这事确实挺好笑的。”

  说完,他自己也笑起来,说道:“爸爸跟你一起看字典吧,省的以后再闹这种笑话。在家里闹就算了,要是闹到外人面前,你爸的脸就没地方放了。”

  周秀云笑道:“你是该跟着安安一起学,等以后安安上学了,你还能给她辅导辅导,你要是不学,以后你都跟不上趟了。安安要是遇到不会的,就得问别人去。”

  徐佑军顿时产生了一种危机感。

  “学!”

  哪能让孩子去问别人!这要是初中以后还好说,他就上到初中,再高就辅导不了了,名正言顺、但是,初中往下,必须由他亲自辅导。

第211章

  八零小炮灰艰苦奋斗(16)

  伴随着农田水利建设大会战的结束,村里开始热闹起来了,过年的气氛也浓了起来。

  宁安家里多了个徐佑军,奶奶就闲了下来。

  家务活都被他揽了过去,奶奶平时就带着宁安串串门、聊聊天,特别悠闲。

  她跟别人聊天的时候,宁安就往旁边一坐。渴了喝点水,饿了吃点东西。

  农村的家长不会时时刻刻关注孩子,不会过两分钟就担心孩子是不是无聊了,她们就自己聊自己的,小孩子坐得住就坐,坐不住就自己出去玩。

  宁安是很能坐得住的,听他们聊东家长西家短,时不时跟着笑几声。

  有人说:“看看这小孩,她就好像听懂了似的。”

  但更多的人说:“她哪儿懂这些。她就是看咱们笑,她就跟着笑。”

  宁安一脸懵懂,看看这个,又看看那个。

  那人就说:“看吧,我就说她不是真懂。咱们接着聊。”

  宁安:“……”

  她真的懂啊!

  好在她们徐家屯没什么特别离谱的事,大家凑在一起说的,就是一些真正的“趣事”。

  哪家小伙子相亲的时候紧张的茶水都倒不好,直接给人家倒的漾出来了。

  哪家姑娘去相亲,一眼就看上对方小伙,主动搭讪,积极拿下。

  ……

  ————☆

  春节刚过,徐家屯就发生了一件大事。

  新洲市委派下来的调查组进驻了徐家屯大队部,说是调查组,其实只有两个人。

  这俩人穿着中山装,一脸严肃,一看就很有派头,虽然人数不多,但是气场很足,还是很能唬人的。

  他们在这里待了五天,观察、走访徐家屯知青的生存环境、状态、婚姻状况、他们和村民之间的关系,以及他们是否受到迫害。

  查看了徐家屯好几年的工分记录本。

  徐家屯对此淡定的很。

  他们大队的知青院建的很不错,称得上是全大队最好的房子,比大队部还新,当年上面要求建立知青安置点,还给拨了款,他们可是一分没少的全用了,还倒贴了不少人力物力。

  知青院圈的很大,还给他们留了块地做小菜园,院里给弄了一个压水井,足不出院就能用上水。比他们社员还省事。社员还得到井边去挑水呢。

  徐家屯一共只有两对知青和社员结合的夫妻,一对已经爆雷了,另一对经过仔细调查走访,证明是自由恋爱结合的,没有任何问题。

  知青和社员同工同酬,没有额外关照他们,也没有欺负他们。

  一切正常。

  与此同时,新洲市辖区内的各个大队,都迎来了调查组。

  “江明华事件”发生后,平原省高度重视,新洲市委自然也非常重视,延辉县委书记王金源被叫到市里介绍详细情况,王金源将自己打算对知青工作开展全面调查的计划说了出来,这件事就从延辉县扩展到了整个新洲市。

  春节一过,新洲市委先后抽调了1500名干部,组成了七百多个调查组,深入基层调查下乡知青的情况。

  这项工作持续了一个多月的时间,1978年3月底,平原日报大篇幅报道了新洲市委的这次调查行动。

  本次调查,一共发现了各类案件236起。

  发现了几例已经发生的知青抛妻弃子、抛夫弃子回城的情况,经过询问当事人的态度,由新洲市知青办出面为他们讨回公道。有的知青重新回到农村,也有的人支付了大笔赔偿。

  还发现了一些知青受迫害的情况,包括被当地力量推动、迫于流言蜚语不得不嫁人、娶妻的情况,也包括被家人限制人身自由不能参加高考、不能回城的情况,知青办也根据知青的诉求帮助他们解决了问题。有的是要离婚,有的只是想获得高考、回城的自由,并不想离婚。

  还发现了一起恶性事件。

  在某农场,出现了88名知青被迫害的情况,挨批、挨打、挨整。

  新洲市委立刻将主要责任者移交政法部门追究刑事责任。最终,有2名迫害知青的首恶被判死刑,4人被判10到20年不等的有期徒刑。

  这次,通过大喇叭朗读报纸的,变成了大队长徐建功。其实这篇读不读都行,但是,知青事件既然始于他们徐家屯,最后自然也该给大家结个尾。

  徐建功是宁安爷爷辈的人。所以,她还是可以听完广播就去大队部读报纸,让徐建功给她读。

  这也是个很好玩的人,比她爷爷小两岁,还不到五十,据说以前嫉妒他爷爷徐建新个子高,给他起了个外号叫“大个”。她爷爷瞧不上这家伙心眼子多,就说他个子矮纯粹是心眼多给坠的,给他起了个外号叫“筛子”。

  宁安管他叫“筛子爷爷”。

  他们俩外号都比大名还响亮。叫着叫着,就习惯了。

  徐建功每次听见宁安喊他“筛子爷爷”就一脸复杂,有一种想打人却打不着的憋屈,这就是徐建新死的早,不然他高低得跳起来揍他一顿。

  而且这老家伙还开了起名不按辈分的先河。他们这一辈是建字辈,下一辈都是广字辈,孩子们名字中间都是广,偏偏他儿子起名叫佑军,后面广字辈的孩子有样学样,生了孩子都不按辈分起名了。明明下一辈是瑞字辈,但是根本没几个孩子叫瑞什么的。

  徐建功是个传统人,跟徐建新不对付。

  但是罪不及妻儿后代,他对徐佑军和宁安都是很不错的。

  “筛子爷爷。”

  徐建功:“……你直接喊我爷爷行吗?”

  “不行。”

  以上,为他们每次聊天必谈的三句话。这三句讲完了,才是正事。

  徐建功明知故问:“……干嘛来了?”

  宁安:“读报。”

  “让你爸爸去邮局给你订一份报纸。”

  “没钱。”

  “让你爸爸多干点活,多挣点工分,一年到头,一天也别闲着。”

上一篇:大明第一首辅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