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不要忆往昔
他们那次行动理论上策划的挺好,但是真行动起来以后,各个环节都没做到位,有些人中途放弃了,有的人没有赶过来,互相之间根本衔接不上,大伯哥那只小队坚持到了最后,不怕死的向前冲,最终等来了安排好的内应。
但是呢,来救援他们的内应来的太着急了,忘了按约定佩戴白毛巾,结果他们这边的人一看,以为人家是敌军,掏枪就打,对方也不甘示弱,迅速回击,自己人就跟自己人干起来了,死了好多个,秦正谏就是其中之一。
早期的革命和起义很多这种情况,但大家还是前仆后继的往前冲。
她和丈夫俩人没什么追求,就拿着剩余的财产苟在这儿,虽然不复之前的风光,但家境也十分殷实。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嘛。
但是没想到,她儿子没见过祖父,没见过大伯,却自然而然的长成了他们的样子,亲身上战场不说,还把自己的那份家产捐的一干二净。
当然了,她和老头子也没好到哪儿去,去年年底,国家号召民众捐钱捐物支援前线,他们俩把当时手上有的钱财都捐了,希望这些东西能变成棉衣棉裤穿到他们儿子身上。
这么一想的话,好日子快到头了!
正则和文茵就挣点死工资,指望他们攒下家底是不可能的。她和老头的家底也快掏空了。
和钧虽然还有一些,但是他要上学、要结婚生孩子,哪儿不需要钱啊?
他们老两口年轻的时候过了好日子,正则和正方年轻的时候过得也还行,到了和钧这儿,条件就已经差多了。他们这是一代不如一代啊!
庄清许叹气:“咱们是得好好琢磨琢磨。现在和钧跟宁安的日子虽然算不上多好,但也还凑合着。别到了他们俩的孩子那一代,就只能吃糠咽菜了。那孩子也太可怜了。”
秦渊知:“……倒也没必要如此悲观。钱没了再赚嘛,活人还能让尿憋死?再说了,实在不行还可以不生,这样和钧跟宁安压力小,孩子也不用到这个世界上来吃苦。你看看正则和文茵,两个人没有孩子,他们什么时候操心过钱不够花的事?没有吧!”
庄清许:“……还是先想想干点什么吧。咱俩不光要给和钧攒聘礼,还得给安安攒嫁妆,就咱俩手上现在这点东西,都拿不出手。”
秦渊知:“……”
庄清许问他:“咱俩能干点什么呢?”
秦渊知想了想,说道:“去学校当老师?咱俩教个国文还是可以的吧?”
庄清许:“……”
可以是可以,但估计学校不会收吧?六十多了呢!再说了,当老师能挣几个钱啊?他们又不是为了赚几个钱养家糊口,而是为了赚多点钱发家致富!
老两口绞尽脑汁也没想出什么好主意。
宁安跟秦和钧放学回家的时候,他们俩并排坐在院子里,都眉头紧锁,愁眉不展。
秦和钧问他们:“这是怎么了?出什么事了?仗不是还没打起来吗?”
舅舅和舅妈回到东南之后就写了信回来,一时半会还打不起来。再说了,一旦打起来,报纸上会有报道的。
庄清许看了他一眼,说道:“和钧呐,咱们家快要破产了。”
秦和钧:“……”
宁安问道:“遭贼了?被抢了?”
庄清许说:“没有啊。”
“那怎么会破产呢!我前两天刚清点完小金库,我富着呢!”
秦和钧给她看了他那份财产,还有不少,他们俩只要不是过度挥霍,只追求个衣食无忧,够花一辈子的。
“但是咱家没个进项,坐吃山空,早晚有花光的一天。”
秦和钧说:“花光之前,我就学会赚钱了。您甭操心这些事。现在有积蓄,有舅舅和舅妈,以后有我呢,哪儿就需要您操心这些了!”
姥姥姥爷身上的钱肯定还够他们花的,没到山穷水尽的地步,这俩人心里指不定想了些什么东西。
宁安附和道:“就是就是,哥哥会赚钱的。”
庄清许笑道:“你们以后会赚钱是你们的事,我和你姥爷也想做点什么,能为家里做点贡献,但是我俩想了半天也没想出来,你们有什么主意吗?”
秦和钧:“……”
宁安:“……”
问一个10岁的孩子和一个5岁的孩子讨主意?
那她可就要瞎出主意了!
“办个大厂子!特别特别大的厂子。”
秦渊知:“……”
庄清许:“……”
秦和钧捏了捏她的脸颊,笑道:“别闹,姥姥姥爷年纪大了,哪有精力办什么大厂子。而且这两年的报纸上没少写要发展公有制经济,农村都在进行土地改革,地主、富农的地和房子都被均分了,你觉得这些事情只会在农村搞吗?”
秦渊知和庄清许听了这话陷入沉思。
对了,新政权走的是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均贫富在农村搞了,后面就该轮到城市了。工厂不像土地,可以分给大家,那或许就会收归国家所有,盈利分给大家,提高全民的生活水平,这是极有可能的。
如果只是收走厂子和家产还好,怕的是挨批,要被人揪出去承认错误、做检讨,那就糟糕了。
虽然有那个神秘的播音员到处插一脚,哪儿搞得过火了他就出来播报一番,及时揭露这些过火行为,同时揭穿有些人利用国家政策处理私人恩怨、公报私仇的恶行,督促政府对这些过火行为及时进行了制止和纠正,但是,也还是挺吓人的。
算了算了。照这个架势,现在非但不宜出头,还应该尽量低调。
秦渊知说道:“那我们再看看,反正咱家日子也不是过不下去。”
秦和钧笑道:“就是的,您和姥姥到了现在这个年纪,该享儿孙福了。要是没钱花了,写信给舅舅要啊,让他去想办法。”
秦渊知:“……”
庄清许:“……”
不至于!他俩节省一点好了,没穷到要把压力转嫁到儿子身上的地步。
庄清许说道:“我和你姥爷也是闲的,咱家没到那份上呢,我们就是瞎琢磨。今天在学校怎么样?”
秦和钧:“挺好的。”
宁安说:“老师还表扬我和哥哥了。”
“这么棒呢!老师表扬你们什么了?”
“表扬我们又聪明又用功,让大家都向我们学习。”
庄清许笑着夸她:“我们安安真的太棒了。年纪最小,表现最好,老师夸的一点也不错,该夸。”
她又看着秦和钧,说道:“和钧也很棒。能照顾好妹妹,还不耽误学业。你们俩都是好孩子。快洗洗手吃饭了。”
“好。”
晚饭过后,宁安和秦和钧一起摆弄那些原材料,开始制作护肤品。
秦和钧在化学方面是有天赋的,靠着那两本杂志和一些自学的知识,还真让他做出了成品,小桔子做过检测,用过之后确实可以提高肌肤的含水度。
一开始,庄清许和秦渊知只当他俩在玩,除了提醒他们注意安全,别的一概不管,都是些药店里买来的天然材料,只要不乱吃,没什么危害。
前几天,第一份成品做出来之后,秦和钧自己在手上试用过,确保没有问题,就按照宁安的意见送给了庄清许。老太太现在每天坚持涂抹,觉得自己的皮肤确实变好了一些,不干燥不紧绷,非常舒服。
这会看见两个孩子又在鼓捣这些东西,有那么一瞬间,庄清许其实觉得宁安的建议很不错,他们可以建一个工厂生产这些东西嘛。这玩意叫雪花膏、嫩肤膏都行,品牌名字可以叫“宁和牌”,润肤膏是第一种产品,以后再让和钧研究点别的,专门生产这些日用品,肯定能做起来的。发财指日可待,说不定可以重现公公在世时的辉煌。
但是,想一想现在的形势,庄清许只好遗憾的放弃了。以后再说吧。
第270章
五零被抛弃的女儿(29)
润肤膏做好了以后,秦和钧问宁安:“这份给谁用啊?”
“给李主席。”
“李主席?你是说送给李主席,李主席会拿回家,送给他夫人使?”
“嗯嗯嗯。”
秦和钧轻轻捏了捏她的脸颊,笑道:“就你最机灵。”
有那位神秘的播音员在,他对形势有点担心,但并不是太担心。
不让姥姥姥爷办厂子,一是担心他们精力不够,办一个厂子可不是嘴上说说而已,要处理的事情千头万绪,麻烦着呢。
二嘛,说实话,他对于姥姥姥爷的办厂能力持怀疑态度。以前,他姥爷曾经跟他感慨过,他之所以能顺顺利利的活到现在,没有败家也没有被杀,都是因为他没什么进取心,他既不想革命,也不想创业,就想踏踏实实的过日子,好好活着,如果他在这两样里随便选了哪一样,等着他的不是死亡就是破产。
言犹在耳。
他可不敢忘!
还是安安这个办法好。
李主席的夫人徐道英女士在省政府人民生产部工作,这个部门管理纺织、火柴、造纸、 面粉、酿造、化工、烧瓷、电气等8个行业,他这个化妆品应该算是化工的一个分类吧?
如果徐道英同志用了觉得好,他这些小研究大概也就有出路了。
他跟宁安说道:“李主席之前帮了我许多,是应该送点亲手做的小礼物感谢他。”
张致礼和戴如芬已经被送走了,去了大西北最艰苦的地方劳动改造,不出意外的话,这辈子都没办法再回来。
听说这个地方,是李志仁亲自选定的。他们在那里不会得到丝毫通融和关照,只会被严格要求。
所以,他说要感谢李志仁,也是真心实意的。
1951年12月2日,星期天,不上课。
下午,秦和钧和宁安拿着做好的润肤膏去拜访李志仁。
李主席没有休息日,星期天照常上班,秦和钧和宁安直接去了他的办公室。
他们被秘书带进去的时候,李志仁还在伏案工作,听见脚步声,头也没抬,说道:“你俩先坐会,我写完这几个字再跟你们说话。”
秦和钧和宁安听话的坐好,秘书给他们端来了茶水,李志仁才放下了笔,跟秘书说:“小孩子家家的,喝什么茶,给他们上碗糖水。”
秦和钧说:“谢谢李主席,我喝茶就好,给安安上糖水就行。”
宁安其实也喜欢喝茶,但是她现在年龄小,咖啡因敏感性高,喝了茶就亢奋,睡不好觉。之前她喝了一杯,折腾到大半夜。
庄清许以为她爱喝茶,就想了个办法,给她喝乏茶,就是已经泡过几次之后,只带一点点淡淡的茶味的茶。
宁安对此坚决拒绝!
谁家爱茶的人喜欢喝乏茶啊?
她还是等长大以后再喝吧。
秘书给她换了一杯白糖水。
宁安凑到秦和钧那儿喝了一口茶过过瘾,多了不行,一口没事。
李志仁跟他俩说:“你俩稀客啊,我之前老说你们有事来找我,你们是一次也没来过,今天怎么有空来了?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