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不要忆往昔
“知道了。李伯伯再见。”
秦和钧和宁安告别李志仁,和孟秘书一起出了办公室,又在省委大院门口告别。
生产部有自己的办公地点,不在大院里面。
孟秘书又问他们:“要我送你们回家吗?”
秦和钧说:“不用了,谢谢孟叔叔,您去忙吧。”
宁安也摆着小手拒绝。
孟秘书也没再坚持,俩孩子是自己来的,而且,这两位都有长途跋涉的辉煌历史,这点路完全不在话下。
分道扬镳之后,秦和钧问宁安:“要不要去一百逛一逛?”
宁安摇头:“不去啦,家里没钱了。”
秦和钧好笑道:“那是说给外人听的,你怎么还当真了?”
他心里有数,绝不会让安安没钱花,不会让她过苦日子。
宁安也笑起来,说道:“我忘了。”
秦和钧:“……”
忘了?这大概就是骗人的最高境界吧,连自己都骗了。
他笑着帮宁安把帽子往下拉了拉,又把围巾往上扯了扯,看着宁安半张脸都被包住了,只留下一双笑弯的眼眸,看起来可爱极了。
秦和钧忍不住低头贴了贴她的脸颊,又问道:“那要不要去买东西?”
宁安还是摇头,“不买了。前两天姥姥刚给我买了衣服。下个星期天再去。”
“好,那我们回家吧。”
“嗯。”
秦和钧牵着宁安的手往家走,夕阳将两个人的影子拉的很长。
宁安说:“哥哥你看,我好高!哥哥更高!”
她蹦到秦和钧前面,又说:“哥哥,我不见了。”
秦和钧笑道:“不是不见了,是跟哥哥融合在一起了。”
他往边上侧了一步,宁安的影子一下子又出现了。
宁安跟着他也侧了一步,又把自己隐在了他的影子里。
回到家之后,秦和钧抽空跟两位老人汇报了一下宁安在省委大院说的话,提醒他们以后和李志仁聊天的时候注意说辞,不要穿帮了。
秦渊知:“我去拉黄包车?”
庄清许:“我去捡垃圾?”
秦和钧点点头,说道:“不是真去,说说而已。”
秦渊知心想,这话说出来有人信?他怎么可能会去拉黄包车,他脑子里就不可能冒出这样的念头!
庄清许跟他想法差不多。
秦和钧问他们:“要是咱们家一夕之间一无所有了,钱没了,房没了,真的流落街头要靠讨饭活着了,那你们打算怎么办?”
秦渊知:“……”
庄清许:“……”
那还真的有可能会去拉黄包车、捡垃圾赚钱。
人真的到了山穷水尽的时候,什么活都能干!
他们想不到这个,只是因为没到这一步而已。
秦和钧又说:“现在都在均贫富哦,您二老就好好想想吧。”
秦渊知:“……”
庄清许:“……”
他们认真的想了想,觉得秦和钧说得对。
以后,他们要认认真真的装穷了。
只隔了一天,星期二的傍晚,宁安和秦和钧放学回家,就见到了来拜访的徐道英,正在跟老爷子、老太太坐在一起聊天。
气氛十分融洽。
看见秦和钧和宁安回来,老太太笑道:“快洗手过来坐,你们徐妈妈今天是来找你们的。”
“姥姥,姥爷,徐妈妈。”
俩人先打了招呼,才去洗手。
等他们回来,徐道英笑着说道:“我来是跟你们聊聊配方的事。”
“您说。”
“我也是刚开始抓经济和生产工作,摸着石头过河。我了解,以前有配方入股的说法,按理来说,你们这个配方也可以入股,以后按股分红就行。但是私心里,我并不是太想用这个方案。咱们国家现在对私营企业的政策还是鼓励恢复生产为主,但你们大概也知道,国营肯定是大趋势,那以后这些私营企业会如何,就不太好说…靠配方拿分红会不会被认为是‘不劳而获’,也不是太确定…”
秦和钧笑道:“徐妈妈,我知道您是为了我们着想,您有什么别的方案吗?”
第272章
五零被抛弃的女儿(31)
徐道英想了想,说道:“人民生产部给你们一笔钱,作为你们为国家做贡献的奖励,然后作为配方捐赠人,给你们在润肤膏厂安排一份工作,每个月领工资,这个既是对你们的奖励,也是对你们困难生活的帮扶,你觉得呢?”
秦和钧点点头,说道:“听您的。”
宁安问她:“徐妈妈,奖励我们多少钱啊?”
徐道英说道:“现在政府也有点穷,先奖励你们1000万吧。你们看行吗?”
宁安抽了抽嘴角,她现在还有点不适应这版货币的面额,1000万,听起来好吓人,其实就是1000块嘛。
她发出一声惊呼:“好多钱!”
徐道英:“……”
和配方带来的长期价值比起来,真没多少,她都有点不好意思了。
秦和钧也笑着说道:“政府对我们真好。”
徐道英:“……”
她想了想,说道:“给你们安排两份工作吧。你们俩还在上学,年龄还小,工作不能给你们,给你们姥姥姥爷,他们两位年纪大了,按照今年2月份公布的《劳动保险条例》,他们都已经到了退休年龄,所以也不用去上班了,我这边安排一下,他俩直接退休,领退休金就完了。”
秦渊知:“……”
庄清许:“……”
还有这好事!
秦和钧笑道:“谢谢徐妈妈,您这样安排最符合我们家的实际情况。我和安安还在研究别的,洗头发的,洗澡的,还有牙膏,等做出来了,都把配方给您。”
徐道英笑道:“那我可就等着了。”
“嗯。您等着,我去把配方给您拿过来。”
秦和钧回了一趟书房,再回来的时候,手里就多了几张纸,不但有润肤膏的详细做法,还赠送了肥皂和香皂的详细做法。
“和钧,这两个?”
“捐给政府的。徐妈妈,如果不是实在有困难,我都不会要政府的奖励。我是想向我妈妈,还有舅舅舅妈学习,多为国家做贡献的。”
徐道英由衷的夸道:“好孩子。”
聊完了公事,徐道英婉拒了庄清许留她吃晚饭的邀请,直接回了家。
李志仁问她:“怎么样?真的特别困难了?”
徐道英想了想,说道:“表面上不太看得出来。毕竟房子还在,以前做好的衣服什么的,也都还在。秦叔和庄姨看着也还是很体面,不过闲聊起来的时候他们确实说起,俩人之前琢磨着要做点什么贴补家用,被和钧劝阻了,说让正则两口子先负担他们四个人的花销,以后等他长大了工作赚钱,再给正则两口子养老。还说和钧做这些东西,也是为了想办法贴补家用。”
“那你自己判断呢?”
“肯定是不如以前了,但应该不会太难过。我觉得,老两口想做点什么贴补家用,是想让和钧和宁安过得好一点,俩孩子要成长,要上学,以后还要结婚生孩子。这俩孩子又都没有父母帮衬,他们作为最亲近的人,肯定要为这俩小的多考虑一点。”
“正则当年捐了一大笔钱,秦叔和庄姨去年也捐了很多,我觉得他们家底应该不剩什么了。但没什么大事,正则两口子工资不低,养活两个老人和两个孩子没问题。以前战争期间他顾不上家里,现在还能顾不上吗?和钧也是个有能力的孩子,小小年纪就能赚钱养家了。宁安也是个机灵鬼。这一家子,日子差不了。”
徐道英笑道:“和钧做事有分寸的很。他还附赠了做肥皂的方子给我们,纯粹捐赠的。”
李志仁说:“那你们在做档案的时候要强调一下这一点,还要强调和钧的妈妈是一位烈士,你们给他奖励、帮他的姥姥姥爷安排工作,也是为了照顾烈士家属,让这家子老的小的能够活下去。”
“我知道,这还用你提醒?”
没过几天,徐道英再次来到秦家,跟秦渊知签订了配方捐赠协议,给了奖励金,也帮助秦渊知和庄清许办好了退休手续,从下个月开始,俩人就能领退休金了。
有了这份可持续收入,秦渊知和庄清许放松了很多,更重要的是,他们看到了秦和钧赚钱的能力,对他和宁安的未来不再感到焦虑了。
他们俩是靠祖荫活着的,自己没什么赚钱的能力,下意识的就觉得后代可能也是如此,但是仔细想想,他们俩的孩子,虽然也一脉相承的败家,但都是愿意自己去打拼的,也都是能吃苦的。他们的外孙子小小年纪就可以为家里谋划了,都和他们老两口不一样。
这真是让他们又惭愧又自豪!
秦渊知跟秦和钧说:“你比姥爷强。”
秦和钧说:“怎么会?姥爷很厉害的。谁家的姥爷能冒着敌人的炮火去接一个刚出生的小婴儿回家啊?我姥爷可以,而且做到了。姥爷是世界上最好的姥爷,姥姥也是世界上最好的姥姥。”
就因为他们平时吃不了苦,也不愿意吃苦,在关键时候所爆发出来的勇气和爱才更加珍贵。
秦和钧想,姥爷和姥姥已经足够好了。
秦渊知摸了摸外孙子的脑袋,只觉得心里熨帖的很。
家里一切顺利,秦和钧给秦正则写了一封信,说了每个人的情况,分享了这个好消息,还跟他说以后不用每个月寄钱回来了。
秦正则回信夸奖了他和宁安,并且再一次寄来了钱。他跟秦和钧说:“舅舅以前忽略了家人,造成了很多难以弥补的遗憾,好在还有机会稍微弥补一二,就让我接着寄吧,不然我心里难安。”
1952年2月19日,春节刚过没多久,两岸战争正式打响。
秦家人通过报纸看到了这个消息。
秦渊知和庄清许紧张的不行,宁安和秦和钧特意请了一天假在家里陪伴他们。
这场战争没有任何悬念,对岸没有了米帝支持,神秘的播音员再一次横空出世,占了对岸的电台开始播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