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不要忆往昔
说起来,大家似乎也不是那么注重祖宗传承。
对于世上的大部分人来说,也根本就不存在所谓的祖宗传承。
离开小院之后,严其琛和卫舜华一起去街上逛了逛,他们什么也不买,甚至连铺子都不进,只是走在大街上,看着人来人往,看着蓝蓝的天空,就觉得很幸福。
回到家之后,俩人开始分头搞创作,内容都是一样的,写一写19年的别离,再抒发一下和女儿团聚的喜悦,然后投到报社去发表。之前他们找孩子的时候,在报纸上写过文章,现在孩子找到了,再写一篇。是为有始有终。
文章不长,但是他们写的很慢,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需要仔细斟酌体会。
中午,宁安回家吃饭,昨天还说要常来她家蹭饭的卫谦初两口子并没有跟来,钱德音跟她说,“你和小姑、小姑父好不容易团聚了,先让你们三个人亲香几天,等过一阵子,你们亲昵够了,我和你哥天天上门,到时候烦死你。”
宁安才不信。
她这个表哥和表嫂,都是很有分寸的人。昨天那么说,是为了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一家人,就不能见外,今天这么说,才是正常的相处之道。
“爸,妈,我回来了。”
卫舜华放下手中的笔,赶紧迎上来抱住她。
她特别喜欢拥抱宁安,抱住她就是满满的安全感。
宁安明白她的心理,并不排斥她的拥抱,相反,她会回抱她,安抚这个饱经苦难勇敢无畏的母亲。
吃过午饭之后,裁缝上门来给宁安量尺寸,就每种布料会做什么款式的衣服跟她做了交流,协商好了之后,才带着布料离开。
下午,宁安去上课,卫舜华和严其琛又去了卫家老宅,他们俩现在喜欢和亲人说话。卫老爷子老太太和张桐羽见到他们这样也觉得欣慰,一直陪着他们聊天。
严其琛在卫家给褚修远打电话。
“哥,我问过安安了,她欢迎你们来呢。”
褚修远笑道:“我这大侄女还真大度。行,我们晚上就过去。我昨天晚上回家跟你嫂子他们说了,大家也都替你高兴。”
“哥,我和舜华也很高兴,今天早上我们还出去逛街了。我女儿可乖了,特别懂事,跟我们俩很亲。你们见了肯定也会喜欢她的。”
“那肯定啊,那是我亲侄女,和亲闺女也没什么区别。等回头慕云一家子回京了,我让他们也去看看。”
褚修远的女儿褚慕云和丈夫在外地工作,平时不在京城。
“那晚上见。我让张妈多做几个菜。”
“多备点饭。我们家有六口人,四大两小,别不够吃啊。”
“放心,管饱。”
挂了电话,卫老头问他:“修远晚上过来?”
“嗯。大哥一家都来。”
“那我们也去,桐羽,你给湛之打个电话,让他晚上还去安安那边,咱们和修远一家聚一聚。”
卫老头对褚老头有意见,对褚修远没意见,相反,他对褚修远还十分欣赏,总觉得他儿子卫翕比人家差了那么一点点,缺少一点一家之主的气势。
张桐羽答应着去打了电话,回来又提醒老爷子,“您可别拿修远和我们湛之做比较啊。人和人不一样,各有优点,我们湛之也很优秀。”
卫老头:“……我什么都没说!”
卫老太太说:“你现在没说,但是你打算说啊。我们提前给你扎一针,让你注意一下。”
卫老头:“……”
卫舜华悄悄跟严其琛说:“爸还嫌弃大哥,大哥跟他不是一模一样吗?”
严其琛只是笑笑不说话,他可没胆子吐槽岳父。
在卫家老宅待了一会,几个人一起去了宁安的住处,这回连家里的帮厨都带上了,用餐人数太多,张妈一个人忙不过来,需要帮手。
卫老头在宁安院子里溜达了一圈,说道:“安安这院子还是小了点,我那儿还有个三进院,给她吧。”
老太太说:“你那个院离这儿有点远,安安上学不方便,你还是在这附近寻摸一个大点的院子买给她吧。”
卫舜华笑道:“我有个三进院啊,离这儿不是很远,把我那个给她。”
张桐羽表示:“东西都可以给,但是安安搬不搬的你们不要管。聚会也就偶尔一次,大部分时候这院里人都不算多,你们一家三口加上两个帮佣,也不过五口人,住起来是合适的。”
老太太笑道:“桐羽说得对。咱们都是想一出是一出,想想是可以的,最后都听孩子的。”
宁安回到家,喜提两个三进院。
她抱了抱卫老头,大声发感慨:“这样好的姥爷我想要一百个。”
卫老头笑得露出满口大白牙,嘴上却是说道:“你想去吧,我这么好的姥爷天下少有,碰到一个你就偷着乐吧,还想要一百个?你怎么不说那么好的妈妈你想要一百个呢。”
宁安说:“那么好的妈妈,怎么可能有一百个?”
“嘿,合着姥爷不如你妈妈好是吧?”
“那当然啦。”
卫老头跟卫老太太告状,“老婆子,你看看她!”
老太太翻翻白眼,“我看她干嘛?孩子说的有什么不对的?你看看你!”
卫老头:“……”
第340章
五零不能生的女人(24)
天擦黑的时候,褚修远带着一家人来了。
一进门就看见一大家子人在院子里说说笑笑,又热闹又开心。坐在弟弟和弟妹中间的年轻姑娘和弟妹年轻的时候长得一模一样,难怪谦初一看见她就觉得她是自己丢失多年的表妹呢,这确实是太像了点。
“伯父,伯母。”
褚修远和瞿素文先和卫老爷子和老太太打招呼。
两位老人也站了起来,笑着跟他们打招呼。大家也都跟着站了起来。
褚世俊夫妻俩带着孩子跟在后面挨个叫人。
瞿素文已经先一步站到了宁安面前,笑着问卫舜华,“这就是安安吧?这孩子长得真好,你们娘俩就像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卫舜华笑着喊了一声“嫂子”,然后又说道:“这是我闺女,严宁安。安安,这是大伯母。”
“大伯母。”
“哎。乖。”
瞿素文从包里拿出一个包装好的盒子递给宁安,“大伯和大伯母没什么好送你的,一点小玩意,你拿着玩。”
“谢谢大伯母。”
说话间,褚修远也走了过来,伸手揉了揉宁安的脑袋,说道:“受苦了。抽空让你爸妈带你去趟大伯家,认认门,以后有空过去玩,有事就去找我,找你大伯母也可以。”
“好。谢谢大伯。”
褚世俊和郭清平带着孩子来跟她打招呼:“小妹。”
“哥,嫂子。”
郭清平也从自己包里掏出了礼物递给她,“拿着玩。”
“谢谢嫂子。”
双胞胎笑嘻嘻的喊她“小姑姑”。俩人都发不好“姑”这个音,喊出来的都是“小嘟嘟”。
一群大人咬着牙憋笑,生怕打击了孩子说话的信心。宁安面色如常,蹲下身和他们打招呼,“你们好呀。我还不知道你们叫什么名字呢。”
“我叫褚见明,我是哥哥。”
“我叫褚若鸿,我是妹妹。”
尽管褚见明把哥哥说成了“得得”,宁安还是面不改色,笑着夸道:“名字真好听,我叫严宁安。见到你们很高兴。”
“我们也很高兴。”
两个小朋友非常有礼貌,说话落落大方,一看就被教的很好。
瞿素文和郭清平也很高兴,这是个会尊重人的孩子,哪怕是小朋友,在她那里也得到了应有的尊重,她和她的父母真的很像,不光是长得像,性格也很像。
大家寒暄完,卫翕也就回来了。
卫翕夫妻跟褚修远夫妻,以前也是一个圈子里的,大家都很熟。虽然后来选择了不同的道路,也有很多年没怎么联系,但是自从去年褚修远携家带口的回到京城,他们又迅速找回了之前的相处模式,轻松随意的很。
这次聚会,宁安收获一块劳力士腕表,大伯母给她的,还有一个大大的金手镯,堂嫂给的,她的父母收获两份工作,是褚修远和卫翕促成的。
之前孩子没找到,这俩人避居小院,无心工作,现在孩子找到了,他们连四十五岁都不到,正是打拼的时候。
两个人才,别浪费了。
这些年,卫翕一直为妹妹和妹夫感到惋惜,但是又不忍心劝说他们出来工作,这次是看孩子找到了,他们身体和精神都恢复了,就想让他们出去融入一下社会,别跟社会脱节了。
他联系了褚修远,提议俩人一人帮着找一个工作机会,褚修远也正有此意,俩人一拍即合。
这时候,国家初建,很多岗位都缺人才,工作并不难找。他们找到的两个工作机会,一个去出版总署编译局,另一个去新闻社翻译部,都很契合严其琛和卫舜华的个人能力。
严其琛和卫舜华没有当场给出答复,不过考虑了一夜之后,他们还是答应了。
他们想要给孩子更好的支撑,光有钱还不行,最好还是能有点地位。有份工作还是很有必要的。
孩子现在大了,平时要上学,不需要他们时时刻刻陪着,他们俩去上班也不影响。
所以,这俩人不光接受了工作,还燃起了斗志。
为了适应新社会新环境,他们俩还一人买了一辆自行车,准备骑车上下班。卫舜华顺手给宁安也买了一辆。虽然她离校近,平时用不着,但是不能没有。
9月11日,宁安开学一个星期之后,她的父母也正式开始工作了,卫舜华去了编译局,严其琛去了新闻社。
也是在这一天,严其琛和卫舜华写的和女儿团聚的文章在两家报纸上同时发表。对往事还有记忆的读者们都为他们感到高兴。
对于严其琛“为庆祝我们一家团聚,庆祝我的女儿平安健康,特随女改姓,此后名为严其琛”这样的说法更是会心一笑。
时移世易,当年他们发表寻人启事的报纸都已经没了,侵略者被赶跑了,新政府建立了,这个世界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可是有些思念永远不会消散。有些情感,在任何时候都能让人热泪盈眶。
褚老头看到这份报纸,心里是一种说不出的滋味,他是为小儿子一家感到高兴的,又为他改姓一事感到无比愤怒,更为两个儿子对自己的防备感到悲哀。
这个时候,他已经意识到,前几天长子回家的时候,这些事情应该已经发生了,至少是正在发生,长子回来敲打他们,就是为这些消息的公开做铺垫的。
他担心他知道了这些消息之后,会去找小儿子歪缠,会影响小儿子一家的生活。他觉得他没资格这么做,也不应该这么做。
说实话,长子的担心不无道理,如果前几天他没有回来找他,看到这篇文章,他还真有可能找上门去,说一些“都是一家人,既然孩子回来了,人也好好的,你就原谅你姐姐吧,看看她现在多可怜。纯熙瞎了19年,她们母女日子也不好过,更别说现在纯熙也失踪了,她们已经付出代价了。我和你妈这些年心里一直也不好受”之类的话。
但是现在,他还真不能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