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姜丝煮酒
“虞长青父亲是大学教授,要回原单位的,虞长青考上了首都的大学,人又俊,他还能要一个乡下的媳妇吗?”
“就是呀,虽说红玉俊俏能干,到底是个乡下姑娘,跟虞长青文化差的太大了,以后一个天一个地,在家也没话说呀,对虞长青是大好事,对荷花家就未必是好事喽,说不定呀,竹篮打水,这个女婿要跑了。”
“就是,非得听他家小孙女乱搭线,招上门女婿,你看,回头别成了全村的笑话。”
小姑姑和小姑父的亲事,是姜小慈牵线的,她看的姻缘线绝不会出错。
这几天,村里到处都能听到姜小慈的声音,谁要在背后嘀咕被她听见、瞧见了,她马上就会冲过去说:“你们就是羡慕我小姑姑运气好,非要说两句刺挠人的话,等小姑父回来了,你们脸被打了不疼吗?”
她天天都要去几趟村口,心想:这都十天了,小姑父也该回来了呀。
果然,这天村口来了三四个陌生人,找姜小慈打听:“小妹妹,你们村的虞知青家在哪儿呀?”
因为是陌生人,姜小慈并没有回答,而是问道:“你们是谁呀,打听虞长青家干嘛?不知道他已经在大河村娶了媳妇入赘了吗?”
虞宝生说:“我们是他的亲戚长辈,他被首都的大学录取,怎么能要一个乡下媳妇呢,我们这趟过来,是来谈补偿的,婚肯定是要离掉的。”
姜小慈听姑父说过,老家没有靠得住的亲戚了,有的只是阻挠他回城的坏亲戚。
这几个肯定是坏亲戚,她怒斥:“你们算什么长辈呀,我姑父不会离婚的。”
“你这小孩喊他姑父,就是那不要脸的一家是吧?我们家长青如此优秀,你觉得你们配得上吗,识相点赶紧同意离婚,还能拿点补偿呢。”
……
姜小慈和人吵架的声音已经传到村里,村长带着人跑过来,问道:“小慈,这几个人谁啊?你怎么和他们吵起来了?”
姜小慈叫村长做主:“他们非说是我姑父的亲戚,上来就要求姑姑跟姑父离婚。”
村长猛然想起之前虞知青考上了,就是家里亲戚使坏,写了举报信,要不是他父亲平反,哪能走补录的流程。
村长拿起扁担:“我知道了,你们就是那几个不想虞长青回首都,写举报信的亲戚吧?知道虞长青父亲平反,想给他儿子重新塞媳妇,门儿都没有,今天让你们跨进大河村一步,我就不当这个村长了。”
……
吴荷花这边,已经有村人跑来家说了这事。
姜红玉这几天听多了谣言,一直魂不守舍,听到这消息,“哇”的一下就哭了。
“妈,虞长青要是变心了,想离就离吧,我绝不会纠缠他。”
吴荷花连忙骂道:“我怎么跟你说的,那不是长青的意思,你要给他下结论,至少等人回来当面问一问吧。”
顾闻英知道小姑子是在担惊受怕,这时候哪能骂,劝着姜红玉理智:“你想想,长青家里哪还有靠谱的亲戚,都是盼着他
不好的,这来的几个肯定不是好人呀,你跟长青夫妻同心,不要被那几个坏人挑唆了。”
“就是,你大嫂说的在理。”
姜小慈还在村口跟人家对峙呢,一家人连忙往村口跑。
这时候,从县城来的拖拉机“嘟嘟嘟”停在村子口,公社的拖拉机手吆喝道:“哈哈,你们村干什么呢,半个村的人都出来了,迎接虞知青也不用这么隆重吧?”
姜小慈一看,姑父和一个儒雅消瘦的老伯伯,正从拖拉机上下来呢。
姜小慈飞奔过去:“姑夫好,伯伯好,你就是姑父的爸爸吧?”
虞永田已经听儿子说过了,大河村是如何帮助儿子的,尤其是这个小姑娘,儿子的好姻缘就是她牵线的呢。
他点头微笑:“我是长青的父亲。”
姜小慈一指后面那几个人:“那是不是你家的亲戚?他们过来要姑父跟姑姑离婚,你也是这么想的吗?”
虞永田恨恨地看着同母异父的兄长,告诉姜小慈:“没有的事,他们是我的仇人,不是我的亲戚。”
姜小慈有底气了,跑回来跟这几个讨厌的人说:“你们听到了吧,我姑父家根本不认你们当亲戚。”
……
虞永田没那么大度去原谅仇人,他走上前,看着虞宝生和为虎作伥黑心肝的几个人,说道:“你们要真有骨气,就坏到底,眼看着无法阻止我平反,无法阻止长青被录取,想出来的解决办法,居然是跑过来让长青离婚,去娶你们安排指定的媳妇,我见过心狠手辣的,可也没见过你们这样毫无下限的恶毒之人。”
虞宝生原本想先斩后奏,把事情落实了,再威逼利诱让虞长青父子听话,可惜他们得到消息的时候,虞长青已经接到虞永田了,这才紧赶慢赶率先来了大河村,没想到碰了个正着。
虞宝生心里跟长了刺一样,满是怨毒,放下狠话。
“虞永田,就算你回到原学校又怎么样呢?我们已经今非昔比了,还有虞长青,别以为考上大学了不起,四年的时间,等你毕业出来,不过是个小职员,想撼动我们,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你们父子俩非要记仇,那行吧,山高水长,咱们走着瞧。”
害人的人竟如此理直气壮,村长指挥着村人,把这几个厚颜无耻的家伙,打出了好远。
大家簇拥着虞长青和他父亲,一起回到吴荷花家里。
吴荷花拿出最好的茶叶,来招待亲家和村长,大家都很好奇,村长率先问道:“他亲家,长青之前说不知道谁帮你办的平反,现在还不知道吗?”
现在已经知道了,虞长青默默走到姜红玉身边,眼里满是感激之情。
姜红玉不知道如今的虞长青是怎么想的,人家可是大学生,将来毕业了有好前途,而且父亲又恢复了教授的职位,两人之间的差距实在太大了。
虞长青不顾家里有多少人在场,死死拉着姜红玉的手不肯放开,用行动向她表明,无论如何,他们俩都不会分开。
儿子的行动看在虞永田眼里,他很欣慰,几年的磨难,儿子的心性并没有改变,如今一切都好了,这也多亏了帮他平反的恩人,何况恩人还是亲家家里的人呢。
虞永田感激:“我能平反,多亏亲家帮忙。”
吴荷花一头雾水,她能想到的是大儿子的养父母家,可是两家早没了来往。
吴荷花忙问道:“亲家,你说我家帮忙,我们就是庄户人家,哪能帮得上什么忙呢?”
虞永田笑着解释:“亲家,是你家大儿子呀,他执行任务回来提了级,现在已经是副局了,帮我家调查清楚了被冤枉的事情,我这可是第一批平反的,不然的话,可就耽误了长青入学的大事了。”
……
是姜卫海帮的?他果真没死吗?
吴荷花惊喜得大脑有片刻的空白,随即反复跟虞永田确认:“亲家,你确定是卫海帮你的吗?你见到他本人了吗,没有搞错吧?”
虞永田笑着保证:“就是他,他亲自到我们农场,不会搞错的,他说还有点事情没处理好,没办法陪我等儿子,还说等他忙好了,马上就回来呢。”
这一下,吴荷花真的高兴疯了,一把搂住姜小慈,使劲揉了揉她的脑袋,从这孩子身上听到的,全都应验了呀。
她喜得反反复复说着同一句话:“你这孩子,真是个小福星,奶奶能遇到你,可真是幸运哦。”
姜小慈也高兴,得意道:“我就说嘛,爸爸一定会回来的。”
所有人都在恭喜吴荷花,没有人注意到,顾闻英惊愕地端不住手里的托盘,刚泡好的两盏热茶,“哐当”一声摔在地下,砸醒了众人。
大家这才反应过来,当初吴荷花娶顾闻英给大儿子冲喜,那时以为姜卫海不在人世,可现在他还活着,等他回来还会认这门亲事吗?
姜红玉和虞长青小两口是彼此看对眼,明媒正娶结为夫妻的,但顾闻英这种情况算什么呢?也难怪她会如此震惊,整个人彷徨失措,不知如何是好。
吴荷花反应得快,瞧大儿媳妇这态度,怕是想着要走了。
吴荷花急忙把儿媳妇拉到屋里,不让她继续尴尬下去,并且保证:“阿英,我不敢保证卫海回来会接受这门婚事,可这个家永远都是你的家,当不成儿媳妇,你也是妈的亲闺女。”
姜红玉才解了几天的烦愁,可是大嫂就和她前几日一样,她最能理解这种彷徨无措的心情了,于是也进了房间劝慰:“大嫂,大哥的为人我了解,他绝不会忘恩负义,他敢不要大嫂,我就不认他这个大哥了。”
顾闻英的情况,和姜红玉的情况完全不一样,当初为了和女儿有个落脚地,才同意冲喜,如今姜卫海没死,这门婚事自然不作数了。
顾闻英调整了一下心态,说道:“妈,你们不用再说了,婚事是我们自作主张,并没有问过姜卫海,以前以为他死了,现在他回来了,那这门婚事自然不作数。”
那怎么行呢?吴荷花坚决不同意:“你之前劝红玉,现在妈也用一样的话劝你,咱们都先别急,等卫海回来再说,你就是不顾着自己,也得顾顾小慈,你们娘俩都是花容月貌的,小慈才多大,我可不放心你们孤身去那人生地不熟的地方谋生。”
说着,吴荷花淌起了眼泪。
想到那天陪着小姑子去相亲,那么个丑男人,目光还肆无忌惮打量着姜小慈,顾闻英心里就痛,她点点头:“那好,那就等姜卫海回来再说。”
第7章
对不起叔叔,没经过你同意就叫……
姜卫海没说具体哪天回来,虞永田本想当面感谢,在大河村等了几天没等到人,怕老家那边的亲戚使坏,第四天决定回去。
姜红玉不放心家里,不愿现在走,和虞永田说:“爸,你跟长青先回首都,我等大哥大嫂的事情有个结果再去。”
距离开学报到还有段时间,虞长青不愿姜红玉一个人留在村里,如果他跟父亲回去,没带姜红玉一起走,村里风言风语又要起来了。
他也不走,表了态度:“爸,我也留下。”
虞永田也是这个意思,下放几年的人情冷暖,他深有感触,不会让恩人家受谣言之苦。
他和吴荷花商议:“亲家,我先回首都,把家安顿好,再让长青和红玉回去。”
吴荷花心里欢喜,亲家下放过,但平反后是大学教授,村里多少人羡慕,女婿留下来,就没有闲话了。
又过了几天,姜卫海那边还是没消息,连个电话都没有,本村有几个爱嚼舌根的,眼红吴荷花家儿子、女婿都考上了大学,便逮着她大儿子和儿媳妇的事大做文章
。
连姜小慈出门都被婶子们拉住询问:“小慈,如果你爸爸回来不愿意结婚,你怎么办呀?要不劝劝你。妈妈跟别人相亲?”
姜小慈觉得这几个婶子很讨厌,为什么就不能盼着别人好呢?
姜小慈说:“等我爸爸回来,咱们走着瞧,看谁打脸。”
她每天都要去几趟村口,等着爸爸早点以来,一直到路边的梅花一。夜之间全开了,她心里暂时把爸爸的事放一边,想要摘一枝梅花回去送给妈妈,但是路和田埂之间的沟渠太宽,她跨不过去。
正想绕道的时候,远远看到一个高大的男人走过来,姜小慈在村
里住了大半年,村里的人几乎都认识,这个人却陌生得很。
虽说她这个年纪,不像小孩子那样容易成为拐骗目标,但近来妈妈和奶奶都说,她又成了最容易被盯上的,要她提防陌生人,她非常警惕。
等对方走近,瞧着他一身正气,应该不是坏人,看到对方也在打量,姜小慈甜甜一笑:“叔叔,你能帮我摘一枝梅花吗?”
……
姜卫海有好几年没回村了,这里离村口近,小姑娘应该是村里的,就是不知道是谁家的?她眼神没有聚焦,可能患有眼疾,便问道:“你是大河村的孩子吗?”
姜小慈点点头:“我妈最近心情不好,今天梅花开了,我想采一枝回去,妈妈看到这么漂亮的花,会高兴的。”
难得这孩子有心,又是村里的孩子,顺手的事情,姜卫海怎可能拒绝?
他一个箭步跨过了沟渠,选了一枝枝形漂亮的腊梅折下,再一步跃了回来,递给姜小慈:“梅花摘到了,你快回去吧。”
姜小慈捧着叔叔摘的漂亮梅花,摇摇头:“你是来我们村走亲戚的吧?我想再等一会爸爸,叔叔你先走吧。”
姜卫海家里只有两个儿子,一个在警校快毕业了,一个因为某些原因,性格愈发封闭,着实叫他头疼不已。
眼前的小姑娘天真浪漫,开朗健谈,会给妈妈摘一枝新春的腊梅,还会在村口等着爸爸一起回家,他终于明白,自己为什么会羡慕有贴心小棉袄的战友了,可可爱爱的闺女谁不疼啊。
姜卫海仔细回想,村里谁家突然多了个雪白漂亮又可爱的闺女,正想开口问问,猛然间回过神来。
回大河村之前,好几个人劝过,让他务必把老家冲喜婚事处理好,这小姑娘口中的爸爸,不会是他吧?
姜卫海面对敌人都没这样紧张过,问道:“咱们聊了这么久,你是谁家的孩子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