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礽的太子群 第33章

作者:蒹葭是草 标签: 清穿 宫廷侯爵 爽文 轻松 穿越重生

  反正旅途寂寞,有个人作伴也好。

  “所以你知道我去接人?”石静瞬间接受了这个安排,倒了一杯热茶推过去。

  昨日父亲返家,只带了自己行装。石静问过黎百玉那边的情况,让家里准备了两辆马车,又花银子从车行雇了两辆马车随行。

  芳芷去安排马车的时候,被告知二夫人明日要带宝珠出门,母女俩一人一辆马车,大马车没有了,只剩两辆双人小马车。

  石家一共四辆马车,两大两小,按房头均分,一个房头分得一辆大马车一辆小马车。

  平时出门紧着大马车用,小马车作为备用。

  她不用马车,也没听说谁要出门。这种无关痛痒小事,石静懒得跟她们计较,反正她有银子,可以花钱去租车马行里最好的马车。

  比石家那几辆老古董好用多了。

  所以石静让人在外头租了两辆大马车,她自己乘坐则是双人小马车。

  车厢空间太小,还要放火盆和茶具,多一个人都嫌挤,石静便让身边服侍的去另外一辆小马车上坐。

  此时人高马大的男人硬挤进来,坐她对面,长腿都不知道该往哪里放。

  这种双人小马车,又叫香车,是专门给高门大户家姑娘准备的,限乘两人,隔小几对面而坐。

  现在情况是,小几之上,一切正常,下面完全摆不开。

  稍有颠簸,膝盖相碰,撞得石静直蹙眉,偏对面那人没有觉察,还腆脸问她:“是不是去接黎百玉?怎么只有你一个人去?姑娘家一个人出门多危险,我不放心,就来陪你了。”

  膝盖又不轻不重地撞了一下,石静心里叹气,只得稍稍分。开。腿,让过他的膝盖。

  胤礽感觉膝前一空,继而被布料包裹,耳根微微发热,话反而少了。

  端起她推来茶盏,喝下一口,还是感觉口干舌燥,索性喝光。

  两人很少有无话可说的时候,石静一时找不到话题,也端起茶盏来喝。

  “你不想见我,我却总来招惹你,你……你会不会很烦?”胤礽尽可能收起自己长腿,奈何地方实在有限,只能一只膝盖紧贴着车壁,一只膝盖放在她两膝之间。

  石静差点被茶水呛到:“谁说我不想见你,我只是……”不想见面的时候,被人围观。

  话完没说还,空出来的手便被人握住了,听他委屈道:“既然你没有不想见我,为什么我几次约你,你都不应?”

  每次都是他厚着脸皮来见她。

  石静简直无语,从她守孝结束,他们几乎每个月都见面,而且越临近年关,见得越频繁。

  昨天才见完,今天又见,是不是见得太多了一点?

  况且明天就要过年了,腊月二十九有重要的祭祀活动,这一日皇上会带领众皇子,宗亲和部分官员去太庙祭祖。

  想起这一节,石静放下茶盏:“今天不是去太庙祭祖吗,你怎么跑到这里来了?”

  不想见他就说不想见他,找什么借口,胤礽放开她的手:“我不放心你一个人出门,告假。”

  这也能告假?石静一个头两个大。

  在身上摸了摸,发现忘带怀表。伸手摸来胤礽身上的怀表,见时间来得及,扬声吩咐:“折返,去太庙。”

  又喊了太子身边服侍的,让人赶紧回宫去取太子祭祖穿的吉服。

  斋戒沐浴不赶趟了,但愿列祖列宗能原谅他吧,石静暗暗祈祷。

  为求自保,猥琐发育,与皇权冲突的事能躲就躲,但该露脸的时候还是要露脸的。

  吉祥物作用必须发挥。

  好在马车够快,毓庆宫侍卫手脚也不慢,听说皇上的仪仗已经出宫,石静干脆让人把马车停在太庙附近的胡同里,在双人小马车中伺候胤礽更衣。

  还轻车熟路地给他重新编了辫子。

  石家古旧的双人小马车,顿时被杏黄色储君吉服给照亮了,很有蓬荜生辉之感。

  此时隔在中间的小几被取下,双人香车依然拥挤,石静给人系腰带的时候,几乎被他抱在怀里。

  最后挂朝珠,还被人拉住手,承诺等他回来。

  可等胤礽被人簇拥着离开,石静立刻吩咐:“出城。”

  太庙祭祖多大的事,提前三天焚香沐浴,过程繁琐得要命,之后还要回宫换衣裳,再骑马出宫。

  等他做完全套返回,恐怕早已日上三竿,赶得及出城也赶不上回城了。

  石静可不想在通州驿站过年。

  于是留下一个人在这里等着,她自己则带着车队出城去了。

  就是这个时辰出城,返回恐怕都要快马加鞭。

  临近年关,进城的人多,出城的人少,路比平时好走。尽管路上耽误了一点时间,赶到通州驿站也并不算晚。

  “夫人,不用在驿站过年了,石家派人来接!”明天就是除夕,黎百玉已经做好了在驿站过年准备,没想到石文炳还是派人来接她了。

  她站起身,整理了一下衣裳才问:“派了谁来?”

  小丫鬟笑嘻嘻回禀:“石家大姑娘亲自来了!”

  黎百玉愣住,眼圈发烫。

  她知道石文炳与原配一共生六个孩子,三个儿子全都娶妻,外放做官,三个女儿年龄比较小,最大的二十岁,最小的只有四岁。

  原配在时,石文炳屋里干净得很,连个通房都没有。原配病逝之后,屋里就更干净了,也没听说有乱七八糟事发生。

  别问,问就是伉俪情深,为原配守节。

  后来她才知道,石文炳为原配守节,固然有伉俪情深原因,追根究底还是他长女,大清未来的太子妃,对续弦这事非常抗拒。

  哪怕收到长女写来的家书,得知她转变态度,一路之上石文炳也是心神不属。

  所以来到京城地界,黎百玉并没有贸然跟着石文炳回家,而是劝他先回去了解情况,没问题再派人来接她。

  有问题也没关系,她这么多年都等了,不在乎这一两天。

  她这辈子嫁了两次,被伤了两次,并不想再重蹈覆辙,直到救下了命中注定那个人。

  石文炳出身高门,自己又有本事,在福州乃至整个福建都是响当当的人物,位高权重。

  到底是她高攀他。

  三番两次被拒,她也没有放弃,终于等来了一个结果。

  有人说她挟恩图报,有人说她上赶着倒贴不要脸,可鞋合不合适只有脚知道。

  石文炳好,除了病逝原配,只有她一个人知道。

  之前所有努力,遭受的所有非议,全都值得。

  石文炳果然没让她失望,才回去一日,便说动长女亲自来接。

  要知道他长女,可不是普通的小娘子,她明年就要嫁进宫,成为太子妃了。

  黎百玉稍微整理了一下鬓发衣襟便迎了出去。

  屋外很冷,天却很晴,阳光明媚。

  阳光下走来一群人,为首的是个看起来十七八岁的姑娘,个子高挑,身段苗条,皮肤白到发光,衬得鬓边青丝如鸦羽般乌黑。

  更让人惊奇的是,那双眼睛瞳仁不是黑色的,也不是深褐色,而是清澈的灰蓝色。

  好似宝石,泛着清冷淡漠的光。

  记得石文炳对她说过,他长女从小养在宫里,在已故太皇太后身边长大,很多人都说她为人处世的做派,有太皇太后影子。

  太皇太后是蒙古人,而眼前这个姑娘是旗人,看起来却更像蒙古人。

  黎百玉经商,南来北往人见过不少,自然也见过灰蓝眼睛蒙古人。

  他们自称是黄金家族后裔。

  而石家大姑娘祖母和母亲都是宗室女,也就是说她身上同时流淌着两个帝国的血脉,难怪会被太皇太后相中,内定为未来的太子妃。

  思及此,黎百玉不敢怠慢,快步迎上去就要行礼。

  石静虚扶了她一下,先屈膝:“夫人是我阿玛救命恩人,仅凭这一点,就该我拜夫人。”

  真是个懂事的好姑娘,只是看着有些冷罢了,黎百玉扶住她:“外头冷,可别冻坏了,咱们进屋说话。”

  果然是个知冷知热人,石静跟着黎百玉走进驿站,这才有时间仔细打量她。

  看起来比自己大不了几岁,中等个头,皮肤白净,长眉细目,嘴唇偏厚,很有福相。

  见人三分笑,笑起来格外温婉。

  不像女强人,倒像是江南巨贾人家少奶奶。

  想她父亲,坐四望五人了,忽然被美救了英雄。而且这位白富美追在后面,非要以身相许,换谁谁能顶住。

  进屋坐定,彼此寒暄过后,石静开门见山:“天色不早了,还请夫人快些收拾,不然咱们恐怕要在城外过夜。”

  黎百玉也是个爽快人,笑道:“我带的东西不多,昨天住进来很多还没拆箱,姑娘喝口热茶,就可以启程了。”

  石静喝了一口茶,挑眉:“是福州独有的单瓣茉莉花茶,香气浓郁,醇厚甘爽。”

  黎百玉含笑点头:“姑娘果然是行家。”

  她爱喝茉莉花茶,父亲是知道的。而福州最有名的贡茶也是茉莉花茶,这其中有没有讨好她的意思,石静不得而知。

  对方夸奖她,她也夸奖回去好了:“我阿玛外放福建多年,也没给家里带过一包贡茶,今日能喝上这样纯正的单瓣茉莉花,还是托了夫人的福。”

  见对方果然喜欢,黎百玉也很高兴:“从前不知姑娘喜欢喝茉莉花茶,还是要启程的时候,老爷忽然提起,我匆忙带了几包过来,等回府就给姑娘送去。”

  大大方方承认带茉莉花茶就是为了讨好自己,却因为喊了一句老爷,而低头轻咳,掩饰尴尬。

  对方爽快,石静也没藏着掖着:“阿玛让我接了夫人去别院居住,等过了年再迎娶夫人进门。”

  去别院居住,黎百玉早有准备。毕竟石家连着三代与皇室联姻,又是功勋世家,规矩大,不可能在家里养一个没名没分女人。

  可转过年成亲,别说是她,就是石文炳本人都没设想过。

  见黎百玉怔住,半天没接话,石静摸不准她在想什么,试探着道:“若夫人觉得时间太匆促,唐突了夫人……”

  “没有!”黎百玉缓过神,脱口道。

  很快意识到自己表现得太心急了,黎百玉闹了一个大红脸。石静能理解,贴心地替她解围:“婚期是阿玛定下来,还没来得及与夫人商量。之所以定得这样急,不过是阿玛想我出嫁的时候,长房后院能有一个主事的人,唯恐出了纰漏,让外头的人看笑话。”

  黎百玉没名没分地跟着石文炳,背地里不知承受了多少非议,她表面装作不在乎,午夜梦回几次哭湿枕头。

  如果可以,她当然想尽快嫁给他,尽快有个名分。

  石家大姑娘如此善解人意,黎百玉也没忸怩:“也好,就按你阿玛说的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