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礽的太子群 第54章

作者:蒹葭是草 标签: 清穿 宫廷侯爵 爽文 轻松 穿越重生

  更不要说毓庆宫和撷芳殿距离不近,胤礽住过去就得两边跑。他能把太监内侍带过去,却不能带詹事府。

  总之,麻烦还实现不了。

  绕着绕着被他绕回了正题,石静刚才被亲到喘息,现在又差点被勒断气,听他笑道:“所以啊,不管是规矩还是现实,你都不能搬去撷芳殿住,陪我一直住在毓庆宫好了。”

  原来在这儿等她呢,石静想想,好像也只能这么办了。

  “毓庆宫是你的寝宫,里面服侍的全是太监和内侍,我用起来不方便。”留下也有难处,石静想什么便说出来。

  只要人不搬走,条件都好谈,胤礽放松手臂,垂眼看她:“这个好办,以后你我以穿堂为界,划江而治。前殿归我,后殿归你。毓庆宫一共四进院子,前两进归我,后两进归你。我把我人全都拢到前院去,让内务府带了宫女来给你挑,专门服侍你,如何?”

  眼珠一转,又道:“你总说毓庆宫像个筛子,劝我管一管,正好以此为契机,换了新人进来,住着也舒心。”

  从前他不管,不是不能管,而是觉得没必要。

  可别人把手都伸到大哥儿身边了,难保掌珠这里没有,就别怪他翻脸无情,齐根砍断,一个不留。

  主意倒是不错,但前院会不会有点挤:“你把后两进院子都给了我,詹事府在哪里办公?”

  提到詹事府,胤礽蹙眉:“都是细作,不要也罢。”

  那怎么行,不要谁也不能不要皇上的眼线。这么多双眼睛盯着,还一个劲儿地猜忌呢,要是把詹事府弄没了,天知道皇上会怎样想。

  “你身边的太监,内侍可以削减一些。”石静朝他眨眨眼,“无论如何都不能动詹事府。不但不能动,还得好吃好喝供着。”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历史上太子胤礽是怎么倒台?

  根本原因是皇权与储权这个千古难题,导火线却是反太子阵营的诋毁。

  平心而论,也不能算是诋毁,因为很多事都是太子做过的,但其中肯定有添油加醋的成分在。

  关键时候,詹事府若能站出来替太子说句话,或者辟谣,恐怕比旁人一百句都好使。

  每次纵容他,让他得逞之后,对方总是很好说话,基本石静说什么就应什么。

  这次也不例外。

  可每当胤礽好说话的时候,石静不是被他带偏,就是脑袋晕乎乎,说半天抓不住重点。

  这时候炮灰太子群就显得格外重要了。

  石静默默给胤礽发了一个朋友圈,将最近发生的事简要描述了一遍,然后解除了消息免打扰。

  杨勇:【太子妃不能住在东宫,那东宫还叫东宫吗?】

  李承乾:【你把我要说的话抢了,这规矩谁定的?】

  胤礽:【我是大清第一个太子,你说谁定的,当然是皇上。】

  扶苏:【你父皇总不会害你。】

  刘据:【也不一定。】

  朱标:【我倒觉得这个规矩不错,省得你被美色所误,不思进取。】

  杨勇:【@朱标你的太子妃不住在东宫么?】

  朱标:【@杨勇我是那种容易被美色所误人?】

  软柿子:【剧透一下,十三年后,太子胤礽被废。】

  胤礽:【信口雌黄!】

  刘据:【@扶苏我说什么来着。】

  杨勇:【别忘了这个群叫什么,进来的都没好。】

  李承乾:【反正都没好,还不如怎么痛快怎么来。】

  扶苏:【痛快也要有个限度,俯仰无愧才行。】

  胤礽:【你们说的都对,但我现在没什么想法,只想留了太子妃在身边。】

  扶苏:【规矩是你父皇所定,要打破这个规矩,首先得说服你的父皇。】

  刘据:【对,找你父皇商量,有话好好说。】

  李承乾:【不答应就拿子嗣说话,百试不爽。】

  杨勇:【趁着你父皇还疼你,有话赶紧说,等到翻脸,说什么都是错。】

  胤礽:【@朱标你怎么说?】

  朱标:【我还是觉得这个规矩不错,自己住多自在。】

  群消息:【朱标被禁言。】

  群消息:【群主设置了消息免打扰。】

  翌日下早朝,胤礽破天荒跟着皇上走回南书房,把自己的想法说了。

  “毓庆宫地方不大,太子妃也住过去的话,房舍恐怕不够用吧。”皇上没有一口回绝,但态度很明确。

  不同意。

  之所以委婉地说地方不够用,是在给他这个储君面子。

  昨天晚上他在群里解过,历朝历代太子妃都与太子住在东宫,凭什么轮到他就不行。

  地方小不是理由。

  从小到大都是这样,他吃穿住用行都是汗阿玛做主,兄弟们羡慕他嫉妒他,只有他知道那种不自由有多痛苦。

  他喜欢狗,老四也喜欢狗,但老四养狗没人管,他却不能。

  因为养狗可能被咬伤,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君子不立危墙之下。

  道理他都懂,可这种因噎废食事经历多了,真的很烦,很想反抗一回,看看是什么结果。

  又想到自己目前的处境,已经被拉进炮灰太子群,还被通知十三年后可能被废。胤礽放开了藏在袖中拳,按照刘据告诫他,有话好好说。

  皇上不是以地方小为理由吗,那他不针对皇上,只针对这个理由,就事论事好了。

  “皇上说的是,毓庆宫确实不大,儿臣想只让太子妃一个住过来,那些侍妾和孩子仍旧留在撷芳殿。”这是他真实的想法。

  皇上转头看他一眼,摆手让随行的人退后,压低声音问:“你不是不中意太子妃,成亲之前闹着要换人吗,怎么忽然转了性情?”

  胤礽想说实话,脑子一偏想起李承乾教他的,改口道:“为子嗣计。汗阿玛子嗣众多,却只得儿臣一个嫡子,儿臣便想着与太子妃住得近些,朝夕相伴,多给汗阿玛生出几个嫡孙来。”

  康熙没想到胤礽会这样回答,眼中错愕一瞬。

  当初内定石家大姑娘为太子妃,胤礽可没少折腾,甚至当面顶撞他,惹来多少闲气。

  那段时间他说什么,胤礽反驳什么,好像吃了火枪药。

  后来胤礽喜欢什么,想要什么,再不肯对他说,总是自己想办法得到。

  比如他喜欢西边进贡的宝马,就带人半路抢劫,搞得跟土匪似的。

  这回太子想让太子妃留在毓庆宫,没有先斩后奏,还知道先跟他商量一下,实在出人意料。

  如果胤礽能像前明太子朱标那样让人省心,把太子妃留在毓庆宫也不是不行。

  可他明说了不中意人家,到现在都不肯与太子妃圆房,说句不敬的话,很像先帝对元后的态度。

  元后被废,降为静妃,继后,也就是现在太后,很明智地选择远离先帝,这才在太皇太后周旋之下保住了后位。

  远香近臭就是这个道理。

  天知道胤礽主动提出让太子妃留在毓庆宫,打是的什么主意,万一离得太近又结出一对怨偶来,可如何是好。

  谁知胤礽话锋一转,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居然是为嗣子计。

  别看长大之后做了很多荒唐事,胤礽从来都是一个重信守诺的孩子,说什么就是什么,从不食言。

  他说为子嗣计,想离太子妃近些,多给自己生几个嫡孙,那不用怀疑,也不必干涉,自己坐等嫡孙出世就好。

  至于规矩嘛……康熙笑了笑,不是还有那句话说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所有规矩在子嗣面前都不值一提。

  过了皇上那一关,再没人能阻拦他把掌珠留在身边。从南书房出来,胤礽直接回了毓庆宫,把好消息告诉石静。

  “皇上为何这样好说话,你是不是承诺了什么?”石静住在哪里无所谓,怕只怕胤礽为了留住她跟皇上做交换,到时候难以收场。

  胤礽抬手摸了一下鼻子,含含糊糊道:“也没承诺什么,我不过说想离你近些,方便多生几个嫡子出来。”

  还真用了李承乾教他的法子,拿子嗣说事,难怪皇上那么重规矩的人能为他破例。

  虽然法子来自炮灰太子群,可胤礽忽然想留下她,并且急着圆房,未尝没有这方面意思。

  康熙皇帝老当益壮奋斗了一辈子,活着的时候立有三位皇后,却只得胤礽一个嫡子。

  当然想胤礽多给他生几个嫡孙。

  大阿哥与大福晋琴瑟和鸣,成亲七年,一口气生下四朵金花,平均下来不到两年生一个孩子。

  就这生孩子频率,硬是没拼出一个儿子来。

  胤礽与大阿哥,一个是皇太子,一个皇长子大千岁,可以说是天然的敌人,从小到大都在互别苗头。

  大阿哥努力七年,没生出儿子。胤礽没成亲,却让李格格一举得男,已然压了大阿哥一头。

  若是再接再厉,生出嫡长子,那真是把大阿哥脸放在地上踩了。

  哪怕不是为了给皇上生嫡长孙,单纯为羞辱大阿哥,胤礽也会非常热衷跟她生孩子。

  孩子不是爱情的结晶,而是朝斗筹码,石静只要想一想心里就腻歪。

  “也好,生儿子,我再搬去撷芳殿也不迟。”宫里女人不管得宠与否,都是这个宿命,石静打算入乡随俗,放过自己。

  结果她想放过自己,胤礽却不愿意,他闻言眼睛里的光亮一点点黯淡下去。

  “好啊,全都随你,我怎样都行。”他垂下眼睫道。

  石静看向别处:“后天晚上,我去找你,还是你来找我?”

  胤礽哼笑:“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你不是最看重规矩吗,就按宫里规矩来。”

  是让她去找的他的意思。

  石静捏紧了手里的帕子,点头答应。

  早点生下嫡子,对胤礽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凡是有助于完成穿越任务的事,石静都会去做,并且会做好。

  生孩子算是其中最容易的。

  一晃到后天,期间没见到人,只听说连着两日胤礽都去了撷芳殿。

  他可以去撷芳殿找他小妾,却要自己这个正妻巴巴地到前殿伺候,多么大的讽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