菟丝花女配 第347章

作者:竹里人家 标签: 系统 快穿 正剧 穿越重生

  阮母眼中满是不舍,看向阮父的时候,脱口而出一句,“不如你也去试试吧?”

  

第409章 时光飞逝,转眼间,阮父与唐明德此时已参加完会试。没等结……

  时光飞逝,转眼间,阮父与唐明德此时已参加完会试。没等结果出来,阮父心知不中,兼之京城花销昂贵,早早归了家,唯留下阮柔和唐明德,等待最终的结果。

  不出意料,二甲三十六名,不高不低,既不引人注目,又不至于沦落三甲被人看不起,这个名次,也足以在参加之后翰林院的选拔。

  唐明德这一世没什么大的目标,如今天下国泰民安,虽免不了些许蛀虫,但整体方向是欣欣向荣的。

  事实上,他来这个世界,主要是为着这具身体的原主,毕竟一开始唐家母子的结局并不如何好,他来此是为了实现那个小小稚童的愿望,成为一个有出息的人,让母亲在族中光宗耀祖、挺直腰杆,再也不惧任何人,如今,这些可以说都做到了,接下来他可以过自己的生活。

  与唐明德一样,阮柔对未来生活的要求不高,唐明德考中进士,最主要还是保证未来不必被人欺压,能自由自在不受拘束,如今目标实现,京城本就是当朝最繁华的都城,两人思量暂且留下来,靠翰林院就成了最好的选择。

  翰林院出来的人与一般官员不同,可谓清流,也算皇帝的心腹,一般负责史书的修定,书籍的整理手机等,但他们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指责,那就是替皇帝起草文书,算是皇帝的笔杆子,可见其重要性。

  当然,那是受皇帝赏识的翰林院学士才有的待遇,多的是怀才不遇的进士们,进入翰林院后,一辈子都当个六七品的编修。

  阮柔和唐明德如今的目标就是后者,若将来不想干了,辞官归家也不会有什么阻力。

  唐明德一向是个有执行力的,考翰林院那天,阮柔压根没怎么担心,已经开始计划在京城何处添置宅院了。

  都说京城大居不易,在满是权贵富商的京城买下一处合心意的宅子当然不容易,起码于此时荷包并不充裕的阮柔而言。

  在看过几个众人介绍的宅子后,阮柔难免哀叹,早知道就勤奋些多赚点钱了,省得如今连个宅子都买不起,以她如今的存款,要么就是位置好但极小的宅院,两个人住都嫌挤的那种,要么就是京城远郊便宜处,可那样唐明德上朝又成了一个问题。

  两相纠结,一直定不下主意,直到唐明德考完,神清气爽出来,见她烦恼,掏出自己的小金库,足足五百两银子。

  阮柔先是眼睛一亮,随后纳闷,“你哪来这么多银子。”可怜她辛辛苦苦作画挣的钱,总共还没这么多呢。

  唐明德笑而不语,阮柔懒怠问他,欢欢喜喜接了钱,道,“这下可以选个合心意的宅子了。”

  靠着这笔银子,两人在两进宅院的前提下,选了个位置不远不近的宅院,没几日,翰林院的录取通知下来,唐明德被授官六品编修,两人也算就此在京都安家。

  时间一点一滴过去,翰林院的工作并不繁琐,除了俸禄有些低,简直哪哪都好,反之,也因着俸禄不高,买宅子几乎花光所有存款的阮柔,不得不再次开动脑筋赚点钱回来贴补家用,闲暇之余,两人逛遍京城的大街小巷,偶有沐休的闲暇时间,还能去京郊的庄子上住几日散散心,可谓舒心至极。

  ————-

  与阮柔和唐明德相比,继续在科举路上奋进的阮小弟还算上进,至于阮父,早已完全放弃了再考的想法,一门心思在书院传道受业,力图多带出几个得意门生,落在外人眼中,也算欣欣向荣。

  但这一切落在韩嘉的严重,就无比刺眼了。

  二次不中后,韩嘉便染上了酒瘾,若只是一个毫无上进心的人也就罢,偏韩嘉是个想要有所作为的,便陷入了苦苦的挣扎中。

  一方面,周围同窗以及夫子异样的眼神,让他不想面对现实,屡屡沉浸在醉酒中,试图忘记一切,另一方面,依旧想要科举的心仍在蠢蠢欲动,时刻提醒着他,不能继续喝下去,否则真的可能被酒毁了。

  醉酒时极尽沉迷,酒醒后奋发上进,很长一段时间,韩嘉的状态都在二者中切换。

  开始,妻子隋氏看不过去,还会劝诫几句,毕竟家中还需要一个男主子,孩子也需要一个依靠,但很快,无数次的重复令她彻底明白,有些东西一旦沾染过头,就很难再走出来,就如染上了酒瘾的韩嘉。

  是,他是可以凭借短期的毅力不喝酒,试图戒酒,但意志力到底有限,身体长期被养成的习惯难以更改,每每坚持个几天,就会发疯般地四处找酒,那癫狂的模样,隋氏每看一次,都要心惊胆战一宿。

  一次又一次,眨眼间,一年过去,韩嘉的酒瘾不减反增加,隋氏已经完全放弃了督促韩嘉戒酒的想法,而是完全任其发展,反正结果也不可能更差,甚至于她都开始安慰自己,这样也没什么不好的,起码韩嘉是一个童生,面子上勉强够用。

  韩嘉如此,隋氏尚可接受,半路夫妻,本就没多少感情,实乃利益的结合,最为痛心的,莫过于韩父。

  韩嘉可谓是韩父一手教养长大的,尤其是读书学习上,从开蒙、到后来的入书院读书,他都对这个长子寄予厚望,本以为会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万没想到不过两场小打击就让人停滞不前。

  接到含章书院通知的那一天,韩父再次上门,不出意外,看到的依旧是韩嘉醉醺醺的模样。

  若说前阵子他还能理解几分,帮着劝慰一二,收到含章书院退学通知书的韩父,可谓将面子里子全给丢了。

  “韩嘉,你看看你现在像什么样子,你有多久没去书院了。”

  听见韩父的声音,韩嘉勉强撑起身子,醉眼迷蒙,“多久没去书院?”他自个呢喃,“好似有一个月、还是两个月来着。”

  韩父气不过,将手上含章书院老友送来的信一股脑甩到韩嘉面上,“你自己看,整整三个月了。”

  “原来已经三个月了啊。”韩嘉恍惚。

  韩父深谙,跟醉酒的人是讲不清道理的,见人不清醒,来时路上满腔的怒火,此时泄了个七七八八,只听他无力道,“你也是出息了,含章书院这么多年来,第一个劝退的学生。”

  事实上,含章书院的学生们并非都是学识好的,也有成绩不好的,但不拘哪种,起码态度尚可,不似韩嘉这般,一连几月不去尚可,偶尔去一次,还带着满身的酒味,连带其他同窗都受影响。

  饶是看在韩父的面子上,含章书院的秦夫子也终是看不下去,最终禀过山长,方才出了这份退学信,收到信的那一刻,韩父的脸都羞得通红。

  但此时,他忽然觉得很没必要,若人学识不好,是可以通过努力学习来进步的,但若连上进的态度都无法保证,这样的人,是无论如何都扶不起来的。

  “如今这样,也是你咎由自取,好在你娶了个好媳妇儿,以后不愁吃喝,你要愿意过这样的日子,就继续蹉跎下去吧。”仍下这句话,韩父气汹汹离开。

  原地,隋氏送走公爹,眼神复杂看向踏上不修边幅的韩嘉,初时,她也是有过期待的,期待夫婿高中,她得以封妻荫子,凤冠霞帔,如今一切终成空。

  但她忽然又想起出门子前,娘亲说过的话。

  她说,韩嘉眼看着是有大出息的,隋家开始帮衬一二,以后得到的回报必然不菲,娘亲还告诫,但凡有所成就的男子必然都会三妻四妾,但不管如何,都只有她是韩家正经娶的妻子,不必在意那些许靠美色侍人的女子。

  哪个女人愿意看着夫君左拥右抱,隋氏向来是个要强的,内心酸楚,面上却端着,应和娘亲的话,只是在嫁进韩家后谨慎地与韩嘉保持了距离,日常悉心周到,实则半点没交心。

  而眼下,韩嘉貌似成了一个废物,别说科举高中,为官做宰,就连日常的生活都得依靠着人,甚至于,她都怀疑,离了自己,还有谁愿意供养这么一个人。

  但没关系,两人之间还有一个孩子,为着儿子,她愿意忍,反正以她的嫁妆,又不是供不起一个酒鬼。

  于是,看着看着,她浅浅露出一个笑来,细声细气问,“韩嘉,爹说的你可听见了”

  韩嘉眼中倏忽闪过一丝清明,但不过眨眼,又被浑噩所取代,他嘴中嘟囔,“酒,酒呢。”

  隋氏喟叹一声,吩咐下人拿酒来,自己再懒得搭理,出了门去,儿子年纪不小,眼看着要启蒙读书,她最近正寻思去哪找合适的启蒙夫子,可没时间耗在韩嘉身上。

  韩父回了家,本想找韩张氏唠叨几句,就见韩张氏欢喜摆弄着女儿出嫁的嫁资,扫兴的话顿时说不出口,何必呢。

  韩嘉原本不说在省城,起码在韩家这一片都是极其出色的后生,如今一堕落,不知引起多少人的主意,有人说伤仲永的,也有说是心性太差的,甚至还有指责阮家做事不厚道,毁了一个好后生的,叫阮父阮母每每,听了都忍不住怼回去。

  好在关注这些的到底是少数,一个韩嘉倒下去,总有新的人展露人前,就如韩家次子韩乐,天分不算最佳,胜在勤恳踏实,性子良善,若坚持下去,未尝没有收获。

  很快,韩嘉成为只有少数人才知道的伤仲永,而这一切,与京城的阮柔二人则毫无干系,只叫阮柔在听后感慨一句物是人非、因果循环。

  

第410章 很多年后,在京城待了许多年的阮柔静极思动,唐明德索性寻……

  很多年后,在京城待了许多年的阮柔静极思动,唐明德索性寻了机会,谋了个外放的官儿,带着妻女看遍大好河山。

  直到年岁渐长,再也走不动,唐明德索性辞了官,一家子回到省城。

  奈何唐明德性子闲不住,当了几十年官、上了几十年衙,还没忙够,转头又经人引荐,进了一家书院当夫子,以他的经历,正经当过官的二甲进士,给一群白身秀才的读书人授课,那绝对是大材小用,可人家干得开心,阮柔也不拦着。

  这些年各地跑的时间多,也认识了不少人,如今回来,闲暇时晒晒太阳,给各地的朋友们写写信寄寄本地特产,倒是不怎么作画,年纪大了,眼神也不好使,索性停了笔。

  彼时,阮父阮母早已过世,是年纪大寿数到了才走的,算是喜丧,而阮小弟,则带着一家老小在外为官,已经好几年没见过面了。

  跟看得看的阮柔夫妻不同,阮小弟下有两子两女,还得兢兢业业为儿女打算,可不敢轻易退下来。

  除此外,省城其实熟悉的人不同,原主年轻时的小姐妹,大多没怎么来往,这么多年过去,早已不认识,唯一有些熟悉的人家,竟然只有隔壁原先的阿庆嫂一家以及稍远些的韩家,不过阮柔空闲多,巷子里一逛,多少认识了些人家,听些省城的八卦,日子别提多有限了。

  韩家作为这一片的有名人家,自然在八卦之列,韩家早些年分了家,韩父性子公正,饶是老大不缺银钱,依旧将整个家一份为二,一人一半,丝毫没给人留话柄,只韩家的老宅子还是留给了老二韩乐。

  韩嘉是个酗酒的,人废了,好在有个能干的媳妇,将嫁妆经营得蒸蒸日上不说,还将儿子教导得极好,年纪轻轻就是秀才,可比亲爹有出息多了。

  至于韩嘉本人,反而没什么人提及,偶有人想起来了,也至多不过两声叹息。

  到底是年纪大了,回到省城略住了几年,阮柔便觉得身体越发不济,好在这时她的女儿已经出嫁,有了自己的小家,就是唐明德,如今成了个小老头,可还身子骨壮实,估计她走后还能活好几年呢。

  如此想,她也就这么说了,说的时候还带着笑,不带一丝阴霾,唐明德却不吭声,闷闷地给煎了药,看着人喝下去才说了两句话,“别瞎想,你会好起来的。”

  “总会再见的,不是吗?”阮柔看向他,眼神柔和。

  唐明德便不说话了,阮柔恍惚回忆起,好似一开始,对方的话还稍多些,不知何时起,话就越来越少了。

  但人总是不能由自己的,尤其他们靠着完成系统的任务,才在诸多世界中不断辗转,活的是自己,却也不全是自己,就更不能提更多要求。

  阮柔到底没挺过这个冬天,也不知哪一日的窗子没关严实,也可能是她想透透气开了窗,总之,寒气入骨,身子越来越疲倦,眼皮子逐渐耷拉,只勉强撑起精神跟唐明德说了告别的话,就合上了双眼。

  离开的阮柔不知道,她走后,原本看着还算精神的唐明德勉强办完了她的丧礼,就此倒下。

  ————-

  “嘀,阮浅浅的心愿已完成,奖励10000积分。”

  回到系统空间,阮柔怅然若失了会儿,方才提起精神头来。

  果然,她所猜不错,其实原主所求,不过就是过属于自己的日子,不必为了其他人再牺牲自己,她做的刚好符合原主的期待,正巧,韩嘉没了原主的助力奉献,两次失利后自暴自弃,都省得她再动手捣乱,任务完成得轻轻松松。

  伸展了个懒腰,不想被繁杂的思绪扰乱心神,阮柔很快再次接取了系统任务。

  “嘀,任务世界传输中,请完成阮卉的心愿。”

  熟悉的眩晕,阮柔立稳身子,发觉周围一圈都无人,快速闭上眼,接收原主的记忆。

  这一次的任务世界,是类似平行世界的七十年代末,原主名为阮卉,家在清河村,是村中阮家的长女,阮家是村中的老人家,阮父阮母都是老实性子,兼之只生了一双女儿,自觉挺不起腰杆子,故而在村里很是沉默寡言,几乎没什么存在感。

  一般爹妈老实过头,底下的孩子性子要么跟着怯懦到底,要么就是完全相反,原主就是后者,性子干脆利落,风风火火,做事都有自己的一套主意,且特别不听劝。

  乍一想是挺好,可有时候一旦路子走偏了,结局就不那么美好了。

  譬如此时,阮母因着常年的劳累过度,营养跟不上,昨日在地里干活时倒下了,送到村里赤脚大夫那,大夫诊断一番,说是严重的营养不良,以后不仅不能干重活累活,还得吃好的喝好的,休息好,否则有损寿数,指不定什么时候撑不住就去了。

  原主一听,吓得够呛,当即勒令阮母不准再下田干农活。

  阮母都已经躺在床上起不来身了,却还是没应,乡下人命贱,只要还活着,就得下地干活,否则,吃什么喝什么,粮食又不会从天上掉下来,更何况,家中还有两个女儿,靠阮父一个人,怕是饭都吃不起,更遑论吃好喝好,反正人总归是要死的,累死总比饿死好,死了还能给家里减轻负担呢。

  阮母想得开,原主这个尚年轻的女孩却想不开,她见家中条件实在困难,牙一咬、眼一闭,托媒人给自己介绍了个对象,愿意给高聘礼的那种。

  七十年代,清河村所在的整个榆关镇都并不富裕,于男婚女嫁上,聘礼彩礼都不高,有钱地界儿所说的三转一响,在榆关镇有一样都算是顶顶有面儿的了。

  可想而知,阮卉这个要求之下,媒人介绍的都会是什么样的人家,正经的鳏夫都算是好的了,多的是那种三四十没成婚的老光棍,龇着一口大黄牙,怎么看怎么恶心,哪怕于此时暗下决心的阮卉来说,都难以接受。

  最后挑来挑去,竟还真有了一户镇上的好人家,名孟伟,人长得高大英俊,相貌堂堂,还是国营厂的正式工,唯一的缺点,大概就是对方曾经有过一个妻子,不过听说那女方家成分不好,前几年被分配到北方大农场改造,为了不被牵连这才离了婚。

  婚是离了,可两人间感情还在,何况还有一双儿女在,孟伟本是没打算再结婚的,可他工作忙,下面两个孩子没人照顾,实在没办法,又有一堆媒人来介绍,实在没办法,只得找一个女人来照顾孩子。

  是的,照顾孩子,而不是照顾自己,孟伟心里存着人,除了名义上已经离婚的前妻,他不愿意承认任何人是自己的妻子,所以挑选的对象也就有些挑,城里那些憧憬爱情和美好生活、家境不错的娇娇女显然不愿意来做一个免费老妈子,来自乡下的阮卉就成了一个好选择。

  一方要钱,孟伟恰好不缺钱,一方要一个照顾孩子的保姆,阮卉也不介意当两个半大孩子的后妈,两人在媒人的介绍下,飞速定下婚事。

  阮卉的要求干脆直接,孟伟出了五百的聘礼钱,震惊了整个清水村,但孟伟却没说真话,或者说,他只说了一半,愿意结婚,却并不愿意与二婚妻子组成新的家庭,更没提自己早早结扎,根本不打算与真爱以外的人生育孩子。

  懵懂却直爽的阮卉,就那么进了成,成了孟家花五百买来伺候两个孩子的后妈。

  后妈不好当,尤其孟伟的两个孩子都有七八岁,正是人嫌狗憎的年纪,对阮卉这个后妈可谓深恶痛绝,每日里动不动就是戏耍捉弄,在孟伟跟前诉苦装委屈,搅和得两人感情一直不好,这也就罢了,还心安理得享受原主的照顾,开口就是嘲讽阮卉是古代卖身的奴才,伺候他们都是应该的。

  偏原主真因为当年那五百的聘礼自觉理亏,无论受了什么委屈都自己忍下,成婚几年没孩子,还以为自己身子够问题,跑了镇上医院,还在孟家婆婆的捣鼓下,喝了不知多少乌七八黑的所谓偏方土药,可惜始终没能有自己的孩子,期间,孟伟一直冷眼旁观,一句解释的话都不曾有过。

  更可惜的是,那五百阮家父母压根没舍得用,没两年,阮母就去了,走之前,还将那五百块还给了原主,让她好好照顾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