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竹里人家
思索一番,小算盘打得噼啪响,半晌,似恩赐般开口,“行吧,你先给她找个学校,学费我来出,工作的事你先找找。”
王英顿时松了一口气,过去伸手找人要钱、仰人鼻息的生活还在眼前,若是可以,谁不想自己挣钱自己花呢,等找到工作,有了工资,她也就有了在大城市生存的底气,即便将来跟孔华离婚,她也不惧了。
且说王英开始磕磕绊绊地找工作,从一开始连招聘app都不会用,到一点点熟悉、创建自己的简历,可惜的是,没有什么工作经验的她,根本没有人愿意找她,最后,在办理好女儿的入学手续后,王英试探性往一个号码上发了一条消息,她愿意从头开始,只要有希望。
于是,收到消息的阮柔有些惊讶,但还是很快给对方发了肯定的回复,让她明天就去工作室报道,刚好可以跟上新开班的课程,工作室的培训班,除去培训的讲师成本外,还会给学员发一些补贴,勉强够王英交差了。
王英看着对方发过来的消息,再三感谢,眼眶却渐渐红了,陌生的城市里,有一个无条件愿意帮助你的人,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啊。
若阮柔知道她的想法,定然会否认,也不算无条件吧,若能给孔华添点堵,那就再好不过了。
第二天,王英准时来到阮天工作室的地点,阮柔早就跟阮天说好了,阮天对此也没意见,无外乎多一个学生,不算大问题。
王英来到写字楼还有些稀奇,之前在小县城,她前夫是做生意的,就是在门面铺子里忙活,她总觉得写字楼是文化人待的,没想到自己也有踏进来的一天。
负责培训的员工跟王英详细聊了一下,得知她有简单的电脑基础,只是学历不高后,有些庆幸,好在老板还是有些靠谱的,否则,她也没信心能将人教好。
待双方正式签署了培训协议,王英坐在课堂最后面,只感觉一股心安,任何时候,学一门技术总是没错的。
得知对方正式入学,阮柔就不再关注,人生路只能自己走,她最多帮衬一把,此时的她没想到,日后的王英会给工作室一个大大的惊喜。
而此时的阮柔,正忙着去注册自己的公司,工商、税务、公安等等跑了个遍,总算拿到一张薄薄的营业执照以及一堆资料,望着租来的小小办公位,为了省钱,她选择的是市区的共享办公场所,优点是价格便宜,缺点嘛,自然就是人多且杂,一度让她无法安心坐下来处理工作。
好在如今就她一个人,阮柔决定接下来尽量在家里处理事务,若有对外联系之类的事,再来办公室。
公司的第一笔业务当然就是阮柔和阮天自己的钱,去年业绩超期,留下一笔供公司发展的资金后,三位股东进行了第一次分红,如今两人的腰包可丰厚得很。
第469章 两年时间匆匆而过。 时间带来的变化是巨大的。……
两年时间匆匆而过。
时间带来的变化是巨大的。
期间,阮柔的公司走上正轨,取得了专业的业务承接资格,如今承接的业务远不止阮天的资产,还有很多曾经结识的客户,如今在行业内也算小有名气,她自己的资产也在稳步提升,如今勉强称得上一个小富豪。
至于阮天,则不遑多让,几年时间过去,原先几十人的小公司如今已经成为几千人的专业动画与CG制作公司,当然,业务不仅是制作,旗下有好几款颇受欢迎的游戏以及动画电影,每年营收几个亿,当然,随着公司发展,当初独属于三人的股份,也扩散了开来,如今,阮天和阮柔的股份刚过一半,这是阮天的坚持,他不希望有一天,公司的管理权转移,于是,阮柔每年都能躺赢赚一大笔。
值得一提的是,阮天跟当年一起创业的陶秋走到了一起,两人长期在一起工作,又有着共同的爱好和理想,走到一起顺理成章,虽然结婚,但两人都坚持财产独立,生活在一个屋檐下,却秉承着AA的理念,只除了在唯一的小女儿身上花钱不作区分外。
当然,小姑娘出生后就小有身家的父母以及阮柔这个宠爱孩子的姑姑,可谓是生活在蜜糖里,从来没有缺钱的观念。
生活顺遂,事业顺利,阮柔这几年操的心不少,人却依旧精神饱满,尤其对比起孔华的惨状,就更让人舒心了。
说起孔华,也是让人一言难尽。
当年,阮柔特意逼着孔华选了一个工资不够还房贷的工作,一开始,孔华还能找点兼。职,凑上还房贷的钱,但人总是会累的,时日一久,孔华支撑不住,只能咬咬牙将房子卖了,选了一个更小的房子,差价勉强将借的贷款还清,工资也足够支撑房贷以及日常开销,然而,天有不测风云。
没两年,乡下的孔母打电话带来一个坏消息,孔父得了癌症,因为两人没有正经的工作,只靠着种田和外出打零工挣钱,没舍得花钱交保险,所以,如今所有的治病开销都得自己负责,好消息是,癌症初期,还能治,坏消息则是,癌症初期,治疗要花大价钱。
孔华自己尚且过得捉襟见肘,勉强存的十万全打回来,还外借了十几万,只是依旧不够。
孔父年纪还不大,如今六十不到的年纪,自然不想死,他想着自己早些年辛苦挣钱给儿子结婚买房,如今却落得一个在医院没钱治病的凄惨结局,忍不住悲从中来,对儿子的那点疼爱抵不过生命即将终结的恐慌,于是,强逼着孔华掏钱。
孔华哪里还借得到,就算能借,他也不想借,还了几年外债,他可是再清楚不过欠人钱的艰辛。
然而,孔父狠心起来,可不是好说话的,他愣是忍着疼痛,跟人四处打听,后来不知从哪里听来的消息,说是当年拿给孔华买房结婚的钱算是借与,可以追回,跟孔华几次三番要不到钱,干脆将孔华告上了法庭。
继上次离婚后,孔华再次站在法庭上,心情可谓复杂,怎么他就这么倒霉,人家结婚了离婚还能发笔大财,自己就还倒欠一屁。股债,人家爸妈操劳一辈子就是为了儿子好,结果自己的父母呢,都得了癌症还非要治,就是想逼死他,要是真爱他,怎么不学新闻上那些得了病的父母一样,干脆放弃治疗呢。
虽然孔华万般不甘愿,可结果显而易见,不说孝顺父母是本国的传统美德,就说这笔钱的归属,在孔父得病极需钱治疗的情况下,法院自然判决了孔华归还,且责令他必须尽好赡养的责任。
孔华哪里还能借来钱,法院再三追踪下险些被强制执行,迫于无奈下,孔华再次选择了卖房子。
幸运的是,房价上涨,这处房子一买一卖还挣了不少,可惜的是,因为孔父治病,这笔钱一大半都投入了医院,花钱不说,孔父孔母年纪大了,压根不懂医生们说的什么疗法疗程和特效药,又只有孔华这一个孩子,只能将人喊回来帮忙。
有法院先前的判决,孔华不敢不回,唯恐再被告个遗弃罪,但两个地方一来一回,难免耽误了工作,部门领导见他年纪大了,能力一般,还老是请假,二话不说把人辞退,只给了一小笔赔偿。
继没了房子后,又没了工作,孔华手拿着离职证明,一时间竟然不知道往哪里去。
倒是王英带着孩子选择在租了一个小一居室,勉强够母女俩居住,再加一个孔华就捉襟见肘了,孔华只得自己另租了一处房子跟人合租,但在一个月都没找到工作,钱却如流水一般花出去后,他终于动了回老家的心思,别的不说,起码村子里吃饭住宿不需要花钱。
孔华自己回想起来都觉得心酸,人家回村那叫衣锦还乡、荣归故里,结果自己就是灰溜溜地失败而归,他一向自视甚高,往常回来都以城里人自居,如今回来,反倒窝在家里不敢出门,唯恐跟人撞见被嘲笑讥讽。
回来住是省钱了,可孔母日常在医院照顾孔父,压根没时间照顾家里,结果就是孔华不仅得自己烧火做饭洗衣服,还得去田地种菜摘菜。
一朝从城里的高薪白领,变成地里种田的老农民,悬殊之大,是能让孔华崩溃的程度,人自己不舒坦,就想给其他人找点不舒坦,别人孔华冠不到,但自己的妻子王英他还是能插手一二的。
这些年,王英在阮天工作室的发展还算不错,除去头两年因为培训协议的原因,拿到手的薪资有限,后面工资倒是节节攀升,但她能赚也能花,不仅在自己身上舍得花钱,培养女儿上更是不遗余力,故而,其实身上存款有限,这也是孔华需要钱时只能自己想办法的原因。
当年王英靠着第二场婚姻,好不容易从封建落后的农村,来到先进的城市,虽然城市不见得比农村好,但离自己那群亲人肯定越远越好,王英跟孔华本就是半路夫妻,凑合过妻子的,如今一方落难,王英自然不愿意回来。
“我们离婚吧。”在孔华第三次劝说无效,破口大骂时,王英语气平淡道,仿佛说的只是一件早上喝粥这般的小事。
孔华一时愣住,虽然对王英不满意,对这段婚姻从头到尾都抱怨连连,但离婚他还是没想过的,无它,他要是离婚,再结婚那可就是三婚,说出去多难听啊。
“你要是不想回来,就以后再说吧,离婚的事就不要再提了。”
扔下一句话,孔华匆匆将电话挂断,满腔子话要劝的王英只得无奈放下手机,且再等等吧。
第470章 孔华与王英两人如何商量的,阮柔不得而知,但最后的结果,……
孔华与王英两人如何商量的,阮柔不得而知,但最后的结果,却是一年后两人离婚,自此桥归桥、路归路。
肉眼可见,离婚后的王英工作更加拼命了,原本还要留出时间照顾家里,如今女儿大半时间待在学校,不需要时时照看,王英选择将更多时间花在工作上,是工作室每天最早来、最晚走的一个,为此还得了一个称号,“拼命三郎”。
工作室的薪酬制度吸取了同行业的经验,制订得很是完善,除去每个月的基本工资外,还为超额工作量配置了绩效奖金,简单来说,就是多劳多得,王英的工资收入肉眼可见的节节攀高。
一日,晚上八点,阮柔来工作室找阮天商量些事情,顺带约了晚饭,就见漆黑的办公室,唯独一处亮着灯光,走近一细看,正是王英,全神贯注在眼前的电脑上做文件。
聊了几句,得知她的近况,母女俩人如今靠租房子住,也没什么存款,王英这么拼命加班为的就是能在叶城买一座属于自己的房子,面积不用大,六十平够两个人住就行。
对此,阮柔也没办法劝,只能多叮嘱几句要注意身体,别熬坏了身子。
王英欣然应允,但看样子并没有听进去,阮柔叹息一声,没再管。
如此努力拼搏了两年,王英总算攒够了首付,在离公司不远的地方买下一座小两居,如她所愿,六十平,有了窝,王英整个人才终于踏实下来,有空抬眼看看周围,而非一味沉浸在无尽的加班中。
至于孔华,在其回了老家后,两地相隔较远,没有熟悉的人打听,很长一段时间,阮柔都没有听说过对方的消息。
再听到,还是有一次跟王英聊天,才知道对方又回来叶城了。
在大城市待过的人,很多都难以再适应农村的环境,孔华显然就是其中一个。
听说孔父花了大价钱治疗,但到底没治好,癌症从初期发展到晚期,也就多熬了三五年时间,倒是将家里的余钱用了个七七八八,孔家穷得叮当响。
孔父走了,虽然把钱花光了,可于孔华来说,却也不全然是坏事,起码只剩下孔母一个,还真奈何不了他,于是,孔华马不停蹄地跑出来,这几年在老家的日子他可是过够了。
一开始,他就光窝在家里不想出门,时间短还好,时间长了,样样都要花钱,仅有的存款花光后,孔华实在受不了,只得自己去镇上找了个工作。
小地方的工作给的工资水平有限,孔华整整投了三个月的简历,面试了十来次,最后工资不过八千,连他在叶城的一半都不到。
所以,在孔父逝世后,孔华几乎是马不停蹄回了叶城,这座他熟悉的、有好感,曾经以为会是自己第二故乡的城市。
然而,城市的发展不以任何人为转移,几年的时间耽误,如今的孔华早已不是当年就业市场上的香饽饽,几乎四十岁的年纪一无所有,且不提年纪带来的经历、工作热情的消褪,程序员本就是一个需要不断学习进步的行业,孔华离开了不是三五个月,而是三五年,技术水平跟不上,精力跟不上,拿什么去跟庞大的年轻人竞争。
于是,更残酷的出现了。孔华发现,以自己如今的水平,在叶城能找到的工作不过也就一万出头,比老家略高一点,但叶城的消费水平远比老家要高,租房吃饭交友,最后每个月剩下来的钱甚至不如在老家。
想象与现实的巨大悬殊,给孔华带来的打击是巨大的,过去的几年间,全靠着以后还能回叶城的念想支撑,现实面前,孔华麻木地选择了接受。
这些阮柔也只是听听,知道对方过得不好,她也就放心了。
再次见面时一次极为巧合的环境,她跟公司的一个客户约饭,谈一些生意上的事,约在叶城一家星级酒店的包厢内,而孔华跟同事在隔壁饭店吃饭,进门的时候正巧撞上。
第一眼,阮柔其实没认出人来,毕竟多年未见,且孔华的模样变化不小,当年起码有一副好皮相,否则原主也看不上。而如今的孔华呢,好似面由心生,整个人都透露出一种人到中年一事无成的颓丧,跟在年轻的同事身后,低着头不说话,好像阴暗里滋生的老鼠。
倒是孔华一眼认出了对方来,那人跟当年几乎没什么变化,或者说,似乎更光彩夺目了点,钱权是女人最好的滋润剂,二十出头岁的年轻阮秦坚韧中带着稚嫩,尚有一丝单纯。三十岁的阮秦如今事业有成,混得风生水起,于是整个人更加容光焕发,眼神清明,能看透一切的双眼却不乏圆滑世故。
“阮秦。”他喃喃,声音可以压得很低,除了他自己,没有任何人听见。
但因着这股眼神,阮柔还是勉强认出了对方。
旁边的客户见她遇到了熟人,笑着问,“是认识的人,要不要过来一起?”
“不用了,不熟。”阮柔直接拒绝,她可没什么在失败的人面前炫耀的想法,如果有,那一定是因为资本还不够。
客户也就是一提,见状只是一笑,两人并排进了隔壁金碧辉煌的大饭店。
“孔华,快过来。”
走在前面同事已经在喊了,怔愣原地的孔华回神,默默跟上了队伍。
年轻人爱热闹,吃的是烧烤,孔华当年也喜欢来着,可惜随着年纪大了,口味倒是变得清淡,此刻吃着烧烤,却味同嚼蜡,根本品尝不出任何滋味。
阮秦她现在是什么样的呢,当年就已经很成功很有钱了,如今只会更优秀吧,比落魄的自己更成功、更辉煌。
想着想着,他又忍不住想起自己当年做的事来。
其实在很早很早的开始,在老家读书的孔华,还没有那么多的小心思,他是老师、家长、亲朋口中的好学生,所有人都说,他将来一定能考到大城市,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可真等从大学毕业,孔华却迷茫了,他如愿留在了大城市,但光明的未来在哪里呢。
工资是不低,一年三四十万,说出去人人都要夸的,但花销同样巨大,存不下来多少钱,也是这时,他从不太熟的一个大学同学那里得知了精神操控,如同沙漠里的人遇到绿洲,而后,他一点点试验,事实证明,他是个好学生,学得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将阮家姐弟俩耍得团团转。
但他还不太满足,他拥有的太少,想要的太多,总避免不了贪婪,贪婪到想要将一切牢牢握在手中,不是别人施舍般地给予,而是独属于自己的。
所以,他选择了拿走属于阮秦的所有,占为己有,于是,人就未免显得有些碍眼。
他一直很自信,筹谋得小心翼翼,不曾出过半点差错,然而,最重要的时刻,还是出了问题。
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呢,明明已经是笼子里被剪去翅膀的鸟,却还是挣扎着扑腾出鸟笼,他就那么眼睁睁看着半残的鸟重遇自由,一点点恢复自由,变回了原本那只鲜艳夺目的鸟儿,展翅高飞,越飞越高、越飞越远,直至蔚蓝的天空。
而他作为运筹帷幄的猎人,只能看着,最后,一无所有的成了他。
至今,他仍旧不知道自己到底是哪里露出了破绽和马脚,但那都不重要了,毕竟,失败就是他的结局。
烟雾缭绕间,孔华的嘴角绽开一个诡异的笑,但,什么又要被定义为失败呢,人还活着,就不算失败吧。
第471章 【阮秦,我回叶城了,我们见一面吧。】 收到这……
【阮秦,我回叶城了,我们见一面吧。】
收到这条消息的阮柔只觉得莫名其妙,她不觉得两人还有见面的必要,就算见了,也无话可说吧。
毫不迟疑地拒绝后,对面却并没有放弃,仍在不断劝说着。
原本只以为对方只是没事找事的阮柔,此刻也觉得有些不对劲了,事出反常必有妖,孔华准没安好心。
上一篇:社牛小男配的植物人亲娘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