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飞雁 第72章

作者:岩炎 标签: 宫廷侯爵 情有独钟 重生 甜文 日常 穿越重生

  在边关十年,打了数百场胜仗,收复了途州,先后调任途州、沂州和掖州刺史,每到一处,清理冗兵,布防作战……若不是他在上一场大战中伤重,借机让他回京休养,皇帝都不知道再将他往哪里调。

  以崔竞的履历与功劳,直接做个指挥使也无可指摘,皇帝是以他尚且年轻为由,压了一压,才叫他只当了个副职。

  上头虽还有个算是他长辈的老将军虞国公占了指挥使正职。

  但他们都心知肚明,等老国公退了,这指挥使一职必然是崔竞的。事实上,如今也只是差个形式而已。

  皇帝知晓崔竞忠心尽职,对他也很信任,可一旦他与静王有了这层联系,事情就又发生了改变。

  皇帝实在不能不警惕一些可能。

  他被静王顶撞后,一怒之下将静王降爵为郡王的旨意已经写好,如今还未发出去,只是因为,他还没想好,是否要借这次,让静王离京去封地。

  离得远了,他才能暂时安心。

  “昨日静王自请去封地,你说我该不该答应他?”皇帝忽然问李贵妃。

  李贵妃疑惑:“好端端的,静王为何想要去封地?”

  “许是看了颖王的下场,怕了。”皇帝有些意兴阑珊,自言自语道,“静王封地在宁州,虽降爵,我也不准备改他的封地。宁州离梁京有些远,却也是个富庶之地,不会委屈了他,只是他在京中待惯了,去那么远也不知他能不能习惯。”

  李贵妃哪能看不出来,他口中问该不该答应,实则心中已经有了决断,如今这般犹豫,可能是顾虑着朝中一些不好听的声音,怕人说他对侄子狠心,才处置了颖王又要发落静王。

  “既然是静王殿下自己求的,陛下成全了他也未尝不可,反正您一向疼爱他,他要什么您不给的。”李贵妃捏着他的肩说。

  “是啊。”皇帝说服了自己,“他想去封地看看,就随他吧,日后若想回来,再召他回来就是。”

  李贵妃捏着他的肩晃了晃:“陛下,你还没答应我刚才说的呢。”

  皇帝回神:“哦,你刚才说的什么?”

  “我实在好奇孟家那两位小娘子,想亲眼见一见,好不好?”李贵妃靠在他肩上笑问。

  “你要真想见,召她们来见就是。”皇帝随口答应。

第85章

  孟惜和从太清观回来,就准备去找祖父,得知他还未回家。

  便先转道去了妹妹的院子,看到她坐在院子里碾香料。

  “怎么又有一只小狗?”孟取善丢下手里的东西,嘬嘬两声,把姐姐怀里的小狗抱过来。

  “它叫金狮,和玉虎是姐妹,本来养在芳信那里,但他受伤了这几日不方便照顾金狮,我就把它暂时带回家和玉虎一起养。”

  “芳信”这个名字,她好像在太清观的时候听说过。孟取善问:“那就是静王?你们怎么样了?”

  孟惜和不太习惯和妹妹谈论自己的感情问题,只简单地说了两句,最后她犹豫了一下,低声说:“过半个月,会有旨意下来,封我为他的侧妃。这事你知道就好,不要在外面说起。”

  孟取善捏着小狗嘴巴,眨巴眼睛问:“姐姐能接受吗?”

  孟惜和道:“这是陛下的旨意,我和他都只能接受。”

  孟尚书晚间回府时,等待许久的孟惜和主动去了他的书房。

  作为一家之主,孟尚书的书房放了许多重要的东西,家里孙女都很少来。上一次孟惜和来这里,还是小时候,为了找躲起来的妹妹。

  那时她站在门口,看着屋内数不清的书籍和颜色暗沉的家具,总是觉得这里比家中任何地方都要威严,不敢随便踏进来。

  如今她神色自然地进门,对祖父说:“祖父,我有些事想告诉您。”

  “进来吧。”孟尚书在写一份奏疏,这份奏疏他写的很慢,时而停笔思索。

  见大孙女进来,他将奏疏合上放在一旁,准备听听她要说什么。

  “怎么突然来找我,是对自己的婚事还有什么想法?”

  “确实事关我的婚事,需要告知祖父知晓。”孟惜和道,“今日我去见了静王殿下,他告诉我,半个月后,宫中会下来旨意,封我为他的侧妃。”

  孟尚书老得垂下的眼皮都掀起来一瞬,但他到底是端住了,坐在那消化了片刻这个突然的消息。

  “难怪……”难怪之前从没交集的静王,在宫中见到他还特地和他打了招呼,在春台池时,也是主动帮忙说话,原来另眼相待背后还有这样一重内情。

  “你与静王早就相识?”孟尚书目光犀利问。

  “是。”孟惜和神色丝毫没有躲闪。

  可她先前还是林家妇。

  想起林渊那个突然的病和封爵的旨意,大孙女的突然和离,以及静王在宫中被罚的消息,孟尚书总算理清了这是怎么一回事。

  他眉头一时松一时紧:“难怪陛下要降静王的爵位。”

  孟惜和的神色微动,险些问出“怎么回事”。芳信被降爵的事,他没和她说,尽在说她封侧妃的事了,还说了些婚礼可能会很仓促,到时候要如何办之类有的没的。

  无关紧要的事一直说,真正要紧的不说,他是故意不说还是觉得不要紧给忘了?!

  心里憋着气,孟惜和暗骂芳信不靠谱,脸上还镇定着问:“这降爵的旨意是什么时候发的?”

  “我是先得到的消息,旨意恐怕要到明早才发。”孟尚书看着眼前的大孙女,不知该喜该愁。

  家里两个孙女的婚事,他都上了心,可惜两个人都是开始顺利,后头不顺。如今两人都有了看似更好的选择,但这对孟府来说又不一定是好事。

  他也迅速反应过来某种可能会让陛下猜忌的关系。心中当即做出了一个决定。

  这尚书之位他不能再坐下去,是时候该致仕了。

  他本来也快到致仕的年纪,只是家里晚辈青黄不接,没一个堪当大任,孙子孙女又都快要婚嫁,这才想着再等一等。

  如今事发突然,却是一个合适的致仕时机。

  “你与静王之事……罢了,既然此事宫中已有论断,也无需我再说些什么。”孟尚书长叹一声。

  只是这两日,他就感觉到朝中上下暗潮汹涌,静王的未来还未可知。谁能想到,小孙女躲过了颖王,大孙女却压在了静王身上。

  “孙女还有一事,想劝劝祖父。”孟惜和没有多说静王的事,转而说道,“便是我也知道如今局势不明,祖父在还好,若有一日祖父退了,我爹绝不是个能担起孟府的人。”

  “以他糊涂又软弱的性格,只会得罪人

  和坏事,祖父就算是想扶他也扶不起来。”

  孟尚书没有因为她这样说自己的父亲而出言责怪,其实他自己心里也很清楚大儿子是个什么样的。

  只是那到底是他第一个养大的儿子,前头一个没立起来,这个好不容易才养活,当初又恰是他在仕途最忙碌的时候,儿子在老家被父母养成那样,再接到身边来时,已经改不了了,而且他也没有太多时间倾注在他的身上。

  这些年来,他不知给这个儿子拉了多少关系,为他铺了多少路,才让他能安安稳稳当个国子监司业。可再想往上,就难了。

  方才,他还考虑着,是否要用自己的致仕,再为大儿子换个好前途。如今大孙女这不客气地一番话,直接就打碎了他的念头。

  “依我看,祖父还是早些想办法把三叔调回来,至少三叔不像父亲和二叔那样糊涂。”

  孟惜和已经快要不记得三叔的模样,他外任好几年,许久没回京,但她还记得三叔性格很好,对她们姐妹也很关切,正正经经科举考出来的聪明人,是家中和祖父最像的一个。

  “你父亲确实不堪大任,照你说的,我会看管他不要惹事,但调你三叔回京便罢了,现在不是个好时机。”

  大孙女嫁了静王,小孙女又定了崔指挥使,他们家现在已经够惹眼了,以后真有个万一,小儿子在外任职,也不至于被牵连。

  但若静王真有什么大造化,他不用说,大孙女也会提拔她三叔。

  孟惜和没有太多能和祖父说的,说完这些就要离开。

  孟尚书留了她一句,他说:“这次,静王应该是你自己选的,既然如此,未来不管如何,都不要怨人。祖父老了,已经帮不了你们了。”

  孟惜和默默对他福身行礼:“祖父多保重身体才好。”

  第二日早朝,皇帝要降静王为宁郡王的旨意一出,果然又引得朝野沸腾,更是为了宁郡王该不该去宁州封地的事吵得不可开交。

  哪怕是皇帝,这个时候也只能听着大臣们唾沫横飞,偶尔还有人引经据典隐晦地“劝诫”他几句。

  要是再有那脾气耿直的大臣,就差没指着他的鼻子骂他不顾念血肉亲情,连被流放的颖王都被拿出来说,要求他再从轻发落。

  朝中吵成一锅粥,闹不到孟府的后院。

  一连几日,孟惜和都过得很清静,身边侍女环绕,小狗绕膝。她每日在妹妹院子里坐坐,看她调香料配香丸,用来做香珠手串。

  期间只发生了一个小插曲。

  这一日雪柳过来向她回禀,她庄子上的庄头有事来府上求见。

  “可问了是什么事?”

  “与我们之前买下的黎姨娘有关。”雪柳说,“羽诺找到庄上,说愿意再花一百三十两把人赎去。”

  羽诺不知这几日经历了多少心理煎熬,最终做出了这个决定,竟然还找到了庄里去。

  “庄头禁不住她哀求,所以特地来请示娘子,要不要答应。”

  “……应了吧。”孟惜和连林渊现在都抛到脑后,更何况黎霜。

  既然她的侍女对她愧疚,想要照顾她,孟惜和也没有阻拦的想法。

  得了她的回答,庄头回去就把病恹恹还躺在床上的黎霜交给了羽诺。

  听说她当天就赶着一辆租来的驴车,带着黎霜去了昌州的方向。那里还有当初帮孟惜和做事,孟惜和许给她的一座小宅子。

  “远离梁京这是非之地,对她们来说或许更合适。”孟惜和得知这个消息,只说了这样一句。

  她数着日子,等着那份即将到来的旨意,可旨意没等来,先等到宫中李贵妃的召见。

  不仅是召见她,还有妹妹。

  要入宫前一日,有宫中女官特地来府里,教导她们入宫的礼仪,见到贵人要如何行礼,以及一些宫中规矩。

  若只是要见她一个人,孟惜和还没有那么紧张,可妹妹也要一同去,她就担心起来了。

  从前的静王,如今的宁郡王,突然来到孟府时,孟惜和还拉着孟取善滔滔不绝,叮嘱她入宫以后千万别乱说话,千万别乱跑。

第86章

  如今朝中还因为静王赵缙的事争论不休,这个传说中被陛下责罚正在养伤的王爷,竟然招呼都不打一声,就这么来了孟府。

  行为上一点不避嫌,衣着倒是低调,穿的一身朴素只带了个小厮,上门来时,孟府的门房瞧着他眼生,还以为他是什么穷书生,特地问了句有没有帖子。

  得知没有提前送来拜帖,门房将人请进门厅,说要去禀报一声,问起他的名讳来历。

  片刻后,门房把他往待客的厅堂请,恨不得脚下安个轮子,慌忙地跑到后面去禀告。

  今日恰好孟老尚书不在,家中只有孟熙和老二孟煦,孟熙在妻子高氏屋里逗弄自己的小儿子,嘴里发着牢骚,抱怨自己两个女儿不孝。

  孟煦更是大白天的在和几个闲散朋友喝酒,喝得面红耳赤。

上一篇:菟丝花女配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