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秋凌
要知道当时的于小姨在婆家地位最低,江老太要是发话让宋凤兰滚蛋,宋凤兰就得滚蛋。
他们宋家人不能忽略江老太,还是得有人过去看一看。
“好。”宋凤兰道,“说实在话,我对她的印象不深。住在一起的时候,她很少跟我说话,吃饭的时候,也没有说我什么。”
江老太不管宋凤兰是不是有吃肉,宋家给了足够多的钱,宋凤兰要吃肉,也不是不行。江老太认为他们家拿了钱,就不能做得太过分了,做得太过分,那就是没有把人情做好。江老太能在乱世活下来,那也是靠着智慧的,后面成为寡妇,她也能拉扯大的孩子,能让孩子混得好。
“大智若愚。”宋
母道。
“是。”宋凤兰点头,“老太太这两年住院的次数多。’
“你小姨说,怕是这一次要熬不住了。”宋母道,“你不要过去,不要过了病气,医院不是一个好地方,也不用让梓航过去。等后面……你们再过去。”
“妈……”宋凤兰看向宋母,宋母就不怕过了病气吗?
“我没事。”宋母道,“我们到了这个岁数,坦然一点。放心吧,我过去看看。”
清早,宋母让人炖了汤,她又包了一个红包。等到了医院,宋母就把红包塞到了江老太的手里。
江老太现在还能说说话,头脑还很清醒。
“你们家给了不少钱了。”江老太道,于小姨嫁入江家的时候,宋母给了不少,后面,宋家还有帮衬于小姨一家。
“这都是身外之物。”宋母道,“老太太,您感觉如何?”
“老了,不中用了。”江老太道,“我想吃菠萝,让你妹妹去买了。”
“想吃就吃。”宋母道,“还想吃什么,尽管说,我们都能去买。”
“我这一把老骨头,也吃了不少好吃的东西。”江老太道,“我小时候,那才是艰苦,都没有多少好吃的东西。吃草根,吃树皮,哪里有这么好的日子过,活够了,活够了。”
江雨菲来的时候,宋母还在。
“雨菲。”江老太朝着江雨菲招招手。
“奶奶。”江雨菲看向江老太,又看了一眼宋母,“姨母。”
“你大嫂在这边。”江老太从枕头底下拿了一个银镯子,她太了解这个孙女在想什么,“奶奶没有别的东西给你,就是这一只银镯子,给你留一个念想。”
江雨菲接过了银镯子,这个银镯子有点分量,就这样了?
江老太没有再说给江雨菲别的东西,江雨菲也不好说别的东西。
江大嫂没有不高兴,一只银镯子,虽然这一只银镯子比较粗一点,但是那是江老太自己说的。江大嫂没有想着在这个时候说不中听的话,江老太都那样了。
胖嫂和张成海夫妻整理了屋子,他们就准备坐车回去南城,没有继续待下去。他们回去之前,还去看了一下张小虎,跟张小虎道别。
在胖嫂夫妻回去的前一天晚上,宋凤兰倒是没有给他们整理旧衣服。张文和张小虎都已经长大了,他们不需要旧衣服。
“以后,还是能打电话过来的。”宋凤兰道,“你们也不用怕张小虎那边出事情,他那么懂事,不会有事的。要是有事情,你们可以打电话给我们。一点小事情还是能解决的。”
只要不是违法犯法的事情,一些简单的事情都好处理。
胖嫂明白宋凤兰的意思,“我们家小虎都麻烦你那么多了。”
“还好。”宋凤兰道,“你们回去的时候注意一点,我明天没空去送你们,到了南城打个电话。”
“好。”胖嫂点头,她拉着宋凤兰的手,有些舍不得。
胖嫂的手比较粗糙,宋凤兰在实验室里都还好,手上没有那么多茧子。胖嫂经常要做一些重活,她煮烧仙草的时候,都不用别人帮忙,她自己就能把事情做好。
在胖嫂和张成海踏上火车的这一天,江老太没了。
江家人早早就把江老太火化了,宋凤兰等人去参加了江老太的葬礼。
江雨菲被于小姨劈头盖脸地骂了好几句,原来是江雨菲拿了银镯子之后,别人跟她说银手镯应该是以前的老工匠做的,说现在比较少这样的了。江雨菲在想着江老太的另外一只银镯子在哪里,人家都说了,这样的银镯子要是有一对,那就老值钱了。
在别人伤心的时候,江雨菲去江老太的房间里,美其名曰说要把老太太的衣服收拾出来烧掉。实际上,江雨菲就是在寻找另外一只银镯子。
于小姨还能不明白江雨菲的那点小心思吗?
“人心不足蛇吞象。”于小姨道,“就知道对家里人耍手段。”
“奶奶给了我银镯子,这镯子就是我的。”江雨菲道,“这镯子,应该是一对的。”
宋凤兰听到了江雨菲的声音,她没有凑过去。反正宋凤兰没有拿江老太的东西,她听听就是了。
“这个镯子,就只有一只。”于小姨道,“另外一只在你外嫁的姑姑手里,你姑姑没有在首都,你不知道而已。我看你不只是想要搜镯子,你还想看看你奶奶是不是藏了钱。说,你是不是手里不够钱花了?是不是欠债了?”
“手里的钱确实不大够花,但绝对不是欠债了。”江雨菲道,“您当我是二嫂,手里没有钱,就跑去借高利贷吗?”
江雨菲的声音不小,江二嫂都听到了。
江二嫂深呼吸,她确实借过高利贷,这是她的问题。江二嫂不希望别人总是说这一件事情,偏偏江雨菲还在那边说。
这一天,家里来了这么多亲戚,江二嫂还要招待亲戚,她不好去跟江雨菲闹。江雨菲压根就不怕得罪她的嫂子,她对她的两个嫂子的态度一向都不好。
好在到了最后,江老太的丧事算是平安办下来。江老太的年纪很大了,也算是喜丧。
上面没了江老太,江家辈分最高的人就变成于小姨夫妻。
当秦母得知宋家人在江老太生病的时候送了红包,他们还参加了江老太的丧礼,这让秦母很不高兴。秦母在家里又是骂骂咧咧的,她当着护工的面,当着秦立安的面,当着秦家那些人的面,她说了一句又一句。
“那是她小姨的婆婆,又不是她的婆婆。”
“他们平时就没有少送东西过去,一次次送。”
“让他们一个月给八十,太便宜他们了,我就该让他们给一百块。”
……
家里的那些人都任由秦母说,没有人去搭理她。秦母说累了,就要喝水,喝一口,马上又吐了。
“怎么这么酸?”秦母道。
“柠檬水。”尤芸道,“就是酸的。”
“这么酸的,是人喝的吗?重新倒过。”秦母道,“都不知道给我弄点西瓜汁。”
“这个季节,不适合吃西瓜。”尤芸道,“您不是也说了吗?立秋之后,不吃西瓜。有柠檬水喝就不错了,还给您加了蜂蜜的。”
“哪里有蜂蜜了?”秦母道,“我都没有尝出来。”
“加了。”尤芸道,“是您的嘴巴有毛病。”
尤芸确实加了蜂蜜,只是加了很少很少的蜂蜜,她没有加特别多的蜂蜜,就是不想让秦母多吃甜的。秦母那么能折腾,就应该让秦母吃一些酸的。
“柠檬很贵的。”尤芸又道,“吃点酸的,有助于消化。您总是坐在轮椅上,都没有运动,不好消化。”
尤芸是故意的,秦母以为她是老佛爷吗?秦母真以为别人没有手段对付她吗?
“你……”秦母没有想到尤芸会这么说。
“她说的没错。”秦父道。
“蜂蜜加的是少点。”尤芸道,“医生说妈这样坐着,再多吃糖的话,容易糖尿病。为了防止妈的身体不好,还是别吃太多糖。”
尤芸不怕别人觉得柠檬水有问题,她没有往里面多倒一些醋,那已经非常不错了。秦母不只是折腾护工,还折腾家里人,尤芸看向秦母身边的秦立安,秦母以后多半是站在秦立安那边。
既然注定她们婆媳两个人不可能好,那么尤芸又何必惯着秦母呢。
不只是在柠檬水这一方面,还有在其他方面。
秦母不喜欢吃什么样的饭菜,尤芸就做什么样的饭菜。秦母不高兴,尤芸就搬出医生,说他们都是为了秦母好。别人还都说尤芸对婆婆不错,婆婆那么闹,尤芸都能忍着。
别人在后面说尤芸和秦大哥挑唆秦母去找秦一舟要钱,说秦大哥离婚了,之前立的字据就不作数了,说秦大哥以前要给秦父秦母养老的,现在又要秦一舟出钱。
尤芸听见别人说,她就会解释。
“不是我们让她过去的,是她自己非得过去的。”
“你们也是知道的,我婆婆一向不喜欢弟妹,只要能为难弟妹的事情,她就非常愿意去做,迫不及待要去做的。”
“她下半身瘫痪之后,这脾气就更不好了,我们这些人都不知道被她骂了多少次,没有用的,一点用处都没有。”
“你们不要听她说的话,她现在偏执了。”
“我们也是很不好意思的,我结婚的时候,也说我承认那些字据的。”
……
尤芸没有想着让秦大哥悄悄地把钱给秦一舟,她认为秦一舟给钱了,是秦母收着的,又不是秦大哥收着。自家这么多张嘴,上上下下都要花钱,不是他们强迫秦一舟给钱,那他们就不应该给钱给秦一舟。
要说宋凤兰的名声有多不好,那倒是没有,倒是秦母和尤芸的名声差了很多。
秦母原本的名声都差,很多人都知道她是一个恶婆婆。
尤芸呢,是因为秦母逼迫秦一舟给钱了,所以别人就觉得尤芸一定有在背后使劲儿。他们还觉得尤芸表面一套,背后一套,尤芸就是舍不得出那些钱,她就是要让秦一舟夫妻出钱。
“……”这让尤芸非常无奈,都是秦母造的孽,凭什么自己要承担。
这也就导致尤芸对秦母的看法越来越多,尤芸本身就不喜欢秦母,现在更加剧了厌恶。
宋凤兰可不知道秦家的这些事情,别人没有说出来,宋凤兰也没有去打听。
胖嫂夫妻回到了南城,宋凤兰知道他们平安顺利地回到南城,也就安心了。
冒名顶替上大学的事情在南城闹开了,部队的人也施压了。要知道那是烈士的女儿,那些人怎么敢冒名顶替烈士的女儿上大学。
是不是非得要人家烈士的女儿上公安学校才行,这样才不会被顶替?他们就不能有别的选择了吗?
这一件事情还上了报纸,中央那边直接下的命令要调查清楚,教育局里有人被牵扯出来,还有派出所做**的,一条龙的产业链。不只是这一个烈士女儿被冒名顶替,还有其他人被冒名顶替,有的人已经从学校毕业,有的人还没有从学校毕业。
要是差一年两年,还好去学校重新学习过,要是人家直接毕业了,别人都不好过去再上学过。
事情的影响非常严重,高秀秀听到那些话,她都有些怕。
“你们派出所是不是有人被抓了?”高秀秀听到外面的流言了,她都有点不敢出去,又怕不出去就打听不到消息,“你有没有事情?”
“我要是有事情,我还能坐在这边吗?”方旭东道,“我又不是管理户籍的,没有插手这些事情。”
方旭东要是知道这些事情的话,他一定不可能让他们那么做,他一定会早早举报。方旭东得知这一件事情的时候,他也十分诧异。那个烈士女儿,方旭东是知道的,他还曾经过去看过她们母女。
也是,人家要是告诉方旭东,方旭东也无法替人解决问题,他让人去打听,打听的结果多半是那个女孩没有被录取。
“没插手就好,这事情不能插手的,那不是害人吗?”高秀秀自认为自己嘴巴有时候不大好,会说别人的不是,但是冒名顶替上大学,那是犯法的。高秀秀不可能让方旭东去做这样的事情,就算别人给的钱再多,都不能做,“那些人怎么敢这么做呢?”
“他们基本都是挑外省的学校,或者是距离本人家比较远的学校。还有的是挑那些乡下偏远地区的人,好下手。”方旭东道,“那些人的分数还不是特别高的,高分数的,风险大。”
有的人花了不少钱,被查出来,还没有毕业的被清退回来,他们喊着冤枉,他们怎么可能是冤枉的,他们都毁了别人的一辈子。
这一件事情登上了报纸,也登上了电视。
“现在想想都有些后怕。”方旭东手心还在出汗,“我跟一些人是认识的,我被找去谈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