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子无为 第118章

作者:参果宝 标签: 平步青云 爽文 科举 朝堂之上 成长 穿越重生

  “全部读出来实在浪费时间,还请首辅大人抽查一番。”

  沈江霖不这样说,杨允功也准备这样做,从头到尾去复述不现实,大家没有这个时间听完,但是只要抽查一二,就能知道刚刚沈江霖有没有说谎了。

  小子还是太嫩了,公然说大话,等会儿看他还能不能维持住这种表面的镇定。

  杨允功这辈子见了太多形形色色的人,有些人平日里大义凌然,但是实际上蝇营狗苟;有些人看着廉洁爱民,私下里大贪特贪;有些武将在朝堂上说话强硬果断,可真的到了战场上,贪生怕死、吓得涕泗横流的都有。

  等到见真章的时候,不知道这个沈江霖又是怎样一种表现呢?

  实在是让杨允功都生出了几分好奇。

  杨首辅一派的人,俱都兴致盎然地洗耳倾听接下来的这段对话。

  杨允功从一开始的石丛文发话说起,见沈江霖复述的都对,杨允功也不以为然,这才刚刚开始,杨允功马上又跳到朝会尾声的时候一个武将的发言,见那个武将听完后频频点头,杨允功又将时间节点往前移,继续问卓清等人的一些发言,可是沈江霖居然连磕绊都没一声,翻着书册,继续朗声回答着杨允功的提问。

  杨允功不信邪,不断跳着时间节点,问着沈江霖当时当刻发生了什么,什么人说了什么话,本意是想为难住沈江霖,可是沈江霖不紧不慢地继续作答,声音清越明朗,整个“太和殿”内都是沈江霖的声音,依旧没有一丝错漏之处。

  沈江霖站在群臣的正前方回答杨允功的问题,只有周承翊坐在高台上看的清沈江霖的一举一动。

  一开始的时候,他看沈江霖在念起居注上的记录,还以为这些正好沈江霖记录了下来,所以都能答对,可是等到沈江霖随意地翻过一页后,继续“念”着起居注上的记录时,周承翊的面色就微微有些古怪了。

  这一页上根本没有字。

  因为距离有些远,起居注上具体写了什么,周承翊是看不清的,但是有字还是没字,在周承翊的角度还是一目了然的,见沈江霖“念”的顺畅,且翻页翻的从容不迫,似乎这些空白的页面上真的记载了什么似的,而卓清和石丛文的面色越来越难看的时候,周承翊心中大快!

  心里头的憋屈顿时一扫而空,从担忧沈江霖被拉下马,到和底下群臣一同看好戏,甚至原本坐地笔直的身体都往龙椅后面靠了靠,心情顿时放松了下来。

  沈江霖与杨允功的对话整整持续了半个时辰,在这半个时辰内,沈江霖连一丝停顿都没有,甚至于他的复述不仅仅是当时当刻那个人说了什么,还将那个人的面部表情、动作神态都描述了出来,实在是让人不得不叹服。

  杨允功知道自己再问下去,出丑的就是自己了,便干脆利落地收住了问话,直接对周承翊行礼道:“起居郎之能,无可指摘,恭喜陛下得一英才。”

  周承翊朗声一笑,环视整场道:“既然杨首辅也无疑问了,众位爱卿还有疑虑没有?”

  石丛文心里像是吞了一只苍蝇那般难受,可是此刻也只能同群臣一起跪下恭送皇帝。

  连首辅大人都败下阵来了,谁还敢说自己有疑虑?

  今日的大朝会持续的时间前所未有的长,当周承翊宣布退朝的时候,所有人都顾不上再像往常一样,互相联络感情、互通有无寒暄几句,而是个个神色匆匆地往宫外走,若不是个个穿着官服,头戴官帽,气势不俗,旁人或许都以为后面有狗在撵他们了。

  实在不快点走不行了,大部分都是上了年纪的男人了,哪怕早上起来没有喝过水,此刻也是憋不住了,为防人前丢大丑,只能快步走。

  沈江霖比他们要幸运许多,他还要留在宫中当值,自然直接可以在宫中如厕。

  内阁是权力的中心,自然不会偏远,内阁的办公房就在“文华殿”后的“文渊阁”内,杨允功到了“文渊阁”,立即去解了手,又有随侍的人早就将热在小炉上的饭菜端了上来,一荤两素一碗汤,杨允功吃的简单,但是在群臣之中,能这么快就吃上热汤热饭,杨首辅也算是独一份的了。

  杨允功年纪上去了,胃口就不太好,但是今日实在是饿极,连用了两碗栗米饭才停筷。

  停筷之后,又有人端来铜盆和热茶让杨允功净手漱口,等到这一通忙活完,杨允功才感觉到人又活过来了一些。

  呷了一口茶,杨允功闭目沉思了一会儿,让人将张梦渊喊了过来。

  张梦渊同样也是内阁辅臣,同时官拜正二品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

  张梦渊可以说是杨允功一手提拔上来的人,不仅仅是杨允功的同乡,还是杨允功当年做主考官的时候考中的进士,这些年来,张梦渊一向以杨允功为马首,私下里以恩师相称,自从被杨允功提拔进了内阁后,更是成为了杨允功的左膀右臂。

  内阁之中一共五位成员,张梦渊作为杨允功的铁杆,自然会让杨允功在内阁的话语权进一步地提升,无人敢轻易触怒了他。

  张梦渊一收到传唤就立马走了过来,见杨允功的茶盏已空,连忙给他续了一杯茶,等到杨允功喊他坐了,张梦渊才从善如流地在杨允功对面坐下。

  这间是杨允功的小办公房,此刻四下无人,只有他们两个,张梦渊便恭敬道:“恩师叫学生过来,是不是要说沈江霖的事?”

  杨允功冷笑了一声,目光更是带了一丝冷意看向张梦渊:“当时调查沈江霖之事,我是交给你去做的。”

  杨允功就这一句话,但是已经让张梦渊听了之后,冷汗直冒。

  “文渊阁”本身就是一个不大的房间,另外四位阁臣都在一个地方办公,只有首辅大人有特殊优待,另外隔了一个单间出来供他休息吃饭。

  这间房间不足十平,里头只摆了一张书案四把圈椅以及一张卧榻,狭小的空间里点上炭盆,里头明明温热的很,但是张梦渊却没有感受到一丝热意,他心惊胆战,没想到杨首辅将今日没达成目的之过怪罪在他的身上。

  作为阁老之身,又是正二品的礼部尚书,张梦渊虽然在杨允功面前诚惶诚恐,可是在外人面前却是一向端庄持重,刚刚他在朝会之上并没有出列发言,原本张梦渊还以为杨允功要怪罪他这个,他都已经打好了腹稿,没想到竟然直接怪罪他没有做好沈江霖的背景调查。

  可是他早就派人将沈江霖里里外外都查了一遍,沈江霖在京城里不是查无此人的情况,相反,他名气不算小,但都是关于沈江霖六元及第之名的赞赏,另外荣安侯府里,前荣安侯沈锐就是个懒货,在朝堂上什么建树都没有,思来想去只能以渎职之罪来攻讦他。

  新的荣安侯沈江云更是一个低阶小官而已,刚刚当官没几年,一清二白,至于沈江霖本人,入官场才一年,随便怎么查,都那么几件事,否则他又何必深挖什么荣安侯府买地的事情?

  但凡还能查到什么把柄,他不会以此来上奏么?

  看到张梦渊还一副百思不得其解的样子,杨允功的双眉紧紧皱起,打理精细的胡须因为烦躁,捋的时候有几丝乱了。

  杨允功虽然如今面皮松了,但是双眼深邃、鼻梁高挺,想来年轻的时候也是一副好相貌,如今年纪大了,更添威严,红色官袍加身,胸口的补子上仙鹤展翅高飞,腰间青玉革带,脚上黑色皂靴,统御百官多年,文臣领袖人物,他的怒气,有时候比皇帝发怒,都更让下面的人心惊胆战。

  张梦渊小心翼翼地问道:“恩师,难道您认为沈江霖有不妥之处?”

第118章

  杨允功用张梦渊, 就是因为张梦渊在朝堂之中没有根基,但是做人灵泛,长袖善舞, 同时能力也是不俗的,基本上他交代给张梦渊的事情, 张梦渊都能妥当地完成,同时又不缺乏忠心,好几次在他危难之际, 张梦渊毫不犹豫地站出来力挺他, 可以说他们之间的情谊是经过多次考验的,才能让杨允功对他看重至此。

  否则, 杨允功一国首辅,想要追随他的人何止千万, 哪里会看的上寒门出身的张梦渊?

  就是因为这个世上, 又有忠心又有才干的人太少,所以张梦渊才冒了头。

  大部分的人,若有了几分才干,就开始目中无人, 恨不得眼睛长到头上去, 自认为老子天下第一, 哪怕暂时听话, 日后有了点权力后, 还是会翘尾巴自立门户、不听指令;也有些人是忠厚老实的,本本分分做事, 但是他的能力就在这里,虽然忠心耿耿,但是思考的太少, 用起来的时候就格外不趁手,稍不留意还可能坏事。

  而张梦渊就是属于刚刚好的那种人。

  当然,这种情况也是因为杨允功的几个子侄辈里没有特别优秀的人才,若是杨家家族里就有,自然是先要扒拉自家人,可就是因为要么是烂泥扶不上墙,要么才干平庸只能在不起眼的官位上任职,哪怕心里再想提携他们,也要头脑冷静,硬将他们推到台前显眼处,只会引人注目、受人于柄。

  这是杨允功这么多年来的心病。

  他自己不说比肩历代名臣,但以后的大周史记上总会留下他的痕迹,奈何杨家一族之中却是后继无人之像,尤其是被他曾经寄于希望的第三子杨仁和,明明是块读书人的材料,十六岁的时候就中了解元,那个时候杨允功正是往上爬的阶段,官运亨通之余,幼子又时常被人夸赞有他当年的风采,真正是春风得意的时候,以为自己算是后继有人了。

  谁能知道后来幼子就逐渐荒唐了起来,和一个同窗不清不楚,被他关在家里读书后,更是每日发了疯一般挣扎地披头散发不顾仪表也要跑出去找那同窗,气的杨允功将他抓起来就一顿好打。

  从此以后,杨仁和就一蹶不振了起来,书也不读了,科举也不考了,成日里就在家里写一些酸诗、酗酒度日,杨允功的妻子看不下去,求杨允功成全了幼子和那人。

  但是杨允功正是官场上的关键时刻,他怎么会允许自己的家人成为他身上的污点?让他的政敌找到地方来攻讦他?

  杨允功也是个狠人,他二话不说给他杨仁和聘下了一个良家女子方氏,压着杨仁和拜堂成亲,一杯春酒下肚,关着门让他们行了周公之礼,见一次不见效,后来又和杨仁和做下了约定,才让他的妻子方氏怀了孕。

  方氏怀孕之后,杨仁和被杨允功派人送回了湖广老家,方氏则是被留了下来悉心照料,等到孩子生下来后,幸而一举得男,让杨允功松了口气。

  等那孩子到了三岁开始,就跟在杨允功身边读书,杨允功想着自己年轻的时候只想着功名利禄,没有仔细培养好孩子,大儿子二儿子是愚钝不开窍的,生下来的孩子也资质平平,但是三儿子既然比他还有聪明像,没道理他的孩子培养不出来。

  这么多年过去了,这个孩子如今也已经长大成人,让杨允功欣慰的是,自己这么多年的心血没有白花,前几年杨志远就中了进士,后来在杨允功的运作下,成了七品中书舍人。

  中书舍人属于中书科,中书科隶属于内阁,等于是内阁的辅助部门,专门帮助内阁阁老书写制诏和银册铁券,或是整理奏折等。

  这个中书舍人的官位是微妙的,若是无人提携,那不过就是做一些典史的活而已,无甚权力,若是有人提携,那便是青云直上,日后若有造化,直入内阁也未尝不可能。

  杨允功一直没让杨志远冒头,他为的就是想让杨志远以一个全新的面孔出现在新帝面前。

  杨允功早就想过了,他是永嘉帝一手提拔上来的,身上已经深深地烙印下了永嘉帝的印子,所谓一朝一天子一朝臣,这不是一句玩笑话,新帝如今刚刚继位,还有用得着他的地方,往后必然是要培养自己的班底的,这是毋庸置疑的事情。

  再说了,他已经纵横官场数十年了,先帝走在了他前面,但是他又有多少年可以活呢?

  就算活的够久,但是到时候眼也花了、耳朵也聋了,谁还会继续重用他?

  哪怕杨允功再不想承认,他也不得不面对,权倾朝野的人也是会逐渐走向衰老和消亡的。

  永嘉帝的逝世,更让他深刻地意识到了这个事实。

  所以,当杨志远考中进士后,杨允功先是让他在翰林院默默无闻干着,过了三年又调入中书科,继续熬着资历,从不冒头也不张扬,低调的都快让人忘了,他是当朝首辅之孙。

  杨允功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等到他快要退下的时候,就是他孙子扬名立万的起点了。

  杨允功为了给杨志远铺路,方方面面都考虑到了,甚至当永嘉帝驾崩之后,杨允功一方面感叹可能属于他的时代也要随着永嘉帝的驾崩而过去了,但是另一方面杨允功又看到了杨志远的机会要到了。

  这个机会的起点就是新帝身边的起居郎一职。

  还有什么官职,能和日日伴驾的起居郎相提并论?说难听一点,除了几个新帝身边的心腹公公,再无人有这样的机会。

  起居郎这个官职已经被杨允功视为囊中之物了,可如今横空出来一个沈江霖,将杨首辅筹谋多时的果子直接摘了去,且在杨允功已经想尽办法去“拨乱反正”的时候,依旧没有阻止成功,这又让首辅大人情何以堪?

  终究还是轻敌了!

  在张梦渊提出沈江霖是否有问题的时候,杨允功心底默默叹了一声——张梦渊一切都好,就是在政治敏感性上依旧差了一些。

  张梦渊追求的是真凭实据,可是很多时候,朝堂之上的许多弯弯绕绕,并非一定要真凭实据才能下决断,等到找到真凭实据的时候,一切说不定都已经尘埃落定了,哪里还有机会先发制人?

  但也正是因为张梦渊的这种缺陷,才让他至今在自己面前小心翼翼、不敢造次。

  世事难两全啊!

  “今日站在我们对立面的人,都是为了沈江霖不惜得罪老夫的,难道你以为他们看不懂你们如此大动干戈的目的是什么?”

  千方百计地要把沈江霖拉下马,自然是有其他人迫切地要这个位置,虽然杨允功在朝堂上只说了几句“公道话”,驱使的马前卒也不是他的嫡系,但是杨允功想到了沈江霖当时那个笑容,如今再联系前因后果,他不信对方对自己的目的是一无所知的。

  张梦渊砸了砸嘴,有些不确定道:“恩师,这些人确实与沈江霖都有些千丝万缕的关系,他们要站出来为沈江霖说话,倒本也在我们的预料之中。”

  张梦渊不觉得自己有错。

  杨允功笑了,这个笑带了三分无奈,七分笃定:“那你以为像冯会龙、秦之况和谢识玄之流,真的会因为那点和沈江霖的关系,而在朝堂上如此力挺他吗?像他们这些人,莫说只是同僚、上峰和岳丈了,便是亲父子又如何?“太和殿”是什么地方?该不说话的时候,一句话他们都不会说。”

  张梦渊沉默了。

  这几个人不是朝堂上的无名之辈,都代表了一方势力,尤其是谢识玄和冯会龙,平日里谨言慎行,嘴巴比蚌壳还难撬开。

  所以反过来说,沈江霖绝对有值得他们去维护的价值,才会站出来为沈江霖说话。

  那么他的价值又究竟是什么?就因为他六元及第?就因为他聪慧过人?

  这样的人虽说少见,但是在人才竞争异常激烈的中枢朝堂之上,也并非没有。

  杨允功见张梦渊陷入了死胡同里,再次拉了他一把:“想一想秦之况当时提出提高中低阶官员俸禄一事,想一想冯会龙在两淮盐官贪污案中的表现,再想一想谢识微判罚之轻。”

  杨允功说话向来沉稳有度,不疾不徐,因为办公房地方狭小,两个人面对面而坐,杨允功的声音不大,但是听在张梦渊耳朵里,却如同洪钟大吕,震耳欲聋。

  事情太过令人难以想象,张梦渊面上露出了震惊的神色,他根本不信沈江霖有这样的能力,秦之况和谢识微的事情,还可以让人理解一二,两淮贪腐案甚至是揪出元朗谋逆一事也有沈江霖的手笔?

  这如何可能呢!

  沈江霖的根基在京城,出了京城谁认得他?他才多少岁数?赤手空拳到两淮,他使唤的动谁?

  这种推测太过匪夷所思了,就是沈江霖亲口和他说,他都绝不会相信。

  可是,恩师面上的表情,并不像是在说笑。

  杨允功最后意味深长说了一句话:“若非沈江霖有这样的本事,他不会有这么多的维护者。”

  “梦泽,你要记住,别人如何对他,不仅仅取决于他的价值,还取决于他能带给他人多少利益。只要利益足够多,那么旁人为他上刀山、下火海,也是心甘情愿的。”

  张梦渊,字梦泽,他原本字恒长,这个字还是张梦渊投效杨允功后,请求杨允功为他重新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