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参果宝
唐满“切”了一声,一点没信:“六姐,看上就看上呗,这有啥的?你长得这么好看,又这么聪明,说不定让解元郎见了你,就喜欢上了呢?”
年少方知慕艾,倪六姐是十里八乡有名的小美人儿,这两年来他们家说媒的都快将他们家的门槛踏破了,也就是倪六姐的爹娘舍不得她,想要多留几年,才没一下子答应下来。
只是倪六姐也没想到,只是见一眼那位沈公子,自己一颗芳心就落下了,哪怕就是多看他一眼也是好的。
唐满的话,没有让倪六姐感觉到安慰,她没有唐满这么天真,她爹这两年在外走商,没少和她说外头的事情,像沈解元这样的少年举人,外头有的是名门闺秀想要嫁,更何况他还能拜唐老相公为师,说不定家庭门第也是极高的。
“莫说门第品貌了,沈解元可是解元出身,读那么多书,写的字那么好看,我是一个字都认不得的人,哪里能想这些?”倪六姐越想越丧气,声音越来越低落。
她除了自己的名字,其他字都不认得,以前从不觉得有什么,今日却觉得十分的配不上别人。
恐怕沈解元说的话,自己都不一定能听得明白吧。
唐满却道:“那你就去学认字嘛!往日里我叫你学,你还说女孩儿家的不用学这些,明日你上我家来,我学了有好几百个字了,都教给你!”
倪六姐眉头终于松开了,好似这样就离沈解元更近一点:“好!明日我就上你家来,你教我。”
两个小姐妹说说笑笑地往家去了,沈江霖可不知道这些,他练完了一个时辰的字,将习字的宣纸收纳起来,然后从架子上拿出一个纸包,又从后罩房库房里搬出五个大大小小的花盆,弄了土填进去,然后把纸包里的种子撒了进去。
钟氏看沈江霖一个人弄的吃力,帮着一起挑了水来浇,一边浇水一边问:“霖哥儿,你这里面种的是什么花?”
种在花盆里,总归是花了,钟氏是见过唐公望种花的,想着文人是不是都爱弄这个。
要她说,种花种它作什么?又不当吃又不当喝的,想看花,种两棵梨树,梨花一开,多好看,开了花就能结果,到时候还能吃上大水梨,多好!
沈江霖等到把水浇完,这才直起了身子,有些不好意思地摇了摇头:“师娘,我也不晓得,过年前赶集的时候,从一个小摊子上买的,里头的种子各色各样的,说是海上来的,我撒进去种种看,不知道能种出点什么来。”
“花了多少钱买的?”
“不贵,就五百文。”沈江霖一边将花盆搬到向阳的地方,一边回答道。
钟氏扶了扶额头,这还真是少爷了诶!就那么一小包不知道什么的种子,还敢卖五百文!
什么海上来的,陆上来的,八成是骗人的!
也就是看他们霖哥儿年纪小又长得好,穿的齐整,就知道兜里有两个钱,才敢如此狮子大开口。
但是钟氏看着沈江霖干的开心,将这几个花盆摆的整整齐齐,一脸期盼地看着,只能无奈笑了笑道:“那行,到时候师娘帮着你一起浇水,看看里头能长出什么来。”
唐公望恰好午睡起来,到院子里晒晒太阳,就听到了这段对话,经过钟氏的时候,无声地“哼”了一声——他上次花了三十两银子买了几株名品,可是被钟氏好一顿臭骂。
沈江霖弄完了这些,打了水洗干净手,然后陪着唐公望一道去外头村里逛一逛,若是碰上熟悉的人有空过来攀谈,唐公望便立在原地和人聊了起来,沈江霖也不催促,就立在唐公望身后静静地听他们聊天,师徒两在村里逛了小半个时辰,然后才慢慢悠悠回去。
“师父,您是不是觉着,在村里要比京城舒服开心?”沈江霖搀扶着唐公望的胳膊,乡间小路碎石土块疙瘩多,唐公望上了年纪了,随便摔一跤可不是开玩笑的,所以每次唐公望出去转悠,沈江霖必是陪着的。
唐公望笑了一声道:“这得分时间。年轻的时候,一心想要出去看看,想知道自己到底有多少能耐,等年纪大了,落叶归根,在自己出生的地方看看来时的路,师父这心里啊,就觉着安定了。”
沈江霖点了点头,虽然他还没有到唐公望的年纪,但是他隐隐约约可以感受到一点唐公望的心绪。
“只是这人啊,总是对长时间的一种状态会充满厌倦。长时间在朝堂里勾心斗角,就会想念以往清贫安乐的日子;可是当年我在村中苦读的时候,难道不向往那些庙堂之上的高官?他们得厚禄,掌权势,叱咤风云。人永远不知道满足,但是什么年纪需要做什么事,青春年少时享受安定,那么等到年老之时,再胸怀远大,也难以实现咯。”
沈江霖仔细帮唐公望看着脚下的路,听着唐公望的有感而发,自己也觉得收获颇多,听到最后一局的时候,沈江霖自嘲道:“师父可是在点我?小小年纪,不思进取?”
唐公望失笑:“你还叫不思进取,这世上就没有进取的后生了!这两月我看你跟着我和你师娘过着乡野村居倒也合适,你就安安心心住个两年,也算是陪陪为师了。”
师徒两人一路说着闲话,回到了家门口,云嬷嬷在院子里,她坐在小杌子上摘菜,钟氏在帮唐公望补一件氅衣,好好的料子,上次坐在灶口烧火给烫了一块,钟氏生气骂了唐公望好几句,让他以后烧火都得穿一件罩衣,今日得了空,就帮他缝补起来。
唐公望让沈江霖帮他搬一张躺椅过来,又搬来一张矮几,躺在躺椅上看书晒太严,钟氏眼睛瞟了一眼唐公望,想着刚刚他已经出去走过一圈了,就也不叫他了,自己放下针线,走到房里抱出一条毯子出来,盖在唐公望身上:“这会儿有点风,别受凉了。”
唐公望看书看的正入神,点了点头表示自己知道了,又翻过了一页。
沈江霖蹲在云嬷嬷对面,帮她一起择菜,这青菜是地里刚挑出来的,问隔壁邻居宋七斤买的。
之前宋家总是送菜过来,后来唐公望发话了,若再不收钱就不要再送了,他们才收了钱。
青菜根部还粘着泥,一些老的叶子被摘了下来,一会儿切碎了拌在麦麸里给鸡吃,上个月钟氏刚捉了十几只小鸡崽回来,每天要看好几回,生怕饿着它们。
等摘完了菜,云嬷嬷和她儿媳妇去厨房忙活,云嬷嬷丈夫齐大山埋头剁鸡食,他儿子齐石头和他一样是个少话的,正在搓麻绳。
沈江霖走到房间里,写了两页《求仙记》,这本书他走的时候交给了沈江云第五册,他手头这本是第六册了,预计写到第七册,便可以写完。
沈江霖也不急,每日写两页纸,有时候没有灵感了先搁置两天也是有的。
写完了《求仙记》的内容,沈江霖又拿出了他的科举书籍,温故知新了一遍,听到外头云嬷嬷喊开饭了,抬头一看,果然天色暗了下来,马上就要掌灯了。
沈江霖将书收拾好,这才到了堂屋和师父师娘一同用饭。
堂屋木桌子下面燃着炭盆,一只不知道哪里跑来的小野猫就蹲炭盆不远处取暖,看到了沈江霖过来,也只是侧过头看一眼,然后又舔了舔自己的毛发,傲娇地扭过头去。
“也不知道哪儿来的小东西,已经来咱这几天了,今天胆子特别大,居然就敢登堂入室了。”唐公望对着弟子指着这只橘色的小猫笑道。
钟氏翻了个白眼:“还不是你喂了它,它知道咱这里有吃的,就巴巴跑过来了,你要是不给它吃的,它能过来吗?”
又叮嘱沈江霖:“霖哥儿,村里的猫野,你没养过小猫不知道,可千万别招它,万一摸了它皮毛,它一不开心就把你给挠了,别看它个子小,爪子可利了!”
沈江霖听话地绕过猫兄,他确实没有养过猫狗,没有这方面的经验。
钟氏熟练地从木桌上挑了一块鱼,又给它弄了一口饭,放在桌子底下让小猫吃,小猫见有吃的了,马上站了起来,抖了抖身上的黄毛,“喵”了一声,优雅地跃到瓷碗前,不一会儿就把碗里的饭食吃了个精光,然后又“喵喵”叫了两声,几个轻轻跳跃,就从门口跑出去了。
“瞧,这猫也是通人性的,吃完了还不忘叫两声谢谢我。”唐公望一边拿起筷子吃饭,一边自得道。
钟氏很是无语:“鱼肉是我夹的,饭是我喂的,谢你个什么?难道不是谢我?”
唐公望呵呵笑道:“对,谢你,肯定是谢你!”
沈江霖把头埋在了饭碗里,实在是忍不住笑了。
这样的日子看似缓慢,但是算算日子也是很快,眨眼又是一年春闱,沈江霖今年虽不赴考,但是心中却为大哥沈江云暗暗祈祷,希望他此次一帆风顺。
哪怕平日里还是一样的作息,总归心里挂着事情,时不时就想着这封报喜的家书何时才能来。
结果过了三月,家书没有收到,朝廷的邸报却是先到了,沈江霖在这份邸报上看到了本届新科进士的名录,其中赫然就有“沈江云”三个字。
沈江霖长舒了一口气,仔细看了沈江云的排名,竟然还算不错,是此次的二甲十五名,每三年才录取三百人,大哥能取得如此名次,着实不易,恐怕这几个月是下了苦功夫的。
过了几日,沈江霖才收到了沈江云厚厚的一封家书,言及此次会试和殿试的种种事迹,笔墨之间颇有激动之色,其中还提到他虽然只是二甲十五名,不怎么起眼的名次,但是陛下居然从几百名进士之中唤他出列,仔细打量了他一番,还夸他少年俊杰不过如此。
字里行间,沈江云的兴奋之意,难以言表。
除了这些,沈江云还谈到了家中父亲母亲对他的态度变化,尤其是父亲沈锐,如今总算是不会再强迫他做什么事情了,父子之间原本比较紧张的气氛有所缓和,同时沈江霖叮嘱他的,买通沈锐身边的心腹小厮,每日汇报沈锐行踪也从未有过疏漏。
沈江霖很是为大哥感到高兴,派人送了两匣子徽墨过去,以作祝贺。
沈江霖去了心事,在黄宁村的生活更加如鱼得水,只觉得自己自从来到此异世,从未有过的心安。
等到五月初的时候,有一日唐公望从外头进堂屋,把沈江霖喊了出来,手里拿了一张帖子,气鼓鼓道:“有个老家伙知道我新收了一个徒弟,非要约我出来吃一顿酒,还让我带上你,那老东西啊,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沈江霖接过帖子看过去,只是一个普通的请柬,下面落款人是陆昌言,地点约在歙县“千味楼”。
这人沈江霖并不认识,看来是师父过去的老相识,而且是关系不太好的那一挂的。
“师父,那我们去不去?”
唐公望立马道:“去,如何不去?有人请吃请喝的,怎么就不去呢?就约在后天,到时候咱们师徒两个早膳少用点,午膳到那个“千味楼”吃个够本回来。”
“你还真是越老越不知羞,有你这样教学生的吗?”钟氏忍不住在一边插嘴,这很多人都说老小孩儿,老小孩儿,她家老头子还真的脾气越活越回去了。
唐公望扭过头去辩道:“是陆昌言那老家伙,他孙子前两年就中了解元,如今游学到这里,听到我告老回乡了,可不就是要来跟我显摆?我能让他显摆上?”
一听是“陆昌言”,钟氏也不说话了,丢了一句“随你”就走开了。
唐公望叮嘱沈江霖后日要穿的齐整些,把京城那些好衣服拿出来穿,可别到时候跌了份,那陆昌言最喜欢挑人刺。
陆昌言当年和唐公望是同榜,只是没进一甲,是二甲头一名,两人一起入的翰林院,那个时候就经常不对付。
陆昌言是个嘴碎之人,经常喜欢吹毛求疵,别人都不耐烦他,只有唐公望是个做事极其严谨认真的,陆昌言说他有做的不好的地方,唐公望便花十二分力气做到最好,让陆昌言没话讲。
两人从翰林院结下的梁子,后来又一同入六部轮转,也是不是冤家不聚头,两人经常被分到同一个部,后来陆昌言仗着自己家世好,做官一路青云直上,倒压了唐公望一头,官位最高坐到吏部左侍郎,正好比唐公望权利大那么一点,两人在署衙里打机锋不是一次两次了。
后来陆昌言因为身子骨不好,才做了两年吏部侍郎,就辞官回乡了。
这一别,两人已经是多年未见,虽说还有许多过往的不愉快在,但是他们都是到了这个岁数的人,再不见一面,不知道下回还有没有机会见。
故而,会还是要会一会的,至于是否愉快,那么会了之后再说。
第70章
汤显祖曾云:一生痴绝处, 无梦到徽州。
他言徽州铜臭味重,所以做梦都不想去那里,只是也从侧面反映了徽州之富庶繁忙。
歙县乃是徽州府的府治所在, 更是富饶无比、文人辈出,因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 歙县青山环抱,绿水绕城,白墙黑瓦之间, 是历史的积淀与文化的烂漫,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光是想一想这样的场景, 都已经能看到那喧嚣热烈的场面。
沈江霖之前陪着唐公望来过一次歙县采买笔墨纸砚等物,很是花了一笔钱, 在歙县里头各处也吃过逛过, “千味楼”虽没进去,但是也很快找到了地方。
沈江霖先跳下了马车,然后再搀扶唐公望下来。
沈江霖下车的一瞬间,就吸引了不少路人的目光。
无他, 只是因为这个少年长得太过俊秀了一些。
面容看上去只有十四五岁的年纪, 但是身高却是和成年男子已经一般高大了, 身型瘦削却不瘦弱, 只见他头上戴着青玉冠束发, 身上穿着竹月色绸缎直裰,腰间同色青玉革带束腰, 这腰细的,就连有些姑娘家都比不上,腰上悬挂精致荷包和玉佩等物, 装扮简单,但是成色极好的玉,让人看一眼便知其价值不菲。
若是光这些,路人最多只是赞一声少年翩翩,又是一个富贵公子。
只是所有人的目光,落在沈江霖脸上的时候,忍不住就是一怔。
只见他面如冠玉、眉似远山,眼含辰星、唇似涂脂,扶着车辕跳下来的一瞬间,一撩袍角,翩然而下,等到少年人垂眸浅笑时,更是让人心都漏跳了一拍——这世上,竟真有有如此谪仙般的人物,仿佛就是戏文里的人物走了出来似的!
陆昌言定的包间就临着街,他一眼就看到唐公望和沈江霖要上来了,整了整衣冠,掸了掸衣袖上不存在的灰尘,假装一副淡然的样子品茗。
多年未见,自己气势上可万万不能输了。
很快,唐公望带着沈江霖便到了约定的包间里。
酒楼里的小二敲了敲门,然后将人引了进去。
今日是五月初五端午佳节,“千味楼”中座无虚席,楼上的雅间也都是满的,雅间门上还挂着菖蒲以及用各色布段做成的小粽子,十分的应景,推开门的时候,唐公望便看到里边已经坐了好几个人了。
眼睛一转,里头的人有以前认识的,也有不认识的,还以为单独请他一个人呢,原来还请了不少人。
唐公望心底冷“哼”了一声。
陆昌言坐着没动身,只是笑着道:“多年不见,唐兄风采更甚往昔啊!”
唐公望也看了陆昌言两眼,摇了摇头:“陆正行,我看你倒是头发花白了不少,怎么?日子过得不痛快吗?”
陆昌言,字正行。
陆昌言大笑了两声,叹道:“你啊你啊,都从官场上退下来几年了,怎么还是这么一幅脾气?”
沈江霖仔细观察了陆昌言一番,似乎没有他师父说的那般心胸狭隘啊?
一屋子里大概有四五个和他们差不多年纪的人,闻言都是笑了起来,显然都是对他们两人有些熟稔的。
上一篇:长得丑就不配攻略病娇了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