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后我竟是宿敌白月光 第25章

作者:蒋牧童 标签: 天作之合 女强 甜文 正剧 穿越重生

  至于身后跟着的婢女护卫什么的,各个瞧着都不简单。

  这只怕是勋贵世家的小娘子和郎君,出来看热闹呢。

  能在丰乐楼做店小二的,谁不是长了一副火眼金睛。

  “几位客官,楼上雅座请,”不等谢灵瑜吩咐,店小二直接开口,更是直接将他们要往楼上雅间引。

  谢灵瑜轻笑了声,跟着店小二上了二楼雅间。

  只是路过一楼大堂,正好瞧着店内中庭,摆着一个如同擂台般的地方,上面不仅摆着屏风,还有两张案桌以及文房四宝等物件,不过最奇怪的是,案桌上竟还有两口十分精致又小的钟摆在上面。

  此刻正有两人在高台之上,分别端坐在案桌后面的胡椅上。

  谢灵瑜以前从未来过丰乐楼,只是听说过有这么一个地方。

  她颇为好奇地问道:“这台上比试的是什么内容?”

  “今个比较简单,比的是帖经,小娘子应该知道帖经吧,这乃是科举之中的第一场考试,考的便是诸位举子们对于经书的熟悉程度,”不愧是丰乐楼的店小二,说起这些与科举有关的内容竟也能头头是道。

  谢灵瑜身为亲王,到底还是跟寻常小娘子不一样。

  她知道科举会试分为三科,这一科是‘帖经’,主要便是考查经书内容,裁纸为帖,每帖空三字,考生可根据上文或者下文,默写空出的部分。

  这一科说难不难,说简单也不简单,不难是因为科举这些经书,到了举子这个阶段,早已经该熟烂于心。

  至于不简单的原因,也跟当科的出题主考官有关。

  每次会试朝廷都会钦点一位德高望重的官员,作为这一科的主考官,自然每次主考官不一样,性子也就不一样。

  有些主考官性格稳重,出题偏于四平八稳,考的内容自然也就不算太难。

  而有些考官则喜欢剑走偏锋,专挑经书里偏僻的地方来出。

  曾经有一届会试,主考官出的帖经,竟无一考生得到满分。

  要知道这些死记硬背的地方,对于某些天生聪慧的人来说,是信手拈来。

  这天下之大,聪慧之人从来不缺少,更别提科举考试本就是聚集了天下英才,能将这些英才彻底难住,对于主考官来说,也不失为一种快事。

  众人一边上了木质台阶,一边听着店小二的话。

  特别是谢灵瑜对于台上的比试,颇为感兴趣,继续问道:“那他们是如何比试的?”

  “我们丰乐楼会在前一天在门口贴上第二日要比试的内容与时辰,若是有兴致的举子们皆可来参加,待到了之后,大家开始抽签,两两一组,败者淘汰,胜者继续,直至决出这场比试的最后胜者。”

  这法子确实是不错。

  “你们几日比试一场?”谢灵瑜又问。

  此刻店小二已将他们领到了雅间,他笑道:“五日一场。”

  五日一场,难怪他们在馄饨店遇到了那几个人说,今日有热闹可瞧呢。

  谢灵瑜和萧晏行坐下,其他人不敢与他们同坐,于是谢灵瑜让店小二在隔壁再开一个雅间给她的护卫。

  “这位小娘子,不是小的不愿意,而是我们这丰乐楼今日的雅间都被人提前包下了,您这间啊,还是赶巧了,有一位客人临时有事无法前来。”

  店小二一脸歉意道。

  可见这丰乐楼的生意确实是火爆。

  “楼下大堂可还有位置?”谢灵瑜又问了句。

  此时一个护卫立即开口:“有劳女郎费心,只是贺兰大人临走前,曾严令我等一定要护卫在女郎左右。”

  贺兰放许是了解谢灵瑜的性子,竟提前吩咐了下来。

  既是如此,谢灵瑜倒也不再多言。

  她虽是王爷,但是管这帮护卫,确实是贺兰放的事情。

  此刻楼下传来叮当作响的声音,一旁的听荷好奇的探头去看,看了半晌,突然下来传来响亮的喝彩声。

  显然是有人赢了。

  “谁赢了?”谢灵瑜笑问。

  听荷立即说道:“是一位穿着蓝袍的郎君赢了,他们二人一起抢着去敲案桌上的钟,赢了的人可以答题。”

  谢灵瑜一下明白了这比试的规矩,两两一组,以敲钟抢答。

  谁率先敲响,谁便可以答题。

  这样一来,观赏性便直线上升,难怪她进入酒楼,就瞧见整个一楼大堂都被占的满满当当,座无虚席的。

  只怕这里面也不仅仅是都是应试举子,更有不少前来看热闹的。

  “女郎,我觉得他们这个比试弄得好热闹呀,”听荷在上阳宫待了这么多年,何曾见过这样的热闹,简直兴奋的不得了。

  谢灵瑜轻笑:“那不然呢,你以为这家掌柜当真是做善事,拿自家的酒楼给这些举子们当做扬名立万的戏台子,不就是因为他也想借机让自己的酒楼也在整个长安闻名。”

  听荷仔细一想,还真是这个道理。

  “原来如此,不过这个掌柜能想出这样的法子,也实在是厉害。”

  谢灵瑜单手托着下巴,饶有兴趣:“确实,要不然你以为这酒楼的宾客满堂是如何来的,现如今长安城内最受瞩目的头一等大事,便是三月的科举会试。而这些应试举子,更是各大酒楼客舍极力想要招揽的人,毕竟若是能出一个状元,这些地方也跟着会成名。”

  虽说科举之人,敬鬼神而远之。

  可是整个大周佛教盛行,寻常人都有烧香拜佛的习性,每逢遇到大事,都会到寺庙中求上一签,自然许多人都信玄学。

  若是一个酒楼或者客舍里能出了一个状元,那么下一届科举,这家酒楼或是客舍定会成为举子们趋之若鹜的存在。

  待店小二将他们点的茶点端了上来,谢灵瑜一边吃着茶点,一边好整以暇的看着楼下的比试。

  不得不说,这举子之间也是有高低之分的。

  有些人肉眼可见,便是上台来凑数的,一道题出来,他抓耳挠腮了半天,始终不敢敲钟,而有人则是十分的胸有成竹,只是略略一思索,便立马敲响面前小钟。

  整个酒楼都在关注一楼中庭,但凡有表现出众者,看热闹的人也是不吝啬自己的鼓掌。

  突然谢灵瑜有些好奇转头,看向萧晏行:“郎君若是下场,胜算当如何?”

  说起来她还真想不起来,萧晏行在科举会试中的成绩,毕竟她对他并不关心,况且她参加的那些宫宴,即便有女眷提及他,也多半讨论的是他完美无瑕的长相,或是不近女色的传闻。

  毕竟女眷并不关心朝堂之上的事情。

  至多都会说一声,萧晏行深受圣人宠信,颇有些权倾朝野的味道。

  至于改朝换代,到了新皇这里,她是阶下囚,他是护佑新皇登基的重臣,这次是彻彻底底的权倾天下,更是以文臣之身行督军之职,赶赴平乱。

  她偶尔能听到的一两句关于他,也都是歌颂他的丰功伟绩。

  或许对于他来说,科举会试排名并不重要。

  况且按照他今年要下场来说,他的排名应该并不高,因为裴靖安乃是这一科的状元,后来他又被圣人钦点,成为她的王夫。

  可以说裴靖安乃是这一科,在前期最为出风头之人。

  反倒萧晏行乃是后发制人。

  萧晏行轻勾了下嘴角,似是在思考在如何回答这个问题。

  反倒站在他身后的清丰,迫不及待道:“女郎,我家郎君可是出了名的过目不忘,上一届会试,十通四便可过关,我们郎君做了此卷,可是十通十。”

  所谓十通四,便是十题只要做对四题,便可过关。

  而这也说明当届帖经较难,因此所要求的才会这么低,一般来说都是要求十通五,有些过于简单的还会要求十通六。

  上届会试要求如此之低,可见帖经这一科着实有些难。

  但就算如此之难,萧晏行依旧能十通十。

  可见他确实如清丰说的那般,过目不忘,聪慧过人。

  “没想到辞安竟如此厉害,”谢灵瑜很是给了面子夸赞。

  清丰颇为骄傲 :“那是自然,况且我们郎君可是沧郡的解元,连先生都说他若是沉着冷静应试,会元便未尝不可能。”

  “清丰,”萧晏行冷眼朝他看去;“话如此多,不如让你下场与旁人比试比试。”

  清丰被训斥了声,也不敢说话。

  反倒谢灵瑜轻笑了声,淡然砍向萧晏行:“辞安是不想让我知道,你这般厉害吗?”

  读书人讲究自谦,不过萧晏行内里如何,表面依旧是读书人的秉性。

  只是偏偏谢灵瑜一副促狭的模样,似是在故意逗弄她一般。

  萧晏行只得淡声道:“会试乃是汇集天下英才,我之前也不过是沧郡的解元而已,岂敢妄自尊大,觉得会元也是我唾手可得之物。”

  好在谢灵瑜并未在纠缠在这个问题。

  因为一楼中庭的又一轮比试结束,双方分出胜负之后下场。

  待稍作歇息,另外一组再次上了高台,准备下一轮比试。

  不得不说,这样的比试倒还真的颇为有趣,考验的不仅是举子们对于经书的掌握程度,竟还有考验临场反应能力。

  比如这刚上台的一位,谢灵瑜看他脸色发白,手掌拿着帖经,都开始颤抖。

  着实是太过紧张。

  果不其然,这上台之后,压根没有什么能力回答问题。

  “如此怯懦,若是为官上朝,当着圣人的面也这般,岂不是要御前失仪,”谢灵瑜摇摇头。

  大概过了一个时辰,楼下的比试接近尾声。

  正巧在此刻,三楼传来一阵脚步声。

  随后门口响起敲门声,贺兰放声音响起:“女郎,属下回来了。”

  “进来吧,”谢灵瑜应了声。

  待贺兰放入内之后,立即拱手行礼:“女郎,大理寺那位柳大人正在楼下,想要求见。”

  “他想见我?”谢灵瑜倒是有些惊讶。

  贺兰放解释:“方才我随他们一同回大理寺的途中,那个回鹘人交代了他将那位吴家小娘子卖去了何处,因此属下也一同前往将吴家小娘子救了出来,只是人救出之后,送回她家中,她阿爷死活想要来磕头叩谢女郎的救命之恩。”

  谢灵瑜眨了眨眼睛,却是未曾想到,竟还有这么一件事。

  她半晌回过神:“所以你将人带了过来?”

  “女郎恕罪,属下实在拗不过对方,”贺兰放面露惭愧。

  只是这吴家小娘子的爷娘实在是激动,一个劲给他磕头,贺兰放虽在下手打断回鹘人腿的时候,确实能做到眼也不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