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摘碗星星
听到云扶喊他,云知砚这才回过神来。
“喜欢,我很喜欢,谢谢妹妹。”
云正青将云知谦唤到了他的卧房。
“说说吧。”
云知谦道:“爹,我…”
“你都知道?”
云知谦点了点头。
“见到苏家人了?”
“见到了,苏夫人她头发都白光了,看起来…”
云知谦缓了缓,接着道:“我趁她不注意,将八百两银票塞到了她的身上,应该够苏家一大家子支撑一段时间了。”
云正青叹了口气,道:“谦儿,你做的很好。不过,你们见面的事,还有谁知道?”
“还有大舅母。我们是在宝光寺碰到的,我与苏夫人两人进禅房说了几句话。”
云正青这才松了口气,他也害怕这些年的躲藏功亏一篑,回京是早晚的事,但现在还不是好时机。
“嗯,你在京城做生意要小心些,不要提我和你娘。”
云知谦回道:“爹就放心吧,儿子会注意的。”
“好。”
云正青想着,回去也好,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看来谦儿长大了,就让他这个做大哥的,先去京城给小五探探路吧。
第311章 是闺中好友
翌日一大早,云扶便随着娘和大哥来了镇上。
云梅两家亲事已经定下了,梅家人也来到了石桥镇,刘氏作为男方母亲总归要露个面,与亲家见上一面的。
何况,梅家人刚来石桥镇,人生地不熟的,她也要看看梅家人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她也能帮上一把。
再就是与梅母协商下两个孩子的亲事,若梅母同意,便在年前寻个好日子,将两个人的婚事办了。
若是在大宅门里,那便要请期,但他们现在是平民百姓,倒是没有这么大的规矩。
由于梅家目前没有中用的男丁,云正青出面不太方便,便由刘氏作为代表,去了镇上。
三人来到了镇上的宅子。
梅母和梅书语住在后院的一个院子中。
如今宅子里很是热闹,现在天冷了,那些孩子们现在不卖冰饮了,而是在大街上开始卖炸鸡和鸡肉卷了。
此时大些的孩子们刚想出门去铺子,便看到云知谦三人进了门,都纷纷喊道:“夫人好,东家好 ,小东家好。”
云知谦挥手:“去忙吧。”
英娘听到动静,赶忙走出来,看到云扶道:“小东家,昨日我听王二兄弟说,你们都回来了,我一大早做了糕点,你等着,我去拿。”
云扶笑着道:“谢谢英娘婶子。”
英娘进屋没多大会,又跑了出来,提着一包糕点给了云扶。
随后三人去了后院。
而梅家人刚吃过早饭,是许姨特意送到他们所住的院子里来的。
梅母此时正与梅书语在谈话。
“真没想到,云家不过村里人,竟能供得起五个儿子读书,还能买得起这么大的宅子。”
梅书语道:“母亲,云公子不比京城那些高门子弟差的,他只是没有投在京城那样的好人家。”
梅母笑着道:“是,现在还没嫁就护上了。不过也好,母亲看你嫁得好,我这心里也落了地。”
她二人正说着,便听到院外有孩子喊:“梅姐姐。”
梅书语立即反应过来:“母亲,云家人来了。”
“书语,我们出去迎迎。”
梅家也是近几年,梅书语的祖父逝后才没落的,而梅母也是官宦人家的女儿,嫁到梅府的。
梅家没落后,梅母的娘家楼家曾让梅母回娘家,与梅书语的父亲和离二嫁,梅母拒绝了。
哪有丈夫落难,她便舍弃的道理,更何况他们还有两个儿女。
因此,两家便不再来往。
梅母此刻没有半分慌张,即便暂时借住在云家 ,但是气势不能输。昭儿还小,若是她不能给女儿撑腰,那女儿嫁过去岂不会让婆家看低。
她想着,等过了今日,让梅书语陪同她去伢行一趟,若有合适的小院子买下来,他们便搬出去。
梅母由梅书语搀扶着,走出了门外,她笑盈盈的说道:“亲家来了,快快请进。”
梅母说完,当场怔愣住。
“你…你…你…”
梅母还以为自己看错了,就见刘氏点了点头:“楼姐姐,我终于把你盼来了。”
梅母比花蓠大两岁,她有个好听的名字,叫楼心月,与花蓠是闺中好友。
花蓠自是知道楼心月嫁到了梅家,当年楼心月出嫁时,她还曾去添了妆。
但花蓠嫁给云正青后,一直住在庄子上,而那些夫人的宴会也从未请过她,便与楼心月的往来也少了。
梅母上下打量刘氏:“你咋老了呢?”
梅母万万想不到,自己女儿未来的婆母竟然是自己幼时好友。
书语不是说亲家母姓刘?
“你还笑话我呢,你不也老了吗?”
两人捂嘴笑了起来。
“快,我们进去说。”
梅母拉着刘氏就要进屋,刚才还端着似个大家夫人,转眼间便换了副模样。
两人手牵手进屋忙着叙旧,完全把孩子们晾到了一边。
云知谦和梅书语对视一眼,从彼此眼中看到了惊讶。
云知谦还好,娘是苏家女,认识楼夫人也属正常。
但梅书语并她只是觉得缘份这东西真的好神奇。
“当年那件事,我就说不是真的吧。”
刘氏朝她眨眨眼:“楼姐姐在说什么呢,哪件事啊?”
梅母顿时明白,这是花蓠不想让孩子们知道当年的事。
第312章 叙旧
梅母看向三人:“书语,女婿,你们带着小云扶先去玩,我要与亲家好好叙叙旧。”
梅书语疑惑看向梅母:“母亲与刘婶婶认识?”
“没错,我们幼时便认识,只不过你刘婶婶出嫁后便断了联系,我现在才知,原来她嫁到了石桥镇。”
梅书语也替母亲感到开心:“原来是这样。那母亲便与刘婶婶先叙旧吧。我先将书籍整理好。”
三人出去后,梅母才敢再次开口:“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楼姐姐你信吗?”
“不信,打死我都不信,你怎么可能是她们口中的那种人。当初那件事后,京城那些妇人乱嚼舌根,我因此还将人骂了一顿,只不过我人微言轻,那么多人骂你,我真的…”
梅母想到她二人命运多舛,一时心酸,便取出帕子拭了拭眼泪。
刘氏劝道:“好了,楼姐姐,过去的事便让它过去吧。我的身份还望楼姐姐保密。”
“嗯,我明白。”
梅母还以为刘氏不想让太多人知道她是苏家女,以免被人诟病,便没想这么多。
她明白花蓠,有些事的发生不必与太多人解释,自己无愧便好。
她突然想到了什么,随即望向刘氏:“你早就知道书语是我的女儿?”
刘氏没瞒她:“起初是不知道的,我只知你嫁入梅家,但我不知书语是梅家哪房的孩子。
直到见了书语两三次,从她的神态和言谈举止中,找到了一些楼姐姐的身影。我便猜测她应该是楼姐姐的女儿。”
“这不是更好吗?我们亲上加亲了,还记得楼姐姐在出嫁时,与我讲的话吗?”
原来,楼心月在出嫁时,花蓠为她添妆。
花蓠不舍,女子嫁为人妇便失了自由,特别是这些高门大户的妇人,更有许多规矩所约束,两人想见一面都难。
楼心月劝花蓠,不要伤心,若她们都有了孩子,一定要结为儿女亲家,这样就可以亲上加亲,以亲家的身份随便见了。
虽只是玩笑话,但一语成谶!
梅母想到此,便捂嘴笑了。
两人说起幼时的事,竟然发现有说不完的话,一时忘了时辰。
直到吃午饭时,梅书语过来请二人,她们这才停下了,彼此眼中一副意犹未尽。
女儿的婆母是自己闺中好友,这让梅母彻底放下了心中担忧,再不怕女儿过了门会受委屈。
梅母提到想买个院子再搬出去时,让刘氏给劝下了。
等书语嫁给谦儿后,让楼心月母子俩在外面单住,刘氏可不放心,孩子们也不会放心。
上一篇:重生后我竟是宿敌白月光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