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道魁首是如何养成的 第148章

作者:不言归 标签: 异闻传说 正剧 穿越重生

  能被世人如此相待的无疑便是如今的正道魁首,无极道门掌教明尘上仙。而另一位抵达现场的,众人也不陌生,那便是这场分神大典的主角,魁首亲传,剑宗拂雪。

  已经隐约察觉到局势不对的人心中暗暗叫苦,甚至心底难免生出了几分埋怨。玄中道人在上清界素有“威名”,传闻他品性刚直,眼底容不得沙子,但只闻其名未见其面的修士都没想到这个“刚直”原来是这种“刚直”。就算那小弟子真的走火入魔、错手杀人又如何?这是无极道门与天心派的私事,要审要罚那也是执法堂与明尘主殿的事。你玄中道人越俎代庖不说,还在明显有隐情的情况下越过其师长,率先将人打成重伤,并且上手便是搜魂……这是“嫉恶如仇”到疯魔了不成?

  与这些无辜被牵连的修士相比,一些别有用心之辈看着院中对峙的情形却是脏腑内打鼓。他们有些心焦,玄中道人好歹也是分神期大能,他们想过双方实力或许悬殊,但万万没想到悬殊到这种地步。绝对强大的实力能够碾压一切阴谋诡计,明尘上仙只是站在这里,谁还能动他的徒弟?!

  该死的,明尘既然这么强大,为何还不飞升?!徒留在这人间作威作福,当真好生可恨!

  宋从心单膝跪在地上,顾不得其他人是什么反应,她迅速出手封住灵希的气脉,又往她口中塞了两颗丹药,趁她还没有彻底失去意识前强行让她吞咽下去。玄中道人出手极其毒辣,灵希看似只断了两条手臂,实际五脏六腑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创伤,她吐出的淤血中甚至有些许破碎的脏器。

  宋从心十分平静,无人能从她的神情中窥探出她此时的心情。但是周遭嘈杂的声音逐渐消弭了下去,因为所有人都能感觉得到,周遭的温度越来越低。

  宋从心二指抵在灵希锁骨下方,苍翠的绿意从她指尖蔓延,化去玄中道人打入灵希体内的劲气,黏合起她被震碎的气脉。也幸亏施救及时,否则灵希即便日后还能修仙,恐怕也会落下难以疗愈的病根。玄中道人这是要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废了明尘上仙的徒弟。

  “……明尘掌教,还有拂雪道君。”玄中道人沉着脸,语气不好,“拂雪道君这是在做什么?闻人掌门的爱子尸骨未寒,你竟还有心关怀凶手!”

  “玄中。”明尘上仙喊出了他的道号,几乎是在明尘上仙开口的瞬间,一股沉重的力道便将玄中道人钉死在了地上,“你越俎代庖了。”

  玄中道人僵着脸站在原地,原先打好腹稿的话语竟一句都说不出口。他想继续摆出冲动鲁直、直言敢谏的模样,但喉咙却像是堵了一块烧红的烙铁,而明尘上仙竟也不看他,径自从他身边走

  过,缓步踱到闻人山的面前。

  “……明、明尘掌教……”闻人山抱着儿子的尸体,面上老泪未干,却在看见明尘上仙靠近的瞬间紧张了起来。尽管对于儿子的死亡满心悲愤,但长年累月积攒下来的敬畏与尊崇也不可能一夕间便烟消云散。因此闻人山只是愣怔地看着明尘上仙在他面前俯身,二指轻轻点在闻人炎的眉心上。

  “死气聚眉,断气已有些许时辰了。”明尘上仙抬头看了看天色,“阴阳相冲,应当是未时三刻出事的。何人最先撞见此等情景的?”

  秩序俨然的无极道门弟子分列退开,让出一条道来,一名身穿外门服饰的女弟子越众而出,拘谨恭顺地行礼道:“回尊上,是弟子。”

  “我记得你是拂雪的随侍。”明尘上仙点破云迟迟的身份,“复述一遍你今日的见闻。”

  “是,弟子今日卯时一刻起,为准备首席的分神大典而前往无极主殿……约莫午时三刻被膳食居的师妹拜托帮手,期间不慎弄脏衣物,为免失礼而前往偏院更衣……方才,进入庭院,看见衣上染血的灵希师姐从内院步出,闻人少宗倒在直对正门的香炉旁,侧首直观,未瞑双目……”

  “也就是说,你并未直接看到灵希动手。”明尘上仙颔首道。

  “是,弟子并未看见灵希师姐动手。”

  “你可有察觉有异?”

  “……”云迟迟面露难色,但仍旧仔细地回想,她不愧是能被长老选出来作为拂雪道君奉剑者候补之人,只听她语速飞快道,“弟子午时于膳食居忙碌之时曾听其他弟子闲谈,有位内门师兄唤人前往太初山向掌教您禀告仪式的筹备结果。那名跑腿的内门弟子名唤‘商和’,据说与灵希师姐相识,后来有管事弟子说要知会灵希师姐一声时,那名弟子站出来说他路上恰好遇见灵希师姐,已经转告师姐知晓了。”

  也就是说,午时到未时期间,灵希还在太初山上。

  “灵希师姐寡言少语,平日里不爱外出,时常待在文光院里,也鲜少与其他弟子往来。首席的分神大典,宗门内热热闹闹的,也从不见灵希师姐下山一观……”

  也就是说,“从不下山”的灵希要在不到半个时辰的间隙内下山,不引起任何人注意地来到这个僻静的院落里,并将闻人炎虐杀。

  若是蓄意谋杀,为何要选闻人炎,为何要自毁前途?若是神志不清,又如何做到掩人耳目?

  “再则,灵希师姐身穿的是室内服,虽不算失礼,但通常不会用于大型仪典……”云迟迟下意识回头看了灵希一眼,犹疑半晌,“而且,还、还有一件事不知当讲不当讲?约莫是半年前发生的,这件事首席也知道……”

  “你说。”

  “当时赏花宴上,灵希师姐醉酒后被带回文光院,清醒后洗漱时手上亦有血迹,但当时,灵希师姐身上并无伤口……”

  莫名出现的血迹,堪称诡异的行踪,种种疑点让这原本一目了然的凶杀案突然变得诡谲莫测。众人面面相觑,都从中品出了几分不同寻常的气息。

  闻人山也不是傻子,他抱紧了儿子的尸体,一时间老泪涟涟。虽然事情的真相还未明了,但他也明白自己可怜的儿这是被人作了筏子,卷进针对大宗的阴谋中了。

  明尘上仙也没有妄下定论,他只是转身看向闻人山,道:“既是在我宗出事的,我宗定会承担起责任。令郎可曾燃过魂灯?”

  “有、有的!”闻人山先是一愣,随即连连点头。

  “取魂灯来,只要魂魄未散,无极道门都会给你一个交代。”明尘上仙如此承诺,修士不入轮回,因此兵解后仍能存世。但想要重获肉身再入仙途,没有机缘与庞大的资源支撑那也只是一个奢侈的空谈。但明尘上仙的承诺,没有人会怀疑他能不能做到。

  “……好。”事情峰回路转,大喜大悲之下,闻人山险些昏厥了过去,“多谢……明尘掌教。”

  明尘上仙三言两语便摆平了此事,人群有些难以抑制的躁动。而这时,玄中道人也终于找回了自己的舌头,他鲁直道:“掌教是打算这样便当做无事发生吗?”

  “当然不。”明尘上仙平静地回首,事情当然不会就此结束,毕竟敢在拂雪分神大典上陷害灵希的贼子还没揪出来。明尘上仙并不解释之后将会有怎样的腥风血雨,他只是看着玄中道人,仿佛想听听他还要说些什么。

  明尘上仙分明只是平视,但玄中道人却有种被人居高临下的蔑视之感,他大声道:“明尘掌教,我也曾是无极道门的弟子,我尊您敬您,将您视作敬重的长辈。但您现在是在做什么?包庇罪孽,粉饰太平,即便杀人之事另有缘由,但——”

  玄中道人猛然指向灵希,仍在拂雪怀中的灵希睁着一双明显非人的金眸,瞳孔隐隐竖作一线。

  “您竟然包庇妖魔之子,甚至还收其为徒!”玄中道人语气悲昂道,“今日杀人之事绝不会是例外,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斩妖除魔为我辈之道,您身为正道魁首,怎可负之?!”

  玄中道人此话一出,众人哗然,正道魁首的弟子竟是妖魔之子,这简直骇人听闻!

  莫说那些受邀而来的宾客们了,就连无极道门的弟子也不禁露出错愕之色,显然这弟子的身份在无极道门内也并非人尽皆知。要知道,明尘上仙当年的天剑之名就是涤荡四海、斩却无尽妖魔而来,如今他竟然背离曾经的道途,收妖魔之子为徒?!

  来宾如滚水浇油,沸腾得一塌糊涂,有人如玄中道人一般倍感激愤,也有人恨不得割了耳朵不听这要命的秘闻。玄中道人趁热打铁,乘胜追击,他作痛心疾首状:“我想不通您为何要冒天下之大不韪而做这种事,今日之事即便是遭人算计,那也是因其立身不正,本就有失控的危机!可您却三言两语便将此事带过,为何?您不是向来大公无私,以庇佑天下苍生为己任吗?为何要坐视这等祸患存在,您是对这孽障生出私心了吗?”

  “她不是孽障。”与玄中道人的慷慨陈词相比,明尘上仙实在过于平静,他颔首,语气轻描淡写,“我收其为徒,确有私心。”

  此话一出,本就沸腾的人群更是惊疑不定。玄中道人猛然低头,他手中的獬豸印正对着明尘上仙,且没有任何反应。

  这意味着,明尘上仙并没有说谎。时隔多年,那高高在上的人神终究还是走下了神坛,并且生出了为人的私心。

  计划如预料中的那般顺利,玄中道人喉结微微一动,他心如擂鼓,热血冲上天灵,身上却冷得几近战栗。明尘上仙有了私心,这世间不知有多少人将辗转反侧、寝食难安,但这也是他们唯一的机会!毕竟神难以杀死,但人却可以,因为人有软肋!

  “这不可能!”人群外突然传来一声尖叫,众人回头,便见一个身穿无极道门外门弟子服饰的弟子扶着门框,拼命挤开人群而来。

  宋从心闭了闭眼。她心想,终于来了。

  虽然地点不对,人也不对,但眼前这一幕简直如同书中的故事在自己面前上演。

  “明尘掌门,您怎会是这等罔顾人伦、离经叛道之人!”那少女尖声大叫着,她神情恍惚,看上去仿佛信仰崩溃,“灵希这贱人不仅是妖魔之子,而且她还对您抱有不伦之情!您既然知道,便应该废她仙骨,将她逐出仙门,怎可还将这等罔顾人伦的孽物放在身边?!”

  “天道在上,我婓语愿以道心为誓,我口中所言无半句诳语,字字皆真!”

  婓语尖锐的宣誓在苍穹下回荡,整座庭院却仿佛被人下了静音咒般,仗马寒蝉,针落可闻。

第246章

  宋从心如果不知道天书的剧情,此时恐怕会和绝大部

  分无极道门弟子一样,当场露出“我是谁我在哪”的茫然表情。

  《倾恋》提及的命轨之中,无极道门并没有出现别宗弟子死亡这样的恶性事件,不过那是因为书中玄中道人已经是内门持剑长老,并且还潜移默化地将原持剑长老门下的弟子全部改换成自己的班底,因此没有横生枝节的必要。玄中道人只需要在一个恰当的时机内揭穿灵希妖魔之子的身份,就足以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审判她。而且书中的灵希也不像现在这样有同门相护,仍有转圜解释的余地,她原本要面对的境况必然更加艰辛。

  《倾恋》故事之中,连纯钧上人亲传弟子湛玄都落得一个下落不明的结局,就足以想象玄中道人对无极道门的渗透到了何种境地。但现在情况不同,玄中道人未能在无极道门内一手遮天,以宋从心为领袖的新生代弟子又已成长为栋梁之材,整个无极道门上下都被打造成铁桶江山,毫无可乘之机。

  内部无法摧毁的情况之下便只能借助外力,因此才有了闻人炎的死,才有了这大庭广众之下的审判与毒誓。

  冷眼旁观这一切的宋从心,从始至终都很平静。

  她早已料到分神大典上不会安宁,虽然有些辜负同门与长老辛苦为自己操办仪典的心意,但这是抓住玄中道人狐狸尾巴的最好契机。不过她依旧错估了玄中道人对她的恐惧,他出手太过仓促,仓促得有些迫不得已。因为玄中道人知道,分神大典一过,拂雪就要剜了他的皮。

  大概半年前,宋从心以一种堪称“光明正大”的手段开始调查其玄中长老的动向以及过去。虽然明面上似乎查不到什么,但这给外界传递了一丝微妙的讯息。

  现在看来,玄中道人比宋从心先一步坐不住了。

  宋从心仔细地观察过所有人的表情,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演技过人,所以必定有人露出破绽。有些人满脸错愕与难以置信,有些人像路过被踹了一脚的小狗般茫然无助,还有一些则拧着眉头、面露不愉之色。这些都是无辜被牵连进来的路人,而有一些连伪装都做不好、面露兴奋紧张之色的,想来就是玄中道人拉拢的拥趸了。

  宋从心环顾四周,灵希的呼吸已经逐渐恢复平稳,她随手将灵希打横抱起,交给一旁的持剑弟子。

  在那名叫“婓语”的外门弟子发下道心毒誓之后,整个庭院都沉浸在被下了咒的沉默中。宋从心起身的动作幅度不大,但却打破了僵滞,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

  宋从心身上沾了灵希的血,十指满是血污,一名弟子见状连忙从怀中取出巾帕递给她,宋从心便一边擦着指缝间的血迹一边转身面向众人。她平静的神情与冷淡的眼神让满心错愕的内门弟子迅速平静了下来,虽然师姐一句话都没说,但众弟子都已经找到了主心骨;而那些心内有鬼之辈见状,却是瞬间心惊肉跳了起来,他们不明白拂雪道君为何还如此冷静,冷静得仿佛胸有成竹一般。

  宋从心的目光落在了控告灵希的女弟子身上,在外门偶遇灵希之后,宋从心调查了灵希所有的情报,包括她那惨淡空白、寥寥无几的关系网。

  婓语,无极道门外门弟子,由苍厥门举荐至上宗,曾是灵希在杏园馆中同院的舍友。在外门期间,灵希孤僻寡言,其他弟子都觉得她性情怪异,鲜少有人愿意与她同住。婓语是为数不多愿意与她同住的弟子,但婓语之所以这么做倒不是因为对灵希抱有善意,而是她觉得灵希很安静,不会打扰到自己的修行。

  婓语在外门中也是边缘人,她算是无极道门外门弟子中最常见的一种——被分宗举荐上来,却从天之骄子泯然众人矣,心理落差过大,心态难免便有些失衡。外门长老会通常会重点关注这一类弟子的心理状况,但有些人能走出来,有些不能,婓语便属于走不出来的那类。据外门长老亲手撰写的文宗来看,婓语这一届弟子在外门斗得极狠,疑似有人在暗中挑事。只是外门弟子中出了一个半夏,为了当上拂雪的奉剑者几乎将外门血洗了一遍,婓语玩不过,被打压得无力冒头。

  但如今看来,婓语心态失衡,里面恐怕还有玄中道人的手笔。她毕竟是苍厥门举荐上来的弟子,无论如何都绕不开自己起步的师门。

  宋从心不知道自己擦拭手上血迹的画面给旁人造成了怎样的心灵震慑,反正婓语是当场崩溃了。她神色仓皇,语气凄厉道:“我没有撒谎,拂雪道君!我跟灵希在外门同窗三年,同吃同住。灵希、灵希三年前便放话宣称自己要拜掌教为师,但她修为是外门弟子中垫底的,所有人都认为她是在大放厥词……但是,后、后来……”

  “后来我有一次夜间失眠,起来想在庭间走走时,发现灵希竟独自佩剑、在夜间时分离开弟子舍……”

  婓语说到这,嗓音哽了哽,似乎想到什么令自己如鲠在喉的过往:“一开始,我以为她是夜间外出练剑,想在下一届外门大比中拔得头筹。我、我心有不甘,便也加倍刻苦,但、但后来我发现,灵希总是夜间离去、天将亮时才匆匆折返,并且……并且时常衣衫不整,所着衣物常有损坏!”

  嘶。众人倒吸一口冷气。

  “道君您可以调取那三年来外门弟子的物资采买卷宗,我说的句句属实,无半句虚言。”婓语朝灵希所在的方向看了一眼,眉头紧锁,露出厌恶的神色,“一开始我还不以为意,因为灵希也不是每天夜里都出去。但后来陆陆续续又撞见几次,我性子直,藏不住话,次日便直接将人拦在庭院里问她。但灵希却避而不谈,半句解释都无,若她仅仅只是外出练剑,又何必缄口不语?!甚至有几次,弟子看见她浣洗衣物,衣上还沾染着大片血迹!”

  “她若不是做了见不得人的事情,难道是外出杀人了不成?我心中实在忐忑,加上大比将至,唯恐她牵连旁人。因此在大比之前,我趁着夜色跟在灵希身后,想看看她做了什么……”婓语说到这里,惊惧愤恨的眼泪夺眶而出,“但我竟看到她御剑飞往了掌教所在的太初山,在夜间时分!”

  三清啊!不慎听见此等隐秘之事的旁观者恨不得当场坐化,他们一点都不想知道这些事。

  宋从心偏头看向明尘上仙,明尘上仙却微微颔首,道:“确有此事,当时为师已有收徒之意,但她剑法实在拙劣,故而在大比前指点一二。”

  “为何在夜间?”

  “她白日要上日课,不过并未彻夜不归,只有一个时辰。通常是晚膳后、宵禁前,若拙和物生都在。”

  那没事了。宋从心面无表情地扭回头,吓死她了,她还以为男女主角这就看对眼了。宵禁前外出都是被允许的,她自己就没少在晚上去找师尊喝茶,在这点上,行事端方的明尘上仙自有分寸。但这件事好巧不巧,跟灵希先前三年夜间外出恰好对上了。

  婓语宁可发下道心毒誓也要站出来指责灵希的原因恐怕也是这个。婓语本就因为泯然于众而心态失衡,而跟她同吃同住、从不显山露水的灵希却突然在这次外门大比上平步青云、拜入掌教门下,她却未能进阶、止步于外门。这时候若有人从中挑拨,婓语认定灵希用了见不得光的手段才拜入内门的也不是无法理解。但自家人知自家事,灵希那三年夜间外出究竟做了什么,宋从心不知道,但肯定跟自家师尊没关系就是了。

  因为那三年里……师尊的寝居时常灯火通明,正道魁首大半夜不睡就在那伏案画小人图呢。

  宋从心不止一次从苦刹或清汉那边修学回来,看见师尊还不休憩时当场露出“孙女发现家中千岁老人躲在被窝里熬夜打电动”的表情。虽然苦于“闭关”不能去见师尊,但宋从心没少写信告诫师尊爱好要适度与克制,反正不要让她看见他大半夜还亮着灯。明尘上仙的回复是厚厚一沓小人图以及一个“好”字,后来灯是没亮了 ,但小人图的数量不减反增——看来千岁老人是无师自通了现代人“熬夜要关大灯避免父母偷看门缝”的技能,但这并不妨碍五感敏锐的半步真仙摸黑作画。

  因为这个原因,宋从心那三年里总是格外关注明尘上仙的动向,若有人频繁在夜间出入太初山,以她的神识也不至于一无所知。

  但仅仅只是婓语所说的那些,便已经足够让人浮想联翩了。

  玄中道人很聪明的一点,就是没选择直接攻歼明尘上仙。正道魁首的名望与口碑不是如此轻易便能撼动的,所以他选择了身为弱者的灵希作为突破口。这是在逼明尘上仙做出选择,究竟是明哲保身维护正道魁首的颜面,还是保护自己的弟子承担下非议与风险?

  动摇不了立于云端的人神,但要给一个在上清界毫无名气的小辈泼脏水难道还不简单?正道魁首清白无暇,但其弟子却未必。而在明白弟子怀有异心的情况下仍将其留在身边,这难道不是生了旁地心思?再说了,明尘上仙接连收了两名女弟子,小弟子对师父怀有不正之心,大弟子难道还能独善其身?

  就算明尘上仙不在乎自己与宗门的名声,但拂雪道君呢?你明尘即便是石作的神像,对拂雪也总该有几分舔犊之情吧?

  舍弃小弟子一个,却能保全自己、宗门与拂雪的名声,何乐而不为呢?

  ——只不过对明尘上仙而言,这种抉择无异于是道心的磨损吧?

  幕后之人是这么想的,可惜那人熟知人心,却不熟悉明尘。

  《倾恋》书中,那个从始至终都没有走下神坛、甚至远不如如今的明尘上仙这般有人情味的人神根本就不屑于解释。他只对自己做过的事情开口,其他的流言蜚语都不过是他踏过无尽长路时稍稍扬起的浮尘。他是这样的,他希望他的弟子也是这样的,没有做过的事,何必与外人白费口舌?

  所以明尘上仙根本没有解释,比起外人泼来的脏水,他更在意灵希是否失控,是否犯戒,是否滥杀无辜。这是他身为师长的责任,他拯救她、引导她,同时也提防她、桎梏她。书中的明尘如同一柄高悬天际、无情无欲的天剑,一旦灵希行差踏错,他便会自苍穹斩下。

  而在一本以情爱为主的话本小说里,世人千夫所指又哪有男主的漠不关心更让人心如刀割?更何况,灵希还问心有愧。

  好虐,太虐了。站在灵希的角度来观看整个事件,简直是万念俱灰。而现在,宋从心竟也成了那衡量“仁义道德”的天秤上的砝码。

  婓语大概还想说些什么,但这时,执法长老与佐世长老几人已经到了。面容严肃的执法长老一声令下,所有人便被恭恭敬敬地请到了大礼堂内,这里原是用来举办拂雪道君的祭天仪式的场所,现在却变成了临时的执法堂。目睹此事的来宾太多了,想要彻底封锁消息已是不可能了。执法长老思虑再三,最终如玄中道人所愿,这场本该是无极道门与天心派的私人纠葛变成了公开审案,一切呈堂供词都会被案宗与留影石记载,并且永久封存在执法堂中。

  唯一让宋从心感到安慰的,是伤重的灵希至少接受了鹤吟的治疗,而不是像犯人一样被押解在地上。

  大概是有几名长老同时坐镇,婓语觉得拂雪道君不可能大庭广众之下便杀了她,她话语平静了许多。婓语披露了更多细节,甚至还取出了留影石,她宣称她曾听过灵希于夜间梦呓,又曾见她在屋中与谁交谈,言辞间态度亲昵,口称“师父”……婓语说这些时,獬豸印都没有反应,证明至少在她的认知里,这并不是谎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