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道魁首是如何养成的 第27章

作者:不言归 标签: 异闻传说 正剧 穿越重生

  “啊,宋道友,你来了?啊对了师姐,你先前说咱们的研究小组重组后改名叫什么来着?”

  “九州地脉网与天文星象语言研究……不对,长老说这个名字太复杂了,这个筹划需要一个更简洁明了的代号。我想想,啊对了,好像是叫——”

  “‘九州列宿’。”

  ——天有列宿,地有州域。

  在广袤的神州大地上罗列出天上的星宿,将天下苍生的命运以地脉牵系,这便是“九州列宿”计划。

第44章

  宋从心发誓,她一开始没想过要搞出那么大的阵仗的。但当两位内门长老加入这个计划之后,一切便已经变味了。

  为了尽快推动地脉网的铺陈建设,“九州列宿筹划”的究研书,司书长老亲自动手洋洋洒洒地写了一沓无论是谁来查阅都无法从中挑出半点刺来的章程,自己递交后自己批了;持剑长老在解决了手头上的除魔任务之后,将本次外门大比的嫌疑人全数移交给了执法长老,又让自己的亲传弟子湛玄暂代其职,自己则带着刚收不久的入室弟子令沧海施施然地驾临了天经楼。

  这里就不得不提一提,如今内门之中除宋从心以外的另外三名亲传弟子,也便是宋从心未来竞争首席之位的有力竞争者。

  目前内门中声望最高、修为最强的第一人乃是持剑长老的亲传弟子湛玄。其道号意味“湛湛然之玄色”,完全是个剑痴的持剑长老曾经说过,自己的这位亲传弟子宛如一柄玄若冥冥夜色、出鞘寂然无声的宝剑。宋从心只在外门时远远地见过这位师兄几次,那是一位喜着玄色衣裳、总是低垂着头颅与眼帘的青年。和行事大气张扬的持剑长老不同,这位师兄给人的感觉总是十分安静,一如持剑长老对其的点评。

  其实,不管是内门还是外门,宋从心对这位“内门第一人”的名号都称得上是如雷贯耳,因为年轻的小师妹们对湛玄师兄的讨论总是经久不绝。据说,这位师兄不仅容貌清俊文雅 ,性情也相当温和体贴。他修行的是一柄通体漆黑的死生之剑,骨龄不过百岁,如今已经是金丹期的修士了。

  这位湛玄师兄,可以说是宋从心下一阶段晋升“内门首席”时的最强竞争对手。唯有胜过他,宋从心才能夺得“内门第一人”的称号。

  宋从心在确定自己“正道魁首养成计划”的过程中也曾感慨过,这位师兄身上的记忆点实在太过明朗,无怪乎能从群英荟萃的内门脱颖而出,成为无数师弟师妹憧憬仰慕的对象。能否真正战胜这一位,宋从心心里是完全没底的。

  而另外两位亲传弟子与湛玄相比起来,名望与声势便要稍逊些许。一位是掌泉长老的亲传玉珠师姐,一位是诲明长老的亲传平心师兄。

  印象中,这两位亲传弟子似乎都是不喜争端、行事低调之人。其中,宋从心听闻玉珠师姐心算能力过人,本身修为境界不算高深,但耳目灵敏,对度量衡有着绝对权威性的掌控。至于平心师兄,据说是一位非常讨诲明长老喜爱的弟子,是一位信奉“中庸”之道、给人以老好人印象的翩翩君子。平心师兄在内门中的人缘很好,不管是师弟师妹有何困惑,他都会相当耐心地指教。而这位师兄修行的乃是偃甲机关之道。

  ……说句实在话,不管是珠算还是偃甲机关,基本都已经超出宋从心的知识范畴了。

  就算有朝一日宋从心真的与这两位竞争,宋从心也完全不知道应该如何打败他们。这修行的道统都不一样,如何分出一个高下?

  所以,目前宋从心的对手只有一个,那便是“内门第一人”湛玄。

  不过……金丹期啊。唉,真是,道阻且长。

  宋从心正对此感到绝望,却没想到,事情很快便迎来了转机。

  “从今以后,你的修炼方式恐怕要进行一些改变,不能再遵循传统修士的方法了。”

  宋从心第一次去明尘上仙那边报道之时,明尘上仙遵循了修真界师长们一贯的传统,为自己的弟子摸骨探脉——说来有些不可思议,按理来说,修真界招收弟子最先应该注意到的基础便是弟子的道体以及根骨。一个人根骨的好坏往往决定着这个人的修为上限,看这人是有望成为修真界中的中流砥柱还是彻底泯然于众,但无极道门不同,长老和掌门似乎对这些并不在意。

  虽然无极道门也设立了参与外门大比的基本门槛,但宗门只要求了骨龄和最基本的“入道境界”。实话说,那个标准是真的不算苛刻,就连宋从心这种二十多岁才进开光期的边缘人都能达标。真正苛刻的反而是后面两轮,问心路考验的是悟性以及意志,团队任务考验的则是弟子的道德、品行、智慧、随机应变能力……单从这点来说,无极道门的内门考核之所以被人诟病“苛刻”,大概是因为宗门追求的是大众本不在意的东西吧。

  宋从心正胡思乱想着,明尘上仙却已经结束了探脉与摸骨。他沉吟许久,却突然说出了一句让宋从心不明所以的话。

  明尘上仙没有故意藏话而让弟子忐忑揣测的习惯,因此他说完后便仔细地给宋从心解释:“徒儿应该知道传统修士纳炁的蜕变过程吧?”

  宋从心颔首:“最初,引气入体,气脉生灵,此即为‘开光’;气聚于丹田,可成气海,凝练如丸之时,便是‘金丹’;待得金丹蕴养入神,化灵而出,这便是‘元婴’;元婴继续纳炁,直至衍化分出,既为‘分神’;分神散而又聚,复归于一,便步入‘合体’;千锤万炼,灵肉超脱,便是‘大乘’。”

  “不错。”明尘上仙肯定了宋从心坚实的基础,“但是,孩子,你应该能感受得到,自从融合山主之心之后。你的丹田气脉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虽然你坚守了自己的意志,没有彻底被地脉同化。但传统修士的修行方法,已经不适用于你了。”

  宋从心闻言便是一怔。明尘上仙却是握住了她的手,摁住了她的脉搏,阖目道:“来,凝神静气,内窥腑里。”

  宋从心依言照做,她闭上眼睛,在明尘上仙的引导下“内视”自己的丹田。耳边传来堤坝决堤时的洪流声响,那是血液流淌被放大的声音,她感觉到自己在一片混沌中下坠。不知过了多久,当她再次睁开双眼时,便窥见站在荧荧之光中、身影虚浮如雾的明尘掌教。

  “来,孩子,你看。”明尘上仙对她招了招手,指着下方。

  宋从心缓解了一下“内视”的不适感,她转换灵视朝下方望去,只见下方氤氲着白雾般的灵气之海,宋从心知道这是自己的“丹田”。但是让宋从心觉得怪异的是这片气海竟成漩涡状不停地朝内里汇聚——这很不正常,因为她本身还未结丹,灵气在她的丹田中应该是处于溢散的状态。

  而真正让宋从心愣怔了的,是她的气海中央居然有一团深蓝色的光芒。她凝神望去,仔细看了半天,才有些踌躇不定地道:“那是……树?”

  宋从心不知道应该如何形容那个物事,它看起来就像一颗枝叶泛着湛湛荧光的蓝色珊瑚树。

  “是的,一棵树。”明尘上仙颔首,摸了摸宋从心的头,哪怕灵识没有触感,他依旧这么做了,“那是你的‘无根树’。”

  道家的修行之路上,修士会以无根树喻之为人。人之生机气脉便如同树的枝干与叶,但人脚下无根,故而说人是“无根之树”。然而修士修炼是需要从自然中吸纳灵炁的。因此,“炁”便是环绕在修士身旁,无处不在的“根”。

  “我辈修士寻真问道,所求不过是通达天意,感悟自然。”明尘上仙温和地说道,“对于绝大部分修士而言,他们需要极高的悟性、一定的天赋,花费漫长的时光与岁月去和自然共处,才能逐渐建立起通达天意与自然的桥梁。但是拂雪,如今的你越过了这一步,自然将你视如己出。”

  从此以后,宋从心不必再像其他修士那般苦心磋磨,通过大量的撄宁与坐忘去感悟那一丝若隐若现、似有若无的灵光一现。

  她的修行之路将畅通无阻,再无瓶颈与障碍阻拦她前进的脚步。

  “山主的传承于你而言,是祸患,也是机缘。若为师没有猜错,那山主之心,应当是一件‘缄物’。”

  原本还在发愣的宋从心听到了某个令人无比在意的词汇,她猛然抬头,却看见明尘上仙神情虽平静如故,眉宇却似乎蕴藏了一丝悲哀的愠怒。

  “缄物,可令人一步登天,也可令人万劫不复。但身为师长,为师情愿你没有这份机缘。”

  明尘上仙一字一句,掷地有声地述说。

  宋从心在明尘上仙的注视下不禁垂首,看着下方漂浮在灵气之海中央的无根之树。她有些惶然地想,明尘上仙一定是知道了,他知道她冲动鲁莽地融合了缄物,知道她全然不顾以后的抉择,知道……她的诅咒根本不可能“治好”这件事。

  附着于灵魂上的那种苦寒,并不会随着修为的精进与心境的提高而淡化、痊愈,它一直都在那里,一直都在。

  哪怕宋从心有朝一日成为了大乘期修士,敢于苍天比齐,她也无法摆脱这种附着于神魂之上、宛如附骨之疽般的冷意。

  自此一生,她都将怀中抱雪,寒骨前行。

  身为师长,看着自己年幼的弟子在最稚嫩的年纪做下这种令她痛苦一生的鲁莽之举,明尘上仙又怎能不痛心?

  宋从心有些无措,她绞尽脑汁地想着要如何解释,然而她在识海中翻遍了所有的理由与借口,最

  终却依旧只能沉默。

  “为师没有怪你。”明尘上仙道,“为师只是痛心。”

  是啊,她知道。宋从心微微颔首。这是她选择的路,虽然痛苦,但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师尊会为徒儿痛心,这便已经够了。”

  宋从心忍不住微笑,她也不知道为何,这分明是一件沉重悲痛之事,但听见明尘上仙这么说,她其实有一点小小的、不合时宜的开心。

第45章

  诚如明尘上仙所言,山主之心对于宋从心而言是祸患也是机缘,在经过明尘上仙的讲解之后,宋从心才知道何为“一步登天”。

  简单来说,宋从心从此往后不必再遵循修士那一套传统的修炼方法,山主之心给她躯体带来的变化相当于将她从血肉之躯的人族变成了某种天生地养的灵物。哪怕她不入定,灵气依旧会朝着她聚拢,融入她的每一次吐息当中。

  而宋从心要做的事情,便是将这些灵气纳入丹田,浇灌那棵“无根之树”。根据明尘上仙的说法,这棵无根树是宋从心本人的分灵,她还未达到分神期便已经做到了“分灵”之能,这棵树便是她自己。她目前的修炼方式也很简单,只需要浇灌这棵无根之树即可。以后她也不必像其他修士一样炼金丹化元婴,只要无根树吸收得进去,吸纳多少灵炁都可以。

  但是为了避免“烧苗”以及“烂根”,宋从心也要更加注意自己心境的成长,否则一旦心境跟不上修为,她就会陷入走火入魔的境地。

  “……不是,但这样一来,我不是完全不知道自己的境界之分了吗?!”宋从心觉得有些难以置信,但她只能在识海中向天书嘀咕,“师尊说传统的境界之分不再适用于我,以后我的丹田里就只会有那一棵树,不会再聚金丹和元婴。但这样我不是就从原本简单直观的晋升考核变成了只有自己可以意会而无法言传的‘树长多高了’吗?天书,天书你说句话,这要怎么办啊?”

  天书不理她,躺在识海中装死。孩子已经有师长了,有什么问题当然该去询问师尊,让自己的师尊去操心了。

  宋从心在自己冥思苦想了三天之后,终于还是硬着头皮,在一次常规日课上问出了这个问题。

  “不必忧心,虽然你的修炼方式与传统方式不同,但寻真问道是灵与肉逐渐超凡脱俗的过程,这一点是不会变的。”明尘上仙也没觉得她的提问幼稚,反而耐心地回答,“当你的修为达到一定的境界,无根树自然也会显现出相应的变化。不必为此感到焦虑,拂雪。”

  明尘上仙就是有这样一种力量,一句话,便让人心里安定了。

  明尘上仙是一位十分负责的师长,明明他从未收过入室弟子,但他教导起徒弟来却并没有生疏以及隔阂。他能很明确地点出弟子心中不解的困惑,耐心地用简洁明了的言语去解释那些在大能修士看来再简单不过的关窍。短短几天的时间,便让宋从心有醍醐灌顶、茅塞顿开之感。

  只能说,“天下师”的名号实至名归,绝非空穴来风、子虚乌有。

  而正如明尘上仙所说的那般,宋从心往后的修炼都变得十分顺遂畅达,再没有以往入定时似有若无的阻塞感。明尘上仙摸骨探脉之后察觉出宋从心修行过上等的养心秘术以及锻体功法,他也没有多问,而是对她的日课进行了一定的调整,开始教导她更为高深的内门道法。

  “你的基础很牢靠,不错。”明尘上仙夸了一句,“这样一来,学起内门功法也不会太过吃力。”

  无极道门外门所教导的基础功法本身便是内门的道法的基石,其中,基础十二式步法可衍化成三十六式,基础十三式剑法衍化为七十二式,此外,内外功法是共通的。只要能吃透这些内门道法,将其整合起来,这便是一整套摆在明面上的天阶功法《太上无极归元经》。

  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於无极。

  以宋从心如今心动期修士的灵识,过目不忘都不过是寻常。她很快便记下了这些功法的要诀,但要彻底将其吃透,还需要时间。

  好在,天书的时境与空境,可以帮助她更快地消化这一切。

  而另一方面,宋从心也开始参与了“九州列宿筹划”,不过九州地脉网的建设与铺陈并不是短时间内便能做好的。宋从心思虑了良久,终究还是取出了《心修青莲诀》与《金石玉骨》两本失传的秘籍交予了明尘上仙,希望更多的人能得到天书的恩惠。

  明尘上仙翻看完两本失传的秘籍后沉默了很久,宋从心则在一旁解释,如果不是这两本心法,她根本无法从幽州活着回来,要么是死于九婴的魔气与毒火,要么便是被地脉同化。既然这个世界有那等危险的诡秘之物,那那些战斗在魔患第一线的修士一定需要这两本功法。

  毕竟,这两本秘籍的优点便在于——不挑人。不管是有灵根的仙家弟子还是无灵根的凡人,都能修炼这两本天阶功法。

  “宗门也有养心秘术与锻体功法,只是到底不如这两本来得独且专。”明尘上仙拍了拍宋从心的头,“为师替另一些孩子谢谢你。”

  之后,明尘上仙失踪了一段时日。宋从心再次去天经楼时便看见了这两本被录入在案的功法,她盯着功法的名字看了许久,不禁如释重负。

  宋从心没有向明尘上仙坦白天书的存在,但也没有刻意地掩藏。她行事坦荡,一直都在等着明尘上仙或宗门长老来询问她为何会知道九婴的弱点以及山主之心效用这一事。但奇怪的是,坐忘崖中的嫌疑人拷问了一批又一批,这些长辈却始终没来诘问她。

  宋从心想不明白,但她本性并不是一个纠结的人,想不明白就不想了。她将更多的精力都投入到对自身的磨砺以及地脉网的铺陈与建设之中,关于天文星相的韵律语言,有专门修行卜筮星相之道的弟子负责钻研。宋从心的主要任务是绘制地脉地图以及标注地脉交织的节点。

  唯独这一项工作,是除了宋从心以外无人可以做到的。因为只有她能感受到地脉流动的去向以及轨迹。

  不管是通讯令牌的改进还是天文星相的解读都由小组团队负责,唯独地脉,除了辅佐地图作画的帮手外,大量的工作都需要宋从心独自完成。

  “还差一点,还差一点!”傍晚,宋从心面无表情地看着七手八脚堵着天经楼大门的弟子,直面那一张张冷汗直流的脸,“拂雪师姐!至少把这一张画完,就差一点了真的!师姐画完这一张我们就能在师姐不在的时候提前完成布设,这样节点的设立就能提前——!”

  “……我劝你们不要这么做。”躺在书海中口吐魂魄的令沧海挣扎地抬起因灵力被榨干而格外无力的手指,世家公子的清贵风度早已荡然无存,“掌门不会发脾气,但掌门说一不二。上次你们拖延了小半个时辰,第二天奉剑者便上门来接拂雪师姐了,这么明显的意思了你们还不懂吗?研究是做不完的,但是掌门以后不让师姐来了,你们谁担待得起啊?”

  听了令沧海一针见血的话语,宋从心看着这群哭天抢地、群魔乱舞的弟子们沮丧失落地回归自己的岗位,心中也很是感慨。探测地脉需要动用到大型的特殊法器,因此她没有办法在回去后仍继续作图。因为自己而耽误了整个小组的进程,宋从心心里也挺内疚的。

  但这种内疚,在看见这群明明已

  经辟谷后可以不吃不喝、不眠不休的弟子依旧累得宛如走火入魔之后,很快便也销声匿迹了。

  只能说,明尘上仙真的很有先见之明,掌教虽然离世出尘,但显然对天经楼这种卷生卷死的现况是切实看在眼里的。

  因为“九州列宿筹划”组的成员多是从司书长老和持剑长老原本课题中挪过来的班底,再加上修习卜筮星相之道的弟子多出自负责祭祀的仪典长老门下,因此宋从心还是遇见了许多眼熟的面孔。就连那位被她暗中视作竞争对手的“内门第一人”湛玄师兄,她也在这段时间中遇见了几次。

  湛玄来天经楼基本上是为了向持剑长老汇报各地的战况的,正如传言所说的那般,这位师兄容貌俊雅,给人以宁静平和的第一印象。

  在一众身穿素色衣饰的仙家弟子中,一身黑衣的湛玄实在是相当引人注目的存在。几次相遇,宋从心与湛玄都是匆匆擦肩而过,彼此颔首示意,没有过多的交谈。大概是因为刚刚经历了九婴灾变事件,仙门对外道的打击力度骤然加大,以至于一些冒头的魑魅魍魉又重新龟缩了起来。九州各地的魔患相应减少,这也是持剑长老放心让亲传弟子暂时代职的主要缘由。

  但愿这不是风雨前的平静。宋从心这般想。

  傍晚,归山,如果在太阳彻底落山前还没有回太初山,明尘上仙便会让四位奉剑者前来接她。托天经楼同门弟子几次三番试图在底线边缘摩擦的福,宋从心算是将四位奉剑者都见过了一遍。

  除了八面玲珑的物生和认真负责的若拙,勤奋踏实的累土和不卑不亢的守中也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经历了两三个月的适应之后,宋从心也习惯了上午去太初山听师尊讲学,下午去天经楼参与“九州列宿筹划”,夜间在空境中反复捶磨巩固自己的内门生活。她原以为进入内门后的生活会更加水深火热,但没想到在明尘上仙的插手之下,她虽然过得忙碌充实,却再没有那种仿佛被野狗追着咬的迫切感了。

  九州列宿筹划稳步推进,在经历了整整一年的研究与筹备之后,第一个试行点便决定是云州,因为这里是无极道门掌控力最强的地方。

  第一次试行是在深夜,新加入筹划的弟子们都难免有些兴奋以及紧张。反倒是持剑与司书长老原本班底中的弟子,大概是失败过太多次了,心情反而只是寻常。他们沉默地看着节点法器埋在累土之下,只露出一截约莫两人高的三角支架,上方镶砌着可以引动星相之力的晶石,在黑夜中泛着萤火般的光芒。

  “……能成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