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京官之女养家日常 第171章

作者:冰河时代 标签: 穿越重生

  苏言礼也听出来了,他中了别人的圈套,他知道官场不好混,没想到一个小小的混子就能让他中招,恨自己以前没多经事,竟让人摆了一道。

  苏言礼看向女儿。

  她点了下头。

  他几不可见的回应点了下头。

  双手负后,一脸严峻,朝裴长序喊了句,“先生,你过来。”

  裴长序与胖长柜都一愣,齐齐停了口水战。

  他转身到苏言礼身边,拱手道:“大人——”

  “按商行的规矩办事,掺一两沙,赔一斤粮,直接让马记粮铺赔,要是不赔,就立案,催他们赔,每天来催一遍,催到他们赔为止。”

  裴长序愣的回不过神,看向小娘子,突然领悟,该死的,他怎么就不如一个小娘子通透了,立刻掷声道,“是,大人。”

  声音洪响。

  突然围观的老百姓就安静了。

  苏言礼朝胖掌柜看了眼,一甩袖子,官威十足的离开。

  怎么回事?咋就不闹了?胖掌柜对他那些伙计使眼色,原本只是假模假样拉扯的一群人,突然就打起来了。

  场面瞬间失控。

  苏三郎嗷叫一声,上前就护他爹,小长腿一扫,来一个倒一个。

  “没听到苏大人怎么判吗?”十岁的苏三郎左挥拳右勾手,打起架来,简直跟玩一样。

  花平摇摇头,到底是十岁的孩子,他也加入战斗,十几个伙计被他打的哭爹喊娘,场面瞬间制止了。

  胖掌柜不自觉的朝后退。

  苏言礼一脸官威,转身走到他面前,“很好。”说罢还温和一笑。

  笑得胖掌柜寒毛直竖,又往后退了几步。

  苏言礼笑得更温和了,收回目光,朝围观的老百姓看看,瞬间收回笑容,又是一副上位者的‘嘴脸。’

  围观之人:……怎么感觉县太爷一脸不爽不好惹的样子?

  这脸变得堪比川剧。

  苏若锦暗暗骄傲一笑,估计他爹想到了她说过的那个施粥掺沙的故事。

  果然,回到家里,苏言礼先把儿子苏三郎夸了一通,夸得他吃过晚饭,连字都不想练,被他爹眼刀子甩过去,不写试试?

  喜武厌文的苏三郎只好鼓着嘴马上去练字了。

  消食的厢房里,苏言礼一方面感叹官场尔虞我诈,一方面又领悟到究竟该以什么心态平和的做一个实干县官。

  裴先生听的云里雾里,“大人,你说的施粥掺沙……”

  苏言礼道,“这是我曾经听过的一个故事,说一个朝廷大员赈灾,遇到有粮吃的人也去领救济粥,于是想了一个办法,在粥中掺沙子,于是那些条件好的就不去吃了,而那些粥就落到了真正受灾人肚子里。”

  就在一个时辰之前,苏言礼在做官上面,一直表现出正直、大义之态,原本,他也是想跟一个这样的官员建功立业,可是当他真跟这样的书生官员共事时,才发现,正直会成为政客的攻击目标,大义只会让人利用,比如,刚才糙面掺沙之事。

  那个老汉就是利用了苏言礼一身正派之气把人请到了商铺前,结果,却变成了讨伐蔬菜铺子,这分明被别人利用了。

  坏官让人不齿,怎么好官也这么不好当呢?

  就在混乱不堪怎么解脱时,苏大人快刀斩乱麻,明着按规矩办事,实际上趁机甩手。

  他捋着胡须道,“大人,我懂了,你的意思是,你‘禀公办事’该让粮铺赔多少就多少,至于粮铺赔不赔,你反正让衙差去催,给不给你伺机而行,是吧。”

  苏言礼点头。

  “为何伺机而行呢?”裴先生笑道,“因为大人希望他们的糙面掺沙子,这样附近县城的人估计不会来了,于是,我们县城的老百姓就能多买一顿救命粮了。”

  “正是如此。”苏言礼笑着点点头,朝女儿看了眼,父女俩会心一笑,除了苏大郎,估计没人知道这个故事是女儿讲的。

  没想到从京城回来,尉州县变复杂了。

  花平把调查的回给小娘子:“马记粮铺就是县丞夫人娘家的,一直傍着县丞这棵大树,可干了不少坑老百姓之事。”

  “这么说,今天他们依然掺沙子卖?”

  花平点头:“是的。”

  “那就让他们掺吧。”缺粮之间,间接的给老百姓留口吃的,不缺之时嘛,苏若锦笑了下,就是老百姓收拾他们之时。

  花平与叶怀真不懂这里的道道,他们齐齐皱眉,“二娘子,这样的奸商不把他赶走?”

  苏若锦笑道,“急什么?”

  就让他们再嚣张嚣张。

第233章 远虑 种子

  不让他们嚣张又能怎么办?旱情虽然缓解,但粮食生长需要时间,现在唯一的办法就是外援。

  几天过去,裴齐序心想,他的友人该给他回信了,于是起身去找长随。

  没一会儿就等到从驿站回来的长随,一看他无精打彩的表情,他就明白了,友人根本没给他回信,抬头望天,友人也没粮,还是……

  经年不见,裴齐序不想去想人性,只能叹气,找到苏言礼,“对不起大人,我这边怕是没办法了。”

  “先生已经尽力,请不必自责。”

  自责又能怎么办?

  苏若锦看似闲逛,却是特意去大街小巷查看尉州县粮食铺子经营情况,大大小小,总共五家,最小的那家关门上锁早就不营业了,还有一个中等铺子,听说是原主薄夫人的嫁妆铺子,自从他们到山里避难后就没营业过。

  其他三家,一家就是闹事的马记,价格高的离谱且限量出售,但还是有很多老百姓挤破脑袋往里挤,想买上半斤八两,跟野菜和在一起吃,总不至于饿死。

  其余两家是小铺子,好像约定好了似的,今天这家开,明天那家开,价格一样高,但卖的杂七杂八,有大豆、胡豆、山药蛋子、芋头等,应当是有伙计到山里收的,只要能填饱肚子一样有人买。

  除了粮食铺子,街上其它铺子几乎没生意,人们现在只管一日一顿,那还有闲心情消费。

  苏若锦抬头,仰望天空。

  八月末,天高云淡,清爽宜人,要是温饱不愁,这样的日子该多安逸啊!

  生产力低下,一切都靠老天赏饭吃,难啊!

  苏若锦准备去蔬菜铺子看看,巷子里传来孩子的哭声,她转头一看,发现大大小小,男男女女都有,十几个孩子在打架,他哭你喊的,乱作一团。

  做阿姐久了,苏若锦都有弟妹控毛病了,连忙转身去巷子,毛丫给她开路,那些熊孩子根本不给让,打成一团。

  毛丫出手,跟今天的天气一样风淡云轻,一下子就把打成一团的熊孩子们打散开,摔倒的摔倒的,扶墙的扶墙,惊恐而又崇拜的看向瘦瘦长长的小娘子。

  “哇,这么厉害?”

  “老天啊,这是练家子吧?”

  ……

  毛丫不是毛头小子,对这些恭维的话丝毫无感,像杀手一般冷着一张脸,令孩子们生畏。

  苏若锦朝他们看了看,“怎么回事?”

  一个扶着两三岁弟弟的小娘子朝地上的粗馍看了眼,灰不溜秋的粗馍已经被踩成渣了,很显然,有人抢了这个粗馍,然后便发生了刚才争斗之事。

  苏若锦朝毛丫看了眼。

  她从荷袋里拿出油纸包的粗面馒头,递给了浑身灰扑扑的姐弟。

  小娘子光看没拿。

  小弟弟脏兮兮的小手伸进嘴巴,眼巴巴的盯着,满目渴望,却因阿姐没开口不敢拿。

  围观的一群小孩饿的两眼发花,想伸手抢,却惧于毛丫厉害的身手不敢动。

  毛丫把粗面馒头塞到小孩手里,又把荷袋里剩下的几个分给了比较小的孩子。

  “三郎,你看着他们吃完,再回去。”

  “是,阿姐。”苏三郎大声回道,下巴微抬,朝那些虎视眈眈的大孩子看过去,眼神威胁,“谁要是敢抢,我就把谁打趴,让他三天下不了床。”

  苏三郎是县令之子,要是放在京城,他身上一套就是寻常细麻布,简朴的很,可是在这群脏兮兮的孩子面前,干净整洁的简直就是富家公子。

  苏言礼正七品县太爷,在尉州县,苏三郎还真是最尊贵的小郎君。

  那些两眼发亮的大少年都缩着不敢动,眼睁睁的看着几个小娃子把馒头吃了。

  苏若锦刚出巷子,竟遇到了上官屿。

  “上官公子,你怎么在这里?”

  “刚才有个孩子找我,说这里打架了,让我过来劝架。”

  苏若锦正疑惑小孩子为何找他时,刚才蹲在地上哄小弟的小娘子欣喜的走过来,“公子……”欲言还羞。

  她:……

  离开尉县一段时间,难道发生了她不知道之事。

  上官屿仍旧如往常一般,温文尔雅,“阿乔没事吧。”

  “多谢公子,刚才有个贵人给阿弟馒头了。”

  明明苏若锦是主事的,小娘子却偏偏目光看向毛丫,一脸谢意的样子。

  苏若锦:……

  这是什么鬼。

  “那就好。”上官屿转头跟苏若锦说道,“这些孩子都是无父无母之人,上次你去京城之后,大人发现他们没有居所,便找了空宅,把他们安排进去,每天让衙门里的厨娘发一顿饭。但是这些孩子正是长身体之时,免不了……”上街找些吃的。

  甚至抢。

  “上官公子现在就是做这些?”

  上官屿点头,“除了孩子,还有老弱病残。”

  “这么说,上官公子相当于做了户曹之事,是吧。”

  “是的。”上官屿与苏若锦一边走一边说,“裴先生跟大人商议之后,让我统计尉县的人口,看灾荒时失了多少人口,又有多少人逃到这里,便于秋耕分配种地。”

  听到裴先生,苏若锦忍不住露出笑意,她果然没看错人,此人是个能吏。

  “辛苦上官公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