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京官之女养家日常 第279章

作者:冰河时代 标签: 穿越重生

第362章 月夜 升职

  走到农家乐门口,苏若锦并没有推门进去,而是问道:“到底出了什么事?”

  毛丫实话实说:“宁八娘子说杨四娘的心情不太好,让她一个人静静。”

  阿容心情不好?她怎么没觉得?苏若锦不相信,疑惑之间,突然想到了某种可能,“难道……”

  月光柔和的照在山林田野间,远远望过去,朦朦胧胧,分不清是树还是人影。

  罢了,那就让阿容好好静静吧!

  杨四娘走在山间小路上,听蝉鸣虫叫,晚饭时的热闹如时光般走远,只余她一个在万籁俱静里沉迷,风吹过脸颊,真的很舒适惬意。

  “赵姐姐,你说是不是?”

  站在小路尽头,望向阿锦的菜田,她知道赵姐姐一直跟在身后保护着她,等了许久却没有等到回应,她疑惑的转头,蓦然睁大眼。

  “你……你……怎么是你?”

  她震惊的后退,像是遇到了山野之怪一般。

  宁七郎一脸苦涩,小娘子避他当真如避蛇蝎么!

  “好久不见,阿容!”

  杨四娘一面避开他,一面不自觉的泪流满面,是啊,好久不见!

  “阿容……”宁七郎扯出帕子去给她擦眼泪,被杨四娘避开了,她忍住泪意,端庄的行了一礼,“夜深露重,我回去歇歇了。”

  说着,转身就走。

  宁七郎一把拽住她胳膊,“阿容,就说说话不行吗?”

  月光下,杨四娘并没有转脸,缓缓用另一只手扯去扯她胳膊手,“你我本陌路,不管是此刻还是将来,亦是如此。”

  说完,毫不犹豫的离开。

  “阿……容……”

  杨四娘健步如飞,没一会儿便消失在宁七郎的视线里,宁七郎的呢喃之声消失在清风蝉鸣之中。

  缘份至此,又为何让他们相遇相知,为什么?

  苏若锦进了农家乐,刚想跟毛丫说收拾好就早点休息,明天回京,看到观景台那边站着两人,一看背影她就认出来了,是小叔与上官屿。

  此刻,钟婉慧难得没有粘在上官屿身边。

  山下阿容有人等,这山坡上又有一起赏景的,难道这就是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二……”

  “嘘!”

  苏若锦带着毛丫轻手轻脚从回廊另一侧回自己卧室了。

  二人立在坡崖边观景台上,眺望山林,明月渐渐升起,半夜清风习习,万籁俱静中,蝉儿的鸣叫显得格外清晰,他们谁也没有说话。

  曾经的故人,终是站到了一起。

  问一句,你过得还好吗?近十天的相聚,早已说明了一切,无需再赘述。

  岁月漫漫,时光老去,一切虽平淡,但也安然,这就够了。

  突然,一只鸟雀从枝头惊起,扑楞着迎月而去。

  苏言祖轻轻一笑,转头,“天色不早了,赶紧去睡吧,明天还要赶路。”

  上官屿轻轻一点头,微微一笑,伸手让他先行。

  他一颔首,让他先行。

  如水的月光里,他们再次相视一笑,上官屿不再客气,带着谢意先行,背影如松竹,一边走一边摆摆手:“明日一路平安。”

  苏言祖望着他的背影,“一生顺遂。”

  彼此的祝福飘落在午夜的清风蝉鸣中。

  第二日一大清早,回京的回京,回尉州县的回尉州,一行人在官道上分道扬镖。

  太阳上来时,天气炎热,赵澜从马背上转到苏若锦马车里,见她奄奄的没精神,“舍不得?”

  “嗯。”

  他伸手抚她发端,“以后就在京城了,再约他们聚就是了。”

  “也这能这样了。”苏若锦叹气,“也不知道我爹是外派还是留在京城?”

  “老师的职位定了。”

  刚才还没精打采的人儿嚯一下精神上来了,“什么职位,瑾哥哥,你快说。”

  小娘子瞬间神气活现,把赵澜惹笑了,“任刑部侍郎。”

  苏若锦惊的双眼瞪的老大,“真的?”

  他爹才四十又二,居然做到了侍郎,这可是位高权重啊!

  她不敢相信,“瑾哥哥,我爹不需要再历练历练了?”

  赵澜先是一愣,继尔被小娘子逗笑了,“你这是不相信圣上的眼光,还是不相信你爹的能力……”

  这……

  苏若锦一时之间都不知道怎么形容自己的心情,怎么说呢,爹的能力肯定有,但是这升迁速度也太顺太快了吧,这中间要是没有晋王府与范大人的扶持,她不觉得爹能轻易得到侍郎这样位高权重的官职。

  不知爹得到任命,是不是跟她一样既高兴又有些忐忑,既憧憬,又担心自己能行吗?

  “怕什么,不是有我么?”

  苏若锦被他自信沉稳的态度感染回神,眨了下眼,突然有一种身份对调之感,好像老师变成了学生,学生成了老师。

  看着渊渟岳峙一派从容的赵澜,苏若锦明白,这就是从小浸润在门阀世家里的天璜贵胄与寒门子弟的区别,不过幸好,他爹有这些人帮衬,再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会是个好官能官,造福于民。

  不过,因为苏若锦从未想过他爹有一天会进刑部,所以对它还真不太了解。

  “瑾哥哥,刑部和大理寺都是办案的,有啥区别?”

  在古装电视剧中,经常能看到某大官员在办案遇到困难总会说:“把犯人押回刑部大牢会审”或是“把犯人押入大理寺候审”。刑部和大理寺有什么区别,两个刑狱机构那个权力更大呢?

  大理寺是由秦汉廷尉转化而来,长官为大理寺卿,位九卿之列,掌管刑狱案件审理,相当于现代的最高法院。

  在隋唐时期,刑部主要负责复核大理寺所判案件,御史台掌管监察文武百官。但也可参与冤案大案的审理。因此形成了大理寺的主管审判,刑部主管复核,御史台主管监察的司法审判制度。

  在唐朝凡遇重大案件,均由大理寺卿与刑部尚书、侍郎会同御史中丞会审,称三司使。在三大司法机构的上面还有皇帝,主宰一切行政、司法、立法的权力。

  当然到明清时期各中央司法机构的职能与隋唐时期相反,刑部负责审判,大理寺负责复核。明清若有重大案件,则由三法司大理寺、刑部、都察院会审,俗称“三堂会审”。

  大胤朝制度类唐宋,那就是刑部主要负责复核大理寺所判案件。

  “哦,原来如此。”听完赵澜的讲解,苏若锦明白他爹大概是干什么的。

第363章 门庭若市

  回到家门口,苏若锦差点没敢相信这是她家,门口,小厮忙着停放骄子、牵马栓桩,人来人往络绎不绝。

  书同看到她,抹着满脸汗跑过来,“二娘子,大人知道你跟小郡王回来,一直让我在门口等着呢!”

  说着就给赵澜行礼,“小的见过小郡王,您请——”

  赵澜颔首,“有劳。”

  有认识赵澜的都要上来见礼,被书同挡住,“天气炎热,各位请里面喝杯茶。”

  这些人自有专门小厮按贴子接待,作为苏家大管事,他今天就招待未来姑爷,赶紧把人迎进来。

  苏若锦看向门口,不管是小厮还是中年幕客,都是她没见过的,她看向赵澜,“这些人……”

  “是我推荐给老师的。”

  作为正四品知府时,苏言礼就有了自己的幕僚,有三个,分别是钱粮、讼狱、人情庶务,这些人都是他的顾问、智囊,成为他政治生涯中必不可少的助手。

  到京城了,人情公务比在地方上更要繁杂的多,需要的人手不仅要更专业,还要是京城通,否则,就算苏言礼再有能力,没有这样的助手,也展拳脚。

  这就是背后有靠山的好处?苏若锦心道,这是被她抱住大腿了?灿烂一笑,“谢谢瑾哥哥。”

  赵澜眉眼带笑,故意别她一眼:“这个时候嘴甜了?”在农家乐这段时间,不是跟所谓的‘闺蜜’粘在一道,就是跟小屁孩们混在一道,把他扔在一道,哼,这个账还没跟她算呢。

  苏若锦看到了傲娇公子眼中的幽怨,连忙讨好的抱住他胳膊,“瑾哥哥最好了,马上就去给你做好吃的。”

  “你这是要给家人做好吃的,顺带我的吧。”

  “难道瑾哥哥不是我的家人?”

  赵澜:……

  明明看着生气,嘴角却是上扬,怎么也压不住。

  苏若锦也不揭穿,赶紧欢喜的拉着他,“走,咱们一起去恭贺苏大人高升。”

  要不是知县、知府这几年历练,苏言礼差点被扎堆前来恭贺的人淹没,感觉连气都喘不上了,听说女儿女婿回来了,连忙找借口,把前来拜访的人打发走。

  终于从客房里出来,大吸几口气,“怎么比在地方的杂务还难缠?”

  苏言祖一笑,揶揄道:“兄长这是嫌弃这职务?”

  这……

  一时之间,苏言礼还真没适应这个身份,叹口气,“我还真没想过会留在京中。”他以为至少还外放历练个三年五载,才会升职留京,没想到……

  苏言祖又一笑,没说什么,心道,赵小郡王可忍不了跟阿锦两不相见,不管什么职务,赵澜都会把他兄长留在京城,只是没想到圣上顶住了不怀好意的弹核,仍就擢升了苏言礼,这是对他能力的认可,真好。

  苏若锦看到苏言祖,吃惊到,“小叔,你没回家?”

  在城门口时,苏言祖、范宴嘉等人各回各家,没想到她还没到家呢,他小叔居然先他们一步见到了他爹,“阿然和阿嫣呢?”

  “公主接回去了。”

  作为驸马,苏言祖这一辈子就只能在鸿胪寺混一辈子了,能看到哥哥做到从三品侍郎,他也跟着高兴,平江府苏家的门庭终于不一样了,他为兄长高兴,忍不住赶过来见兄长,没想到看到他被一拨又一拨人上赶着恭维,喜忧参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