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京官之女养家日常 第37章

作者:冰河时代 标签: 穿越重生

  还真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赵澜从早上来你是谁我不想搭理你到现在这个人还是有点本事的我愿意结交的模样。

  苏言礼看破不说破,仍旧温和谦逊,跟他讲了讲岭南的见闻,“多山、多族,跟我汉族迥然不同……”

  太阳慢慢西沉,霞光映在地平线上,瑰丽绮幻,清风徐来,带来厨房食物的香辣气。

  赵澜鼻子一动,加深了吸气,那股香辣气通过鼻端直冲天灵盖。

  “阿切……”

  苏大郎忍不住打了个喷嚏,笑着对赵澜说道,“妹妹做酸菜鱼,里面放了茱萸、花椒等辣物,太冲鼻,不好意思,没忍住。”

  酸菜鱼?

  双瑞朝小主人看了眼,不动声色的笑笑,“这菜这么呛,好吃吗?”

  “当然好吃。”苏大郎被呛得都打喷嚏了,还是忍不住夸赞自家妹妹,“这可是我……”想到食方子要以娘的名义讲出来,他转了话,“娘与妹妹两人在厨房里琢磨了很久才琢磨出来的。”

  “不知苏夫人与苏二娘子啥时琢磨出来的?”

  苏大郎回忆道:“大概是两年多前,那一年我们刚搬到徐媪的房子里,天气很冷,国子监发年货,里面有一条大鱼,娘和妹妹寻思了几种吃法,其中这道酸菜鱼,又辣又酸,不仅开胃,吃了还暖和的很。”

  两年多前,苏家的日子拮据,没什么油水好吃的,乍然吃到这么好吃的酸菜鱼,引得周围邻居都被‘呛’的吸引过来,包括房东徐婆子。

  “徐媪,是不是早上闹事那厮的娘?”

  “嗯,就是她。”温顺的苏大郎难得皱眉有情绪,不过他没说,就那天,徐婆子以房租威胁要了妹妹好不容易琢磨出来的酸菜鱼方子。

  甚至还把董妈妈扣下来给她烧各种妹妹想出来的食方子,都不知道拿了多少妹妹的食方子。

  范晏嘉被呛得跑到回廊下,“天啊,苏二娘,你放了多少茱萸、花椒,能麻辣成这样,这菜还能吃嘛!”

  杨四娘被呛回了家。

  “范小公子不习惯,可以不吃。”苏若锦假笑一声,终于都把菜做好了,她让香桂与毛丫两人赶紧摆桌,吃好了赶紧把这两家伙送走。

  虽然不满意什么酸菜鱼太呛人,但范晏嘉留下来的目的就是蹭饭,呛人的菜不敢吃,但梅菜扣肉、小酥肉好吃啊,特别是小酥肉,炸的金黄灿灿,吃到嘴里又松又脆,嚼的停不下来,要不是在老师家做客,他差点抱着盘子一个人把它干掉了。

  谁都没想到长得如花似玉看着就娇气的赵澜居然喜欢重口味的酸菜鱼,不仅喜欢嫩白滑溜的鱼片,还喜欢里面的酸菜梗与豆芽,看着吃的厮厮文文不急不徐,不知不觉竟干掉了一盆的四分之一。

  苏言礼:……

  人不可貌相就是这么来的吗?

  这一天对双瑞来说,真是不操心的一天,不管是吃还是休息,还是脾气,今天的小主人表现都是极好的。

  吃完走人,双瑞谢苏家谢的很真诚,甚至想,等下次再来,一定带厚重的礼物过来。

  赵、范二人坐在高头大马上,吃的心满意足的回家,晃晃荡荡,看街上行人,五月的夜晚还真不错。

  范晏嘉回味苏家的一天,忍不住说道,“小郡……”

  “子瑾。”

  范晏嘉嚯的看向赵澜,这是让他叫字?那他们以后就是亲密的伙伴朋友?

第68章 礼中人参

  昨天晚上一顿大餐都没让赵澜亲近一分,没想到苏家之行,到是拉近了他们之间的距离,范晏嘉暗暗欢喜,谢天谢地,谢谢苏二娘做的好吃的菜,他这个伴读活终于好干了。

  从善如流,范晏嘉笑道,“好,子瑾,不过我没到二十岁,还没有字,你就叫我晏嘉吧!”

  赵澜点点头,“明天国子监见。”说罢拉缰扬鞭绝尘而去。

  范晏嘉:……刚以为小郡王好伺候呢,怎么说走就走不聊聊吗?

  主仆二人一直到看不见赵澜才回过神,慢慢当当的回府。

  打发走了两位小公子,苏家生活终于回到了自己的频道。

  苏若锦累得洗漱完就往床上躺,被她娘拽起来,“阿锦,小郡王和范小公子带过来的礼你还没看呢?”

  “羊腿不是吃了嘛!”苏若锦在床上打滚,她现在脑子里想着铺子的事,没空留意两个中二少年带的礼。

  程迎珍道,“还有糕点、布匹、人参……”

  “啥?”苏若锦猛的坐起,“多少年的人参?”大补之物啊,刚好给娘吊乌骨鸡汤吃。

  程迎珍被女儿一点不客气的样子惹的哭笑不得,伸手拍她,“给你爹看了,至少二十年以上。”

  人参年头多就是好这个是不变的事实,十年参和十五年参的药效和价值也是天差地别,如果真有二十年以上,那还真是值钱。

  苏若锦啧啧嘴,“不亏是晋王府。”出手就是阔绰。

  程迎珍又拍女儿,“虽然我没学过当家,但是人情都是礼上往来,人家送什么,我们也要还回去的。”

  “不是说有五十年、百年老参的嘛,二十年的不贵吧!”

  “再瞎说我可真打你啦!”

  “娘!”苏若锦抱住她娘胳膊,“拜师礼,除了二十年人参,其它也没什么,咱们也回请他们吃两顿饭了,礼清了啊!”

  程迎珍:……清了。

  到底是小孩子,程迎珍从女儿房间回到卧室,再次问夫君,“官人,那人参收着不要紧?”

  “收着吧!”拜师礼跟收礼收贿没关系。

  程迎珍这才放心:“那就好。”

  徐婆子听说儿子被晋王妃的眼珠子绑到了姐姐面前,中午饭都没吃就去晋王府找姐姐,结果连进门的机会都没有,被拦在晋王府小门外,急得跟热锅上的蚂蚁一样不停的托人、寻人想让姐姐把儿子送回家。

  一直等太阳落山也没等到姐姐把儿子送出来,完了完了,姐姐也救不了旺儿,怎么办……怎么办……

  侄子跟肥猪一般被绑在徐嬷嬷的管事房前,瘫在地上,被太阳从早上烤到太阳落山,晒的就剩一口气。

  徐嬷嬷坐在房间里,在得知侄子为何被绑到她面前时,就用破布把鬼哭狼嚎的侄子嘴给堵上,敢在王府里鬼叫,真是不要命了。

  她一边气妹妹在外面给她惹事生非,一边想着怎么应对,又要寻什么样的机会才能把侄子救出来,如果救不了侄子,后果是什么……

  一直寻思到晚饭时间,看到丫头婆子们往王妃主院送菜,眼珠一转,终于寻到机会救人了。

  晋王妃身边有四个管事嬷嬷,分别是管账的、打理庶务人情往来的、管理人事仆从的、伺候衣食住行的,徐嬷嬷就是那个管理人事仆从的嬷嬷,对于王府的下人们来说,她手中有实权很吃得开,买丫头有人塞银子、进来的丫头们的月银,她想贪多少也能贪多少,一年下来的黑色收入真是比一个小京官滋润多了。

  站在门口,把一个奴婢的卑躬屈膝的忠心姿态调到恰到好处之时才轻手轻脚的让门口丫头通报。

  晋王妃正在等小儿子,桌上的菜都冷了,都似没看到,听到丫头传禀,冷冷的撩起眼皮,一脸严肃,吓得小丫头大气不敢喘。

  也不知道儿子在外面玩的怎么样?今天一天不在家里,也不知道有没有吃,会不会又饿到胃难受?

  徐嬷嬷见王妃不见她,拿出杀手锏,朝厅内磕头道:“回王妃,老奴又找到了一个新的开胃食方子,风味独特,肯定对小郡王的味口。”

  一听到徐嬷嬷有新食方子,晋王妃表情才不那么严厉,“让她进来。”

  “是。”小丫头小心翼翼的退到门口,朝徐嬷嬷瞥了眼,才让她进去。

  晋王妃冷冷的扫向进来的徐嬷嬷,一身凌厉,让人生畏。

  这种气氛,徐婆子什么花腔也不敢耍,双手捧上水晶鸡的食方子。

  晋王妃身边的一等丫头得到示意,伸手接过,亦双手呈给晋王妃,她低头一看,水晶鸡的做法很简——隔水蒸,讲究鸡的大小与火候大小而定,一般一刻钟,如果蒸的时间过长鸡肉会不够嫩滑,时间过短则会不熟。

  她把食方子放到桌边,双眼微紧,“徐素巧——”

  “老奴在——”

  “这几年,要不是那道酸菜鱼还能让澜儿吃下点饭,你还能在我身边做管事嬷嬷?”

  徐嬷嬷吓得噗通一下跪到地上,头磕的嘭嘭响:“老奴约束妹妹不力,老奴该死……”

  门口小丫头高声回禀,“小公子回来了!”

  晋王妃不耐烦的神色在听到小儿子回来后立刻变成慈母笑意:“澜儿……”

  赵澜望了眼踡跪在地上的徐婆子,勾了勾嘴角,懒意洋洋的坐到她母妃身边,“母亲怎么还不吃饭?”

  “这不等你嘛。”说完,转头,立刻变得严厉,“还不滚。”

  “是是,老奴马上滚。”

  一个管事,王妃居然连一点面子都没给,众仆知道,徐婆子不得王妃喜了,这管事之位怕是……

  徐婆子忍辱藏屈的退出了王妃膳厅。

  赵澜慢悠悠的来了句,“母亲为何不把她打发卖了?”

  晋王妃嗔怪他,“他男人是你爹身边的管事,那是说卖就卖的。”

  赵澜耷着眼皮道:“他们两口子在康元坊置的宅子连五品官员都赶不上,是不是过了?”

  晋王妃为何喜欢小儿子,平时带他在身边,看他一句不说,可是什么事一点就通,简直就是一个门阀世家的好继承人,可惜不是世子,只能委屈他了。

第69章 忙铺子 上肠粉

  从小到大,赵澜因脾胃不好厌食,对什么吃食都提不起兴趣,晋王妃为了能让他多吃一口,真是想尽了一切办法,寻遍大胤朝搜罗各式新奇吃食,每天不重花样,不仅没能让他多吃几口,有时还让他吃吐了。

  晋王妃那叫一个急啊!再不吃,这小子要把自己饿死了怎么办?

  直到徐嬷嬷献上那道酸菜鱼,辣味冲鼻,引得赵澜第一次主动提筷子,直到今天,他还记得那袭卷唇舌的麻辣之味,让他破天荒吃了一小碗饭,终于有了饱腹之感。

  不过,没有比较,就没有优劣。

  今天在苏家吃到的酸菜鱼,除了麻与辣,还有扑鼻而来的鲜香气,引得他食指大动,坐到饭菜上,挟一块入嘴,鱼肉细嫩麻香辣,酸汤开胃,味道鲜美的根本停不下来。

  再看看桌上已经冷掉的酸菜鱼,赵澜扯扯嘴角,起身,“母亲,儿累了一天,回去休息了,你慢慢用。”说着,人已经跨出膳厅。

  晋王妃连叫带喊也没把小儿子叫住,“这孩子……”让大丫头找双瑞打听,“看看澜儿今天都吃了什么,要是没吃东西,赶紧把夜宵准备起来。”

  “是,王妃。”

  出了主院,赵澜并没有回自己的院子,而是让三泰准备马车。

  “小公子,你要去哪里?”

  “见沈先生。”

  三泰听到小主人要见沈先生,高兴的双眼一亮,“小的马上就去准备。”这就意味着小主人愿意接手王爷安排的差事了。

  初夏的夜晚,一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天空,皎洁的光芒洒向大地,仿佛给大地洒上了一层银光。清风吹来,街道边依依杨柳被风轻轻地拂动着,温柔而静谧。

  一座普通小宅静静的立在夜色中,月色与窗口溢出的灯光溶为一色,朦朦胧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