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京官之女养家日常 第66章

作者:冰河时代 标签: 穿越重生

  但不管羊下水、猪下水也好,都是内脏,想起来让人膈应,做起来更是麻烦,熘过肥肠的朋友都知道,下水这种食材最难收拾,手艺稍微差点儿,不是去不掉骚味,就是去不掉脏器味,不像炒肉片,手艺不好最多做柴不好吃,不至于做出令人恶心的味道,可是这些下水如果烹饪得法,不仅能化腐朽为神奇,还能变成绝佳美味。

  苏若锦今天就是把闻起来臭哄哄看起来恶心巴拉的大小肥肠做成了独特美味。

  苏言礼当然听女儿的,舀了小半碗,里面有汤有肥肠还有豆腐,拿起小白勺舀到嘴里,抿了抿,“嗯,味道相当不错,比以前在食肆里吃的炙肥肠、煎白肠好吃,不仅没一点猪味,入口既滑嫩又劲道,好吃!”

  说话间,小半碗三两口就下肚了。

  程迎珍一脸发怵的表情,“官人,真好吃吗?”今天晚上,女儿拿着小铲站在小凳上亲自下厨,味道她是闻到了,喷喷香,可就是看到下午处理大肠时的情景,心里总是……

  苏言礼伸手又挟了块九转大肠,红通通的,看着就有食欲,入口的弹劲跟刚才煲汤中的又不一样,“阿锦,这是在油锅里炸过再进行炖煮的吧?”

  “哇,爹好厉害,就是这样的,是不是劲道不一样?”

  苏言礼点头,“很不一样。”

  苏若锦嘻嘻一笑,大肥肠,她来了,埋头苦干,吃的倍儿香。

  赵澜:……看向吃的热闹的父女二人,他终于动筷,不过不是吃双瑞挟在小碟里的,而是自己先挟了一块酸菜中的大肠,乍一入口,一股酸辣味直袭味蕾,没味的嘴巴一下子充满酸辣甜香,整个人从恹恹里跳出来,瞬间有了吃的欲望,乍然间,好像忘了下午看到一切,眼中只有美食,一样一样尝过去,最后停在糯米灌大肠上,咸淡适宜,软软糯糯,吃的停不来。

  女孩们最爱糯米做的东西,眼看赵澜一块接一块,苏若锦忍不住出声提醒,“小郡王,大晚上糯米吃多了不好克化。”

  赵澜:……他吃的很多吗?好像只有两三块吧!

  两三块?苏若锦示意他看碟子,一半都下他肚了。

  赵澜本想伸向糯米灌大肠的,然后,他转了个方向,舀了碗肥肠炖豆腐煲。

  双瑞满眼感激的看向苏二娘:……还是你敢!

  苏若锦:……

第112章 抢摊子

  她这不是怕糯米灌大肠被二世祖吃光了嘛!看来护食确实能使人胆大。

  连小郡王都吃的满口香,程迎珍与大儿子相视一眼,要不也跟你爹一样来碗肥肠炖豆腐煲?娘俩半闭着眼舀了一勺汤,犹犹豫豫往嘴里送,小心翼翼咽下喉。

  咦!像是打开了美味新通道,还真妙不可言,眼一亮,动作立马快起来,转眼间,一小碗就干掉了,排除了心里障碍,那挟爆炒肥肠就不在话下了,吃到嘴里嚼劲十足,那叫一个香滑,也是停不下来啊!

  新鲜吃食,连主食馒头都比平时消耗的多,个个吃的肚儿撑才下桌。

  消食后,赵澜还是没走,双瑞走到苏若锦面前,“苏二娘子,那个绞肉机能用给我们看看吗?”

  大家都很好奇!

  一直忙晚饭,还真没有空试绞肉机。

  苏若锦连忙让毛丫洗一块瘦肉,又切成差不多大的块块,然后把绞肉机固定在板凳顶头,让毛丫坐在板凳上,一手扶绞肉机,一手摇手柄,她在边上塞肉块。

  没一会儿,被绞成糜的肉从出口冒出来,比费劲剁的肉糊可细腻匀称好看多了。

  书同张大嘴感慨:“真是又快又省力,拿到铺子后,董妈妈她们怕是高兴疯了。”

  那肯定的,要不省力省时,这东西做出来还有什么意义。

  苏若锦得意道,“想做懒人,只能动脑子啦!”

  赵澜撩起眼皮望了眼得意洋洋的小娘子,其站在油灯旁,暖暖的灯光正照在她玉白的小脸蛋上,粉嘟嘟的可爱,就似从年画中走下来的小仙童,忍不住想让你掐一把。

  他怎么又有这种想法?

  苏若锦突然龇牙朝赵澜一笑,“小郡王,还能帮我再做一个吗?”

  赵澜眼眸一动。

  众人目光齐唰唰看向他。

  他的目光却只落在小娘子露出的几颗小白牙上。

  咋不吭声呢,不愿意?就在苏若锦笑意绷不住时,赵澜开口了,“你要几只都可以,但这图纸随我怎么使用。”

  前半句,听的苏若锦一喜,后半句……行吧,无利不起早的权贵,苏家目前有铺有摊,挣到的钱与家境匹配,她就不想什么专利或是分成什么的了。

  小头点点头,“小郡王想怎么用就怎么用。”算还你罩着我们家的人情了。

  双瑞与三泰都以为小郡王是为了诱出工部探子,没想到他问王妃要了个铁匠铺子,竟直接批量做绞肉机,卖给了京城无数个酒楼、食肆,只要想买的都能买到,还让人往京城外卖,这销量真是杠杠的呀,到过年短短一个多月时间,竟赚了……

  花平挠心挠肺的问沈先生,“赚了多少?”

  “呃……”沈先生不敢漏了小主人的底,“反正,过年,咱们探司部每人都有额外银子拿,可以让你过个肥年。”

  花平:……

  “最重要的是,咱们的人外出办事经费活络,可以无所顾忌的揪辽夏人的探子。”

  好吧,司里有钱,确实做事方便,可以更好的干本职事务,这点花平承认。

  他感慨一声:“没想到小主人这么小年纪,这么有成算,还真是小看他了。”

  沈先生点头,“这下可以放心的调用你手中人手了吧,让他们加把劲,把工部的探子揪出来。”

  花平点点头,“有查到京中一处商行这段时间经常给苏二娘的邻居薛大人送礼。”

  “难道图纸泄露跟他有关?”

  “还不确定,正在查。”花平起身,“我得回去了。”

  苏若锦再要一只的,结果赵澜让人送了三只过来,她两只拿到了铺子里用,还有一只送给杨家,结果,杨夫人道:“现在外面酒楼食肆都流行买绞肉机,我家已经买了,你拿回去用吧。”

  窝冬没出门的苏若锦:……小郡王,你的动作这么快的吗?

  “好吧。”刚好书同叔再过几天要成亲,家里切肉的活多,那就自家多留一个吧。

  眼看还有四五天就要嫁到苏家,鲁大妮晚上还是站在烧烤上帮忙,生意好的很,越忙越有劲,穷人家哪有那么多讲究。

  但自从范夫人发现串串也是一门生意时,就把串串单独拎了出来,现在京中做烧烤的很多从鸿记拿串,鸿记是官夫人娘子开的,没人敢来捣乱,拿串串的小商小贩也省很多心,所以大家都愿意过来拿货。

  鲁家的生意就还是那三四家,一起没有起色,赚的钱很不让人如意。

  鲁大一家就把主意打到了老二一家头上,反正他没儿子,现在长女又要嫁人,连忙把大儿子赶到老二家摊子上帮忙。

  “还有三四天就出嫁了,不能再抛头露面了,让你大堂哥帮衬,保准生意比以前好。”

  鲁大妮怎么肯,死活不让大堂哥沾摊子。

  一家人推推搡搡搞得食客不敢进前,站在一边看热闹。

  “不要以为我不知道,帮着帮着这摊子就成你们家的了。”

  侄女说破,鲁大妻子也不恼,“事实就是这样呀,谁让你爹没儿子,这些家产将来反正是大柱的,那以后拿跟现在拿有什么区别。”

  被说的大柱正拿着喷香的羊肉串大口大口吃着,一眨眼功夫,一串就撸完了,又拿一串,就吵架这会儿,他脚底下已经扔了一堆竹签。

  鲁大妮气的头冒火,上来就把大堂哥往巷子口推,“滚,给我滚……”

  鲁大柱正吃的欢,那能让一个赔钱货扫了兴致,反手就推鲁大妮,见推不开,伸手就捶,男人跟女人的手劲根本不能比。

  鲁大妮心口疼的往外跄,就在要跌倒时,被人扶住了。

  “同哥——”见到依赖的人,鲁大妮扑到书同怀里直流眼泪,连小主人都同意她婚后继续经营烧烤摊,没想到嫡亲大伯一家现在就要抢摊子。

  “你们想干什么?”书同眉头能夹死苍蝇,“嫌在京城呆腻了?想滚出京城?”

  “你敢。”

  书同冷哼一声,“有什么不敢的。”

  鲁大夫妻想到苏家背后有靠山,闷着没敢吭声。

  大儿子一直被灌输二叔家的东西都是我的思想,很嚣张道:“我们可是有靠山的,不管是成候府,还是宣伯府,都是我们家贵人,你要敢动我们家,那滚的人就是你。”

  书同嗤笑,“那你去问问宣伯府庶孙子那条腿是怎么废的。”

第113章 书同大婚

  就算鲁大柱是个吃饭不管事的,他也知道个大概,听说伯府里什么人被公主儿子打断腿,然后伯府过来拿的串串就少了,然后他们家的生意就一天不如一天。

  听到书同这么说,鲁大家的吓一跳,京城权贵遍地走,一个不小心就能得罪人,不是卷铺盖走人就是死无全尸,个个下意识朝后退。

  书同没饶过他们,直接道,“不要打此摊主意,它是我家小主人嫁妆,以后就由鲁大娘子打理,你们但凡敢打什么主意,后果自负。”

  鲁大一直以为鲁二骗他们,没想到竟不是假话,不是跟以前一样签个什么合约,居然真是苏家的,一家人灰溜溜的离开了。

  鲁志田一家个个松口气,连忙过来感谢书同,那还记得什么婚前不能见面的规矩,所以什么规啊矩啊,在生存面前不值一提。

  成婚日子越来越近,书同隔三差五过来看一看,没想到真叫他看到了鲁大家的贼脸。

  “以后他们要是再有贼七贪八的行径,你们尽管来找我。”

  鲁志田胆虽小,心里亮堂,有些担心的问:“会不会让你在主人家难做?”

  一个小小的烧烤摊,再说鲁大家的嘴脸,书同早就看不惯了,一拍心脯,“放心,我家小主人心里明白呢!”肯定会支持他的做法。

  “那就好……那就好……”

  围观的食客见鲁记烧烤摊有后台,笑嘻嘻的又围上来,“店家给我来十串……”

  “店家,我要面筋、香菇各五串……”

  ……

  人气聚拢,生意恢复如常。

  避在巷子口的老大一家眼馋的很,“要不,我们一边串串,一边也找个地做烧烤?”

  鲁大妻子完全赞同,“不就是巷子口人多的地方嘛,走,咱们家那地也不差,就不信了,赚不了钱?”

  一家人在眼馋中风风火火的走了。

  书同与鲁家说了些婚事注意事项,又合计那天迎亲租赁的花轿啥时过来等,都是琐碎又细小之事,幸好他做苏家管事,就擅长这些,不管说还是做,都是有条有理的。

  鲁志田夫妻只管点头照办。

  鲁大妮在边上听的甜滋滋的,嫁个有能力的男人真好。

  书同被鲁二一家仰幕,看得他志得意满人生美好。

  书同大婚前一天,苏记早饭摊、烧烤摊就开始歇业,一共歇三天,他们都到苏家帮忙婚事,个个从天不亮忙到天黑黑,只要有孩子围上来,苏家就发糖,整个胡同因为苏家的喜事显得热闹无比。

  婚事前一天,苏家天井里摆了三桌,正日那天中、晚各摆了六桌,苏家没什么亲戚,来的都是周围邻居家的管事、丫头婆子,大家坐一起热闹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