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元月月半
“你可以故意气我,我不能骗你?”苏笑笑朝他脑门上一下,“不讲理!”
团团气得起身坐到许小军身边,离他妈远远的。
苏笑笑好笑:“多大了啊?苏团团,幼不幼稚?”
“没你幼稚。”团团小声嘀咕。
苏笑笑转移话题:“中午吃什么?把你舅妈拿的肉做了,京酱肉丝?再做个小葱炒鸡蛋?主食吃什么?”
“不吃!”团团没好气道。
刘庄他姐想劝,差不多行了。听到苏笑笑不紧不慢地问:“那就煮挂面?”
团团赶忙说:“不要!我吃炒年糕!”
苏笑笑:“原来你知道想吃什么?”
团团呼吸一顿,又不想理他妈,“许小军,我们走!”
“下着雨去哪儿?”细雨蒙蒙,许小军不想出去,只想在屋里嗑瓜子。
团团拽着他起来:“书房。”
许小军又抓一把瓜子才起身:“说你幼稚你还不服气?”
“瓜子堵不住你的嘴是吧?”
外面安静下来。苏笑笑不禁笑着说:“中午炒年糕?小军他妈给我们拿一包,一直在盐水里泡着,再不吃就泡烂了。”
姑嫂二人没吃过年糕,因为好奇年糕什么味,也不再提离开。
现在还不到十一点,做饭太早,刘庄他嫂子没话找话,看着苏笑笑身边的毛线问给谁织毛衣。
苏笑笑拿起针线解释给团团做的。臭小子长得快,还没穿旧就小了,每季都买新的太浪费。
刘庄的侄子和外甥都穿过团团的衣服,大部分衣服都看不出磨损。当时姑嫂二人就聊过,难道每季都买新衣服吗。
现在听了她的话,姑嫂二人互看一眼,合着被她们猜对了。
刘庄他嫂子不由得说:“别买那么多,一季两套。”
苏笑笑微微摇头:“他在学校天天打球踢球,洗好的还没晒干,身上的就臭了。每周都要穿一套带两三套。”朝厨房旁边看一下,“那两间屋子以前空着,现在里头全是团团和小军的衣服。
刘庄他姐上次过来看到许小军,碰到她弟就问许小军跟堂姐一家什么关系。刘庄告诉她,许小军来自杭城。以后爹娘想去杭城拿货,免不了麻烦人家。
刘庄他姐也跟她嫂子说过许小军,姑嫂二人听了苏笑笑的话也没有故意犯蠢问许小军的衣服怎么拿过来洗。
苏笑笑以前掺和过刘荷的事,刘庄他嫂子不知道聊什么就扯到刘荷身上,说自从她回婆家,最近没有回去过。
苏笑笑好奇:“你们天天在城里,回不回去你俩知道啊?”
“刚开始我们都在城里。现在干熟了,我们轮流回去过几天。”
苏笑笑挺意外:“一个人忙得过来?”
刘庄他姐:“早晚店里没生意,爹或者娘过去给我们搭把手。”
苏笑笑点头:“这样也行。生意再好也不能天天在城里。你们平时不管孩子,回去看到孩子不懂事想数落几句,孩子也不听你们的。”
别人这样说,姑嫂二人会不以为意。亲眼看到苏团团气得跳脚,像如来佛手中的孙悟空,以至于俩人潜意识认为苏笑笑比她们会教孩子。
再说了,团团能考上重点大学就是最好的证明。
她俩也听刘庄说过,要是京大有航空专业,团团上的就不是航大,而是全国最高学府。
刘庄他嫂子忍不住想说:“不是我说话难听,二大爷二大娘真不长脑子。儿媳妇现在爹常妈短的孝顺,看起来比亲闺女亲,还不是因为老两口能赚钱。就她那么小气,以后老了不能动了,还能孝顺他们,我改姓刘!”
姑嫂二人一起做生意,处的跟亲姐俩似的,刘庄他姐听了这话也没想起来故意说:“爹娘老了你伺候啊。”她顺着嫂子的话说,“我爹也说二大娘糊涂。”
苏笑笑:“怕儿媳妇闹离婚。”
刘庄他姐:“也许儿媳妇扔下孩子不管,再娶一个对孩子不好。”
苏笑笑乐了:“后妈不疼孩子,他们不能把孩子带到城里自己照顾?就当老闺女老儿子疼?等他们不能动了,正好赶上孙子孙女二三十岁正值壮年。”
姑嫂二人一愣一愣,怕是做梦也没有想过可让孙子孙女给他们养老。
苏笑笑:“观念该改改了。”
俩人不禁点头。
苏笑笑听到身后的钟声,回头看一下十一点,放下毛线,去厨房做饭。俩人拎着菜和肉给她打下手。
苏笑笑担心她们吃不惯炒年糕,先用电饭锅煮米汤,后又用电饭锅热几个馒头。
配菜准备好,苏笑笑先做京酱肉丝,然后炒个青菜,最后做一锅鸡蛋青菜炒年糕。
姑嫂二人以为年糕是菜,苏笑笑给每人盛一大碗。刘庄他姐不禁问:“当饭吃?”
苏笑笑点头:“类似咱们的炒面饼。”然后又把电饭锅端过去,用小碗给每人盛半碗米
汤,“锅里还有馒头,没吃饱就吃馒头。”
团团和许小军饭量大,年糕和米汤吃完,又把苏笑笑热的三个馒头分了。
饭后雨停了,苏笑笑让俩人回去。
俩人也不想撑着伞等公交车,就没同苏笑笑客气。
团团明早有课,傍晚苏笑笑做几个油饼,他和许小军背着书包拿着油饼去坐车。
直到天黑下来张怀民还没回来,苏笑笑估摸着他还在乡下,就关门洗漱睡觉。
翌日傍晚,苏笑笑看到胡同里停一辆车,停下来一会儿,转身去菜市场买一条大鱼。
一鱼两吃——鱼头豆腐汤和红烧鱼。在电饭锅里蒸米饭。苏笑笑做好才去堂屋:“饿不饿?”
张怀民警惕性高,苏笑笑一开口他就惊醒,“天黑了?”
“快七点了。吃点东西再睡。”苏笑笑去厨房把饭菜端过来。
张怀民用毛巾擦擦脸就去堂屋。
苏笑笑:“这么困还敢开车?”
“当时不困,反而精神亢奋。回到家沾到枕头才觉着累。”
苏笑笑问:“审了一夜?”
张怀民摇摇头:“刚开始打算连夜突审。我让探员和技术人员把时间线和证据证人证词都整理出来,告诉嫌疑人,一个字不说法院照判,他就老实交代了。”
“打算突审是不是说明还缺证据?”
张怀民:“有他放火的证据。但夫妻俩感情不好,经常互殴,容易能被打成激情杀人。无预谋杀人不太可能判死刑。利用他不懂法院量刑,我们又提到还有俩孩子,他认为必死无疑就全交代了。”
“俩孩子也是他蓄意谋杀的?”
张怀民点头:“他在城里有个情人,快生了,不希望孩子一生下来就是黑户,就逼嫌疑人离婚。农村女人离了婚娘家回不去,又带着俩孩子,只有死路一条。他妻子不愿意离婚,他爹娘也不同意,认为知道他有家室还上赶着跟他好的是狐狸精,他就决定一把火全烧了。”
苏笑笑问:“他情人知道他这么狠吗?”
“不认为他心狠,认为他妻子活该,早点离婚不就没这事了。她以为我们拿不出确凿证据。”张怀民冷笑,“死者娘家人知道她在哪个小区,够她受的。”
苏笑笑惊讶:“办案民警不小心透露出去的?”
“怎么可能。这几天死者娘家人协助我们调查,给我们准备吃的喝的,看到民警开车进城查访,猜到城里还有人。以前死者的弟弟进城送菜碰到过嫌疑人,到城里找人一打听就打听到嫌疑人在城里租的房子。”
苏笑笑不敢信:“他都租房住,那女的还给他当小三生孩子?图什么?”
“图他以后能买车买房。”
苏笑笑:“你们也不拦着,不怕一尸两命?”
“他们一开始咬定死者是嫌疑人害死的,要跟嫌疑人拼命,民警就给死者娘家人科普,无论对方多么混账,他们把人打死了就要偿命。”张怀民道,“不需要打照面都能让她在城里无立足之地。”
苏笑笑想起什么:“你告诉我合适吗?”
“又没说细节。我说的这些跟记者和死者家属知道的差不多。”农村很少有这么严重的事,再加上死者娘家人闹着要偿命,当天就传遍十里八村。张怀民想瞒也瞒不住。先去张怀民饭都没吃就带人下乡,除了担心雨天把证据冲走,其次就是影响不好,一直不破案市局追责。
第122章 以暴制暴不就是一份材料?
从前天早上离开家到今天中午回来,张怀民只睡了三四个小时。下午睡半天根本补不回来,所以饭后洗漱后继续睡。
一觉醒来天亮了,张怀民舒服了,但也不想锻炼。
苏笑笑做饭,张怀民倚着门框跟她扯闲篇:“我算是知道为什么转业后或多或少都会发胖。首先缺乏锻炼,其次饮食作息不规律。以前在部队傍晚吃饭,最迟十点睡着。现在日夜颠倒。”摸摸头发,“幸好我不像老张。”
苏笑笑:“你爸又不谢顶。”
“他天天早睡早起,闲着没事就钓鱼,一天到晚优哉游哉,头发还那么少。我要像他,加上我的作息,洗头剃头的钱都省了。”
苏笑笑:“你还出去洗过头?”
“不洗怎么剪?”张怀民反问。
苏笑笑:“可以剪好再洗。”
“就跟我抬杠吧。”
苏笑笑:“双手插兜啥也不干,不就等着跟我抬杠?”
张怀民下意识想反驳,可看到苏笑笑切好葱又去切肉,忙得团团转,“我洗衣服去!”
洗衣机拉出来,张怀民把他俩的裤子外套扔里头,又用盆打水洗内衣,内衣晾好就洗袜子,最后刷鞋。
苏笑笑看到他刷鞋才炒菜。
大部分蔬菜还没长大,院里种的那几样苏笑笑吃够了,考虑到他忙了几日身心疲惫,就用小葱和鸡蛋煎一张圆饼,没有加一点面粉。早早去菜市场买一块瘦猪肉,用不怎么辣的干椒做一道干煸肉丝。
肉香合着辣椒香味飘出去,张怀民把鞋放院中破板凳上,洗洗手就大步进来:“一早就吃这么硬的菜?”
苏笑笑眼神示意他端菜。
张怀民先端鸡蛋饼,然后拿筷子端电饭锅,苏笑笑端肉丝拿碗勺。
团团不在家,他俩只需要两双筷子两个碗,张怀民给苏笑笑盛一碗米汤又自己来一碗,拿起电饭锅蒸笼里的馒头,“团团不在家电饭锅随便做点就够咱俩吃的。”
苏笑笑:“别一有机会就挤兑你儿子。尝尝肉丝辣不辣。”
“做的时候辣味就呛鼻子,还用尝。”张怀民嘴上这样说,还是夹一筷子肉丝和辣椒。
苏笑笑夹一块蛋饼,“团团还没吃过这样的鸡蛋饼。”
张怀民瞥她:“别一有机会就心疼你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