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觉醒来,孩子三岁 第155章

作者:元月月半 标签: 种田文 美食 年代文 穿越重生

  校张怀民叹气:“是不是你儿子一直不回来,你就一直做豆角茄子黄瓜番茄?”

  

第123章 绊脚石你说团团那孩子是不是故意的?……

  苏笑笑指着菜地,示意他睁大眼睛看清楚:“是我想做吗?”

  其实茄子、豆角、黄瓜和番茄种的不多,各两垄,可架不住家里人少,苏笑笑和张怀民中午还不在家吃,哪怕每样种三四棵也吃不完。豆角不吃就老了,番茄不吃就坏了,苏笑笑不想浪费,自然要顿顿做。

  苏笑笑:“就该让你去农村待几天。”

  “农村的茄子豆角也吃不完!”张怀民提醒她,“去看看菜市场的豆角多少钱一斤?”

  苏笑笑最近没有去过菜市场,天天早上和傍晚都有走街串巷卖鸡鸭鱼肉的,远比菜市场的新鲜。不过昨天下午下了公交车,路口有个摆摊的,住在马路对面筒子楼的人问多少钱一斤,菜农说的不是一分就是两分,她紧接着就听到想买菜的人惊呼:“这么便宜?!”

  对于张怀民的话,苏笑笑无法反驳,“就该让你回到六零年。”

  张怀民:“六零年夏天也不缺菜。缺的是米面油糖!”

  “就你知道的多!”苏笑笑没好气道。

  张怀民无语又好笑:“我去买点排骨,炖豆角茄子?别做面条,晚上只吃菜?”

  “那我再挖几个土豆?”

  张怀民:“长大了?”

  “早长大了。”苏笑笑给他几块钱零钱。张怀民微微摇头表示他还有。

  担心喝酒误事,张怀民下班回来也不喝酒。他对香烟没瘾,身上穿的家里用的都是苏笑笑买,天天在单位没时间花钱,以至于上上个月零花钱还剩一半。

  张怀民的零花钱就是工资零头。别人或许觉着少,张怀民反而觉着多,因为在部队几十年,天天训练没法带钱,习惯了两袖清风。

  以前换裤子脱下来扔盆里直接洗,苏笑笑经常能看到他晒钱。自从买了洗衣机,张怀民担心兜里有东西把洗衣机搞坏,才想起来把兜里的东西掏出来。

  苏笑笑问:“改天把这笔钱存起来?”

  张怀民到堂屋门外停下:“年底再存。看看能不能存个整数。”

  “想什么呢?全国公安干警人手一本,也不可能给你七八千块钱稿费。”

  张怀民:“如果再写一本呢?”

  “你把精力放在那上面,还有心思查案?有得有失。”苏笑笑提醒他。

  张怀民复习几年才考上大学,半工半读那么辛苦,可不是为了弃警从文,“你说得对。”

  “我记得有一回你拿回来一沓报纸,是公安报吧?”苏笑笑见他点头才继续,“主编有没有找你约稿?没时间写书,可以趁着不忙写一两千字的文章啊。”

  张怀民为之一振。苏笑笑一看他要过来,赶忙说:“买菜去!”

  “扫兴!”张怀民一脸嫌弃,“亏你还是女同志——”

  苏笑笑:“我不懂浪漫,你回头找个懂的?”

  张怀民震惊,她怎么知道他要说什么。

  “咱俩在一起多少年了?”苏笑笑往前两步推他一把,“肉该卖完了。”

  十年前去菜市场买肉要托关系走后门。五年前去菜市场买猪肉要赶早。现在菜市场早上杀的猪能卖到中午。下午杀的猪能卖到收摊。

  张怀民一点也不着急。他也没有去菜市场,在胡同口看到一辆熟悉的三蹦子,到跟前看到大鹅蛋,本能想买几个,突然想他儿子此刻在江南。苏笑笑不爱这一口,他也不爱吃,就买两根排骨。

  苏笑笑刚把土豆挖出来,正打算摘了豆角茄子再洗,看到他拎着排骨进来,下意识说:“这么快?”

  “在路口买的。”张怀民可惜他忘了拿盆,不然可以让人家帮忙剁一下。

  苏笑笑听到他嘀咕的话,不禁问:“人家给剁?”

  “给剁。卖菜的大叔说他的砍刀快,他两三下剁好,咱们拿回来要剁很久。”张怀民问,“我用温水洗洗?”

  苏笑笑点头:“洗洗吧。”

  排骨炖土豆茄子豆角盛出来,满满一大盆锅里还剩一碗。苏笑笑眼神问张怀民吃得完吗。张怀民摸摸肚子,感觉够呛。

  原本苏笑笑想今年买冰箱,还没有放暑假团团就告诉他妈他想去杭城玩几天。苏笑笑一想他不在家,张怀民早出晚归,有时候神秘失踪十天半月,她懒得做饭就买点吃,冰箱买回来也没人用,决定明年再说。

  家里没有冰箱,到明早菜就臭了。张怀民就把盆里的菜拨出来一点,又把锅里的菜盛碗中,堆满满一大碗,给他爹娘送去。

  老张跟儿子不客气:“吃不完想起你爹?”

  张怀民点头:“不吃我端走!”

  张新民接过来:“他不吃我吃。”一看还有排骨,“排骨炖菜?我以为是地三鲜。”

  “天天吃这些快吃成牲口。可是长得快,不吃不行,你嫂子就想到用排骨炖。”

  张新民点头:“小鸡炖这些应该也好吃?”

  张怀民假装没有听见。张新民等人消失才反应过来:“我哥什么意思?”

  罗翠红嘲讽:“算盘珠子都崩我脸上了。还什么意思?忘了你哥干啥的?你那点小心思还敢在他面前显摆?”

  王芳笑着接过菜:“大哥什么牛鬼蛇神没见过?你眨眨眼他就知道你想干嘛。”

  妞妞叫爷爷奶奶开饭。

  天气炎热,罗翠红懒得又是炖又是擀,所以就煮两把挂面,煮一碗酱,准备一些蔬菜吃凉面。张新民一家三口也说这种天最适合吃凉面。然而等一家人坐下,筷子最先夹的不是凉面,是还带有热气的炖菜。最后剩一点菜汤还被妞妞倒碗里。吃得一干二净,妞妞感叹:“还是大妈做的好吃。”

  吃人嘴软。罗翠红也不好意思说“没有我做的好吃。”

  老张点头:“明天咱也做这个?”

  妞妞朝她爸看一眼。老张撇向二儿子:“想吃小鸡炖菜自己买鸡去!”

  张新民真想吃,翌日一早去菜市场挑一只大公鸡。回来绕去张怀民家,提醒他晚上过去吃饭。

  张怀民挺意外:“老二竟然没让爸妈买?”

  “你弟也没有那么小气。”

  以前张家穷,张新民和张爱民参加工作前没穿过新衣服。稍微像样的衣服都是张怀民的旧军装改的。张新民深刻体会到一分钱难倒英雄汉,所以很会过日子。

  之所以买电视机,是因为张新民得到一张购买劵,他胆子小不敢倒卖给同事,值得他讨好的领导家都有电视机,老两口做主,自家弄一台。

  张怀民听了她的话仔细想想:“我没见过他们两口子买菜。”

  “那我们搬回去,也不用我买菜。”

  张怀民不禁瞪眼:“明知道我不是这意思。”

  “看不惯他俩啃老?嫌他俩不懂事?你只想到这点,有没有想过你爸妈头疼脑热都是他俩忙前忙后?从咱俩结婚到现在,你伺候过几天?”苏笑笑白了他一眼,“说句不好听的,只看见贼吃肉,没看见贼挨打。”

  张怀民语塞。

  苏笑笑转身去厨房。

  张怀民以为她对他很失望,不由得跟上去解释:“我一时忘了。起太早,脑子不清楚。”

  “不做菜了啊?”

  张怀民愣了一瞬,想问你没生气啊,又觉着没必要刨根究底,“我都可以。”

  苏笑笑递给他半碗咸菜,又把碗筷勺子给他,她端电饭锅。

  电饭锅里不止有白米粥,还有三个馒头和仨鸡蛋。苏笑笑饭量小吃一个鸡蛋半块馒头,张怀民吃俩鸡蛋。张怀民不由得说:“苏团团不在家鸡蛋都省了。”

  “团团有没有说什么时候

  回来?”

  张怀民诧异:“你不知道?”

  “他说玩几天。可是都走五六天了,该回来了吧。”

  张怀民:“我没问。”

  “心真大!”

  张怀民张张口,心说你心不大,你还问我。

  “过几天再不回来我给老许发电报。”

  这次去杭城的不止团团一个。原本朱红伟也想去。朱红伟的远房大娘听说苏笑笑表妹的煎饼生意很好,就写信给朱红伟,叫他给团团写信,让团团问苏笑笑怎么做的。

  朱红伟不乐意,写信告诉他哥,做生意这么大的事,哪能叫团团出面。朱红伟的母亲也退休了,可她身体很好,忙惯了闲不住,就对大儿子说她去问问。

  趁着苏笑笑周末在家,朱红伟他妈买一盒点心两瓶罐头两斤肉给她送去。苏笑笑没找她堂弟媳妇,让刘庄拿主意。

  刘庄把这事告诉他嫂子,他嫂子不想教。刘庄提醒他嫂子,老刘家在城里没有什么根基,多个朋友以后在路上遇到点什么事也多个帮忙的。

  苏笑笑跟朱红伟远房大妈不熟,只让朱红伟他妈给她表妹打下手。至于教不教朱红伟的伯母,由朱红伟他妈决定。

  朱红伟他妈跟着苏笑笑的表妹忙半个月,感觉上手了才让大儿子买车买炉子。朱红伟放假回来,他妈练的差不多,但不敢一个人干,就让朱红伟和她一块去。

  李小光的爷爷跟姥大吵一架,把他妈吓得不敢提这事。看到朱红伟他妈天天早上在菜市场门口忙不过来,李小光他妈心动,让李小光去给朱红伟打下手。

  李小光嫌他爸妈没担当,他当儿子的都把姥姥请来了,夫妻俩竟然没有趁机立刻把车子炉子值班齐全。可他爷也不许他去杭城,说家里穷,没法跟苏团团比。

  最后跟许小军和团团去杭城的只有杨一名和陈大勇。三人住在许家,一顿一筐馒头,杨一名和陈大勇不好意思,过五天就要回去。

  许小军要带他们去甬城,又告诉团团钟更生在甬城,可以跟他从甬城去岛上。长这么大没见过海,不舍得吃海鲜的陈大勇和杨一名顿时不想回去。

  七月底三人才回来。

  苏笑笑看着又黑又瘦拎着大包背着小包跟难民一样的团团忍不住皱眉。团团不等他妈开口,笑着抱住她的手臂:“妈妈,我给你买了好多好东西。”

  “怎么晒这么黑?”苏笑笑还是没忍住。

  团团:“去海边了。”

  “你去甬城了?”

  团团点头:“就知道瞒不过你。我们还去岛上了。”

  “真能转悠!”苏笑笑拨开他的手,“洗澡去!”

  团团摇摇头:“等一下。”把给父母带的礼物拿出来,又指着大编织袋,“这个是我在南方进的货。从明天起我们天天下午去公园摆摊。”

  “不愧是你爸的儿子,一点也闲不住。”

  团团心说,说得好像您是咸鱼似的,“总要把花的钱赚回来。”想起什么打开提包,把给他堂姐小婶买的裙子,给他叔和他爷买的凉鞋,以及给他奶买的绣花单鞋找出来,“我给爷爷奶奶送去。”

  “等一下,这条裙子是谁的?”苏笑笑指着被团团扔编织袋上的新裙子。

  团团看过去,宝蓝色的裙子:“小姑的。周末小姑过来你给她。要是都拿去奶奶家,小婶更喜欢这个,小姑知道了该认为是小婶挑剩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