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元月月半
杨一名语塞。他姐实在好奇:“李小光怎么了?让苏团团陪他,还给他带健力宝?”
“他好好的。”杨一名大概说一下李小光的计划,接着点出,“我们几个只有苏团团能经常吃到煎饼。每周末他堂姨或堂舅妈要从附近经过,都会留一点面给他做张饼。苏团团过去,李小光不用帮他姐研究煎饼里头放什么好吃,直接问他就行。”
杨爸爸不禁感叹:“团团真是个好孩子。”
杨一名本能想反驳,他习惯了顶嘴,而他一想因为苏团团乐于助人才会帮他补习,他才有机会考上大学:“那当然!他可是我朋友。”
杨爸爸装没听见。
话说回来,团团知道李小光他爷不待见他,他先去朱家。朱红伟陪他妈出去了,朱红伟的妹妹把李小光叫出来。
到公交车上李小光抢着买票,团团心安理得坐下。
俩人下了公交车又走十多分钟才到他姐夫家胡同口。李小光看到团团一脑门汗,让团团在路口树下等他。
李小光还没进去,他姐夫就出来,看到他愣了一下转身往家跑,边跑边喊:“小光来了!”
“我姐夫咋了?”李小光退到团团身边问。
团团把健力宝打开,给他一瓶,“等急了吧。知道去哪儿买人力三轮车吧?”
“知道。”朱红伟把买车和锅的地址都写下来,李小光把纸拿出来,“先买车,车离得远。”
团团看一眼把地址记下来就让李小光收起来。
健力宝还没喝完,夫妻俩拿着遮阳草帽挎着包出来。团团提醒他们攥着钱别松手,就和李小光在前面带路。
十点多,乘公交车先回来的李小光和团团到他姐夫家,李小光就根据朱红伟的纸条叫他姐夫的妹妹搅面糊、做酱以及洗生菜。
李小光的姐夫是首都市民,但他家接近城郊,建国前属于农村,房子是自家盖的,挺大,院子里种了很多瓜果蔬菜。李小光姐姐的婆婆一看他俩准备的这么全,特别高兴,又是切西瓜又是洗香瓜。团团吃饱了,老太太还去邻居家摘葡萄。末了指着门外,一脸可惜地说:“桃和柿子还没熟。赶明儿熟了,我给你们摘几筐。”
团团慌忙摇头:“吃不了这么多。”
“慢慢吃,大家分着吃。”老太太以前在家试过煎饼,就是跟卖的不一样。李小光他姐说叫他问问朋友咋和面咋做酱。老太太心说,这是秘方,人家能说吗。现在看到李小光直接把纸递给她闺女,老太太顿时觉着李小光厚道,他朋友更厚道。她说的“大家”就是包括朱红伟等人。
十一点十分,李小光他姐和姐夫终于回来。
老太太叫儿子儿媳进屋洗脸,她和丈夫把炉子和锅搬下来,老头点炉子,老太太把蒙了一层尘的煎饼锅刷干净。
一切准备就绪,李小光让团团演示。
团团一点也不怯场,挖一勺面糊,一张饼摊的跟月球表面似的。李小光他姐夫一家忍不住皱眉。团团很是淡定,该放鸡蛋放鸡蛋,该放酱放酱,然后夹生菜黄瓜以及李小光半道上买的油条。团团卷好把一张饼切两半,李小光用报纸包着塑料袋拿起饼,让他姐先尝。
团团见状很无语,拿起报纸和塑料袋夹起另一半递给李小光姐姐的婆婆,“大妈,您尝尝。”
老太太只顾得担心饼做成这样没人买,所以没觉着李小光不尊重长辈。可这不代表回头想起这一幕心里没疙瘩。团团能注意到这一点还是跟他妈学的,他妈每次拎着东西去爷爷奶奶家,都叫他奶先尝。
团团嘀咕过一回,你对奶奶真好。苏笑笑提醒团团,老张家的当家人姓罗。
来到李小光他姐夫家,一直是老太太忙前忙后,看起来辛苦,但做主让女儿和面做酱的也是老太太,团团便看出,这个老太太满意李小光他姐的生意才能开张大吉。
老太太笑着接过去:“那我尝尝。”
团团把勺子给李小光姐姐的小姑子,让她试试。
有团团的“月球表面”在前,这位女同志反而不紧张,做得再不好,凭她会做饭也比团团做得好。
然而煎饼锅跟炒菜锅不同,往炒菜锅里倒一勺面糊,拿起锅转一下,一张饼出来了。平整的煎饼锅没法左右上下晃悠。所以
她的饼也不好看。
她做了几张,李小光姐夫家所有人都尝到鸡蛋饼,一致认为味道不错,但他们不会买。
团团问:“小学生知不知道盐水冰棒没有营养?”看到他们不明所以地点头,“上班的人知不知道自己做比买着吃省钱?既然知道,为啥顿顿买着吃啊?”
李小光他姐夫一家瞬间明白,他们买不买不重要。一两肉两个土豆一盘菜,比鸡蛋饼夹菜和油条便宜,大家也都知道猪肉土豆丝有滋有味,关键一早起来就要挤公交车的上班族哪有时间洗洗烧烧。
团团看看时间,就对他们说:“你们先练着。差不多了再找小光,他知道去哪儿摆摊。”
李小光他姐不禁问:“还走啊?”
团团:“爷爷奶奶不知道我出来,平时中午在他们家吃饭,回去晚了该急了。”
李小光他姐夫一家今儿都在家是都请假了。以至于忘了今天非节假日。闻言李小光他姐就说:“那你们路上小心点。”
老太太瞪一眼儿子,李小光姐夫跟上来:“我送送你们。”看着他俩上车,他姐夫才回去。到家就被他娘指着数落,嫌他没眼力见儿。
老张和罗翠红确实不知道团团上午出去了。十一点多,罗翠红跟老张聊天:“团团该回来了吧。”
“该回来了。是不是在一名家?过一会儿再不回来我去看看。”
十二点团团还没回来,老张戴着草帽出来,正好碰到朱红伟大哥下班回来,告诉老张他陪小光买车去了。闻言老张就回家说再等等,十二点半还不回来就吃饭。
幸好大中午路上人少,车顺畅,十二点十几分,团团跑回来。老张一看他脸通红,心疼坏了,团团洗好脸,他就把绿豆汤端出来,“赶明儿买个冰箱。”
团团:“您买?”
“买!”罗翠红端着凉面进屋,“钱不花死了也带不走。趁着我和你爷还能吃冰棒冰西瓜,买了冰箱我们也能享受享受。”
下午团团跟杨一名和陈大勇出去,老两口就去前门大街,听说那边有电器店。
翌日上午,老两口弄回来一台小冰箱,上面冷冻,下面冷藏。冰箱安好,老张出去买冰棒汽水,冰棒放上面,汽水放下面。
团团一到家,老张就拿冰汽水。团团张口结舌:“爷爷,你和奶奶太厉害了吧?说买就买?”
“今天犹豫不决,兴许我明天就死了。”
罗翠红不高兴:“天天咒自己,活腻了?”
老张乐呵呵拿出俩奶味冰棒:“尝尝。”
刚得到消息的街坊进来:“真买回来了?老罗,还是你俩会享受。”满脸羡慕,“回头我把剩菜放你家。”
老张摇头。
“看你小气的。”
老张打开冰箱:“冰箱太小,我家的剩菜加团团家的,哪还有空。”
街坊大妈一看确实小:“咋不买个大的?”
老张没看到大冰箱,担心说错话:“回头你买个大的让我们沾沾光。”
“我也想买,不是没钱吗。”
老张:“一块住了几十年,谁有多少钱谁不清楚?别叫穷了。”
大妈讪讪地笑笑,随便找个理由回家。她一出大门,老张就对团团说:“她家有海外关系,当年那些坏家伙趁机去她家搜了三遍,连一张纸币都没搜到,不定藏哪儿去了。”
团团:“有海外关系不等于有外币啊。”
老张很笃定:“有。以前她跟人显摆过。后来不敢显摆,一说到钱就哭穷。也不怕藏老鼠洞里被老鼠吃了。”
罗翠红嫌他话多:“再不吃化了。”
老张一看冰棒要化,顿时顾不上跟孙子讲古。
八月中旬,团团带来的东西卖完,李小光被他姐叫过去陪她摆摊。李小光姐姐的小姑子也想做小生意,就跟过去打下手。
但是她小气,人家着急上班的人说“多加点生菜,快一点,赶时间”,她小姑子瞬间没了笑脸。李小光她姐愣了一下,笑着多加两小片生菜,解释大块的不好卷饼。
过了几天,天气不好,她小姑子没跟过来,买饼的人又不怕得罪李小光和她姐,人家有话直说,她小姑子臭着一张脸,要不是这个摊位在路口,还不用过马路,真不想买她家的饼。
李小光胡扯:“她是我姐的小姑子,车子和锅都是我姐买的,她想分一成被我姐拒绝,她不太高兴。”
“什么也没出就想分一成?”看到李小光点头,“想得真美。别理她。有本事让她自己干。”
他姐的小姑子正是这样想的,就让她父母掏钱买车买炉子和锅。李小光姐姐的婆婆认为未婚女子卖饼不好找对象,又不清楚能赚多少钱,就不同意再弄个摊位。
李小光帮他姐收钱,他姐做饼,俩人都没发现小姑子拉长脸。被客人点出来,他姐留个心眼,无论谁问赚了多少钱,她就说今年能把本钱赚回来就不错了。三轮车不便宜,饼不贵,人家一听这话不好意思再打听。
等他姐上手,李小光就让他姐去北边学校门口。学校门口有门卫,没什么人闹事,他姐可以一个人出摊。
老刘家那边由最初的俩人发展到六人,另外四人在皇城东边。
朱红伟去外地上学,他妈就去菜市场附近路口卖饼。经常碰到熟人,地头蛇看出她家在附近,不敢上来找麻烦,担心被街坊群殴。
九月中旬,苏笑笑把凉席拿出来。今天张怀民在家,他俩趁着周末天气好把凉席洗刷干净收起来,床上铺被子,准备迎接冬天。
刚把席晾起来,一个老太太背着箩筐进来,头上包着花毛巾,风尘仆仆的。苏笑笑看一下张怀民,你去我去?张怀民担心对方上手抢再伤到苏笑笑,对来人说:“您等一下。”
来人下意识停下。张怀民到屋里拿俩馒头:“只剩这么多——”
“啊?”来人轻呼一声,反应过来,“不不,不是,我不是要饭的。”
张怀民僵住,不是要饭的,她一大早从哪儿来啊。
来人拿掉毛巾擦擦汗,埋怨:“早上起来感觉挺凉的,没想到走一段路热一身汗。”放下箩筐就说,“我是——”想说她叫什么,估计张怀民不知道,“我是小光,就是你儿子的同学,他姐姐的婆婆。您知道吧?”
苏笑笑失笑:“您啊。小光家不在这边——也不对,你知道小光家在哪儿吧?”
“知道。”
知道还过来,那就不是需要她指路。苏笑笑搬个板凳,“先坐下歇一会儿。”
小光他姐的婆婆太累,也不想多走几步路进屋,坐下就扒开箩筐,拿出两个布包,“那个团团在我们家说水土好,我种的瓜比你家的甜。也不知道是不是故意夸我。正好桃和石榴熟了吃不完,路边都是卖这些东西的,不值钱,您尝尝。”
苏笑笑哑然,不禁看张怀民,收还是不收啊。
张怀民问:“大嫂,您的意思这是给团团的?”
老大妈来之前找儿媳妇问过,团团的父母是干什么的。担心张怀民不收,又强调东西不值钱,给团团嗑着玩儿。
苏笑笑拿个盆把桃和石榴都接过来,满满一盆:“都给团团?要不要拿一半去小光家?”
老大妈不想去小光家,看到他爷爷的死人脸就烦:“听说小光经常找你家团团玩,让团团给小光吧。团团不在家?”
“学校忙,昨天给他爸打电话说今天上午回来。快回来了。”
大妈点点头:“回来就好。”说完就起身。
苏笑笑让她再歇一会儿,她跟苏笑笑不熟,不好意思:“家里还有事。”
“我送送你。”苏笑笑陪她到胡同口告诉她去哪边坐车。
张怀民洗个桃掰两半,递给苏笑笑一块:“这大嫂比小光他妈会做人做事。”
“小光他爷那样的,她姐的公婆再不懂事,两家人不得天天闹。这桃比你买的好。”
张怀民前几天去分局开会,在路边看到俩老人卖桃,看起来不错,个头挺大,但没有一丝甜味儿,“尝尝石榴?”
苏笑笑点头。张怀民端着盆去堂屋,掰开一个石榴递给苏笑笑,苏笑笑拿碗把石榴籽剥出来,张
怀民的桃吃完就捏一把塞嘴里,“酸酸甜甜,不错!”
苏笑笑呼吸一顿,好一会儿才骂出口:“要不要脸?”
“我替你尝尝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