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觉醒来,孩子三岁 第19章

作者:元月月半 标签: 种田文 美食 年代文 穿越重生

  罐头拿到家,她丈夫不许她找乡下穷亲戚换鸡蛋,担心人家以后挟恩图报。

  前几天儿子回来,她给她儿子一瓶罐头叫他找同事换鸡蛋。能不能换到得到明天下午儿子回来才知道。

  刚听人说苏笑笑家来了俩人,跟赵大妈换了许多东西,许慧娟担心儿子没换到就来看看。

  到院里看到篮子里的蛋,许慧娟心想,这次终于来巧了。她打开包,谦虚地笑笑,“一瓶罐头。”

  团团转向爸爸,眼里写满了“罐头啊”。

  张怀民当没看见,故意问:“许婶去走亲戚?”

  许慧娟的笑容凝固。

  性格直爽的邻居想笑,顺着张怀民的话说:“既然许大姐有事,那你忙。”拎起篮子,“我先回家。”

  许慧娟惊得张张口,“这些——鸡蛋是你的?”

  “不是鸡蛋,是鸭蛋。”邻居仗着她不清楚,“刚买的。看笑笑家热闹,过来看看。你要啊?我想想多少钱一斤。”

  邻居思索片刻,多说了一毛钱。

  许慧娟天天买菜做饭自然知道菜市场的鸭蛋价格,一听贵这么多:“啥鸭蛋啊?”

  “不清楚。就说这鸭蛋好。总共只有这么一点。好像供销社的工作人员去乡下收的。”

  那天菜市场人多,苏笑笑没注意,现在想想买鸡蛋的时候这位邻居也在排队。不怪她能扯出供销社。

  许慧娟听了这话不禁说:“原来是在供销社买的。供销社的东西都贵。菜市场便宜。”

  “你去菜市场吧。”邻居说完拎着蛋就走。

  许慧娟迟疑片刻,人出了院门拐走。许慧娟张张口,不知道说什么,转向苏笑笑:“这两位是你家亲戚?”

  苏笑笑点头:“我姑和我叔,听说怀民在家,过来看看。”

  许慧娟瞬间明白,以探望张怀民为借口过来换东西,“笑笑姑,您好,你有没有带鸡蛋啊?”

  刘大姑扒开筐子叫她自己看。

  许慧娟很失望,不经意间瞥到盆里的红枣,她眼睛亮了,正想说话,隔壁邻居去而复返:“许大姐,怎么还在这儿?”

  许慧娟笑笑:“我找笑笑有点事。”

  邻居明知故问找笑笑什么事。

  许慧娟不好意思撵人,只能说她想用罐头换红枣。

  团团高兴地搂住爸爸的脖子,眨了眨眼睛,罐头!我的!

  苏笑笑瞥到儿子兴奋的小模样就想开口,听到她邻居问:“给你儿媳妇补身子吗?还是你这个婆婆好啊。对了,赵大姐,红枣多少钱一斤来着?”

  赵大妈前几天刚打听过,想也没想就把供销社的红枣价报出来。

  供销社和菜市场的红枣都不许挑,刘大姑让她一个个挑,赵大妈觉着报低了,许慧娟却认为贵了,脸色微变。邻居见状故意说:“这个罐头我知道多少钱一瓶。赵大姐,您家有秤吧?劳烦您拿来按照罐头的价秤几斤。”

  “这个,我——”许慧娟不想要,“我问问我家先生,我不当家。你们先忙。”说完就走。

  赵大妈恍然大悟:“她天天说不当家,是这个不当家啊?”

  邻居:“您才知道?我保证她一去不回!”

  刘大姑端起地上的盆:“笑笑,赶紧收起来。”

  刘小叔端起核桃和板栗送去厨房。

  团团眨巴眨巴大眼睛,看看妈妈又看看爸爸,我的罐头呢?

  张怀民捏捏他的脸:“奶奶家有。回头去奶奶家吃罐头!”

  赵大妈:“团团想吃啊?难怪刚才小脑袋跟拨浪鼓似的,这里瞅瞅那里看看,着急得不行。”

  团团被说害羞了,小脸埋进爸爸脖颈窝。

  刘大姑把筐子整理一番,发现还有两包山货。她打开看一下没压碎就要给苏笑笑,邻居问:“这是野木耳野蘑菇吧?”

  刘大姑点头:“在山上捡的。不脏,挑拣过。”

  邻居低头闻闻,确实不是农场人工种的,她低声问:“怎么换?”

  这个是给苏笑笑的,刘大姑没想过换:“你问笑笑。”

  苏笑笑让邻居看着给。

  邻居不知道苏笑笑家今天可以以物换物,所以没打听这些土特产的价格。

  赵大妈知道,不是刻意打听的。她家还有闺女送的山货。前些天在菜市场看到山货,感觉没闺女给的好,就多嘴问一下价格。赵大妈把价格告诉邻居,邻居掂量掂量,总共不到一斤就算一斤,按照菜市场的价格给钱。

  刘大姑摆手不要钱。

  邻居塞她兜里:“你们不说我们不说谁知道!”

  刘大姑惊得微微张口,原来笑笑说的塞兜里是真的啊。

  苏笑笑见状笑了笑,问她姑和她叔啥时候回去。

  两人第一次出来心里没底,家人也跟着悬着心,表示想早点回去。苏笑笑担心俩老人半道上被抢,叫张怀民陪二老乘公交。

  团团一听坐车,搂着爸爸的脖子不放,张怀民只能带上他。

  招笑的是张怀民陪二老刚走,许慧娟又来了,见院里只剩苏笑笑和赵大妈,惊得愣了片刻,不敢置信地问:“你姑走了?”

  苏笑笑点头:“正好不耽误去收购站卖掉。”

  “什么时候还来?”

  苏笑笑:“不好说。也许十天半个月,也许到年底。农家事多,就算约好时间也不一定能过来。”

  赵大妈有个闺女在乡下,闺女又常来信汇报她家情况,所以一辈子没下过地的赵大妈也能说几句,“农村不是庄稼种下去就没事了。要除草要除虫,还要给生产队放牛,挖沟修路,不到下大雪闲

  不下来。”

  许慧娟不懂,无法反驳,讷讷道:“这么忙啊。”

  苏笑笑很是体贴地说:“回头再来我通知你?”

  赵大妈扭头瞪一眼苏笑笑,说啥呢你!

  许慧娟魂不守舍,不曾注意到她,挤出一丝笑:“只能这样了。”

  苏笑笑点头:“您慢走。我就不送你了。”

  许慧娟慢吞吞走远,赵大妈忍不住说:“怎么能说通知她啊。”

  苏笑笑:“过几天我就走了。”

  赵大妈愣了一瞬:“去,去哪儿?”忽然想起什么,“随军啊?”

  苏笑笑点头:“怀民这次回来就是接我俩去部队。”

  “你的工作怎么办?”

  “说可以转过去。要是过几年转业,他争取回原籍我还能转回来。”

  赵大妈放心地直点头:“能转回来就行。等等,你走了,你姑和你叔再来——”

  “这事我仔细考虑过。”其实并没有。苏笑笑刚想到,还是因为她叔和她姑很客气,不止给她几包山货,还有他们晒的茄子干和干豆角,“我把堂屋门和卧室门锁上,厨房和对面厢房就不锁了,万一到这里不巧下大雨,他们可以在屋里等雨停了再走。”

  赵大妈不禁说:“街坊四邻要问你不在家,你姑你叔来干嘛,我就说屋顶漏了,带着家伙什帮你补屋顶。”

  “可以。”苏笑笑突然想到一点,“他们经常过来我爹娘也不敢趁我不在搬过来。”

  赵大妈疑惑:“你爹娘不是有房子?”

  “两间筒子楼哪有在这儿舒服。”苏笑笑道。

  赵大妈的二儿子单位分给他的一间宿舍就是筒子楼,离二儿媳妇上班的火柴厂不远。儿媳妇加班就去那边住,平时挤公交车回家。

  赵大妈几年前提过,孙子孙女她照顾,叫儿子儿媳住宿舍,可两人宁愿跟一大家子挤一块也不在住那边。因为洗澡要排队,还要在楼道里做饭,一眼没看见不是少一根葱就是少半头蒜。

  苏笑笑的娘舒坦了半辈子,肯定过不惯那么逼仄的日子。苏笑笑带着孩子随军,没法说来来说走走,她妈仗着这一点很有可能搬回来。

  可是苏笑笑的姑和小叔也不可能隔三差五过来。赵大妈问:“叫你公婆时不时来看看呢?”

  苏笑笑:“怀民的弟弟和弟媳妇工作忙,孩子小离不开人,我公公得看着她,我婆婆要一天到晚得准时准点买菜做饭。”

  赵大妈想想自打她有了孙子孙女想回娘家看看都得挑星期天,“给我留个你公婆家的地址。我是邻居没法出面,回头看到你爹过来就去通知你公婆。”

  苏笑笑道一声谢,立刻回房写下她公爹家地址。

  这个时候是上班时间,路上没有四处乱窜的自行车,公交车开得快,一个小时张怀民就回来了。

  苏笑笑把她叔他姑给的干货挑出来一半,用两个布口袋装着就和张怀民领着团团去公婆家。

  婆婆罗翠红一看到苏笑笑拎着包裹过来就不由得皱眉。但等人到跟前,她就面带微笑问团团冷不冷。

  团团摇了摇头要下来。

  苏笑笑把东西递给婆婆。罗翠红接过去就忍不住唠叨:“别每次来都买东西。多少钱经得起这么买?”

  苏笑笑听出婆婆不是客气,是真不喜欢她回回带东西,“不是买的。”

  “不是?”罗翠红打开布袋,一看里头有红枣、板栗和山核桃,另一个布袋里是晒干的菜,“你——”冷不丁想起儿媳妇有一门农村亲戚,“刘家给的?”

  苏笑笑点头,顺便说出她的打算——院门、厢房和厨房钥匙给刘家,再给婆婆一套钥匙,麻烦婆婆每几个月过去一次打开堂屋和她卧室门透透气,以免里头的家具衣服发霉。

  罗翠红听她说完便问:“决定好了?”

  苏笑笑点头应一声。

  罗翠红没劝,没劝一句,只说“决定好了就行。”然后让儿子儿媳进屋。

  团团一看屋里没人玩儿就往外跑,张怀民叹着气去追儿子。

  在张家用过午饭,苏笑笑一家三口打道回府。到家没啥事,苏笑笑把她和儿子的衣服拿出来,留下三成留着回来穿,剩下的都带走。

  翌日,苏笑笑像往常一样上班,直到十月底。

  十一月初,苏笑笑找领导办手续。

  领导自然不敢为难军属,也没必要为难,又不是苏笑笑叫他安排工作。

  手续办妥,苏笑笑就向同事们辞行。

  王英很不舍,拉着她的手絮叨:“刚来几天就走啊?”没容苏笑笑解释,“也好。夫妻哪能一直分居。”又问,“还回来吗?”

  苏笑笑不清楚,倒是听公婆念叨过几句,“听说部队越往上职位越少,能坐到营长以上职位的都不缺能力,他哪抢得过有背景有人脉又不比他差的啊。也许过几年就回来了。”

  “团团爸也回来?他回来能干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