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元月月半
苏笑笑边切笋边问:“是不是准备些糖果花生啊?这里这么多小孩,应该会来拜年吧?”
张怀民不清楚,他没在家属区过过春节:“南方的春节跟咱们不一样,他们就是一家人在一起吃顿饭,不包饺子也不蒸包子。不过有的人家会打年糕。也没见岛上的孩子挨家挨户拜年。”
“咱们左右两边都是北方人啊。”苏笑笑道,“听说钟团和刘师长也是北方人。他们家孩子会过来吧?”
张怀民:“那就随便买点。别买太多,花生买回来三天就潮了。”
听了这话,苏笑笑知道该怎么准备。
钢筋锅端下来,苏笑笑瞥到苏团团托着下巴认真听,心说你能听懂吗。
苏团团就是不懂才听得认真,懂的话只会觉着这些琐事无聊。
饭后,苏笑笑带他去上班,经过供销社,苏笑笑过去看看,确定有花生糖果瓜子,便决定二十九下午再买。
腊月二十九早上,苏笑笑买两斤猪肉,买一只鸭,买几条海鱼和两斤虾。
苏团团看到长长的带鱼很兴奋,到家属区看到张政委一家就显摆:“伯伯,我妈妈买的鱼!”
张政委摸摸他的小脑袋:“你妈妈好厉害。”
苏团团大声宣布:“我妈妈最厉害。”
苏笑笑听不下去:“团团,过来帮我洗菜。”
“好的。”小孩往家跑。
张政委忍着笑回屋:“这孩子越来越活泼。”
王素芬:“是呀。刚来那几天我跟他打招呼,他吓得往小苏怀里钻。这才多久啊。”忽然想起一件事,“你跟小苏说一声,我们吃过饭就上山。”
她女儿从楼上下来:“我去吧。”到隔壁告诉苏团团,饭后上山挖笋。
团团个传话筒跑厨房告诉妈妈,他要上山挖笋。
苏笑笑无语又想笑:“知道了,你上山挖笋。”
家里人少做饭简单,苏笑笑家吃好饭,张政委家才开始吃。苏笑笑见状便把她买的鱼收拾干净用盐腌上。
苏笑笑这边搞好又歇一会儿,王素芬才拿着锄头和筐子出来。
吴双今儿上班,苏笑笑就把她家锄头借过来。吴双的大儿子也要上山挖笋,苏笑笑请他照顾团团,回头挖的笋分他一半。
半大小子反而不好意思,不断强调“只要两个”。
苏笑笑哪懂挖笋,都是王素芬找到让给她。
幸好山上笋多,王素芬找到一个通常出来两三个。大概一个小时,俩人的筐子和篮子都满了。苏笑笑小声问:“嫂子,这山是公家的吧?”
王素芬点头:“是呀。怎么了?”
“我怕是渔村的,给人家挖没了人家找领导反映。”
王素芬失笑:“你想多了。只要不是连根全刨了,你挖不完。别看这一片都被我们挖了,只要根还在,过两天又出了。竹子跟别的东西不一样。今年种一株,明年就有一片。比起怕我们挖完,渔民更怕我们不挖。因为要不了几年就能长到山下渔民院子里。”
苏笑笑心说,不会吧。
王素芬看到她的神色笑着点头:“是的。我刚到这边这片山头只有一小片竹子。你看现在,都成竹林了。走吧,还得回去准备明天的菜。”
苏笑笑拎起篮子,第一次没拎起来。王素芬帮她拎起来就说:“等一会儿叫几个孩子拿几个。”
到山脚下,苏笑笑让吴双的三个孩子一人拿俩。团团见了也要,苏笑笑往他怀里塞一个。
王素芬不禁皱眉:“衣服脏了。”
“脏了再洗。”苏笑笑道,“只要不闹,他想干嘛干嘛。”
王素芬想说,哪有你这么养孩子的。
可一想她自己也烦孩子哭闹,便笑着说:“不闹就好。”
到家苏笑笑叫吴双家几个孩子把六个笋拿回去,理由是她和团团吃不完。
哪怕少了六个,苏笑笑篮子里也有十多个,她向王素芬请教怎么保存。王素芬教她收拾干笋。
苏笑笑下午把笋收拾出来晾晒,就带着团团去供销社买许多零嘴。
翌日上午,苏笑笑把鸭子收拾出来,中午煮一碟虾,切半斤肉炒土豆,烧一条带鱼,又炖一只鸭子,就算过除夕了。
哪怕只有四个菜,娘俩也没吃完。
晚上,苏笑笑包饺子。团团吃饱就要出去玩。大过年的苏笑笑也不想把孩子关的吱哇乱叫,就送他到门外。
玩的这条路走熟了,团团不怕,出了院门就冲妈妈摆手。苏笑笑便回屋洗洗刷刷,又把吃剩的菜和没煮完的饺子放柜子里,然后烧水等着封炉子。
前世今生两辈子,苏笑笑从没过过这么安静的春节,突然有点想家。小孩嬉笑声传过来,苏笑笑又觉着挺好,没有烦人的公婆,没人催婚催生,团团三岁不需要时刻抱着,她还不用经历生产之痛,还有啥不满足的。
既然觉着挺好,就不该胡思乱想。苏笑笑起身关上灯,出去看看五十年前的春节跟五十年后有啥不一样。
到门外,苏笑笑听到脚步声,左右一看,王素芬和吴双都出来了。俩人不约而同地朝苏笑笑家走来,等她到院外,就在她家院门口聊天。
苏笑笑趁机说出她想送团团去幼儿园。
吴双:“团团想去吗?”
苏笑笑点头:“听说幼儿园跟小学很近,团团想跟大孩子玩,愿意去。我就怕他在幼儿园吃不惯,回头瘦的跟难民一样。”
吴双见过苏笑笑准备的菜,虽然简单,但明显比她的菜有油:“你告诉他,喜欢吃就多吃点,不喜欢吃就少吃点,晚上回来给他做好吃的。对了,幼儿园放学比咱们下班早,你得买一辆自行车方便接送。”
王素芬觉着不需要,一辆自行车一百多,只是接孩子不值得:“不如让团团先去我们家。”
吴双如梦初醒:“瞧我的脑子。团团可以跟我家老小一起回来,在我们家玩儿。”
王素芬道:“那就这样说。小苏,你不用想太多,只要他愿意去,其他的都是小事。”
苏笑笑头回当妈,第一次养孩子,很难不胡思乱想。趁机跟俩人说团团的事,也是希望听听她们的意见。
苏笑笑:“那先试试。实在不行就买自行车,我中午和下午去接他。”
吴双听了这话补一句:“团团上学那天你请假吧。在外面等着,万一不习惯哭闹,你就把他带出来。其实团团去不去都行。这里的幼儿园就是看着小孩玩。”
苏笑笑:“不教拼音数学吗?”
吴双笑了。
苏笑笑不明所以。
王素芬:“不教。那几个老师自己都说不清,教也是瞎教。听说学历最高的初中没上完。看你双姐,上几天扫盲班都能进邮局,就该
知道幼儿园的老师啥水平。”
苏笑笑:“岛上不是有知青吗?”
王素芬点头:“但在小学和渔村那边。咱们岛上不止这一个渔村。往北往西还有几个渔村,每个生产队都有村小。以前也想过弄到一块,可山路不好走,也不放心小学生走山路,其他生产队的知青又只能在生产队做事,干脆就近弄个小学。”
听她这样说,苏笑笑突然不舍得把团团送去幼儿园,别字没识几个,学了一堆陋习。
这可不是苏笑笑杞人忧天。
她和团团搬过来不到三个月,吴双的大嗓门团团就学了个十成十。
每次听到团团用吴双的语气大吼大叫,苏笑笑就不由得想起“孟母三迁”。
苏笑笑本想哄团团好好上学,瞬间决定顺其自然。
没了苏笑笑提前打预防针,苏团团对幼儿园很失望,小朋友啥也不懂,饭菜也不好吃,吃到一半就放下筷子往外走。
老师慌忙追上去:“苏团团,干嘛去?”
“回家!”苏团团头都不带回的。
老师拉住他的胳膊:“还没放学。你的饭还没吃。”
“不好吃!”苏团团拨开老师的手,“我要回家!”
老师不跟他废话,抱着他回食堂。苏团团双脚沾地拔腿往外跑。老师赶忙追出去。可小孩的腿太快,等到门口,就看书苏团团在他妈怀里。
老师下意识问:“团团妈妈,你怎么在这儿?”
苏笑笑:“我担心团团哭闹。闹人了?”
老师:“没事的。第一天不习惯很正常,把团团给我吧。”
第27章 自学他还没完了?
苏团团搂住妈妈的脖子不松手,老师不敢生拉硬拽,只能轻声细语哄他。
然而苏团团打定主意不回去,油盐不进,跟滚刀肉似的,老师耐心告罄,让苏笑笑决定。
苏笑笑突然觉着可以趁机给团团立规矩:“不上学以后怎么上班赚钱啊?去邮局寄信的叔叔阿姨还等着你帮他们写信写地址呢。”
团团转动他的小脑袋:“妈妈教我啊。”
苏笑笑:“妈妈教你你能认真学吗?”
“我认真学!”只要不让他回去,让他学啥他学啥。
苏笑笑腾出一只手:“拉钩?”
“拉钩就拉钩!”苏团团抓住妈妈的手盖章。
苏笑笑转向老师,抱歉地笑笑:“你看能不能把粮票退给我?学费就算了。”
“可是,这么小你就这么惯他,长大了还得了!”老师一脸不赞同。
苏笑笑:“他才四岁——”
“三岁看老!”
苏笑笑的笑容凝固,这话是一个老师该说的吗?三岁就能看出一个人将来有多大成就,哪还有什么《伤仲永》。
苏笑笑原本还想团团回头愿意去,她再豁出老脸求老师,听了这话苏笑笑决定小学之前她自个教。
难怪吴双和王素芬都不看好团团上幼儿园。
苏笑笑道:“将来一事无成也没事,让团团接我的班当邮递员。”
老师想也没想就说:“哪能这么惯孩子。”说到这点,不禁痛心疾首,“惯子如杀子!”
苏笑笑:“多谢老师提醒,我会注意。老师,粮票,你看什么时候给我?”
老师没见过这么冥顽不灵目光短浅的家长,懒得同她废话:“等着!”
五分钟后把苏团团这个学期的粮票还给她:“苏团团的妈妈,希望你将来不要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