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元月月半
张怀民朝他鼻梁上刮一下,“还吃吗?”
团团舔了舔嘴唇,想吃又想出去玩儿,“妈妈,明天还做吗?”
“这个面啊?喜欢吃妈妈天天做。但是蒜蓉粉丝虾不行,粉丝不好买,咱们要省着吃。这个粉丝还是妈妈去城里买的。”
张怀民问:“红薯粉行吗?”
“岛上渔民自己做的红薯粉太粗,没法蒸着吃。”
团团闻言想想他不是很喜欢吃海鲜,就让妈妈做面。
苏笑笑点头:“面可以。还想吃什么?”
“不要丑八怪,啥都行!”
苏笑笑哭笑不得:“我和你爸吃丑八怪,买回来也不让你吃,行了吧?”
团团满意了,“我玩去啦啊。”
苏笑笑给他戴上帽子手套,又给他一个手电筒。
张怀民看着他抱着手电筒出去,问:“在哪儿找到的?”
苏笑笑家有两个手电筒,可年前张怀民被部队传来的集合哨惊醒,当时才五点,窗外漆黑一片,他醒来睡不着,想着下楼洗漱后跑几圈,担心灯光太亮把苏笑笑惊醒就找手电筒,楼上楼下找遍了,一个没找到。
又怕窸窸窣窣吵醒苏笑笑就没继续找。
苏笑笑同他开玩笑,兴许被马团长和周嫂子藏起来了——马团长的爱人姓周。张怀民被她的话吓得后背发凉,苏笑笑跟没事人一样。
苏笑笑听了他的话直觉告诉她张怀民还介意她之前的玩笑:“一个在张政委家,一个当天晚上就被大娃送回来。团团是到谁家玩就放谁家。我说了两次没用也懒得说他,又不是什么大事。再说,家家户户都不缺手电筒,没人会故意昧下。”
张怀民:“我说被他搞丢了,他还一个劲嘴硬!”
“他玩忘了压根不记得这事肯定说没有。”苏笑笑把虾推到他身边,“我浇了油,挺香的,多吃点。”
张怀民尝出来了,浇了热猪油的大虾蒜蓉真香。
饭后,俩人一起收拾客厅和厨房。
炉子上放着钢筋锅烧水,苏笑笑和张怀民一起出去。
张怀民伸出手,笑着看着她。
苏笑笑装没看懂,眨了眨眼睛,什么意思啊。
张怀民的右手挠挠鼻梁:“要不要牵手?”
“直接说啊。”苏笑笑拉着他的左手。
没打算走太远,张怀民关上灯带上门就和苏笑笑出去,院门也没关。
可惜往东十来米,从张政委家过去就被吴双叫住。
张怀民不讨厌吴双,但也没有一丝好感。苏笑笑和团团来之前,张怀民收拾屋子,吴双一边帮忙一边说,马家留下的东西都可以用。
即使她不说,张怀民不用,他也没打算扔。又不是陌生人的东西。以前马团长在的时候,张怀民还来他家吃过饭,用过他家的锅碗瓢盆。
筷子可能被前住户扔了,前住户后来买了新的,搬家的时候就把筷子带走了。张怀民顺着她的话点点头,说买几双筷子就行。
吴双来了句,啥都不用买能省很多钱。
这话张怀民怎么听都别扭。类似的话还有很多。可能她是随口一说,说过就忘,张怀民却忍不
住在意。
再加上苏笑笑之前说过吴双跟王素芬吵过架,吴双经常一边嫌人家不会过日子,一边又羡慕人家孩子长得高,等等这些事加起来导致张怀民不想跟她搭腔。
张怀民握紧苏笑笑的手,暗示她假装没听见。
苏笑笑无语,人就在她旁边,她也不聋,咋装啊。
“双姐?在这儿呢?天黑没看清,吃了吗?”苏笑笑停下问。
吴双点头:“吃了。你家做啥吃的?”
以前苏笑笑担心吴双认为她显摆,不敢说实话。被吴双看到她带饭带肉,也是推到团团身上。此刻苏笑笑突然不想善解人意:“蒜蓉粉丝虾。”
张政委家东边的邻居问:“你说啥?我没听清。”
苏笑笑:“就是大虾去掉虾线切开但别切断,腌不腌都行,我没腌,因为买的时候活蹦乱跳很新鲜,然后用切碎的蒜和家里的调料调个蒜蓉酱,能吃辣的可以放辣椒,粉丝泡软放虾身上,蒜蓉酱浇上去,蒸熟后浇一些当地蒸鱼的油,撒上葱花,淋上热油。不浇也行,用热油烫出小葱的香味比较香。”
吴双不禁说:“这么麻烦?”
苏笑笑:“还行吧。我觉着没有包饺子麻烦。就是泡点粉丝调个酱。你拌凉菜也得浇酱油香油啊。”
张政委的邻居问:“你家团团不是不喜欢吃海鲜?”
苏笑笑:“不喜欢吃腥味重的鱼肉少的。像螃蟹、带鱼和各种螺他不喜欢吃,虾这样做他能吃几个。他也喜欢红烧大虾。”
这个邻居忍不住说:“还是你会吃啊。”
苏笑笑朝她看去,她的神色好像只有羡慕佩服,“能吃能睡才能长身体啊。嫂子你想啊,他要是身体不好,三天两头去医院,是不是也得花钱?你花这个钱,不如给他买点好吃的,还不用受罪。”
几个军嫂忍不住点头。
在自家院里的王素芬也忍不住点头。她大女儿在她身边,见状小声说:“明早多买几斤虾?苏阿姨家三个人两斤虾,我们家六个人买四斤。”
“你爸明天不一定回来。”
她闺女:“张叔叔今天回来明天肯定留在部队,他们团有个主事的,我爸就能回家住。”
王素芬习惯了节俭,突然大吃大喝,哪怕几个月过去该习惯了,她仍然有点不舍得,“先看明天的海鲜咋样。”
翌日清晨,张怀民牵着团团去副食厂。
昨天吃了鱼和虾,团团不想吃这两样,指着豆皮和青椒。
张怀民不禁说:“你会吃!”
哪怕岛上今年没下雪,最低气温也在零度左右,长不出青椒。青椒岛民在大棚里种的,一斤一块多钱,能买两斤肉,简直是奢侈品。
张怀民挑四个青椒,买两张豆皮:“这是早上的菜。中午和晚上吃什么?”
团团拽着他爸走走看看,指着野鸭蛋。这个不贵,张怀民买两斤。院子里有小葱和蒜苗,团团认识这两样,所以在副食厂看到了也没要买。
张怀民问:“要不要买点小海鲜让妈妈给你煮面?”
团团犹豫片刻,点点头。
张怀民拉着他过去,挑四种小海鲜买两斤,又买半斤虾:“可以了吧?”
团团往左右看看,盯上猪肉摊。
张怀民:“今天也没有肉。”
团团很失望。不过一想到妈妈给他做好吃的面又高兴起来。
苏笑笑看到青椒和豆皮脑海里浮现出一道菜——尖椒干豆腐。
可她不会做啊。
张怀民见她一脸为难:“炒熟不就行了?”
“不行呢。要勾芡!”苏笑笑转向团团,“怎么想起来吃这个菜?妈妈是做过豆皮,但是跟青菜一起炒的。当时可没放青椒。”
团团:“大娃哥哥会做!”
“我就知道是他!”苏笑笑给他找个小碗,“去你大娃哥哥家,让他给咱一点淀粉,就说妈妈做尖椒干豆腐,咱家没有淀粉这东西。”
张怀民:“我去买吧。还可以正月十五做汤圆。”
苏笑笑点头:“你先看看。”
团团接过碗:“我也去大娃哥哥家看看。”
第44章 团团救人我家小四不够钟团长一脚踹的……
钟大娃怀疑苏笑笑不会做尖椒干豆腐。
这种怀疑也是有依据的。
苏团团在钟家吐槽过妈妈做的菜不好吃。
钟大娃犹豫再三把尖椒干豆腐的做法写下来。
团团拿着纸抱着碗到家,苏笑笑真想把钟大娃抓过来说声谢谢,这孩子太善解人意。
张怀民虽说去买东西,但他比儿子走路快,正好爷俩前后脚到家。他看到纸上的做法,不禁说:“我感觉大娃的情商是天生的。”
“不是宋老师和钟团长教的?”苏笑笑顺嘴问。
张怀民摇头:“宋老师和钟团长也不如他心细又周到。最难得的是,这孩子八面玲珑,偏偏又不觉着他圆滑,因为他待人真诚,对朋友仗义。”
苏笑笑想想这几年每次碰到钟大娃,无论他做什么,就算有时有点出格,她都没想过他是不是有什么坏心眼:“是呀。只是找他借淀粉,他就能想到我没做过这道菜。”
团团听糊涂了:“大娃哥哥不好吗?”
“好呀。所以爸爸也认为你应该向他学习。”
团团高兴了:“妈妈可以做了吗?”
“可以!”
苏笑笑真不知道做之前豆皮需要焯水。
做好盛出来,看着就有食欲。苏笑笑让团团和张怀民尝尝。父子俩都很喜欢。团团吃饱就要求明天还做。
苏笑笑也想啊,可是青椒太贵,“明天用你大娃哥哥教的方法做木耳炒豆皮!”
团团一听到“大娃哥哥”四个字就迷糊,想也没想就点头。
张怀民趁着团团起身收拾小书包的时候低声说:“大娃的名字真好使。”
“三娃的名字也好使。”苏笑笑道,“如果说三娃会什么他不会,为了不被鄙夷,团团也会用心学。”
张怀民突然想到一个典故:“你说孟母三迁是不是就想像咱们现在这样?”
苏笑笑很意外他竟然也想到了:“当然!”
张怀民放下碗筷歇片刻就和苏笑笑去厨房,他刷锅洗碗,苏笑笑准备中午要用的食材,然后一家三口分两路,张怀民去部队,苏笑笑和团团去邮局。
不知不觉,春天走远,苏笑笑听到了第一声蝉鸣。
翻开日历苏笑笑惊了片刻,日子真快,阳历六月,再过半个多月便是农历端午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