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元月月半
张新民闲着没事跟过去帮忙,王芳在家学习。
东西选好,张新民跟车去苏笑笑家,苏笑笑和张怀民领着俩小的又逛一会儿才回去。
四人到家张新民都把闺女的房间收拾好了。
桌椅板凳全是清式家具,有的还是金漆镶嵌,妞妞到室内往床上一坐,张新民就不禁说:“在以前这些都是有钱人家的东西。”
妞妞:“咱家也不穷!”
张新民噎了一下:“我和你大爷小的时候住大杂院,大杂院还是政府给的房子。你爷爷奶奶以前都在大户人家为奴为婢。知道当奴婢意味着什么吗?死了都没人管。”
妞妞惊得睁大眼睛,难以想象:“咱家以前这么穷?”
“是呀。”张新民实话实说,“幸好后来战争结束,百废待兴,国家需要电工,你爷爷有了一份正式工。你奶奶不怕辛苦,去工厂干活,你大伯又去当兵,三个人赚钱买了现在的房子,我们才从大杂院搬出来。”
妞妞好奇地问:“你和小姑呢?”
“我俩年龄小,不能当兵,工厂也不要,就去上学。”张新民没想到他有一天能
在窗明几净的办公室里上班。
妞妞不由得起身:“以后我好好读书,跟你和妈妈一起赚钱!”
苏笑笑和张怀民在对面收拾厨房,听到张新民的这番话,两人都很意外。张怀民小声说:“新民还知道趁机教孩子。”
苏笑笑:“有感而发吧。”
张怀民看看柜子里的东西:“还缺什么?”
苏笑笑:“缺油盐酱醋。下午再买吧。”
“那晚上在咱家吃?”
苏笑笑思索一会:“把你爸妈都叫过来,在咱家吃。明天问团团在哪儿吃。在家里吃就让他吃过饭去后面,要是去后面吃,那咱俩在家吃。”
张怀民吃惯了苏笑笑做的饭,反而吃不惯他妈做的饭:“那就先这样。”看看手表,“爸妈该做饭了。我们过去吧。下周末我可能要在单位值班。”
苏笑笑忽然想到自己这周休息,下周得值班,便假装忘了对团团的承诺。
五月下旬,苏笑笑拎着几样点心和两瓶罐头以及纸炮,领着团团去刘家凹她大伯家。
最近算是青黄不接的时节,哪怕农村野菜遍地,刘家人也没心思进城以物换物,只因野菜勉强够自家吃的,自然不知道苏笑笑和张怀民回来了。
乍一看到苏笑笑,她大伯母以为看错了。团团蹦蹦跳跳到她跟前,她稀罕地搂住团团:“我的大孙子啊,啥时候回来的?”
苏笑笑边过去边解释:“上个月。怀民转业了。前些天忙着收拾房子,后来又轮到我周末上班,一直到今天才有空。”
团团点点头:“大奶奶,你拿镰刀去哪儿?下地割庄稼吗?”
苏笑笑:“庄稼还没熟。是不是割草?”
她大伯母微微摇头:“村口的洋槐花开了,我打算找个木棍绑着镰刀去掰洋槐花。你来的正好,晌午吃洋槐花。团团还没吃过吧?”
翁洲岛也有洋槐花,但不多。等苏笑笑周末休息早被人撸秃了。所以团团没吃过,“好吃吗?”
“好吃!”
团团朝她妈看去。
苏笑笑的大娘如梦初醒:“先回家。该累了吧?回家喝点水歇一会儿再去。”
话音未落,苏笑笑的二大娘和小婶等人从屋里出来。她小婶看着团团就夸:“团团又长高了啊。”
乡邻乡亲听到声音也从院里出来,夸团团越来越好看。被一群爷爷奶奶大爷大妈挨个夸,哪怕团团脸皮厚也受不了,羞得趴妈妈怀里。
苏笑笑把东西递给她大堂嫂,捧着团团的小脸:“大家喜欢你才夸你。不可以没礼貌啊。”
团团依然抱住妈妈,扭过头挨个喊人。
虽然村里也有长得白净的小孩,可是不舍得给孩子用雪花膏,所以脸皴的跟老树皮似的,哪有团团看起来白嫩。
团团穿着干净的千层底黑布鞋,格子衬衫背带裤,背带裤是钟二娃给他做的,无论怎么看都比大部分城里小孩俊俏,更别说在乡下。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乡下人也不例外,被团团喊爷爷奶奶的人别提多高兴,还没进家门就留团团多住几天。
团团仰头看妈妈。
苏笑笑:“你觉着能多住几天吗?”
团团摇了摇头:“我放暑假可以多住几天。”
以前跟团团玩过的小孩不禁说:“等放暑假我带你抓知了。城里有知了吗?”
苏笑笑替儿子说:“城里除了人多房子多,啥也没有。”
那个小孩放心下来。
苏笑笑的大娘催:“先进屋喝点水。”
团团松开妈妈。
苏笑笑叫他玩儿去。团团立刻朝跟他说话的小孩走去,问人家有啥好玩的。
到屋里,刘大伯忍不住问:“怀民咋没来?”
她大娘解释张怀民转业了,可能工作忙没时间。她大伯又问张怀民现在在哪儿上班。
苏笑笑也没瞒大家:“分局刑警队。”
刘小叔惊呼:“那个工作危险!”
屋里瞬间安静下来。苏笑笑的小婶瞪他一眼,会不会说话?苏笑笑见状笑着说:“干啥都危险。”问她大伯,“进城以物换物也危险吧?”
年前刘大伯跟刘大姑进城换东西,一半换了东西,一半被人用钱买去,因此俩人很高兴。可上了公交车,俩人高兴不起来,刚坐两站就上来三个拎包的,技术还不咋地,被人看得一清二楚,三人死不承认还要打人。幸好大家团结司机配合才把三人扭送到派出所。
刘大伯点头:“可怀民跟咱们不一样,他要天天面对危险。”
“总得有人干不是吗?”苏笑笑反问。
刘大伯叹气:“是啊。不然还不得乱套。”顿了顿,“现在就够乱的了。”
“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别想这么多。”苏笑笑看他仍然苦着一张脸,“以后的事谁也说不准。就说我表妹和小堂弟,谁能想到他俩能考上中专和大学?”
提到两个有出息的,刘家人都不由得露出笑意。
苏笑笑趁机问他大伯,表妹和表妹夫的感情还好吧。
刘小叔点头:“每次你姑家有什么东西都是叫他跟你姑进城,顺便去看看小兰。小兰每周回来一次,两口子的感情反而比以前好了。我们现在就怕她以后在城里工作忙没法回来。”
苏笑笑:“那就带着孩子进城啊。”
“小兰的丈夫学问不高,进城能干啥?”刘小叔边说边摇头,十分不赞同,“他在家做饭带孩子,小兰工作养他?大老爷们,他好意思,他爹娘都不好意思!”
苏笑笑想笑:“看把您嫌弃的。卖菜啊。您瞧不起卖菜的?小叔,要是二十年前,别说卖菜,给人擦皮鞋你都干!”
二十年前正好六零年,刘家凹这边山上有东西吃,村里也有很多人家需要剥榆树皮充饥。刘小叔不禁说:“可是现在不是以前。小兰的同事要知道她丈夫在路边卖菜,人家会怎么看她?”
苏笑笑:“狗眼看人低的同事没什么大出息,管他怎么想。”
刘二伯不由得说:“人活一张脸!”
苏笑笑想翻白眼:“那叫小兰跟他离婚?您能保证她嫁个城里人就比现在过得好?”
“这——这种事谁能保证?”
苏笑笑的二大娘忍不住说:“不能保证说这么多?你儿子早几年娶不上媳妇,急得要卖血的时候也没见你嫌丢人!”不待刘二伯反驳,“以前大妹担心小兰和她丈夫离婚,找你们出主意,你们一个个都说,你们能有啥主意。现在笑笑这么说了,你又反对!本事不大事不少!”
担心被骂的狗血淋头,刘二伯张张口,到嘴边的话硬生生咽回去。
苏笑笑的大伯娘笑着说:“都闲着没事了?都去帮我撸洋槐花!多摘点回头给笑笑拿点。”
一说给苏笑笑拿点,刘家长辈小辈都起来。长辈去村口,苏笑笑的堂兄弟嫂子弟妹拿着工具上山。
苏笑笑跟她大娘去村口。
午饭是在苏笑笑大伯家吃的,她大伯杀了一只小鸡,二伯给几个鸡蛋,小叔给几个鸭蛋。她大伯娘炖一锅小鸡,给二伯和小叔家各送一碗,鸡蛋煮熟剥壳后跟砸碎的蒜放一起,鸭蛋炒着吃。
团团用馒头夹鸡蛋蒜就小鸡炖木耳。刘家老两口看着团团一口馒头一口菜,吃累了就喝两口米汤缓一会儿,很是高兴。团团吃好出去玩儿,大伯母望着蹦蹦跳跳的小孩说:“团团以后能长他爸那么高。”
刘大伯摇头:“得比怀民高。”然后转向他孙子,“看看你,吃饭跟小鸟一样。”
“你天天做小鸡,我也能长很高很高!”
刘大伯噎了一下:“你,你不要找理由!你就是挑食,天天只想吃好的!”
苏笑笑心说,谁不喜欢吃好的啊。不过要是没有鸡鱼肉蛋,也应该多吃米面蔬果,不然真长不高,“团团干吃馒头都能吃半个。”
比团团小几岁的小孩压根不信,馒头有啥好吃的。
她大堂嫂问:“白面馒头吧?”
苏笑笑:“也吃白面掺高粱米和玉米面的。城里的白面搭配杂面卖,如果不吃杂粮光吃白面,我和怀民双职工的定量
也不够我们一家三口吃的。”
小孩一直以为团团顿顿白米白面,听到这话难以置信:“团团也吃玉米面窝窝头啊?”
“吃呀。”
小孩无法接受城里人也要吃杂粮,以致于他的神色十分复杂,想哭哭不出,想笑又笑不出,仿佛被全世界欺骗了似的。
苏笑笑对她大娘说:“以后磨玉米高粱的时候多磨几遍,磨出的皮喂鸡喂鸭,然后去城里卖鸡蛋鸭蛋,卖了钱就买烧饼油条。物资紧缺的那几年需要粮票,现在不用,你有钱想买多少买多少。”
她大堂哥问:“治安队允许卖吗?”
“别去街上,去胡同口。自打上面提出改革,大部分人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要是有人撵你,就说孩子没钱上学,孩子没钱买药。胡同里的大爷大妈特热心肠。”苏笑笑顺便说她家最近买了一套房,在她公婆那边,方便他们帮忙照顾团团,房源都是大爷大妈提供的。
苏笑笑说完,她大伯就问得很多钱吧。苏笑笑想想直到千禧年,农村人还是选择赚了钱回乡建房,便故意说:“那十年遭了罪的人都想出国,比以前便宜多了。我算过,租出去也合算。就说我爷爷留给我的那个小院,只把两边的厢房租出去,一个月也能租三三十。”
刘家大伯母:“赶上你的工资了?”
苏笑笑点点头:“只是为了团团上学,没别的好出,我可以租房,没必要掏干家底买房。”
一家人都忍不住点头。
苏笑笑见状明白他们听进去,以后有了钱会第一时间买房。
随后又聊几句,苏笑笑就去她二伯和小叔家坐一会。三点左右,苏笑笑出去找团团,娘俩回家。
近日种在院里的菜有的长大了,苏笑笑的大妈就给她薅一包青菜,又给她拿一包洋槐花。苏笑笑和团团下了公交车先去张家,她带来的东西给公婆六成,剩下的带回去。
团团在张家玩,苏笑笑回去做饭。
她大妈给的青菜能放几天,苏笑笑就把洋槐花蒸了。
蒸熟后张怀民还没回来,苏笑笑和团团先吃。吃到一半,张怀民推着车子进来,到院里就脱衣服。苏笑笑见状怀疑今天出事了。
饭后团团去他叔家看电视,苏笑笑一边收拾碗筷一边问:“衣服上有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