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春未绿
但将来他升官,礼法上为继母请封还要在锦娘的前面,就更是让他很难受。反正他还有大哥,郑氏留着他去封,自己完全可以说没有侍奉过郑氏,他还是想为锦娘先封诰。
郑氏其实和他无冤无仇,但他就是不喜欢郑氏鸠占鹊巢。
这种心理上的别扭涉及到蒋六夫人,锦娘也就不劝慰了,毕竟她一直觉得蒋六夫人对她有知遇之恩。女子的婚姻大事涉及一生幸福,蒋六夫人给了她这么好的夫婿,又提前分产,让她们夫妇清清爽爽的和大房分开。
郑氏当然想要诰命,诰命就是女子的身份,女子的体面,她是做梦都想。
但锦娘也不常去郑家,三次去一次,算是给面子了。
郑氏的妹妹看姐姐这般,忍不住道:“你就是太老实了,你虽然是继母,但继母也是母。你如今这般懦弱,反倒是怕了她们了。”
“这怎么叫怕了她们,十六郎也没为魏氏请封啊,皇帝现在只给了一个名额,他不过五品官。”话是这般说,郑氏终究心里渴望着。
“姐姐,你有没有想过,万一你们家老三和老大似的,将来当不成官了,好歹死人都得了个诰命,你却什么都没有?”
是啊,官场浮沉,周家曾经还不是显赫的很,到如今被贬到岭南那种地方。继子蒋晏之前又是多么受到器重,去宰相家里犹如自家,可现在不知道在哪个鸟不生蛋的地方修书。
这才让郑氏着急起来。
显然蒋羡夫妻并没有太把她当回事,郑家宴请几乎很少去不说,郑家子弟遇到什么问题,蒋羡也并不是那么上心。
再有个许氏,因为蒋羡和锦娘公开打脸她占据他们的三百亩田,本就不高兴,又看蒋羡升官,帮蒋六夫人修坟,大出风头更是不爽。
她当然能够体察到郑氏的焦急,和葛妈妈笑道:“这也是活该了,之前总和咱们作对,如今倒是让她也急一急。”
葛妈妈道:“只是她这么急也根本伤不着人家半分。”
许氏虽然不喜欢蒋羡夫妻,但是让郑氏这个继婆婆在自己面前作威作福,她也不愿意,所以就闭口不言,也不会出主意。
这郑氏因为这件事情早起时,摔了一跤,被人扶着到床上时,原本想着多休息几日就好了,伤筋动骨一百天嘛,好好地调养。
可当她看到锦娘和筠姐儿过来探病时,一个想法陡然而生。
她得要一个承诺,下次蒋羡升官时,得先封她为诰命,不能让魏氏封在前面封诰,毕竟魏氏是嫡妻,一般人家说封妻荫子,蒋羡如果只有一个封赠的机会绝对会给自己妻子的,魏氏的胜算比她大。
第136章
从老宅出来, 母女二人同时松了一口气。
筠姐儿到底年轻气盛,不免道:“这位祖母一直说自己就要死了,说自己孤身一人, 没有身份, 听的人恼火的很。难道我爹不给自己的亲娘封,要给她封么?”
“她不是和你亲生祖母争,是想等你爹下次升官, 让你爹帮她请诰命, 我和她打太极罢了。”锦娘笑道。
筠姐儿很是不解:“她等着不就好了,她进门时, 爹和您都已经搬出来了。平日咱们四时八节的厚礼送着,还嫌不足呢?”
锦娘与女儿道:“你没发现吗?但凡做事的时候, 没几个人来帮忙, 抢功劳的时候, 都一哄而上。可是世上就是如此,你喜不喜欢这个人,都得同在一个屋檐下, 除非有本事完全自立门户, 就像我和你爹这般,咱们靠自己,也就不会被人拿捏。她说什么,我又不替你爹答应,所以她的目的达不到, 也拿咱们没办法。”
筠姐儿叹了口气:“娘, 女儿不想成婚了。”
“好啊,你在家里也好,正好把魏七郎拐回来。”锦娘笑她。
又听锦娘对女儿道:“你看你窦家表姑, 就是以前在大名府住咱们对门的。她妯娌生了两个儿子,欺负她没生儿子,那叫一个嚣张。要不然人家总说人生莫作妇人身,百年苦乐由他人。”
筠姐儿靠在锦娘身上:“您这话说的真是让人灰心。”
“任何事情降低期待,反而有意外之喜,若是期望太高,反而越容易失望。”锦娘拍了拍女儿的手以示安慰。
母女二人回家,锦娘就略略和蒋羡提起此事,蒋羡搂着锦娘道:“没想到她还是个官迷。”
锦娘看向丈夫道:“反正我是含糊说了几句,看她的样子也没什么大碍,下巴上的肉都快挂到脖子上了。”
郑氏想作妖,但锦娘她们跟她压根就不住在一起,她也不是蒋羡亲娘,面上派人送些补品,探望几回,都已经是不错了,族中的蒋延夫妇到处夸她们孝顺呢。
中秋节时,蒋羡倒是把蒋六老爷接了过来,宁哥儿也回来,这一年在府学,他为了拔贡选入太学,勤学不已,当堂作诗作赋。蒋六老爷按住孙子的手,对蒋羡和锦娘道:“这孩子你们夫妇要好生培养,不可拘束了他。”
蒋羡还笑道:“爹,难不成咱们宁哥儿天生异像不成?”
长子当然很令他骄傲,生于富贵,却很能吃苦,但为人性情越大越有些特地独行,不过,他也不是看人下菜,是对所有人一视同仁。
非常有主见,他这个做爹的都不能夺其志向。
这样的人不为当官而当官,指不定日后能当大官,他这个做爹的指不定膛乎其后。不过,现在孩子年纪还小,不能捧杀。
蒋六老爷道:“我这么说自有我的道理。”
中秋过完之后,洛阳的租子来了,锦娘把这二百七十两放在西耳房,她们之前攒的钱,都放在正院底下的地窖里了,这地窖原本就是用来藏金银的,底下的密道也只有他们夫妇二人知晓。
等到了重阳之时,蒋羡帮次子定哥儿找了一位先生教,孩子今年刚刚三岁,和他哥哥开蒙的年纪差不多。
锦娘这边照例是把西厢房辟出来给孩子当书堂用,这次请的先生是个年纪颇大的老夫子,性情很诙谐,不是那等严肃的小老头。蒋羡倒是真的很会办事,至少不让孩子排斥读书。
头一日下学回来,定哥儿背着大公鸡的书袋回来,大大的眼睫毛沾着眼泪,一下就扑到锦娘怀里:“娘亲。”
“我家小儿子怎么这般娇啊。”锦娘抱着他坐在自己膝盖上。
定哥儿笑起来像个白团子似的:“娘,先生讲过的《百家姓》都是您讲过的。”
经过筠姐儿和宁哥儿两个开蒙,锦娘这次教定哥儿就是按照古代正统的教法开始教的,肯定不是野狐禅。
“唔,那今日先生有没有布置功课呢?”锦娘问道。
定哥儿点头。
锦娘柔声道:“那每日咱们宝宝先记住自己的功课是什么,好不好?”
定哥儿笑嘻嘻的。
不一会儿,筠姐儿又过来了,陪着弟弟写功课,等定哥儿写完,她们才在一处用饭。
一个月后,定哥儿上学已经不会哭了,锦娘也放下心来。她正好也是替女儿又绣了一床被褥,装好了放进棉袋里封好。
外头送了瓷器过来,这是锦娘专门给女儿定的定窑的瓷器,白釉刻花莲瓣碗、白釉的注壶、白釉五足熏炉、白釉刻花洗、白釉莲纹长瓶、白釉瓷枕……
她都看了看底部,刻了一个“蒋”字,微微点头。
往往这些器具到了婆家之后,若拿出来混着用,用来用去的,说不清楚了,底下刻一个字,怎么都知道是谁的。
这些也都要给筠姐儿过目,不能稀里糊涂的只知道嫁妆单子,对嫁妆里的器具一无所知。
正在筠姐儿过来的时候,周三娘子来了,锦娘连忙起身相迎,如今蒋放非常受申参政器重,周三娘子也是跟着水涨船高。
周三娘子看到她还未盖着的箱子,不免赞道:“好漂亮的釉色。”
“正是因为看着釉色好,找相熟的人定了一年才定到。”锦娘笑着让人抬了下去,又让人看茶。
周三娘子道:“我刚刚去了南薰坊探望了一下,郑太太倒是养的很好,说你们每日送一幅猪蹄过去。”
“以形补形嘛,我们现在住的不近,也无法成日过去,只能这般了。”锦娘道。
周三娘子道无论如何这锦娘做的让人挑不出错来,但她这么每次去老宅一趟,都来锦娘这里说一声,何尝不是做面子功夫,大家都一样。
二人略说了几句,周三娘子离开,又去了周四娘子那里。
她们姐妹见面后,周三娘子还是觉得要提醒妹妹:“今日我过去金梁桥锦娘她们家里,人家正在置办嫁妆,那样上好的定窑的白釉多好。你们也得赶紧定下来啊,等明年孩子就及笄了。”
周四娘子道:“我也不是没有帮着相看,但是总是不尽如人意。”
“你们得抓紧点,对了,你打算给你们大娘子多少嫁妆的?”周三娘子心道自己倒是认识一些人脉,可以介绍一二。
周四娘子心想两处田地的收成送过来了,一起有二百八十贯,再有丈夫的俸禄和一些灰色收入,如今说起来也有快三百贯,彼时姑娘家就是十八十九岁出嫁的都有,到底还有三四年左右,她估算了一个数字,“我想给大娘准备一千贯,当年我陪嫁的一百亩庄田给给大娘。”
到底还有二娘在,她也不能全部给大娘,大娘这里倒是还有孙家族人添妆也不太少。
一千贯其实不算少,这不能和周家比,周家是几代高官,又会经营,孙家是普通官家,周四娘子一家能够在汴京买了宅子就已经很不错了,两个女儿也只能拿这些了。
周三娘子一听,以为她手里有这么些钱,不免笑道:“这就这就好,也算不错了。”
“我也是这般想的,到底我有两个女儿,年纪相差又不是很大。”其实周四娘子已经开始着急了,两个女儿可就是两千贯啊。
周三娘子不是很了解她们的状况,因为蒋放过继过去的,属于那房的独子,且他做官时间也久,官位更高,所以她手头宽裕,以为周四和她们差不多。
当然,当务之急,还是女儿的亲事。她丈夫官位不算高,便托周三娘子替她张罗,毕竟三姐夫如今可是申参政的铁杆。
周三娘子当即答应:“好,我替你相看一二。”
且说这周三娘子也是迅速,很快就找了一户人家,这户人家锦娘也认得,正是对门孟夫人家的庶子,也就是死去的黄小娘的儿子。孟郎中官位比孙世琛高两级,且孟夫人是皇亲,孟家家境很是殷实,住的五进大院。
孙世琛和周四娘子都觉得这桩亲事不好,因为那孟三郎是庶出,虽然也读书,可到底……
孙大姑娘私下却问周三娘子:“三姨,那孟三郎学问如何?”
周三娘子道:“学问还是很不错的,你不知晓,这孟家三位郎君,孟大郎君娶的是申参政的亲家林家的女儿,二郎君和三郎君都读书,我们是见这位孟三郎读书好才说的。”
连锦娘都知晓乔婕妤有孕的事情,将来恐怕前途不可限量,更何况是蒋放这样精明的人。
再者,周三娘子自己也是庶出,深知庶出处境不如嫡出,因此也更勤学些。
“那我愿意。”孙大姑娘心想这般相看下去,她马上就十五岁了,不知道又拖到何时?人家王家的女儿不也是嫁的魏家庶子么?嫡子庶子还不是看读书,读书好的便是外室子,家族都会奉为祖宗似的,若是无能者,便是嫡出又如何?
周三娘子讶异的睁了睁眼睛,没想到她这位外甥女这般有决断。
因为孙世琛的爹已经致仕了,孙世琛官位在普通人看着高,但要高嫁说句不好听的,孙大娘子的嫁妆才一千贯,就是很难。
不说旁人,就说蒋羡的女儿能够上嫁的缘故,一是有姻亲关系,亲上加亲,二是蒋羡仕途极好,从辽国回来封了中书舍人,如今又要封从四品保和殿待制了。
年底,锦娘这边就见圣旨下来了,封蒋羡为保和殿待制。
而对门孟家的小儿子孟三郎也定了亲,定的竟然是周四娘子的女儿孙大姑娘,孟夫人尚不知孙家和锦娘认识,还同锦娘道:“这桩亲事是我们老爷定的,姑娘的姨母是天章阁待制蒋放的夫人,父亲也是清流中的清流,倒是一桩好亲事啊。”
孟夫人觉得庶子娶小官的女儿,嫁妆也一般般,反正越不过自己儿子,那就随便他了。
锦娘想孟大人五品官,孙世琛从六品,差两级,这孟三郎虽然是庶子,但文官家的庶子只要能够科举,就是家中的宝贝。隔壁李家找的女婿,人家还是小吏家庭出身呢。
况且,孟家也不是一般的官宦人家,孟夫人还是皇亲,家中富庶,倒也不错了。
方妈妈坐在锦娘下首,知晓周四娘子的两个女儿,还道:“我记得她家那大姑娘和咱们筠姐儿年纪仿佛差不多大吧,都及笄的年纪了,怎么才定下亲事。”
“这倒是不知了。”锦娘摇头。
孙大姑娘是自己首肯的这桩亲事,尽管周四娘子怪女儿目光实在是短浅,她是现代穿越过来的,知道男子嫡庶神教没有差别,但亲疏有别啊。
“那孟夫人不是孟三郎的亲娘,她不会真心实意对自己儿子的,更何况以你的条件,日后还能够寻到更好的。”周四娘子觉得女儿完全低嫁了。
孙大姑娘道:“便是低嫁女儿也不后悔,娘,女儿早些把亲事定下。二妹妹这边,您也快些相看吧。原本周家表妹也是天之娇女,又如何呢?舅舅被贬,将来还不知道如何。”
俗话说未雨绸缪,孟家只要是皇亲,些许事情就不会犯在他们身上。即便不参与党争,也没人针对。
周四娘子没想到女儿想的这么远,她只觉得女儿操心太过了,以至于择了一位庶子嫁了。但女儿执意,她也同意了。
孟家虽然是为了庶子下聘,但仍旧按照规矩来,虽然没有孟大郎孟二郎那般的多,但亦是准备的丰厚,孟夫人还对锦娘说等到下财礼时,准备给五百贯的。
五百贯就是官宦人家给的数目,蒋六夫人当初便是按照五百贯的标准给自己的。
不过,议亲也不是一时的,锦娘听过也就作罢了。